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原配在朝堂

當然了,這件事情同知夫人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想法。

因為她不知道兒媳婦的這位表妹什麽樣子,什麽性情。

她沒有見過,如果她一般般的話,那就算了,不值得她冒着得罪甄婉婉的心思幫她牽橋搭線,她女兒現在還在甄婉婉的手底下學本事。

任何一個女人,都不可能對自己後院的人有什麽好感,更別說他們夫妻兩個是說出去沒有女人不羨慕的鹣鲽情深。

知府大人貴為伯爵,到現如今只有甄婉婉一個女人,膝下一子一女全都是她生下來的,這樣的神仙夫君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她就是做到了,她把女兒送過去,也有一點這方面的意思。

要是女兒能夠學到她這個本事的一半,以後嫁了人日子肯定也能過得舒舒服服的。

姚娘也是這麽想的,她也想要拉近和知府的關系。

知府的未來,或許可以位極人臣,但是她們家呢。

她夫君到現如今也只是秀才而已,舉人都難,她想要靠他得到诰命希望渺茫,她不得不往下看,兒子現在還小,不知道能不能在科舉這條路上走遠,如果能的話,跟未來的大臣搭上關系,無疑是有利的。

她表妹多少也有幾分這樣的意思。确實,知府大人确實英俊又有本事,加上他的身份,對女人格外有吸引力,表妹她沒了夫婿,又沒有孩子,她要再嫁,她夫家沒有話說。

畢竟她娘家也不是吃素的,但要是她要再嫁的話,只能往低了找,畢竟已經是二嫁了,想要往高門進,只能做妾。

但是做妾,好說不好聽,好好的女兒送給別人做妾,是怎麽回事?

但如果她做的是知府大人的妾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要是她能得到知府的幾分寵愛,生下孩子,更是不一樣。

或許日後,她的孩子也能給她掙來诰命,這是她低嫁很難獲得的東西。

姚娘的表妹就在白熊縣,一見鐘情,就是有見面的機會,她是偶然看到了知府大人,動了心弦,過了一段時間,又見了第二次,她就忍不住的打聽他的消息,越聽越覺得這是個良人,就寫了信過來,動身來找她。

姚娘想到表妹現如今還年輕,不滿二十,長得也美麗。

她在信上看到的時候沒有立即打消她的這個想法,勸她安分找人嫁了。

在婆媳兩人的思緒中,齊敏兒到了。

來到這裏,少不了要給家中長輩請安。

同知夫人暗暗打量,年紀不大,還鮮嫩的很,确實有幾分姿色,不過具體的,還要再接觸接觸,看看是什麽性格。

有什麽事情,過了年再說。

過年了,蘇荞初給府衙裏上上下下都發了一份紅包。

上面的人還好,有許多來錢的門路,這筆錢是錦上添花,下面的那些吏員和差役就不一樣了,一個個喜笑顏開。

不僅僅是得了賞錢的開懷,還代表着一份被知府大人放在心裏的體面。

這說明知府大人記着他們這些人,怎麽能不開懷。

蘇荞初給蘇子君蘇怡君莫嫣然都準備了厚厚的一份壓歲錢,他們也分別有禮物送上。

蘇子君是自己寫的一幅字,蘇怡君送的是她的一幅畫,用歪歪扭扭的筆畫出了一家四口。

莫嫣然則是分別給蘇荞初和甄婉婉繡了一個荷包。

甄婉婉珍而重之的把他們的禮物收了起來。

“又一年了。”

“下一年,咱們一家仍舊會好好的。”

表面上,這是一個不管是蘇家還是劉家都過得很滿意的一個年。

過了年,很快就開春了。

同知夫人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放棄了自己拉把手的想法。

齊敏兒是長的不錯,也年輕,但是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她也就年輕這個優點了。

論家世,她比不過甄婉婉,論美貌,各有千秋,但甄婉婉大氣。

論才情,甄婉婉完勝。

綜合考慮,同知夫人不認為這個人能夠打動知府。

她要是插手了,得不償失。

姚娘倒是有意幫忙,但是她幫不到。

她一個內宅女眷,哪裏得知知府的蹤跡,更別說,這個知府神出鬼沒,想要給他們創造偶遇都不容易。

難得偶遇的時候,知府大人一個多餘的眼神都沒有往精心打扮的表妹身上掃。

姚娘:“……”

她還是要臉的,對方沒興趣,她不可能讓表妹自薦枕席,不然她就要沒臉見人了。

因為地處北方,開春沒那麽快,但是相應的準備已經可以動起來了。

在府城周邊的大坎村,李鐵牛家是出了名的貧困,之前他們家還可以的,自從他爹在進山的時候,從山上摔了下來,摔斷了一條腿,走不了遠路,家裏的頂梁柱就成了半個廢人,不能再撐起這個家。

