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最小型的金槍魚──鲣
羅維禮此行,是為了“鲣魚”。
估計大部分人只是有聽過“柴魚”,卻沒有聽過“鲣魚”(其實鲣魚就是柴魚),也應該是不多人知道鲣魚竟然是吞拿魚(tuna,又名:金槍魚)的一種。
柴魚是所有金槍魚中最小的,比較普及食用它的好像也就局限在兩廣、福建、海南那一帶,其它地區的人們好像也就是有聽過,有那麽個印象,知道有這麽個東西罷了,平時也不會說想要去吃它。
在羅維禮家鄉那邊,柴魚多被制成柴魚片,是用來調鮮的,還有煮什麽柴魚花生粥之類的。
羅維禮本來對這東西也是沒那麽熟悉的,也頂多就是在家裏,他媽媽會在早上煲柴魚花生粥給他們兄弟幾個做早飯。他真正對這一種海洋産的調鮮品有深深的了解,是在一個和他一直有合作的日本廠家跟他定“柴魚粉”這後。
那家日本廠家給在日本各縣(日本的縣=省)的多間荞麥面館提供調料。當時那廠子的人跟羅維禮他們要柴魚粉時,羅維禮還愣了一下,想說調鮮,雞粉不就行了,幹嘛非得用柴魚粉?等到他廠子生産了一小批這粉子出來時,他帶了一點回家嘗了嘗,真的,還就是雞湯味不能比拟的....
然後,他就查了一堆關于柴魚的資料,想着以後在制醬的時候給用上。
他當時就有查到那個柴魚粉,在日本江戶時代就有用,是日式的古法制出來的....叫“鲣節粉”,專門用來做荞麥面條的湯底的,怪不得那家日本廠子要跟他定柴魚粉....
羅維禮現在是沒有辦法用現代機器加料制粉了,那也只有學日本古時候的江戶人,弄那個鲣節粉出來,雖然麻煩了點,不過,也好,有古早味,反而更純正。
大連不出任何品種的金槍魚,因為金槍魚不論體型大的品種,如藍鳍金槍魚,還是體型小的品種,如鲣,都喜歡生活在較為溫暖的海域。
羅維禮以前也比較關注這方面的東西,雖說他以前自己廠子裏産的鲣魚(=柴魚)粉是在南海那一片海域捕撈來制作的,可是他記得自己看新聞時有讀到過什麽:山東青島....大型....遠洋捕撈艇,,,,捕撈藍鳍金槍魚、黃鳍金槍魚、長鳍金槍魚........他之前關注這一方面的新聞是,他有考慮過用青島那一片的海域捕撈上來的鲣,可以節約一點成本。但是,生意上的朋友有帶過在山東生産的柴魚精(在山東,把柴魚粉叫柴魚精;而它作為一種調味品,在山東本地其實也并不太普及)給他嘗過,他當時,覺得不太地道,也不太純正,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那個制法不一樣,還是因為那個柴魚精在被制作時、選的魚肉有混雜別的東西....
他這次想去一下山東(以現代地理名詞來講),反正山東就在河北旁邊,他從他處的真定府這邊以東南角30度那個方向,直線地往那邊趕,沿途問人,那個方向下去會不會到海邊,只要是直線的話,算一算,應該不出5日便可以到的。
他這次就是誰也不想告訴、誰也不想靠地這麽地跑一趟,全當“探險”了吧,經常做一些讓自己沒有安全感的新鮮事、冒險事,有助于大腦一直保持清醒....反正,對于他自己來說,是這樣的。
他雇了車夫,二月十二日晨,天剛泛魚肚白時,他就一刻不拖延地出發了,就像那些走南闖北、穿州過省的南北販子一樣的起早貪黑。一樣的,這次還是門口站着他家的老爹和那只惡犬目送着他離開。其實,老爹曉得羅維禮這次沒人陪着去,他心裏一直是擔心着的,不過那種擔心也只能擺在肚子裏。
羅維禮為了這次出行,只做了三樣必要的準備:一,買了一只羅盤(指南針);二,雇了一個幫人家駕車出行經驗多的馬車夫,他還問過這人,他當時在紙上畫了兩個圈,一個圈代表“河北”,一個圈代表“山東”,他畫了條直線過去,問這人,你知道那邊附近靠海的有哪些州(=市)嗎?這人,還真給報了三、兩個州名上來,羅維禮記了一下,想着到時在較接近目的地的時候再跟那邊的居民打聽打聽;三,兩只中小型麻袋的香料,是不同品種的香料,到時具體用哪一種,就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