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說起來虎子以前喝水總喝涼水,大冷天的幹了活也是直接舀涼水喝,就連喂三妮也并不專門燒水。

雖說他們都習以為常了,可崔玉卻覺得直接從河裏提水,已經夠不幹淨了。如果不燒開了,過濾了喝,只怕會壞了肚子。所以慢慢的,她都會在做晚飯後燒一鍋開水吓唬倆人,讓他們改了随便喝涼水的習慣。

笑了笑,她就随口誇了倆人幾句。果然,誇的小孩子臉蛋紅紅的,而虎子更是慇勤的給三妮洗了腳擦幹了送進屋裏。

第二天吃了早飯,虎子麻溜的吃了飯,打算跟着李氏出門去找柴胡。還沒出門,倆人就被崔玉叫住了。

崔玉擦了擦剛剛刷了碗還濕着的手,讓虎子領了三妮去村裏玩,然後跟李氏說道:“娘,柴胡的事兒是瞞不住的,你幹脆叫了陳嬸子跟王大娘一起去。人家去不去是一回事兒,咱們去告訴了這門進項的法子,卻是另一回事兒。”

她心裏還有個道道,要是鄰裏間有想幹這個的,回頭她倒是可以組織一下。畢竟藥鋪裏雖然收沒有炮制處理過的藥材,可價格卻是會低很多的。而且像柴胡這種常用的藥,她收過來,倒也不擔心賣不出去。

藥鋪收新鮮的柴胡是一兩三到兩文錢,到時候大夥兒要賣,也能在同村賣省了腳程。然後自個費點力氣,炮制一下能到七八文錢。

當然,前山就那麽點地兒,估計也就能這麽幹到年前。

“可是咱家的日子……”李氏有些猶豫,雖說別人對自家有恩,到人心到底都是有私的。要是被人斷了財路,別說過冬了,只怕連吃喝修房頂都沒法子了。

“您只管去,到時候跟她們說長春堂收那洗幹淨沒制好的柴胡,是每兩不到二文錢,而我這是最低兩文錢。”她不怕有人眼饞她掙的那幾文,反正炮制幹柴胡的法子也是有訣竅的。洗幹淨後,先要曬到七八成,然後整好再繼續曬。期間,不能風幹,不能捂着,但凡沒掌握好,柴胡就會碎了或者壞掉。

聽了崔玉的這話,李氏眼前先是一亮,可随即就有些懷疑了。大家能信任玉娘?不說別的,村裏人的心思她是知道的,就怕在銀錢上吃虧,又怕被人掙了錢。人家能直接賣到藥鋪,又怎麽會願意賣給自家閨女呢?

反正不管她想了什麽,這會兒都被崔玉催促着出了門。

倒不是崔玉不想跟着去幹活,而是她現在滿心想着怎麽做好答應長春堂的那潤肺膏,如果能成功,那一系列的包括龜苓膏、枇杷膏都可以适用了。

也不知道在這個朝代,宮廷裏有沒有這個方子。

收斂了心思,她就開始埋頭認起了昨兒個從藥鋪帶回來的藥材。

種完了麥子,如今也算是農閑了,村裏能出去打短工的勞力都去謀個掙錢的營生了。而陳嬸子家裏雖然有孫子要照看,可到底也想再添個進項,最後還是陳婆婆接了照看孩子做飯的活兒,這才放了她出門。

王大娘的孫子倒都不小了,過了光着屁股瞎跑的時候,所以二話沒說跟幾個兒媳婦招呼了一聲就出來了。王大娘家的兒媳倒有心跟着一塊去,但一想到能不能換錢還是兩碼事兒呢,可別費勁挖回來了,只能喂牲口,所以就打了退堂鼓。

妯娌見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一個觀望,其他人自然也不願意上去先出頭。所以最後也就陳嬸子跟王大娘同李氏一起上了山。

