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粉頭兩人就這樣耗着,心想,有……

第72章 粉頭 兩人就這樣耗着,胡善祥心想,有……

兩人就這樣耗着,胡善祥心想,有種你把頭發吃下去,反正我有的是頭發,每天梳頭都會掉幾根。

朱瞻基假寐,胡善祥也閉上眼睛,她幹了一天的農活,真的累啊,不久,傳來均勻悠長的呼吸聲,她在交椅上睡沉了。

“胡司苑?胡善祥?”

朱瞻基見她睡了,不好再含着她的頭發,想着已經粘上了口水,還回去也不好,幹脆拿出金七事上的小金剪子,把這根頭發剪下來,繞在食指上打圈,然後放進荷包裏藏着。

夜裏露水重,不好一直睡在外面。朱瞻基便過去,打橫将胡善祥抱起來,送到卧房去睡。

其實在身體騰空的瞬間,胡善祥已經醒了,她沒有睜開眼睛,聞到了薄荷的味道,曉得抱着她的就是朱瞻基,便故意裝睡,任憑他抱。

這是一樁近乎絕望的雙向暗戀,注定沒有結果,既然如此,就讓這一刻的美好停留,哪怕只有從庭院到卧房的距離,也足夠她回味一生。

朱瞻基低頭看着她,她顫抖的眼睫毛、漸漸變快的呼吸聲其實已經出賣了她,她醒了。

但是,朱瞻基也佯裝不知,明明心意相通,卻不能承認。

朱瞻基抱着她,走的很慢,他也希望這一刻能夠停留的久一些、再久一點。

只可惜,胡善祥看起來窈窕,畢竟是個成年人,抱起來太沉手了,朱瞻基體力有限,到後來實在堅持不下去,不得已加快了步伐,将她放在床上。

她裝睡。

他看着她裝睡。

過了許久,朱瞻基才吹滅了蠟燭,帶上房門,走了。

九節貓精神抖擻,跟着朱瞻基走到院門外,朱瞻基拿出一包鹽,說道:“九郎,這是你的新家,聘禮我都收下了,還不快回去。”

Advertisement

喵嗚!九郎一個縱身,跳到了竹籬院牆上,消失了蹤影。

卧房裏,胡善祥睜開眼睛,剛才朱瞻基坐在床邊看着她時,她內心矛盾的很,甚至數次沖動的想要起來抱住他。

但是她不能。

她伸手摸着朱瞻基剛才坐過的地方,還有些溫熱,告訴她方才一切都不是春夢,真有一個人被她拒絕過了,還是喜歡她。

他剛剛離開,她就又想他了,可是內心又希望他永遠不要再來,她又是興奮,又是難過,冰火兩重天,太折磨人了……可是,短暫的甜蜜卻能治愈這些折磨,就像飛蛾撲火,明知有危險,還是情不自禁的撲過去。

胡善祥心道:讓我再放縱一下吧,我這輩子大概再也不會這樣喜歡一個人了,等各地秀女們來到紫禁城,選秀正式開始,我無論如何都會斬斷這一切。

想必他也是這樣想的。

另一邊,朱瞻基回到端敬宮,一路上走路都打飄,連蛙鳴都沒那麽難聽了,心儀的姑娘也喜歡他,他滿心歡喜,想着再找個借口去麥香小築,她總是說不嫁人,兩年前還算計退婚,那是因為她沒有遇到我啊,或許她不是恐懼婚姻,她只是沒有見過我這樣的男人。

一定是的。

朱瞻基自信滿滿,還沒到宮門口,等候已久的梁君過來說道:“殿下,太子妃等候多時,此時還沒走。說一定要等你回來,一起吃夜宵。”

一聽母親來了,朱瞻基揚起的唇角垂下來,低聲道:“你怎麽不去找我?讓太子妃等那麽久。”

梁君裝傻,“誰都不知道殿下去了那裏散步。凡是殿下說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誰都不敢問吶。”

