第54章 上朝去吧

春闱過後,三榜一出,接着便是殿試。

康熙着實準備了一篇極為煽情的演講,把些個熱血小青年忽悠的神魂颠倒,終終表示要為帝國效忠,主動請纓開發北大荒。

其場面之熱烈,堪稱康熙朝之最,而後,康熙帝很是感動的灑了幾滴熱淚,整個早朝一直到中午才結束。且諸人皆精神弈弈,好像吃了人參果兒一般。

胤禟正在用午膳,康熙回來了。自五更天起床,整整六個小時滴水未盡,饑餓的皇帝看到滿桌子的殘羹,心情可想而知。

坐在正位上,康熙看了胤禟一眼,“你吃得倒香甜。”

“哦,我以為皇阿瑪在請進士們一同用膳呢,就沒等您。”胤禟問,“要不,另傳一桌子膳食?”

“罷了。”還有要用到胤禟的地方,康熙也不是為口吃的就跟情人吵架的性子,只是看到胤禟過得如此悠閑舒适,而自己還要一大早餓着肚子給那群白癡洗腦有些心理不平衡罷了,康熙道,“三天後的瓊林宴,你也一起去。”

胤禟“啊”了一聲,說,“我誰也不認識,去幹什麽?”

“當牌坊。”

小太監重新擺了一套金器,胤禟伸手為康熙盛了碗湯,遞到康熙面前,笑道,“如今他們都鯉魚躍龍門了,心思已經不在書本上,我去并沒有多大用處。皇阿瑪今日早朝如此賣力,應該成果不錯,何必畫蛇添足。”

康熙細細的喝了兩口,暖了暖胃才說,“嗯,這湯挺鮮。朕是覺得你素有文名,想必也喜歡跟讀書人打交道的。”

“這只能說明你還不夠了解我。”胤禟笑問,“萬壽節快到了,皇阿瑪有沒有什麽想要的禮物,我送給您。”

康熙什麽也沒說,只是上上下下打量了胤禟一番,然後給了胤禟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熱血沸騰的年青人去開荒了,胤禟開始借着康熙萬壽節的東西發行了第一期“萬壽券”,也就是清朝的彩票。

古人終于體會了一把啥啊一夜巨富,胤禟笑眯眯的數銀子數到手抽筋,是真的抽筋了。

“嗚,你輕點兒。”咝咝的吸着氣兒,胤禟忍不住抱怨,“會不會按哪,輕點兒輕點兒,我這是手……”

Advertisement

康熙扳正胤禟的手掌,在虎品處揉捏着,唇角忍不住翹起來,“朕還第一次看到有人點銀子點到手抽筋兒的。”空氣中俱是藥油的味道,康熙卻沒有絲毫嫌棄,“你用心當差是好事,也不要事必躬親,以後這些小事叫底下人做也無妨。”

“說得好聽,碎銀子得稱,銅錢得點,內務府裏連淩普都跟着加班呢。”胤禟覺得稍好轉些,不過仍是酸痛,燈下看也只是被康熙按得一片泛紅的肌膚,“總算沒白辛苦,這開年了,那幾個大作坊窯廠都在等着銀子呢,去年好不容易賺的都被你花得一幹二淨。唉,我真奇怪了,沒銀子時也沒聽說你六部那麽多工程等着用錢哪,怎麽一有了銀子,他們就跟聞見味兒的蒼蠅似的,一窩蜂的要銀子。”

“國家用銀子的地方多哪。”康熙笑道,“這次的銀子你盡管拿去用就是。”

內務府如今的忙碌堪比六部,人人走路帶風,昂首挺胸,恨不得人家不認識自己。怎麽樣,如今誰不知道內務府如今有了尊財神爺,那銀子賺得真是跟下雨似的。

康熙着重将內務府諸人嘉獎了一番,以期他們繼續努力,為國效力之類的話,倒把幾個老臣感動的熱淚盈眶。

這也難怪,內務府都是包衣,也就是皇家的奴才,素來為其他六部官員看不上,說他們成天只是忙些吃喝拉撒的小事,如今倒着實出了口惡心。

裕親王進宮時正巧胤禟向康熙彙報這次萬壽券的發售情況,成本去了多少,賣了多少萬壽券,賺了多少銀子之類的事。

康熙賜了座,讓福全一道聽了。待胤禟說完,康熙才點了點頭,問福全,“兄王可是有事?”