等到日頭偏了西,幾個人才提着滿滿的柴胡根回來。陳嬸子想着自家男人三天兩日的趕着牛車去鎮上,就留了個心眼想讓他先去長春堂賣一回先看看價格。而王大娘早就從自家男人那裏知道,這新鮮的柴胡并不值錢,一兩兩文錢已經不低了。所以當下就借了稱,點好了份量跟玉娘跟前換了現錢。

一次七文錢,在農家可算不得少了。就算出去當小工,也就一個月一百五十來文,一天五文罷了。

等晚上時候,李氏還念着又少了的七文錢而心疼了半天。虎子今兒帶了三妮在村裏瘋玩了大半天,瞧着吃了蘿蔔跟肉渣包的餃子都有些犯困了。

虎子年紀不小了,可因為家裏屋子不夠,只能跟着李氏睡。這會兒崔玉哄了三妮睡覺,才又到了李氏的屋子。

“娘,你可不敢心疼那幾文錢,王大娘到底是相信咱們才把藥材賣過來。要是您總惦記着,只怕會惹了人不高興。”崔玉其實心裏是有計較的,可是她也知道,就算自個說出來,只怕見不到收成李氏也不會相信。所以只能換個法子勸說。

李氏心裏也是明白的,要是自個再糾結下去,為難的只會是玉娘。最後只能嘆口氣,笑着應下了。不說別的,要實打實的論起陳家跟王家對自家的恩情,也不是幾文錢能說的清的。

她擡頭看了一眼自家閨女,自打上次發熱以後,閨女一天比一天懂事兒。人情來往上,甚至比她這當娘的都要強了。相比于過去的木讷寡言讓人心疼,現在的她可真是讓人喜歡到了心坎上。

瞧着倆小的,現在一睜眼都會先找大姐呢。

一時想到閨女開朗通透了心裏歡喜,一會兒又因為想到初六趙家那邊會有人來提親而有些失落。李氏這神情也是幾經變化,最後嘆口氣讓閨女自個去休息。

崔玉并沒有多想,只以為她是舍不得銅錢。不過等以後她掙了更多,李氏一定會回過味來的。當下也不再解釋勸說了。

第二日,果然王大娘跟王家那四個媳婦都拿着小鋤跟籃子上了山。而陳嬸子也跟着自家男人陳二狗的牛車去了鎮上。

李氏知道自家閨女要把昨兒的柴胡曬上,所以也就沒再出去,而是在家裏幫着摘洗幹淨。倒是虎子人小鬼大的帶着三妮在外頭玩耍,時不時還要看一眼自家門前,防着有人進去偷學。

他以前就是孩子王,現在又被自家大姐教了許多新游戲,所以村裏的孩子當然樂意跟着他跑了。哪怕是離了正村,跑到挨着前山的地方,那些皮孩子也是願意的。

幾個小姑娘也為着三妮,一塊玩。說是游戲,其實就是崔玉用來鍛煉三妮反應能力的抓石子兒。

真當崔玉跟李氏把藥材在北牆邊背風的地方擺放好時,就聽見有人在敞着的門前吆喝了。這個聲音崔玉并不熟悉,可也知道是外村常到來陳河溝村串親戚的花嬸子。

這人是個善談的,見着誰也能拉上關系。又因為穿着體面,聽說兒子在縣裏有營生,而被人高看一眼。

可崔玉卻打心眼裏不喜歡這個見面不多,甚至沒有什麽印象的人,大抵是因為她曾勸說李氏把三妮賣了的緣故吧。

“娘,一會兒她說什麽,您可千萬別應下。咱家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賣兒送女的傷天理,您可不敢糊塗啊。”李氏臨迎上去的時候,崔玉趕緊在她邊上嘟囔了幾句。最後因為不放心,她幹脆也找送水的機會湊到了倆人跟前,坐在炕邊上聽着倆人說閑話。

果然花嬸子剛誇了崔玉沒兩句,就話鋒一轉再次提起了三妮的事兒。這次說的倒是好聽,說縣裏有戶好人家,開着個饅頭坊。家裏就個三兒子,沒個閨女。這些年,人家兩口子怎麽盼也沒盼上閨女,一來二去的就愈發稀罕要個閨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