雖然梁君等人都心知肚明,朱瞻基說要獨處時,他應該去了麥香小築找胡善祥去了。

後宮一直沒有皇後,所以張羅選秀一事落在太子妃張氏的肩頭,由六局一司協助,太子妃和皇太孫一南一北,長期分離,母子之間比較陌生,不似其他子女承歡膝下那麽親密。

朱瞻基板板正正的行禮,太子妃問他去了何處,朱瞻基自稱在禦花園轉了轉。

太子妃沒有再問,只是要他坐下來一起吃夜宵。

太子妃要的夜宵都是燕窩粥等等湯湯水水好消化之物,為長子身體考慮,畢竟吃完了要睡覺,怕積了食。

不過朱瞻基喜歡吃幹食,平日連面條都不碰。太子妃剛剛跟着遷都搬過到一起,對長子的飲食習慣并不了解,還按照他以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的口味,給他舀了一碗蓮蓬湯,“特意要廚房做成甜湯,你小時候最愛吃了。”

無論太子妃給他夾什麽,朱瞻基都說好,吃得一幹二淨。

吃完夜宵,朱瞻基還從今天畫的貓嬉圖裏挑了一副最滿意的獻給太子妃。

貓,同耄。耄耋之年,是指壽命在九十歲以上,所以貓嬉圖也有長壽的意思,适合送給長輩。

雖說母子客氣大于親密,但長子的一片孝心太子妃還能感受到的,開心的收下了貓嬉圖。

太子妃回到東宮,東宮的坐在地是端本宮,就在皇太孫宮端敬宮的南面。

剛剛坐下,就有心腹來報,“……方才打更的小火者說,看到皇太孫從瓊苑那邊回來的。”

瓊苑是種植蔬菜瓜果的,和禦花園是兩回事,長子在說謊。

太子妃沉吟片刻,“難道那些傳聞是真的?”

心腹嬷嬷說道:“太子妃,不如明天要胡善祥來端本宮說說話?”

太子妃搖頭,“我們遷宮當晚,胡善祥就從端敬宮的司記變成了瓊苑的司苑,連夜搬出去,這其中必有蹊跷。不過她既然走了,太孫也從未在我面前提起過她,可見兩人都無意過明路。她可能聽見要選秀,為了避嫌連夜搬走。算了,不聾不癡,不做阿翁。過去的事情,別刨根問底,太孫與我才剛剛團聚,別為了已經過去的事情讓我們更生分了。”

兩年前,胡善祥是皇太孫帶進宮,并舉薦她當女官的,僅僅兩年時間就連升了三級,從九品一躍為六品司記,且這兩來,兩人幾乎形影不離,自是有些傳聞,就連在南京皇宮的太子妃也有所耳聞。

只是,一來,胡善祥是以前三朝尚宮胡善圍的親妹妹,太子妃要給三分薄面。二來,選秀在即,如果真有此事,皇太孫怎麽可能放過這個把關系過了明路的大好機會呢?只要皇太孫開口,太子妃絕對會滿足長子的要求,給胡善祥一個侍妾的名分,将來若有孕,升為良娣也成,畢竟母子分離太久了,太子妃希望借此機會讓兒子親近自己。

太子妃看着貓嬉圖,太孫對她的孝順無懈可擊,但孝的疏離,既然如此,就別雪上加霜,孩子大了,只要不傷及根本,由得他去。

不僅太子妃暗中關注着胡善祥,永樂帝也同樣如此,臨睡前,內官監太監馬雲秘奏了皇太孫在麥香小築待了小半夜才離開的事情。

永樂帝當然還記得女扮男裝、幫助朱瞻基征服幼軍軍心的小女官,他一直覺得敢闖敢做、性格爽直的胡善祥有當年結發妻子仁孝徐皇後的影子。

在永樂帝看來,如今大明帝國剛剛遷都,根基不穩,內憂外患,正妻,尤其是将來要繼承宗廟的皇家兒媳婦一定要像仁孝皇後那樣剛強、能抗事,嬌滴滴的、遇事只會哭的可不行。

所以傳聞到了永樂帝耳邊,他是高興的,心想真不愧為是我的大孫子,和我的品味一模一樣。

但是,選秀都開始了,永樂帝遲遲沒有等到朱瞻基開口找他做主,胡善祥還搬到瓊苑去了,自永樂帝搬到乾清宮開始,二十三天,朱瞻基不開口求賜婚也就罷了,連對胡善祥也不管不問,腳趾頭還有傷,應該是暴怒之下踢傷的,這對小兒女似乎翻臉了。

就在永樂帝以為此事就此作罷時,今晚又出現了轉機。

這對小兒女到底是鬧那樣?

