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原配在朝堂

鐘同知本來對這個不會在這裏久留的鍍金知府沒什麽感覺,面上敬着就是了,任期一到,他或許一輩子都不會再來水原府。

而自己就不一樣了,他本身在這裏說根深蒂固也不為過,以後,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還會在這裏多呆幾年。

結果這是什麽事兒?

邵知府那個老狐貍就這麽栽了,這也太快了,太讓人沒有真實感了。

但是不得不說,他确實需要反省了,他之前把這個年輕人看到太輕。

能夠被皇上重視的人,總有幾分他的本事。

話又說回來,他之前居然沒有發現邵知府他參與了這樣的事,私自開采銅礦,現在好了,連累一家老小。

同知都被這一回給驚到了,主動配合,就別提其他人了。

蘇荞初感受着他們的配合,現在她在府衙可以說的上是一言堂,說什麽就是什麽,指令通暢。

誰沒有點子忌諱的事?

要是蘇知府給他們也來這麽一下子,那就完蛋了。

加上從知府那裏找出來被貪污的贓物,一番清點之後,府衙的庫房終于不是空的叮當作響,有了錢那就好辦事了。

比如某些路段的路可以修一修了,再比如如何提升百姓的收入,提高經濟發展,讓百姓們能吃的更飽、穿的更暖也要提上日程。

蘇荞初來這裏,是有帶商隊過來的,這商隊是自己人,官員不得經商,但是官員的妻子那就不一樣了,比如甄婉婉她的嫁妝商鋪的商隊。

簡單的一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烏頭縣、江正縣靠着大海,知雲縣背靠大山,都是物産豐富,好東西多多,只是這裏很多好東西運送不了太遠。

Advertisement

比如海裏的好東西,京城也只有達官貴族才有那個財力吃的新鮮的海鮮。

她要仔細想想,怎麽更好的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價值。

首先修路先提上日程。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流傳很廣。

沒有方便運輸的路,東西再好,運不出來也是白搭。

她開始征收徭役。

周大郎是田心村一名普通的村民,當村長召集大家商量事情的時候,他沒有發現什麽不對,但是随即他就看到了村長的臉色,心下就是一個咯噔。

果然,他聽到村長開口:“上面要征收徭役修路了,老規矩,要麽一戶派一個人,要麽出銀子抵消,大家回去商量吧,最遲後天,過來告訴我誰去。”

一片沉寂。

又要征收徭役了啊。

周大郎和兩個弟弟面面相觑,随後慢吞吞的往家走。

他們家沒有那麽多錢,一直以來都是出人力的,只是每次徭役過後,去的人都要去掉半條命,回來要緩好一陣子。

這已經算可以的了,畢竟好手好腳的回來了。

有去無回的情況并不罕見。

他們家是輪換的,上一次是三弟去了,那麽現在就到他了。

回到去,家裏的女人們同樣愁眉不展,小孩子也不敢調皮了,一個五六歲的男娃娃抱住他的大腿:“爹,怎麽了。”

周大郎拍了拍兒子的腦袋:“爹要外出做工了。”

男娃娃:“什麽時候回來啊。”

“具體我也不知道,要聽上面的指令。”

他娘進了廚房,給他敲了一個雞蛋,“大郎,你把這個吃了,你明天再給你煮一個,再給你帶兩個走。”

想要熬過來,一個好的身體必不可少。

周大郎一口吞了後才反應過來,舔着嘴巴回味着雞蛋的味道,剛剛吃太快了,沒有好好品嘗。

“娘,我知道,我又不是沒去過。”

一說起這個,氣氛更沉重了。

他那次去腳都摔斷了,家裏花了不少錢才治好。

周大郎捏了捏自己的手臂,“你們別擔心,跟上次不一樣了,你看看我現在有多壯,不會出什麽事的,過了我就回來了。”

他說的容易,只是他的妻子沒辦法像他這麽樂觀,擔心他會出什麽意外。

“我去給廟裏燒香,你在哪裏也要小心,想想我們。”

周大郎沉沉的應了。

就在他的忐忑中,跟村裏人集合,出發。

結果地點比他想象的近。

要修的是從府城到江正縣的路,他們這一波人負責的是其中一段。

就在原本的路上開始修,看到這樣,周大郎松了一口氣。

這可太好了。

不是什麽危險的險峻地段,也沒有太多的技術要求,他們先把原本路上的路況整理一遍,然後在一邊豎起木板定型,然後澆上他沒有見過的水泥,再用圓木把路面滾平整,再加上防滑線,等它幹燥就可以了。

修路是個重活嗎?

