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新房子動工
夏天修房子除了請的工人比較辛苦受罪,其實就主人而言;這夏天修房子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都要比春秋冬其他三個季節好太多;尤其是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就更加的麻煩了。
不說別的就拿挖地基來說吧!因為冬天的天太冷,土地都被凍着了;不但不好挖而且還要挖到凍土層下面那些沒有上凍的土地才能夠打地基,否則開春以後凍土層一化那地基就不穩了;房子很容易就會坍塌掉。
而且天氣熱的時候房子很容易變得幹燥起來,這樣的房子修好以後去的時間也會久很多。
趙登明跟蕭氏兩夫婦晚上的時候也送了信過來,幫工已經請到了;都是趙家村本村的人,一共請了整整三十五個壯勞力;每個人每天包吃一日三餐,工錢給二十文錢一天;這樣的工錢已經算很不錯了,就算是在鎮上做工一天也不過就是二十文一天;何況還不包括一日三餐呢?
幫忙做飯菜的小媳婦蕭氏也給找了五個人,工錢也幫張曉曉兩兄妹給談妥了;因為活比較輕松,一天開出了一十五文錢的工錢;同樣的包一日三頓飯,現在是農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沒什麽農活要幹;能夠有事情做可以貼補一下家裏面,村裏面的人沒有人不願意很快人就找齊了。
吃完了晚飯以後張曉曉跟張大山兩兄妹還特意的走了一趟趙大牛的家裏面,趙大牛跟趙百順父子兩個人木工活做的不錯;張曉曉想讓他們父子兩個人幫忙做一些家具,要知道他們家裏面可是連床都沒有一張的‘特困戶’。
張曉曉還考慮到因為家裏面最近一段時間請的幫工比較多,家裏面一天三頓飯是免不了的;這樣的話自己家裏原來的一個大鍋已經不夠用了,還有廚房也太窄了一點;于是跟張大山商量之後,讓趙大牛、趙百順父子兩個人幫忙着在一旁用來曬花生的空地上;再壘了一個臨時竈臺,大一些的那個就用來炒菜炖湯;小一些的那個則是用來焖飯、蒸饅頭、烙餅。
一大早的張大山、張曉曉兩兄妹就出門了,張大山去了磚窯廠--他今天的責任就是負責将磚瓦的事情給定下來;明天就要開始動土了,這沒有磚瓦的話……你讓人家瓦工師傅拿什麽東西來修房子?
張曉曉呢?今天則是要去鎮上,目的呢?就只有一個,這請人蓋房子可是個力氣活,每日的夥食裏頭最起碼都要有一頓能夠吃上肉;要不然的話身上就沒有力氣幹不動活。
張曉曉雖然只有十歲,可是骨子裏住着的卻是一個成人的靈魂;而且還是一個來自千年後的靈魂,對于張曉曉來說;自家花了銀子請了師傅跟幫工來幹活,就不可能讓人家餓着肚子去做事吧!自然是不能讓他們吃的不好不幹活光耗工錢不是?更別提這裏頭還有三個人是高工資的‘工程師’嘞?
兄妹兩分工合作,張大山去買磚瓦了;張曉曉則是在蕭氏跟杜如花兩個人的陪同下去了鎮上大采購,除了豬肉、雞蛋這些葷菜以外;她還需要購買大米、白面、玉米面這些吃的口糧,三四十個人的夥食需要的糧食可不是一星半點;這不--趙大牛就成了專職的車夫負責趕牛車拉東西。
因為事先林常青已經跟磚瓦廠的人打過招呼,所以等到張大山在趙百順的陪同下來到磚瓦廠的時候;人家老板早就已經等候了有一段時間。
窯廠的老板也不拐彎抹角很直接的告訴了張大山,因為是林常青介紹來的又是新窯廠開張的買賣;便給了張大山一個最優惠的價錢--四塊修房子用的小青磚一文錢,瓦片則是一文錢兩塊。
來之前張曉曉已經跟張大山暗暗的盤算過,自家的房子加上這麽大的院子都要圍起來的話;最少不會少于一十五萬塊小青磚,瓦片先購買個兩萬塊;如果到時候材料還缺少的話再來買就是。
張大山一次□給了窯廠的老板四十八兩銀子,然後看着窯廠老板指揮着工人用馬車在裝青磚;心裏邊松一陣緊一陣的頗感覺到不是滋味,唉……這銀子可真是一點也不夠花啊!
當張曉曉跟蕭氏、杜如花、趙大牛三個人買着一牛車的糧食豬肉、雞蛋等東西回來的時候,就已經看到在自家不遠處已經堆了好大兩堆小青磚;還有一些木材,一旁還有幾個他們家請的村民正挑着一擔擔籮筐走過來;裏面裝的是用來抹牆的河沙。
Advertisement
趙家村周圍沒有小河,最近的一條小河距離趙家村至少也有三四裏路;一大早的趙登明早就指揮着村裏過來幫工的村民們,各自挑着籮筐去擔河沙了。
因為是第一天上工張曉曉、張大山兩兄妹家裏面什麽都沒有準備好;所以就跟大家說了,這第一天呢?就不管飯了,給每個人多加五文錢的工錢;讓他們回家吃自己的,從第二天開始才正式包管一日三餐。
張大山和張曉曉兩兄妹各自算了一遍今天所花費的賬目,這一筆一筆的錢花出去真是讓人心疼不已;不過卻也讓張大山跟張曉曉兩兄妹同時舒了一口氣,小青磚、瓦片和木料都已經差不多備齊了;就算是要砌院牆,滿打滿算最多再花個十兩銀子也就應該差不多了;抹牆用的沙子都是讓人從小河裏挑回來的,并沒有花多少的銀子;也就是花了一些工錢而已,剩下的開支也就是幫工跟師父的工錢;還有以後上梁請客的銀子了。
至于以後地夥食嘛?
張曉曉早就已經把算好了,平時自家哥哥沒事的時候就讓他去青山裏面打一些獵物回來;這樣的話……既可以改善大家的生活,又可以節約出一筆開支來。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周師傅就帶着自己的兩個徒弟來了張大山的家裏面;當周師傅師徒三個人看到了張大山家附近堆放齊全的各種材料的時候,心裏面不禁對自家這兩個小東家又高看了一眼。
“兩位小東家,不如我們先蓋一些棚子;這樣既方便了住人,又可以趁着天氣太熱的時候;讓大夥在中午時有個可以休息的地方,兩位小東家以為如何?”,周師傅考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眉宇之間帶着淡淡的笑容。
周師傅嘴上雖然是問兩位小東家,可眼睛看着的方向卻是張曉曉站着的位置;經過初步的了解跟認識,周師傅已經可以确定;張大山雖然是哥哥,可是這個價基本上都是張曉曉這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在當家;只要張曉曉說了好,張大山基本上就不會持反對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