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小酒坊事前的籌備
自從上一次的吃飯事件之後,張曉曉、張大山兩兄妹跟裏正趙登明家的走動也多了起來;大概是因為張大山兩兄妹跟裏正家的關系不錯的緣故。
一開始趙家村裏面對于張曉曉跟張大山兩兄妹突然建了房子、買了土地,多少都有一些微詞;眼紅的人也有幾個,只不過後來大家都看到趙登明、蕭氏兩口子對待張大山兩兄妹的态度之後;村子裏面那些流傳的閑言閑語,便漸漸地淡了下來。
張曉曉最近算得上是徹底的清閑了下來,頭些天的時候她見到自己家的院子裏面空蕩蕩的;本來還想請人上山去挖一些野果樹回來載到院子裏。
後來她一想啊!
現在可是快到冬天了,這個季節依照常理;栽下的樹木存活力極低,自己有空間靈泉這個作弊器;倒是不擔心果樹會死的問題。
只是這萬一栽下去的果樹全都活了,不知道這趙家村的人會不會将自己給當做妖孽來燒死呢?
一想到這裏,張曉曉原本的熱情全都消耗殆盡;唔……自己還是安分一點,不要太出格;俗話說了槍打出頭鳥,低調才是王道啊!
根據張曉曉從原主的身體裏得到的記憶,整個天龍王朝一到冬天就特別的冷;南邊還好一點,尤其是趙家村的位置比較偏北;每一年的冬天那都是特別的難熬。
最近整個趙家村沒什麽事情做的男人們,每天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上山去;上山幹嘛?你說上山能幹什麽?
蠢啊!當然是拿着扁擔、背着柴刀,上山去砍柴咯!
據說不止是趙家村如此,周邊所有的大小村子;甚至連鎮上很多的人也都開始囤積柴火了。
張大山最近每天天一亮,他就跟着趙百順、趙大牛父子倆結伴上山;每天除了砍一擔柴火回來以外,還會打一些獵物回家來。
不過這些獵物張曉曉都不準備拿出去賣,她全都收拾好了以後挂在雜物房裏風幹起來;到時候冬天可以用來添菜。
張曉曉已經打算好了,等過一段時間葡萄酒釀制好了以後;自己去鎮上賣葡萄酒的時候,在買一些豬肉跟豬下水回來;到時候再熏制一些臘肉,今年的這個冬天應該可以過得不錯。
因為最近閑的太無聊,張曉曉開始将原本開春以後在釀酒的打算提前了。
老實說釀酒的話,張曉曉前世雖然沒有釀過酒;不過她對于所有的工序倒是非常的清楚,因為有空間靈泉在手;再加上張曉曉對于天龍王朝的酒實在是不敢恭維。
Advertisement
啧啧……那度數就連後世的糯米甜酒都遠遠不如。
她倒是非常的有信心可以釀造出美酒來,最起碼在度數上那可是杠杠滴!
張曉曉花費了兩天的功夫,才将自己記憶中的蒸餾工具繪制了出來;不過這些工具趙家村沒有人會做,她必須去鎮上一趟;除了訂做工具以外,還要買一些用來釀酒的糧食。
為了自家的這個小酒坊,張曉曉事前可是有做功課;她已經問過喜歡喝酒的裏正趙登明了,原來這個天龍王朝的水酒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就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釀着自己喝的雜糧水酒,這種水酒除了可以用大米小麥釀制以外;也有人會用大豆跟小米來釀制,因為釀酒的糧食家家都自己種着;更是因為價格低廉方法簡單而大受老百姓們的喜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自己釀造;只是這味道嘛!就實在不敢恭維,味道寡淡的跟普通的白開水沒有多大的區別。
呃……至少,張曉曉私心裏是這麽認為的。
還有一種就是從金風王朝過來的火鳳酒,這種酒名字聽起來不錯;其實就有一點像後世的燒刀子、二鍋頭一樣,度數明顯的要高于一般的普通水酒。
這種火鳳酒在天龍王朝一向都是有錢人或者達官貴人才喝得起,說白了就是一種身份的代表。
張曉曉可是記得很清楚,裏正趙登明在說道火鳳酒的時候;那一臉回味無窮的摸樣。
趙登明的一番話更加的确定了張曉曉釀酒的決心,她覺得既然在釀酒業這一塊上面;天龍王朝雖然不能說是完全的空白,可實際上也是相差無幾。
用後世的營銷學來說,這個市場的前景一片光明啊!
張曉曉腦子裏面已經有了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的各種水酒;除了米酒甜酒以外,還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水果酒;至于燒酒就更加不在話下。
例如五糧液不就是最好的招牌嗎?
沒有秘方怕什麽?都說了實踐出真理,自己最多多試驗幾次咯!總會被自己給折騰出來的。
因為有了憧憬,對于未來張曉曉可是期盼的很。
張曉曉曾經聽自己的外公說過,這一般的水酒也叫四六酒;也就是說一百斤的糧食大概可以釀出來約莫六十斤左右的水酒,而所謂的燒刀子則是将水酒進行第二次蒸餾;甚至第三次的蒸餾以後,将水酒裏面的多餘水分給蒸發出來;提純之後的酒就叫燒刀子。
張曉曉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繪制的圖紙放進了靈泉空間裏,手裏提了一個籃子鎖上院門往村口走去。
張大山今天出門上山的時候,張曉曉已經跟自家的哥哥說了;她白天的時候要去鎮子裏一趟。
妹妹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跟主意,張大山經過了修房子、買土地的事情以後;對于張曉曉的事情,很多的時候張大山都是放手讓她自己去做。
張曉曉一面走着,一面暗暗地想道;自己能夠擁有像張大山這樣一個模樣好,性子又溫和又疼愛自己的好哥哥;真的是上輩子修來的。
還沒有走到村口張曉曉就碰到了趙登明趕着牛車從後面過來,牛車上坐着蕭氏跟趙清源母子兩個人;看樣子十有□是送趙清源回去縣裏讀書。
張曉曉可是聽自己的哥哥張大山說了,趙清源他們縣學裏面的兩個夫子一個回家探親去了;還有一個生病了,所以這一次趙清源才會在趙家村呆了六七天;以前的時候每一次趙清源回來頂多也就是住個兩天,就必須趕回縣學;這一次倒算是蠻久的。
“曉曉,你這丫頭拎着個籃子;你這是要去哪裏?”蕭氏遠遠地就看到了田埂上那一抹嬌小的身影,隔得老遠就叫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