福全起身道,“萬歲知人善任,內務府如今今非昔比了,前陣子那個沙子泥的配方便收入了二百萬兩,如今這萬壽券又是以一搏十,九阿哥才華過人,在內務府卻是屈才了。”

“九阿哥在內務府當差,這賺得銀子便得挂到內務府名下,萬歲,如今戶部收入是一定的,每年也差不了多少。可朝中用銀子的地方太多了,萬歲慈悲,一次兩次的從內庫撥銀子,時間長了,奴才竅為不妥當。”

福全道,“還有一事,萬壽券這一發售,朝中上下都看着九阿哥呢。如今九阿哥早已開府大婚又有爵位,正當為萬歲分憂,臣私以為陛下疼寵九阿哥過甚,至使九阿哥年至如今,都不曾早朝議政,如此下去,豈不是辜負了上天所賜的良材美玉。”

這老實人恭維起人來更不得了,胤禟聽得都混身起雞皮疙瘩了。

福全也是深思熟慮過,九阿哥都十七了,你不上朝也行,你別老把自己弄成話題人物,偏你還這麽會賺錢,跟長了金手指一般。

如今多少人眼巴巴的想見九阿哥一面,沾點光啥的,可偏找不着人。一般的人家九貝勒認不接待,也沒人敢到康熙帝的養心殿去抓人。

這就若了做為皇子親伯父的福全,誰都知道福全深受康熙寵信,便左右去他這兒打聽,九阿哥到底是個啥人物兒啊,能不能引見啊……話聽多了也煩心,為此左都禦史也找上福全了,這禦史的頭兒自是消息靈通,對福全道,“論理,九阿哥不上朝是萬歲爺允了的,說是九阿哥身子不好。如今臣瞧着,九阿哥把內務府打理的頭頭是道,這身體應該的差不多了。臣身份低微,也聽說九貝勒府上二阿哥的滿月酒辦得極熱鬧……”如此一通話,讓福全實在坐不住了。

福全這人知道自己跟康熙那是打小兒的交情,康熙也是一代聖主,能聽得進谏言。九阿哥的心眼兒卻不大,他知道可能會得罪九阿哥,才會選在九阿哥面前把話說明白,還指出是康熙的“不是”,澄清自己:我可沒說你九阿哥有星點兒錯處啊。

另外,福全之所以把這件私下說,他也覺得,這完全是康熙同九阿哥兩人之間的秘密協議,在朝上儀總有些不妥當。

如今他做為一個哥哥一個伯父,把這些朝臣的小心思透露給父子倆,這二人哪怕不感念他,日後也不會找他麻煩才是。

福全說完便退下了。

胤禟真是服了,要不說其實做官并不在于你嘴巴會不會說,會不會拍上司的馬屁。關鍵還是要長一雙明亮的眼睛,得看清局勢,什麽事該什麽時候說,重要莫過于時機二字了。

康熙将皮球踢給胤禟,“裕王都說了,你覺得該如何辦?”

胤禟湊過去給康熙捏着肩膀,笑道,“我有個辦法,反正十二每天去上朝,以後皇阿瑪有什麽差事交給他,我給他出主意做他副手。”

真是馊得不能再馊的主意,康熙反問,“你覺得滿朝文武都是傻的麽?朕想過了,你也就是不想早起罷了,只是讓你早些起床,又不是要你的命,有什麽為難的?”

“皇阿瑪既然都有了成算,何必再跟我商量。”胤禟冷了臉,“口口聲聲說喜歡我,就沒見您辦過一件合我心意的事。啥事都得依着你,明知道我不願意去上早朝,別人略說個一句半句的我就得去。我不去能怎麽着啊,天又不會塌。便是真有人說,您就不能略向着我些彈壓下去,這朝中誰還敢跟皇阿瑪做對呢。”