那時候家裏一溜串的小孩子,能吃的很,也幸好他們兄弟幾個當時年紀也不算太小,一個有一個的用各種法子找吃的糊弄肚子,囫囵活了下來。

到現在,雖然幾兄弟還是擠一個屋子,兄弟幾個還打着光棍,也這麽湊合着過來了。

不過今年他們家這個年過得比往常有盼頭,因為在年前上面通知下來了,裏正傳達了上面的好消息,鼓勵開荒,三年不收稅,滿三年後五年內減半征收。

如果不是因為沒解凍的時候幹不了活,他早就行動起來了。

他們已經圈好了地盤,看準要開哪一塊地。

等到一化凍,就拿着農具出門了。

他們兄弟個個都有一把力氣,剛開荒的地是瘦一點,但是只要多弄一些草木灰,多弄一些山上的熟土,辛苦兩年,也可以把這荒地養熟種糧食。

不然就他們家這情況,是不可能拿得出錢來買地的,他們總不能一直不娶媳婦。

這一天,他迫不及待的去開荒,兄弟四個分頭行動,一個和娘顧着家裏少少的那點地,其餘哥三個去開荒。

這個時候有鐵農具的人很少很少,他們沒有鐵器也有其他辦法,木制的石制的各種工具一起上陣。

就算有鐵器,在開荒時大多數人也不舍得用的,荒地上很多石頭,要是一個用力,搞不好就會崩掉一個口子。

用木制的或者是石制的,壞了也不心疼。

有些當初逃荒逃難來到這裏的同樣跟着出門,要麽當初買不到田地,要麽這個村裏沒有田地可買,現在也抓住了機會。

一時之間,滿是熱火朝天。

鐘同知一直注意着知府的動靜,所以在知府給了種子讓那些佃農種下那蔬菜的時候,他也照做了。

“知府大人,種那麽多的蔬菜是要做什麽?”

他不解,問了,知府只是神秘的笑笑,“請大人靜候一段時間,不會讓你失望的。”

鐘同知:吊足了他胃口。

知府要不說,他也沒辦法。

轉而問起了府試的情況。

這個種植的事自有下面的人去辦,府試可馬虎不得。

蘇荞初點頭:“已經準備妥當。哦

府試,三年兩次,這些學子們通過了縣試之後來到府城參加府試,過了,就是童生,等到八月的院試也過了,那麽就是秀才。

有了秀才功名就能繼續考舉人,舉人之後才是進士。

蘇荞初是主考官。

她為此做了不少準備了,最大的重點是防止作弊,至于題目這個好說,根據之前的一些題目,再按照她的偏好改動一下,就有了。

她這些年的書不是白啃的。

至于這些學子……去年來到這裏就開始了租書業務,也不知道現在能看到多少效果。

科考對于考生們來說不容易,蘇荞初是主考官,自然沒有什麽難得,她在考場,也沒有人能夠在她的眼皮子底下作弊。

位置是抽簽的,有一個因為知府大人在前面有些緊張,蘇荞初看他好一會兒才冷靜下來。

也有些很穩重,剛開始驚訝了一下,之後就沉浸在了答題中。

考生從十多歲的少年,到五六十歲白發蒼蒼的老人都有,涵蓋了各個年齡層,五六十這個年紀還不放棄,也只能說一句有恒心。

試卷發下去,從他們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出他們對這些題目有沒有把握。

蘇荞初時不時的會起來走走,看看他們的答案。

走到哪裏,誰就緊張。

所以還沒有誰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到無法答卷的。

這些考生目前來看不錯,有些是家貧,有些家裏有能耐的,都事先打聽過她的偏好,比如她喜歡文風華麗的,還是文風樸實的,比較保守,還是比較激進等等。

知道了主考官的喜好,這樣子能夠向主考官靠攏,提升錄取率。

只不過市面上的那些偏好有幾分真幾分假,也就主考官自己知道了。

蘇荞初批卷的時候看到了幾個讓她眼前一亮的好苗子。

一個是白熊縣的縣試第二,一個是烏頭縣的縣試第一,還有一個是織雲縣的縣試第八。

織雲縣的這個縣試第八逆襲了,由第八名上升到了第一名,他叫連松。

蘇荞初記下了這個名字。

然後就沒有她的事了,他們要在八月的時候參加院試,過了才能拿到秀才功名,這些童生們也不知道能夠過幾個。

文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看得到成績的,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鐘同知被蘇荞初使喚的團團轉。

他是二把手,一把手喜歡到處跑,他這個二把手少不得就要留下來坐鎮,雖然因為他們兩個一條心,這些世家鄉紳們沒有不識趣唱反調的,仍舊有很多事情需要協調。

而且外地的商隊越來越多了,還有南方的商隊特意為了味精過來的。

越繁華,越忙碌。

水原府這樣,鐘同知心裏高興,好像現在又找到了當初做官時的念想,看着百姓越來越好,為當地造福,一時半會兒的也忘了那些種下去的蔬菜,直到收割了,然後這些不值錢的蔬菜變成了糖,還有白花花的、價比黃金的霜糖。

日進鬥金不是夢。

鐘同知:知府一定是財神爺轉世!能點石成金!

作者有話要說:蘇荞初:點石成金術,這個真不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