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擴建工坊
羅維禮現在制作的這個盤醬,不論是一開始的制那個烏麥丸子,還是最後的悶醬,所耗時間都是比較長的,起碼說是,比羅維禮到目前為止制過的任何一種醬的耗時都要長。但是,一經制出,是相當經用的。因為那個醬稠厚,香氣、滋味都濃,所以一般炒一盤菜放個一、兩小勺就能夠,那鮮味還透着糧食的香氣,不比現代那種味精、雞粉什麽的好得多得多啊。
羅維禮的這一批盤醬胚子都入了壇,就等着45日後出醬了。
他好好地想了想關于設在北區的工坊擴建的事情。還有,再過一個多月左右,在四月尾那個時候,他得再去一趟宿州采油菜籽了....一堆的事情,沒個紙筆什麽的列列明細、光靠個腦子記是不行的。所以他也買了筆紙,在那裏寫寫畫畫,是很醜,但是他只要看得懂就行。現在這個年代的字他認得,雖然古代繁體字與現代有些地方通用的繁體中文是有一些區別,可是他認起來還是沒有什麽障礙的,他也會寫,就是寫得醜....相當地醜(因為得用毛筆),不過,他跟自己說:“就先這麽地将就将就吧,把字寫清楚就好。”....
^^^^^^^^^^^^^^^^^^^^^^^^^^^^^^^^^^
羅維禮幾乎是在把所有盤醬胚子都裝了壇之後,就立刻去了募戶行找于伢檔,說他要把他現在買在北區的那個宅子旁的一順兒的三間也都買下來。于伢檔就馬上着手幫他辦了....其實這麽說來的話,羅維禮把那條街都給買了下來....
接着,他請了更多的工匠,一次性地對那些宅子內部進行改建。,清一色地壘高了牆,現在那間已有的榨油坊旁邊緊挨着的那兩間宅子是改成了和它一樣的格局,而在最外面、靠近外邊橫着的那條大街的那間宅子則是改成了集體宿舍。
原本的榨油坊裏那原來作為鋪房的廂房也改成工房,羅維禮又請朱家村的老陳叔給打制起石磨和石榨板起來。
那原本榨油坊旁的那個坊子雖說是改建成了和這榨油坊一樣的格局,可是羅維禮并未想将那個坊子用來作榨油的場地,他有其它的打算,況且,現在一個榨油坊裏6間榨油房,夠了。
最外面、靠近橫着的那條大街的宅子裏是給整個地改了,全推了重來,還好這時候的房子以木結構為主,磚頭是有,不過只是建輔料(建房用的輔助材料),所以重新搭建起來,也是方便上一些的,不像現代,動不動就是鋼筋混凝土的,要是那樣的話,那還不得建個半年啊。
最外面那宅子裏,西側由南向北建了三個廂房,廂房門全朝南;北側亦是由南向北建了三個廂房,廂房門也是全朝南。每個廂房內分兩間,每間裏擺兩個上下鋪(找林叔打的這種鋪位,林叔雖然過去這一年多以來已經見怪不怪了,可是打這種床榻的時候,仍是暈上了好一陣子....),睡四人。這些個廂房建的大,所以人住進去還是能覺得挺寬敞的。
這回改建宅子的時候,他留了個心眼,那兩間工坊以及那個宿舍宅子裏都設了個用磚壘建的小竈房(用磚壘是為了防火),工人們想要燒熱水喝水或喝茶的話也方便,宅子裏都有水井,提了水直接燒水就行了。
而那沖澡的棚子就不設了,他去北區離自家工坊比較近的酒肆和大澡堂子,和裏面的掌櫃的談了包月夥食和包月泡澡的價錢。那兩家的掌櫃的以前沒聽過什麽包月、還折價的,不過聽羅維禮說完了具體的條件,算了算人頭,覺得,這麽弄的話對于自己的鋪子也是相當的劃算,因為這是一大筆穩定的收入啊。所以,就給了羅維禮很好的折價。而羅維禮請他們到時寫好和他之間的書面契約,以及按他要求寫一打票據單子、蓋印。
他是想着到時将這些小票單發給他的工人們,到時那些人拿了單子就可以去到吃飯、泡澡的地方當錢使。
他之前就有關于這個工人們的吃飯、洗身這些事到底是外包給專門的鋪子去做還是自己在那工坊裏設個地方請人專門做飯、燒澡水這個大問題,想了不少,還拿個毛筆出來劃拉了劃拉兩下,算了筆賬,這個,“機會成本”這種概念,還是能在人選擇困難時,幫人做一下取舍的。
