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
宮裏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以為以齊婉的身份将來肯定是要高升的,所以抓着機會就要巴結。導致她一個小小的美人身份就像一宮妃位似的威風,也給了齊婉一副無限美好的假象,讓她在這宮裏春風得意驕傲非常。
太後之前還不理解妃嫔們的态度轉變,這宮裏的奴才都這樣想了,這讓妃嫔們如何不覺得危機将近!?
皇上又沒有到秋華宮而是到了長樂宮,這讓得知消息的齊婉很是氣憤,在宮裏直罵懿貴妃是狐貍精。
伺候她的宮女除了一個是她自己原本的丫鬟之外,其他的都是內務府撥來的。
聽她竟然如此口沒遮攔的大罵貴妃,不覺心中冷笑,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以為仗着太後的勢就能一步登天了?
這宮裏最大的還是皇上,就這樣的性子能入皇上的眼才怪呢!?
懿貴妃可是寵冠六宮又有五皇子傍身的人,那裏是人能随便得罪的。
皇後原本以為就算皇上不是那麽喜歡齊婉,至少會看在太後的面子上多寵兩分,這也是她比較放心的。
若皇上太過看重齊婉對她而言并沒有好處,可是她沒想到皇上是根本就看不上齊婉,進宮多日都未曾到過秋華宮,這讓她又有些心急,齊婉不得寵就生不了皇子,那她的謀劃豈不是又要落空?
齊婉沒見着皇上自然是又要到太後跟前訴委屈的,太後也很無奈,兒子不去,她總不能壓着兒子去寵幸齊婉吧!
她可算明白了趙嬷嬷說的不應該不與皇上商量,皇上恐怕這是不滿她自作主張了。
可是她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齊婉在後宮守活寡,既然已經幫她進宮了,總歸是親外甥女還是要幫一幫的。
湛允從湛綏的口中得知齊婉進宮之後,竟然還是個黃花閨女不覺有些好笑,這百般算計萬般籌謀,結果是妾有意郎無情還真是要笑掉人的大牙。
“姐姐,雖然現在她還沒有得寵,但她一日還待在這皇宮,遲早有一日是會侍寝的,太後難道會不幫她!?”
湛綏:“你說的也是,不過你也別擔心我看皇上是真的看不上她,尤其是這樣被人硬塞進來的人,恐怕皇上心裏還很不舒服,如果我沒猜錯,她就算侍寝了也生不出孩子來。”
湛允相信湛綏的猜測,對她也有信心,對于皇上或許沒有人比姐姐更了解了,太後也許都要靠後,至少齊婉的事她就沒看明白,又或者明白了但是卻忘記了皇帝不單單是她的兒子。
Advertisement
時間很快又到了臘月,轉眼湛允已經回京都一年了。
這一年裏發生了不少的事情,好在大多都是好事,最好的莫過于和祁王定了終身。
湛允經過将近一個月的時間終于将做給祁王的大鬥篷做好了,這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又暖和又好看。
她做好的第一時間就派人給祁王送去了,現在天氣寒冷早送一天就早用一天。
祁王收到的時候足足端詳了一刻鐘,這可是湛允第一次給他做的鬥篷外披,所有湛允第一次給他做的東西都是很有意義的,況且她的手是真巧,做出來的東西好看又精致還耐用很注重質量。
祁王收到禮物很開心也精心準備了回禮,是一件精致的小擺件。
原本姑娘家的一般都會送一些珠寶首飾什麽的,但是湛允自己于這方面就極為精通,便不再送這類,倒是讓祁王頗為傷了一陣腦筋,生怕自己的禮物不夠好,得不到她的歡心。
今年虞家舅舅一家回來了,湛家的這個年比以往都要熱鬧,尤其是幾個年紀小的,因為有了其他同齡玩伴開心不已,在府裏跑來跑去,嬉笑玩鬧,整個府裏都洋溢着他們的歡聲笑語。
“允表姐,我還要那個白糖糕。”
虞晚坐在湛允的懷裏,手上還抓着一塊吃了大半的白糖糕,完全一副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架勢。
“不能再吃了喲,吃多了糖對身體和牙齒都不好,你已經吃了好幾塊啦,要改天才能吃喲,不然你把以後的分量都要吃完了。”
虞晚擡頭看着自己漂亮的表姐,猶豫地點了點頭,小表哥說允姐姐說的話都是對的,因為允姐姐很厲害會很多東西,自己也要聽話才行。
“真乖!”湛允摸了摸虞晚的小腦袋。
鄭承慧看着外甥女和女兒相處的這麽好,心中很是高興。
她知道自己一家能夠回來都是因為姐姐一家出了力,不得不說她哥哥看人的眼光很好,當初為她選擇了這麽一門婚事。
湛家雖然不是根基深厚的世家大族,但是現在有一個身為四妃之首的貴妃和其所出的五皇子,還有一個準祁王妃,這份尊榮已經是很多人家可望不可及的了。
自己丈夫有如此親家相扶持,未來的官途定然是一片光明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夫君的一心一意,這對自己來說比什麽都重要,鄭承慧越想越慶幸,越發想要和湛家人親近。
“姐姐,我看允兒這麽會哄小孩子,将來也不用你操心了。”
鄭承慧對着坐在一旁的湛夫人道。
“那是,允兒自小就很有小孩子緣,阿續最喜歡和她待一起了,連我這個當娘的都要靠後的。”
湛夫人其實沒怎麽擔心過湛允嫁到祁王府會過得不好,她自己的女兒自己清楚,看着軟綿了些其實是很有主意和想法的姑娘,生活上的事情說不定比她還要清楚明白呢!