是。

但是比起以往的徭役輕松嗎?

是。

周大郎因為體格強壯,被分去挑運送沙子。

要花費不少力氣,但是這裏吃的比他想象的好,不是那種粥裏摻了沙子的,而是濃稠的雜糧粥,還有一個雜糧餅,還可以免費領一碗湯。

那湯裏隐約可見一些油花,要是運氣好的,還能分到一些碎肉塊,這居然給他們喝肉湯!

讓人恍惚間以為他們不是來做徭役,而是在給大方的主家做零工。

同村的一個少年傍晚那頓就是好運的,他慢慢的把那晚肉湯喝下,十分滿足,在大通鋪上癱坐着:“周大,你說這徭役要到什麽時候結束,我在這裏比我在家裏都吃的更飽。”

他家裏比周大郎家要困難,而且也是第一次來參加徭役。

周大郎聽了就笑,他的眼裏有着微光:“你看這路,修好了估計就結束了吧。”

少年:“嘿!這路可真是神奇啊!”

周大郎和少年都在幹了後的路面走過,在他們剛定型的時候,軟趴趴的,跟爛泥一樣的,一踩一個坑,但是幹了之後就不一樣了,真的變成了石頭,怎麽踩都沒變化。

“水泥真是好東西,皇上英明,咱們知府大人也厲害,這東西就是他拿出來獻給皇上的,以後這條路肯定很好走,路周邊的村子享福了。”

少年臉上有些不甘:“只可惜我們村子不在這條路附近,不然以後這條路通了,在邊上擺個茶水攤也能掙錢。”

周大郎也嘆了一聲:“是啊,可惜了,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繼續修路,如果是我們周邊的,我們可以幫忙的。”

少年頻頻點頭:“如果修到我們那,我不要錢、不要飯,也過去幫忙!”

周大郎:“如果用這樣的東西建房子,肯定也很結實吧,冬天積雪再厚也不用擔心壓塌,能躲避寒風,再也不怕下雨漏水了。”

旁邊一個人再也忍不住搭話了:“可不是,這可真是個好東西,我家的房子就漏雨,要是有那麽一點抹上去,肯定不會漏了,不過水泥肯定很貴,沒有賣的。”

“我也覺得很貴,皇上都說這是好東西,能不貴嗎?”

“我聽說,城裏那些老爺都沒有地方買,買不到,結果知府大人願意拿出來給我們修路,真好啊。”

“咱們水原府幸運啊。”

一時之間,這裏全是吹捧的彩虹屁,怕有些下面的人陽奉陰違給她搞事,跑來突擊檢查的蘇荞初聽到了這些,蘇良初也聽到了,他嘴巴咧的老大。

就該這樣,付出了什麽,不說要百姓們做什麽,他們知道,有一顆感謝的心,那就讓人很欣慰了。

蘇荞初接下來去了戶房,這裏的人手大部分是學子,要麽是秀才,要麽是童生,有錢發,還能在知府大人面前露個臉,這些學子們知道招收人手的時候,踴躍報名。

蘇荞初去看了一眼,這個點了這裏還點着蠟燭,有幾個人在核對賬簿。

蘇荞初進去的時候,他們吓了一跳,有人認了出來:“知府大人……”

“不用聲張,我來看看,你們繼續忙你們的。”

蘇荞初拿起一些本子,翻看起來。

有個機靈,把這段時間的用量登記表拿了過來:“知府大人,這是我們這段時間用掉的水泥,這是我們修好的公裏數,這本是我們的支出彙總。”

蘇荞初翻了翻,看着跟她預估的差不多,點點頭:“辛苦你們了,好好幹。”

“是!”

得了她的一句辛苦,一個個的就跟打了雞血似的。

蘇荞初沒有多待,順着這條路繼續往下。

第二天,周大郎的妻子帶着食物前來探望,她以為自己會看到一個形容憔悴的丈夫,結果來到之後,她看到的是一個精神奕奕的丈夫,臉色隐約間還比他在家的時候要好。

她:???

