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又是一年萬壽節,使臣,封王
上書房奉旨放假,借康熙的東風,龍子皇孫們也能得空休息兩天。不過,這兩天主要用來準備給康熙的壽禮。
太子妃把兩個小的叫到跟前,溫柔的問,“弘恪弘旭,都給皇瑪法準備了什麽禮物啊?”
弘恪大些,先說,“伯娘,我準備了鮮花水果蛋糕紅酒,還有一個大大的香吻。”一聽就是那幾個洋毛子教的。
太子妃倒有些聽不明白了,笑道,“跟伯娘說,什麽叫香吻哪。”
“嘿嘿。”弘旭笑嬉嬉的湊過去,撅着小嘴巴在弘恪的小臉兒上香了一口,仰頭說,“額娘,這就是香吻。”
太子妃頭疼,這些洋毛子都教了弘恪些什麽亂七八糟的,又問弘旭的禮物。
弘旭笑,“額娘,我抄了一部孝經獻給皇瑪法,祝他老人家健康長壽。”
太子妃笑着點頭,還好自家兒子準備得比較合乎傳統,又在兩個小家夥的禮物中添了些小玩意兒,才放小家夥出去玩兒了。
康熙是五十整壽,內務府自然要大操大辦,蒙古諸王臺吉,朝鮮日本等藩國亦來朝陛見,以彰顯朝廷威風。
八阿哥正管着理藩院,出列笑道,“禀皇阿瑪,如今有東南亞,海外島國叫菲律賓的,菲國王仰慕皇阿瑪英明,亦派使臣來朝賀皇阿瑪萬壽。”
華夏皇室自古便以萬國之主自居,有外人來賀,康熙自然高興接待,笑道,“難得他們海外蕃邦也如此知禮,以前倒沒聽過這個國家。”
“是,兒臣也沒聽過。聽使臣道,他們國王仰慕大清文化,特派使臣前來為皇阿瑪賀壽。菲律賓國與大清隔海相望,也為近鄰,大清富庶強大,菲律賓國王希望能與我朝建立友好平等的關系。還請待來年,希望能親自來訪。這是菲律賓國國王的手書,兒臣着懂洋文的人翻譯了。”八阿哥上前一步奉上。
梁九功接了,雙手呈上,康熙打開,一眼便愣了。
人家國王的手書自然不改有人在邊上注釋譯寫,八阿哥便将原件與譯文分兩份呈上,一份在上一份在下。康熙手中拿的便是國王的親筆,見康熙出神,誰也沒敢說話。
又等了一會兒,太子殿下上前邁了一步,輕聲道,“皇阿瑪,可是國書有何不妥麽?”
這幾年太子在康熙身邊跟着處理朝政,愈發穩重,這一出聲,康熙也警醒了,放下書信,問道,“老八,他們使臣何在?”
Advertisement
“在理藩院招待使臣的院子裏安置了,”八阿哥想起什麽似的笑道,“這兩個使臣說了一口流俐的漢話,還是地道的京味兒,也不曉得他們跟誰學的。禮儀上也十分不錯,跟以前那些洋人大不相同。”
“梁九功,傳旨菲律賓使臣觐見。”
這使臣陛見多是選早上,理藩院安排好了教了規矩才上折子,康熙準了再讓他們進宮,否則出了差錯,豈不是有損大清威儀。
這沒頭沒尾的康熙看了看國書就迫不及待的要見使臣,幾位阿哥臣子都有些驚愕,可誰也沒說話,梁九功着急去安排了。
大約兩刻鐘,兩名菲律賓使臣在內侍的帶領下進養心殿陛見。
兩人膚色稍黑,竟是容貌無二,一模一樣的雙生兄弟。很年輕,不過弱冠之年,眉眼清秀,讓人一見頓生好感。
只是兩人衣着與大清人穿着大不相同,俱是淺綠色衣褲,料子看起來極好,卻不是絲緞,立領,前面一排黑貝殼磨的扣子,上衣剛到腰下,褲子稍顯寬松,腰間束黑色皮帶,左肩處斜披着一塊三尺長堇黃色緞子披風,整個人極精神俐落。
發,是黑色短發。
兩位使臣相當識禮,行了跪禮之後,便自我介紹,說得竟是正宗漢語,而且京味兒十足,“菲律賓使臣金阿左金阿右奉我國國王陛下之命,出使大清帝國。我國國王陛下準備了珠寶美玉百斤,龐特布千匹,馬尼拉麻千匹,為皇帝陛下賀禮,祝願皇帝陛下福壽安康,願我國與貴國永為友誼之國。”
康熙笑,很直接的問道,“感謝你們國王還惦記着朕。恕朕直言,你們國王的名諱是什麽?”
“回皇帝陛下,我國國王姓金,上胤下禟。”阿左答道。
阿右上前一步,補充道,“國王說,他在大清國應姓愛新覺羅,皇帝陛下,國王日夜思念您呢。國王說當年不辭而別,多年未盡人子之孝,心中十分慚愧。國王亦十分挂念小王子同小公主,吩咐臣務必将王子公主的畫像帶回國去,一解國王思子之痛。”
阿右口齒伶俐,話猶滔滔不絕,“今天來到貴國,方知國王陛下有這樣偉大的父親,出生于這樣富足美麗的國家。但國王陛下卻舍棄了這樣美好的生活,一心為我國人民操勞。國王陛下真是小臣所見過的最偉大最無私的人。”
康熙的心情說不出的五味俱全,想說話卻覺得喉嚨裏塞了一團棉絮,哽咽的難受……
三年了,真沒想到,還能聽到他的消息。
能入養心殿的都是國之重臣,另外便是太子殿下、大阿哥、三阿哥與在禀事的八阿哥,這些人也是心思各異。
不過對康熙而言,不論是做為一個父親還是一個帝王,自己的兒子在海外占領了一大片土地,成為了那地方的王,這始終是一件好事,天大的好事。
康熙凝了凝神,神色自若,更加威嚴了些,笑道,“很好,能再聽到你們國王的消息,朕心甚悅。朕已經三年沒有見過你們國王,不知道他身體可還康健?”