永樂帝說道:“你安排一下,明天朕要去瓊苑。”

次日,胡善祥戴着垂着黑紗的鬥笠,穿梭在麥田裏,麥子已經結穗了,她仔細看着麥穗,看有無生蟲的跡象。這裏的出産一般用來宮裏各種祭祀或者觀賞的插瓶之用,顆粒飽滿,好看最重要,并不指望這裏的糧食養活宮人。

一條菜花蛇在田間游走,胡善祥從最開始吓得尖叫,變得現在司空見慣,這種蛇沒毒,不過,她還是拿出腰後一把長鐮刀,保護自己。即使知道沒毒,若被咬一口還是很疼的。

菜花蛇不知是慌不擇路還是想咬人,居然直沖着胡善祥游過來。

胡善祥不客氣了,掄起鐮刀,一個揮斬,将菜花蛇斬成兩截。

永樂帝在山間涼亭舉着西洋千裏眼望遠鏡看着這一幕,說道,“馬雲,你們放的那條蛇也太粗了,就不怕傷着她。”

馬雲忙說道:“皇上放心,那蛇無毒,且早就摘了牙齒。”

永樂帝對胡善祥的表現很滿意,“是個幹什麽都很認真的好孩子,她不是欲擒故縱,與太孫玩心眼,她是真的在做好司苑的差事,且臨危不懼,雖遠遠不及仁孝皇後當年的風采,但也十分難得了。”

老婆還是自己的好。永樂帝對胡善祥的評價已經夠高了。

馬雲會意,“皇上看人的眼光是極準的,胡家會調/教女兒,一大一小兩個女兒雖性格不同,但都是出類拔萃之人。”

永樂帝放下千裏眼,“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朕那大孫子溫吞的性格,怕是要錯過了,還是要朕操心他的婚事。不過,‘選秀畎畝,聯姻民間’是太/祖皇帝定的規矩,該走的過場還是要走的,誰也不能例外。馬雲,你趕快安排一下,把胡善祥的選秀之路鋪好,想法子把她推上去。”

馬雲應下。

過了十日,胡善祥在高粱地裏收到了一封緊急家書,說她爹胡榮不幸墜馬,傷的很嚴重,要她馬上請假回濟寧一趟。

胡善祥是老父親一手帶大的老來女,父女感情深厚,且從信中看,好像胡榮沒幾日好活的樣子,胡善祥心急如焚,趕緊向馬尚宮告假,要回家看看。

馬蓬瀛說道:“孝字最大,一旦背負不孝的名聲,官路也很難走得長久。不過,我得提前告訴你,宮裏的差事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走了,司苑肯定需要有人填上,到時候你回來,我要另外找給找差事,有空缺還好,沒空缺你就等着。”

胡善祥道:“我省的。”言罷,匆匆離去,回到麥香小築收拾行李時,朱瞻基聞訊趕來,說道:

“接你的馬車已經安排好了,連同通州港的快船也備好,日夜兼程趕往濟寧,估摸三天就到。你回來若六局一司沒有空缺,我的端敬宮司記的位置一直虛位以待。”

胡善祥心想,或許父親意外受傷就是老天給我的警告,不能忘記初心,心生“邪念”。當斷不斷,禍患無窮。

胡善祥忍痛說道:“那時候你已經大婚 ,有妻有妾。求你放過我,也放過自己吧,我志不在此。每天在眼皮底下看你……無疑是一種折磨。這個和你在一起的夏天很美,到此為止,不要傷了這份記憶。”

朱瞻基再次被殘忍拒絕,胡善祥始終不點頭,他不能用皇權來強迫她。

胡善祥趕回山東濟寧老家。父親胡榮迎接愛女,胡善祥風塵仆仆,上下打量着父親,胡榮紅光滿面,身子比起兩年前,有些微微發福,那裏是信中所寫墜馬受傷,在家等死的樣子?

胡榮激動的抱着老來女,老淚涕零,“你終于回家看為父了。”

胡善祥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父親,您不是寫信說墜馬了,身受重傷嗎?”

“沒有的事。”胡榮說道:“我寫信都是報喜不報憂,怎會無中生有,胡說八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