這是怎麽回事兒?

“娘子!你來了!”

午休時間,沒有人管,聽到自己娘子來了,周大郎連忙跑了過來。

“大郎,你現在出來會不會對你有影響?”

“沒有,現在是休息時間,我在這裏很好。”

“那就好。”她安心了,打開籃子上方的布,拿出裏面的大碗:“我給你帶了吃的,你快吃吧。”

周大郎拿過來吃了,看着他不急不緩的速度,這下子她是真的相信他在這裏過得不錯了。“大郎,你不餓嗎?”

“不餓,我剛吃飽,娘子,你看到了嗎,這是我們修出來的路。”周大郎興奮又自豪的指着那條飛速增加長度的水泥路,“這就是水泥路,這種顏色的是還沒有幹的,所以被圍起來了,不可以在上面踩,那邊的那些就是已經幹了的,你回去之後跟家裏人說,不用擔心我,大人對我們很好,我們的夥食沒有摻水,還能喝到肉湯,你看看我的氣色是不是變好了一些。”他嘴巴裏全是好話,累當然是累的,差不多榨幹了他所有的力氣,沒有什麽空閑時間,但也确實比他之前的徭役好太多,沒有虧了身體。

她愣了愣,随後眼眶紅了,“那就好,那就好,我過段時間再來看你,有什麽要我帶的嗎?我這回給你帶了一件褂子。”

周大郎摸了摸後腦勺,憨憨的笑了,什麽也沒說。

周大郎只是這許多服徭役人中的其中一個,他們大多經歷了相似的心理路程。

他們都是沒有錢抵徭役來的,來之前很悲觀,做好了自己的命丢在這裏的準備,結果跟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江正縣,陳大人十分高興,因為先修的路就有他們這的,這要花費很多錢,結果蘇知府就這麽掏了出來,沒有往她自己荷包裏填的意思。

他覺得自己運氣不錯,遇到一個靠譜的上官。

他要是有空了,也會去外邊轉兩圈,看看現在的進度。

修路是同時進行的。

他們這裏也有運過來的水泥,往府城那邊蜿蜒而去。

看着這看不到頭的水泥路,陳縣令有着雄心壯志。

他們這裏的好東西可多了,知府大人列了一個清單下來,他最上心的就是海參。

這東西功效多多,女的吃了養容美顏,男的吃了增強……咳咳那方面的能力。

這麽一個男女皆宜的好東西,不可能不好賣。

只是因為這東西不易得,漁民們只是偶然運氣好才會有收獲。

但是知府說了,這東西是可以養殖的。

可以養殖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當然,這需要探索和時間,不過也有不用等待的,比如現成的海魚海貨。

他正在海邊巡視,突然有人來報信,說知府大人傳召,陳縣令被吓了一跳。

微服私訪什麽的,太不給人反應時間了。

他正想回去,又有人來報:“大人,知府大人正在來這裏的路上,不用回去縣衙了。”

陳縣令看了看周圍這腥氣沖天,擺滿了百姓的漁網和幹吊的魚幹,着急了:“快快快,收拾出一個地方,知府大人要來了。”

不能就在這露天席地的招待吧。

但是這個漁村也沒有什麽太好的房子,村長家的房子勉強能看,現在緊急收拾了起來。

蘇荞初已經把江正縣轉了一圈。

江正縣的地盤不能說小,但是大部分不适合人居住。

這裏靠海,但是海岸線不适合曬鹽,住在裏面的百姓靠種地,在海邊的就是靠出海捕魚為生。

在這裏,海魚價格很低。

漁民們整天吃魚日子也不好受,要是天氣不好不能出海,就只能在家裏吃老本。

在海邊的人有着被海風吹出來的風霜。

這裏的日子大都不好過。

蘇荞初看了之後心裏有底了,這才表露身份,去找陳縣令。

她已經有了主意。

味精,最開始就是被人在剩下的海帶湯中發現的,這款調味神器,看着不起眼,卻有着廣袤無邊的市場。

在這個時代,還能成為獨家神秘調料,風靡千家萬戶,而且它還有着和鹽一樣方便運輸、體積小的優點。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我很早,哈哈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