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 銀池系列小說的第四部正式發布,期待已久的書迷立馬入手一本。縱使好久沒回的上海部裏幾個人都低氣壓讓銀池覺得不太對勁,但發布會上銀池還是狀态很好,回答媒體問題也完成得不錯。
記者們除了問了關于這部小說的問題還問到系列小說的繪本。第一部的繪本受到了廣大書迷的追捧,第二部繪本也成了書迷最期待尚文發布的書籍之一。銀池笑着回答:“子詩小姐正在創作中,第二部繪本今年就會上市,大家敬請期待。”
還好,作者只是作者,沒有大明星那麽複雜的宣傳活動。發布會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也就結束了。銀池回到酒店時晚上七點左右,給子詩打了通電話。
“子詩~”
“Hello,我們家的大作家。我今天看到你發布會的消息了哦。你怎麽就穿了一件襯衣啊?不冷嗎?”
“室內開了空調不冷,我不能穿得像個粽子站臺上吧!”
“那在室外還是要穿外套哦。我看了一下上海的溫度,還是有點冷的。”
“是呢。我現在在酒店裏一個人。你應該坐昨天的飛機來的,周末就在上海陪着我嘛。”
“才不要天天和你待一起呢。不許你天天粘着我!”
“哈~車開得還好吧?”
“嗯,你告訴我的那條路挺好的,紅綠燈少也不堵車。我昨天回來的時候還開去了超市的。”子詩說到昨天自己開去超市,有了一個小插曲。
子詩買了東西放到車上後,把車從停車場開出來,到了收費口的時候拿出十塊給收費員,收費員找給她四塊,但有一塊錢滾到了車座下的地毯上,子詩彎下腰去撿,摸到了一塊錢也摸到了一張好像報紙一樣的紙。子詩把它拿出來,原來真的是一張報紙,而且非常非常舊了。由于之前下大暴雨有雨水進了車廂,這張報紙被打濕了,而原本上面厚厚的灰塵加上雨水,這張報紙上面的字不是太能全部看清。
後面車按了聲喇叭,子詩才意識到自己還沒出停車場。帶好安全帶啓動車,把報紙放到了一旁。一路上子詩都對那張報紙充滿疑問,銀池不是一個不注意收拾的人,平時她的車裏都非常整潔,絕對不可能把廢紙留在車裏。子詩敏感地覺得銀池的秘密會和這張報紙有些許關聯。
直到終于開回了家,停了車。子詩把那張報紙拿起來端詳,字雖然不那麽清晰,但仔細看還是可以辨認出來。意外的,子詩發現報紙上的一篇新聞被紅筆圈了出來。
【XX小區一女子晾衣時不慎墜樓身亡】這篇新聞可能只屬于當天的一個普通社會新聞,內容沒有寫太多,主要講一個40歲左右的女子家住20樓,晾衣服的時候不慎墜樓身亡了。新聞裏沒有詳細寫這位女子的名字,年齡也是估計的。
銀池為什麽要關注這個新聞,甚至保留了這份年久的報紙?子詩想到重要的在時間,報紙的左上角寫着時間。八年前的十一月份。
Advertisement
子詩整理了一下信息,覺得幾個關鍵地方是重要的,但憑借一張報紙可能也沒法判斷出什麽。子詩嘆了口氣,把報紙原封不動放了回去,自己也下了車。
和銀池的電話間子詩想到這件事情,稍稍出了神,直到銀池的聲音喚回了她的思緒。
“我三天後就回來了哦!”
“嗯,好呢。”
和銀池斷了電話,子詩又開始思考這件事情。如果舊報紙上的那件事情真的和銀池很有關系的話,那銀池上次在外面暈倒醫生說是受了刺激導致的暈厥的事情會不會也和這些事情元素有關系?
上次銀池住院是發生在去年九月開學的時候,自己去學校了所以銀池自己出去了,而且後來自己去醫院照顧銀池,還跟學校請了假。那就是九月上旬的樣子……
子詩打開電腦,開始查去年九月上旬本市的社會新聞。
果不其然,确實有一個新聞是關于女子墜樓的,子詩一看日期,确定就是那一天的事情。而這則新聞裏的內容和舊報紙上的新聞內容不同的是,九月份的那個女子是輕生想跳樓但被消防隊員救了。
按照新聞裏說的內容就是,一個意外墜樓死亡,一個輕生跳樓獲救?共同點都是墜樓,那是不是代表銀池是對這個共同點很敏感?銀池那天的意外暈倒是因為目擊了那個女子輕生跳樓獲救嗎?
子詩覺得自己繼續想下去腦袋都有些不夠想了。如果再膽大一點想,會不會銀池八年前也目擊了新聞裏的那件事情?
大膽的猜測也是可怕的猜測,但是說不通的地方依舊很多。子詩想得腦袋有點疼,自己這樣胡想也沒人證實是不是對的。這大半年銀池不是挺正常的嘛,自己何必去這樣猜銀池。好了好了,不許瞎猜了!
銀池躺在酒店的大床上準備睡覺了,手機響起來,燕青。
“喂,燕青?”接通電話。
“嘿……銀池。”燕青的聲音聽起來好像情緒不太高。
“怎麽了?”
“要不要出來喝一杯聊聊?”燕青看看時間後又說,“要不我帶着酒到你住的酒店?”
“你來吧!”
二十分鐘後燕青手裏提了兩瓶紅酒敲銀池房間的門。和燕青通完話後銀池就起床收拾了一下。看到燕青拿來了兩瓶,銀池這心裏顫了顫。這祖宗今天是要敞開心扉聊天啊?
酒店的櫃子裏正好有兩個紅酒杯,燕青給兩個杯子都倒上,拿起來碰了個杯自己喝幹淨了。銀池這剛把酒杯湊到嘴巴,看到燕青這麽喝,心又顫了顫。自己還是喝一口就好……
“你出去了那麽久幹嘛了?”
“玩呗!”喝一大口。
“你騙得了別人還騙得了我?你是借着旅游的名義躲着人吧?”
燕青不語,反正被說中了。
“我很好奇你和安如之間發生了什麽?”銀池笑笑。
“能發生的沒發生多少就去發生了不能發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