他算了,還是把這兩件事外包給外頭的地方做,更便宜,而且這樣的話工坊裏面做工、睡覺的地兒都能幹幹淨淨、規規整整,不會産生一堆的生活垃圾。
工人們到時候也就沒有什麽生活上的事情要操心了,到點兒了就出去吃飯,到點了就出去泡個澡,舒舒服服。第周按說還有一天的休息時間,這幾個宅子都有井,這些人可以取水上來洗衣、晾曬,日常生活打理上面不會太艱難。
這工坊裏,他正式選了兩個頭,一個是陳七,一個是趙大山。這一幫子大塊頭其實年歲都不大。只有一個是超過二十歲的,其餘都是年紀很輕的。這個陳七,之前羅維禮就覺得這人牢靠,因為他做事、應對什麽的,條理相當清楚,一般會看人的人和他共上一兩件事,心裏就能明白他是個做事情心中有數的人。當時,羅維禮看出他牢靠,除了因為交待他做的事情、他能辦得妥貼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上去特別老成,後來一問....才知道他才18....羅維禮就暈了,這....人是得過得多麽不容易,才能長成這麽“老”啊....
他選了兩個人出來,是為了到時工人們上工、收工、午間休息的時間點能有人管控着。
。。。
^^^^^^^^^^^^^^^^^^^^^^^^^^^^^^^^^^^^^^
現在是剛入三月裏頭,他去年去宿州時,是4月頭從這邊出發去的,在那兒采收了幾日,就又折回了。時間多是花在了路上了。今年,他不打算太早去,一個是因為,他這邊還有個盤醬等着出醬,再有一個,就是他可以驿去書信,關照林大哥那邊把活兒先給幹上。等到了四月底、五月初那個樣子,他再過去看一趟。
其實,本來的話,林大哥那邊就能直接把活兒給他弄出來,去年他們村子就獨立弄得相當好。只是今年,他必須得去一趟,他想....他想把林大哥他們村給整個弄成一個初步加工油菜籽的村子。以這村子為半徑,方圓五百裏的籽菜籽,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給全收進村子。撇去頭茬和末茬的過生和過熟的菜籽子,中間那段時間的菜籽按采收時間擺放好,前面青綠的,在村子裏就給耙曬好,後面那段時間收的黑的,就直接裝袋。
所以,他得去和林大哥一起商量,看看這個人手怎麽的安排,還有得在村裏找地方搭倉庫,以及找塊适合耙曬的場地。
還有,還可以在那裏的布匹鋪子買那種成匹的布,村裏的婦人們也能幫上手,她們可以裁布、縫袋子。
這些個都是事兒,不過,他一時半會兒的過不去....
。。。
^^^^^^^^^^^^^^^^^^^^^^^^^^^^^^^^^^^^^
羅維禮入了三月裏之後,就一直忙着他北區那個工坊區的整體改建,這回人手請的多,蓋起來的速度也是挺快的。他主要就是過去跟着忙忙看看,也并不是全天都呆在那裏。
三月中旬的時候,他請司徒陪他去買了一輛馬車。他本來是想買黑馬的,可是看了一轉,黑馬全是腿有點短,膘貼得厚的,不利于跑長途。當時看到的白馬倒都是高頭大馬,腿長肉精,跑起長途來比較合适。他還讓司徒幫他具體給看了看,挑了挑,接着就買了一輛白馬駕的雙頭馬車,跟司徒的那輛還有點像。
司徒問他是不是到了像去年那時候、要去一趟宿州,他回答說“是的”。
司徒就跟他講說:“這麽的話,你還得請車夫。你不會打算自己駕過去吧。”
“呀,你不說,我還真的忘了還有這麽樁事。車夫怎麽請?”
“這兒有那種家裏長年雇着的車夫,或是那種按次計銀錢的車夫。你這種就跑一次,也不是說天天出行都要坐着馬車的,就不用專門養着一個車夫。”
“哦,好吧。那往哪兒去請?”
司徒接着就帶他請了人,說好出行時間和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