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升職除了生三胎,朱瞻基還要操心北伐……

第95章 升職 除了生三胎,朱瞻基還要操心北伐……

除了生三胎,朱瞻基還要操心北伐,這一次北伐不再捷報頻傳,倒不是永樂帝老了不能打,而是鞑靼部在上次吃了敗仗後,不敢和永樂帝的北伐軍交鋒,拔營跑了,茫茫草原,北伐軍找不到對手,獨孤求勝。

史書記載。“周回三百餘裏,無一人一騎之跡”,北伐軍一仗都沒打過,全在草原瘋狂找人,連對手都沒有,當然沒有捷報。

比捷報更令人的擔心的是永樂帝的身體,每況愈下,到了六月二十一日,一代雄主永樂帝再也撐不下去了,接受了無功而返的現實,宣布班師回朝。

到了七月五日,永樂帝連床都下不了了,意識到了政權交接的問題,當即命禮部尚書呂震先輕騎回北京,密報給監國的太子,要他做好最壞的準備。

永樂帝并不滿意太子,但是有個好太孫朱瞻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将皇位傳給太子。

然而,路途太過遙遠了,鞭長莫及,七月十七日,榆木川,呂震還在瘋狂趕路時,永樂帝已到了彌留之際,恍惚中,他看到一個軍醫模樣的走進大帳,溫柔的摸着他的額頭,“四表叔,我來接你了。”

只有一個人這樣的叫他,那就是仁孝皇後,他的妻子徐妙儀,按照輩分,他是她的四表叔,妻子以前經常借此打趣他。

兩人邂逅之時,朱棣是大明開國将領、未來老丈人魏國公徐達賬下一員小将,徐妙儀女扮男裝,在是父親賬下一名軍醫,她救過他的命。

徐妙儀一摸,永樂帝立刻并從病榻上坐起來,變成了一個少年郎,沒有病痛,沒有衰老,兩人攜手,消失在榆木川烈烈北風之中。

與此同時,紫禁城,端敬宮,星漢燦爛。

朱瞻基處理完政務,拖着疲倦的身軀回到寝宮,夏蟲竊竊私語,胡善祥還沒睡,她在庭院紗帳裏仰望星空。

自從跟着馬蓬瀛學習星象,觀星成了胡善祥的愛好。

“你在看什麽?”朱瞻基問。

“這是紫薇恒。”胡善祥指着一片星空,“馬尚宮說,這裏代表天上的紫禁城,剛才有流星滑過……你看,又有一顆!這一顆流星好亮啊。”

朱瞻基順着胡善祥的手指看去,只見一顆如碗大的流星劃破了星空,是紅色的,絢爛奪目,瞬間的閃耀,晃得他眯縫了雙眼,這顆流星滑過的軌跡越來越亮,然後在末端驀地炸裂開來,整個星空似乎都為之一震。

那一刻,朱瞻基的心也跟着莫名一震,有種不好的預感。

且說千裏之外的榆木川,太監馬雲第一個發現了永樂帝崩逝,連忙把大臣們叫來商議。

為了穩定軍心以及政權順利交接,最終一致決定先掩蓋大行皇帝(帝王死後沒有上谥號之前都稱為大行皇帝)去世的消息,将大行皇帝的遺體安置在錫制的酒器之中,一日三餐照樣端進去,就像大行皇帝還活着一樣。

另一邊,悄悄派人疾馳進京報喪,要東宮做好準備。

七月三十日,淩晨,朱瞻基夫妻被喚醒了,已經是大明将領的蔣信風塵仆仆趕來報信,“太孫殿下,皇帝崩天了。”

兩人趕緊起床,東宮太子太子妃也被叫醒,父子兩個儲君的利益是一致的,當即分配任務,監國的太子坐鎮紫禁城,保護京城;皇太孫朱瞻基連夜出城,去迎接大行皇帝的龍體回京。

皇帝已死,皇權自然落在監國的太子身上,太子當機立斷,寫了诏書,“……行營大小官軍,悉聽皇太孫節制。”

上陣父子兵,居然把接管北伐軍的軍事大權直接交給了朱瞻基,除此之外,太子還把自己的一枚藏書的印章作為信物交給朱瞻基,上面刻着“東宮圖書”四個字。

太子說道:“這是大興皇帝給我的,現在傳給你,你拿去,凡有密報,皆用此章,以後也交給你保管,不用還給我了。”

朱瞻基接過東宮印章,說道:“父親,漢王那邊不得不防,大行皇帝崩天的消息還需繼續隐瞞,待兒子掌控了北伐軍再對外公布不遲。”

太子頓首,對太子妃和胡善祥說道:“此事連張貴妃也不能告訴,你們不要立刻穿着素服,就像平常一樣穿着打扮即可,以免露出馬腳。此事關系大明江山社稷,祖宗們不會怪我們不孝的。”