“國王的身體非常強健,可以徒手打死猛虎。”阿右毫不吝啬将任何誇獎的語言放到他最崇敬的國王身上。
大阿哥胤禔抖了一下。
康熙十分開懷,笑道,“這就好,這就好。歡迎你們來為朕賀壽,你們回去對你們國王講,朕亦十分挂念他,朕希望有生之年,能父子團聚。”
這幾句話,康熙說得情深意切。
阿左道,“謝皇帝陛下的邀請,小臣回國定如實轉告國王。國王陛下亦準備了具有我菲律賓特色的歌舞魔術為皇帝陛下賀壽,不知能否獻上?”
“準了。”康熙笑道,又說了幾句話便讓使臣退下了。
“恭喜皇阿瑪,”太子第一個賀喜,笑道,“小九真是有大造化的,竟然成了蕃邦國王,皇阿瑪,此乃開疆拓土的大功!”
餘下衆人紛紛恭賀康熙,以前胤禟私自離京的事提都不提,仿若從未發生過。
九阿哥是私自離京麽?當然不是,人家是奉皇上密旨出京,兵不血刃打江山去了。
康熙笑,覺得屁股下面的紅木椅子都變得柔軟了,“這是小九自己的本事,與朕無幹。他自己際遇,這疆土是他自己的,亦與大清無幹。”
康熙變相的承認了賓律賓主權的獨立,衆人沉默,胤禔上前道,“皇阿瑪,小九的确是功勳卓著,可父為子綱,這塊疆土即是小九的,也是屬于皇阿瑪您的。”
“胤禔啊,”康熙話中有太多的嘆息,“你沒聽清楚使臣對朕的稱呼麽?朕未出一兵一卒一兩紋銀,多厚的臉皮才能開口說這疆土是朕的?你們要知道,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胤禟即是朕的兒子,也是菲律賓的國王。這塊土是他單槍匹馬打下來的,他現在有軍隊,雖不能與我大清相比,但胤禟的性格,朕最清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逼急了他,什麽做不出來!”
“胤禔,那是你親弟弟,你願意與自己的兄弟發生一場戰争麽?”康熙問。
“兒臣唯皇阿瑪之命是從。”胤禔叩首。
“朕身為皇帝,能容下朝鮮國主能容下日本天皇,難道唯獨容不下自己的兒子稱王麽?”康熙笑,“朕不追究當年私自離京之事,因為現在胤禟雖仍是朕的兒子,卻不再是朕的臣子,朕不可能将自己國家的律法加諸于他國國王之身。”
“這件事,是大喜事,朕高興!愛新覺羅家的男兒們又将繼承另一塊廣袤的領土。”康熙望着胤禔道,“你們兄弟,任何人,若是有效仿胤禟之人,你們亦可出海自己打天下。你們的爵位,朕給你們保留五年。若你們有本事,自己做了國王,也可如胤禟一般,派使臣朝拜。若是不能,回來便以擅離京師之罪論處。”
胤禔身子一僵,就聽康熙道,“起來吧。”
“梁九功,傳旨九貝勒府,九阿哥戰功卓著,升為親王爵,賜封鐵帽子王。另外,皇孫弘睿少年聰穎,朕心喜之,特命入宮,朕親自教養。”康熙笑,國王之位你是坐穩了,不過誰做你的王儲,朕也要參與意見。
……
午膳時,康熙特命太子留下。
太子知道康熙的心還在自己身上,笑問,“皇阿瑪,您是怎麽看出這菲律賓國王就是小九兒的,瞧八弟也不知道呢。”
“信,雖然是洋文,朕也認得他的字。”康熙沉吟着,“弘睿跟弘悅同年,弘悅也到朕這裏來吧,正好做個伴兒,自那兩個小子進學搬到阿哥所後,養心殿清靜多了。”
弘悅是太子殿下的嫡次子,比弘睿小三個月零九天。
“是。”太子笑着感慨道,“說起來,小九兒在我們兄弟中才華真是一等一,我也比不過他。”
康熙哪有不知道太子的心思,笑道,“朕一直很滿意你,保成。朕也知道胤禟的本事,朕原本是想把他留給你做左膀右臂。可惜了。”
“一個皇帝,文才武學都要懂,但也不一定要做到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皇帝都做了,還要臣子幹什麽?”康熙道,“我大清至朕,已經是四海升平,朕不選他,是因為他太過涼薄。父母妻兒,說棄便棄。當年,你的皇瑪法,何嘗不是如此?在他們心中,帝位永遠不是最重要的。可是祖宗将這江山交到朕的手裏,朕便要選一個最好的繼承人傳下去。這麽多年,你從未讓朕失望。”
“皇阿瑪謬贊了,這許多年,兒臣實在沒做什麽。”太子低聲道。
“朕知道你的辛苦。”康熙語重心長道,“朕今天的話,你要記住,不論怎樣,菲律賓亦是我愛新覺羅氏後人為王,一個皇帝,要有容人之量。胤禔是個魯莽的,要是早些知道……咱們派軍隊幫胤禟一把,這塊地方也不會任胤禟稱王,只是如今他既然敢派使臣,便是已經坐穩了江山。胤禟做事,萬無一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