康熙向來就是朝廷和私寵分得很清,雖說胤禟的确得自己心意,自己也是真心喜歡他。可越是這樣康熙越是自醒,萬不能因私寵亂後宮,因此康熙也不主張讓胤禟入六部當差。

正好胤禟是個憊懶的,連早朝都不想去,寧可賴在被窩裏睡覺。到如今連十二阿哥也已經正經當差,且有了幾個小門人。唯胤禟這裏,清湯寡水一般,啥都沒有。

今天聽了福全的話,康熙也覺得有幾分道理。胤禟都十七了,分府大婚賜爵,甚至連孩子都生了。這樣一個正在盛年的皇子,不去早朝怎麽行?何況胤禟這賺銀子的本事讓人嘆為觀止,總是隐于幕後,朝中定會引起猜忌。

福全把事攤開便走了,讓父子倆商議。康熙心中已有定數,但想着胤禟素來便主意正的很,最好還是他自己親口說出來,免得自己落埋怨。于是康熙便問了一句,這不問還好,倒問出一肚子火來。

做皇帝的人都有個毛病,但凡最聽不得一個“不”字。

康熙懶得跟胤禟多說,便道,“如今都十七了還不想上朝,你打算怎麽着,一輩子混吃等死不成?你瞧瞧,比你小的老十,老十一,老十二,老十三都上朝聽政,獨獨你,一點兒兄長的表率都沒有。還口口聲聲說朕對你不好,朕看就是打小慣得你。這事就這樣定了,今天你宿在宮裏,明日朕看着你起床,看你還如何偷懶!”

康熙一語定乾坤。

繁星滿天,養心殿大小奴才已經收拾整齊,伺候着主子起床更衣早朝。

胤禟閉着眼睛站在地上,伸平手臂,由着內侍宮婢給自己仔細整理着四爪團龍蟒袍,腰上束起金銜玉版嵌東珠的腰帶,脖子裏挂着手指肚兒大小的瑪瑙朝珠,再有玉佩荷包等物,林林總總的收拾了一刻鐘才算齊全。

康熙上下打量了一番,點頭贊道,“不錯。”

梁九功進來小聲道,“回萬歲爺,太子殿下來請安了。”

太子早起後先來養心殿給康熙請安,然後父子二人一同去早朝。太子一進來先向康熙問安,見胤禟也蟒袍玉帶的收拾妥當了,笑道,“這身衣裳也就小九穿着最好看。”

胤禟恹恹的跟太子問好,康熙想着胤禟頭一遭起了大早,沒精神也正常,日子一長就習慣了,笑道,“時辰差不多了,起駕吧。”

梁九功一聲悠長“起駕”,衆宮婢內侍跪送康熙。

康熙打頭走,太子殿下便随在康熙身畔,兩父子是職業習慣,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別提多有威儀多有氣派多有風範了。胤禟卻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他從起床到現在打了不下二十個呵欠,低着頭跟在太子後面。

這清宮有占地極廣,房屋極多,所以門檻也極多。古人不知道是什麽想法,硬說門檻高了也吉利。養心殿的門檻,足有半尺高。若在平時,胤禟腦筋清醒定會注意,此時滿腦子瞌睡,一個不留情便絆了個狗吃屎。

魏珠是在胤禟身邊伺候的,此時眼疾手快的忙将人扶着攙了起來,康熙聽到動靜回頭一瞧,幾步到胤禟跟前,這一看真是倒抽了口冷氣,兩個手掌擦在青磚地上,生生蹭掉了塊厚皮,此刻血肉翻卷,甚是駭人。胤禟疼得臉梢泛白,哆嗦着說不出話。

“成天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在想什麽,路都走不穩當。”康熙又是生氣又是心疼,托着胤禟的手,擰着眉吩咐,“去請太醫過來。”

小內侍跑着去了,梁九功卻是心急,這上朝的時辰可是一刻都耽誤不得的,擡頭看了看太子。

太子給了梁九功一個安心的眼神,溫聲道,“這傷看着駭人,幸好只是外傷,只是一段時間不能寫字了。皇阿瑪,早朝的時辰快到了,若是您不放心,不如兒臣暫留下來,也省得小九怕疼不肯上藥。”

“也好。”康熙對胤禟道,“好生聽太子的話。”

“不,不用了。”胤禟倒吸着冷氣,說,“就是有些疼,上些藥也無妨了。又不是什麽大的病痛,皇阿瑪和太子哥哥趕緊去吧,別誤了鐘點這養心殿裏這麽多奴才,皇阿瑪和太子哥哥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康熙想了想也有道理,便依了胤禟,同太子去早朝不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