帶小孩就更不用擔心了,湛允可是對哄小孩子手到擒來,很有一把刷子。
新年在歡聲笑語和走訪親友中很快就過去了,朝臣們也開始了新一年的早朝,只是沒過幾日,京都中就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上流圈子又添一件八卦談資。
通政司通政使張家竟然發生了一起小妾害死嫡子的事件。
通政使張大人的大兒子張大公子娶的是太常寺少卿趙家的女兒,二人雖說不得恩愛卻也是相敬如賓,還育有二子一女。
可是這份相敬如賓,在張大公子納了他庶出姑姑的女兒做了貴妾之後就慢慢消散。
那表妹端的是我見猶憐之态,甚得張大公子的寵愛,也生了一子,比趙氏的小兒子還大些。
得寵的小妾對上不那麽得寵的正妻自然是要争一争的,再加上張家本身就是她的外家,更是有幾分優越感,所以就動了歪心思,想要讓自己的兒子變成庶長子。
趙氏平時也是很小心的,但耐不住丈夫偏心,總是鬥不過那表妹,自然是事事吃虧,到最後雖然大兒子有驚無險,小兒子卻沒有保住被誤傷了。
事情出來之後趙氏如何會不追究,張家起先還想掩蓋下這件事,畢竟不是好看的事情,只那貴妾又是自家表親就打算送進家廟終老。
趙氏聽了這個處罰不禁冷笑,送進家廟?過幾年又放出來麽!?
再說那家廟雖然不是錦衣玉食,但也是吃喝不愁,只需幹些活兒罷了,害死了她兒子就這麽算了!?
趙氏這回早就心灰意冷,既然張家不幫她讨回公道,她就告到了官府,貴妾表妹雖然有幾分精明,但那都是後宅婦人的一些小手段,遇着見多識廣的官府很快就招了犯事的經過,然後就悲慘入獄了。
張大公子想來是真的愛她甚深,竟然失去理智般的怨恨上趙氏,說她欺人太甚要休了她。
趙氏的娘家人也不是吃素的,沒想到當初千挑萬選,選了這麽個人渣做女婿。
趙家再次告到了公堂上,陳言張家家風敗壞,任由妾侍害死嫡子不但不重罰兇手,不痛惜妻子兒女還要休妻,簡直是罔顧人倫,不尊禮法,不守律例,不配為人夫為人父,更是大周朝的隐患,懇求朝廷讓趙氏帶子女歸家改姓趙,不然誰敢保證他将來不會再納一個寵妾,又要害死誰。
這件事情最後算是比較嚴重的倫理案,最要緊的是張家之前的處理方法和态度是徹底激怒了趙家,原本就痛失愛子還要受那張大公子的如此對待,趙氏的心就早比那冬天結的冰還要冷。
最後張家敗了官司,趙氏帶着一子一女以及所有的嫁妝回了趙家,張家這回算是敗得徹底,連張大人通政使的官職都被皇帝撤掉了。
張大人也是挺無力的,他知道大兒子頗為喜歡外甥女,原本想着寵着個把小妾無傷大雅,可是沒想到卻縱容她到了這個地步,大兒子也魔障到了這個地步,最後連累了一家人,連嫡孫都失去了。
既然通政使一職空缺了下來,那麽就會有下面的官員頂上來,剛好湛連城就是左副通政使,順理成章的就補了這個缺。
衆人沒想到張家倒了這麽大個跟頭,最後倒是成全了湛家。
湛允和溫靖言到長寧大長公主府做客時剛好就說起了這個事,衆人對那張家真是半分好感都沒有。
當時晉王妃也在,她可不是個什麽不在他人背後說閑話的人,她的言辭更是半分面子都沒給張家,冷嘲熱諷得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