婆媳兩人應下。

朱瞻基拿着“東宮圖書”的印章和接管北伐軍的诏書,帶着幼軍匆匆出發,去迎接大行皇帝。臨走之前,朱瞻基把一件事交代給胡善祥,這時候,妻子是他最信任的人。

過了三天,胡善祥按照朱瞻基的交代,密會朱瞻壑,把大行皇帝崩天的消息告訴了他。

朱瞻壑聽了,當即對着西北方向跪下,淚流滿面,唯一疼他的長輩也沒有了。

胡善祥說道:“太子那邊要一直瞞到确定太孫接到了大行皇帝龍體才會公開宣布,但是你不能被漢王懷疑一直被蒙蔽。所以太孫要我三天後就告訴你,你好傳情報給漢王,讓漢王覺得他比別人早知道,你才能繼續被他信任。”

朱瞻壑忍痛給漢王寫密信,說大行皇帝崩天,太子隐瞞消息,此時京城防守空虛,只有數千守軍,天賜良機,要漢王立刻起兵進京奪嫡。

從北京到偏遠的山東樂安州需要時間,等漢王收到密信,招兵買馬湊了十萬軍隊,趕往京城時,朱瞻基已經在接到了大行皇帝,控制住了北伐軍,并大聲旗鼓的舉哀,朝着北京而去。

兩軍在京郊碰面。

披麻戴孝的朱瞻基帶着幾十萬北伐軍質問氣勢洶洶的漢王,“二叔意欲何為?”

漢王深知,他的十萬軍隊是打不過朱瞻基龐大的北伐軍的,無疑是以卵擊石。

我還是來遲了啊!若早一天,攻下京城,得到國玺,僞造诏書繼位,宣布太孫朱瞻基毒殺了大行皇帝,賊喊捉賊,尚能賭一把。

現在連上賭桌的機會都沒有了。

不過,漢王也有第二手準備,他命令軍隊全部放下武器,并脫下盔甲,裏頭穿着粗麻孝衣,他率先

跪下,哭天搶地,“父皇!不孝兒來送父皇!”

十萬軍隊皆是一片哀嚎之聲,就這樣,奪儲變成了奔喪。政權有驚無險的交接成功,避免了動蕩。

按照規矩,藩王的軍隊不能進城,至少退回三十裏駐紮。漢王只身走進紫禁城,長子朱瞻壑眼睛都哭成腫眼泡了。

漢王恨不得一腳把長子踹飛,跪在他旁邊低聲道:“你是怎麽監視紫禁城的?你要是早一天……不,就是早半天把消息傳到安樂州,過幾天登上龍椅的就是我了。”

朱瞻壑哭得聲音沙啞:“爹啊,不是兒子不努力,實在東宮太狡猾,瞞得一絲風也無。兒子還是通過發現城中幼軍大營采購肉禽蔬菜的數目驟然減少,太反常了,便派人潛入幼軍大營刺探情報,發現大營幾乎空空如也,平日五萬人只有巡邏的兩千人在,才曉得皇太孫唱了空城計,推斷定是大行皇帝出事了,就寫信告訴父王的。”

漢王聽了,嘆道:“時也,命也,怪不得你。這次欠點運氣,下次我們再戰,我就不信了,我們父子鬥不過這對窩囊廢父子。”

朱瞻壑心裏冷笑:有我在,你休得如願!

大勢已去,漢王不得不扮演大孝子,參加國喪,并且裝模作樣的上了勸進表,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求太子大哥登基當皇帝。

多年媳婦熬成婆。當了二十幾年太子還能順利登基為帝的東宮并不多見,大部分不是被廢、被殺就是壓力太大病逝了。

按照規矩,東宮太子要三請三辭,等待第三次上了勸進表才會裝模作樣的說“哎呀,既然你們都如此誠心,我就勉為其難登個基吧!”

但這一次,太子當了太久的太子,扭捏過頭,自稱還無法走出喪父之痛,居然拒絕了第三次的上進表!

群臣都很崩潰,就連朱瞻基都覺得父親演的太過了,差不多行了!還有一堆國事要辦呢!

漢王心中大罵:這個死胖子就是矯情!太虛僞了!父皇都駕崩了,還在這演呢!演給誰看!

其實太子喜歡儀式感,他覺得八月十五中秋節是良辰吉日,以後大家過中秋節,都曉得這是他登基的大日子,永遠都不會忘記。

所以,到了八月十四日,群臣第四次集體上表勸進,太子終于點頭同意了,并如願在中秋節那天登基,為自己挑選了年號,洪熙。是為洪熙帝。

洪熙帝登基之後,封了妻子張氏為皇後,封嫡長子朱瞻基為太子,胡善祥妻憑夫貴,封了太子妃。

胡善祥搬到了東宮所在的端本宮,正殿設有香案,并有抱着樂器的女子樂隊,因還在國孝期間,只是擺設女樂,并不演奏,做出儀式感就行了。

胡善祥穿着隆重的禮服,接受了冊封,捧着高兩寸,寬五寸,重達十斤的太子妃金冊。

若沒點力氣,怕是連金冊都拿不動。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可是我根本就不想要啊!

但是沒辦法,若要實現目标。她必須牢牢捧住太子妃金冊,還要把金冊變成皇後的寶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