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廿一章

修路的事到底是不了了之,一則現在公路這種東西還挺稀奇,而且在老百姓印象中,修路是國家的事。二則,人人都有私心,村裏幾乎有錢的不想多出錢。趙學泉合計完數目後,即使家底豐厚也肉疼,見大家都沉默,也就順水推舟。

進了臘月就快到過年,林建軍和崔立華商量後,決定趁着這時候,把特精粉推銷出去。縣城的人畢竟不多,兩家商議後,決定去市裏——也就是京城。

村裏離京城并不遠,後世習慣了車進車出的若梅,習慣性的估量着,就三個小時的路程罷了。但是對現在靠自行車進出的農村來說,那就是很遠的一段路了。好在林爸爸開廠子後,兩家一起買了輛五菱拖拉機。

因為姥爺年紀大了,舅舅前面也出去過多次,這次就由林建軍拉一車特精粉去京城試試水。想着也快過年了,也要買點年貨,林建軍一合計,就帶着老婆和放假的孩子一起去了。

臨行前,看着倉庫內積壓的一些面粉,崔立華和林建軍擊掌,“建軍,這次麻煩你了。”

林建軍的眼中充滿了鬥志,閨女那天的話他想過了,住在村裏大哥一家肯定會無休止的騷擾。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搬出去遠離他們。雖然這樣他們還會找來,但也不可能随時随地的上門。自己的親人惹得全家人不安生,他心裏難受極了,他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這次面粉的事情,如果能成功,那離搬出去就又進了一步。

“別太自責了,這不關你的事。”

崔立華拍拍妹夫的肩膀,妹妹家那點事他再了解不過了,現在妹夫好不容易擺脫了懦弱的孝子形象,他的加把火。

林建軍點點頭,心裏對岳父一家的态度很感激。換位思考,如果妞妞将來嫁人,被欺負将近十年,他一定拿着菜刀沖出去砍了那家人。

“爸爸快來啊。”

“爸爸。”

五菱車裏海峰坐在駕駛座,揮動着方向盤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拉着若梅,在妹妹的配合下玩得不亦樂乎。終于若梅受不了這種弱爆了的角色扮演游戲了,機智的叫起了救兵。

一家人坐上了車,柴油大馬力的五菱車在不太平坦的路上呼嘯而過。崔荷坐在副駕駛座的最外面,海峰趴在媽媽腿上,看着外面的景色。

“這是趕會的地方。”

“媽,我們前天還在這裏趕集。”

Advertisement

“那是碧雲寺吧,真漂亮,我還要帶妹妹去玩。”

與活潑的海峰想比,若梅就顯得很乖巧。一路看着外面的景色,她也在思考着,自家這片率先被開發的可能性。雖然地勢不太平坦,但京城周圍都是這樣,所以這不是問題。這裏人口多,可以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而且現在拆遷,也沒有後世麻煩,如果操作一番的話,對自家倒是大大的有利。

可惜她從未從政,不知道上位者的心思。後來雖然經商,但也只認識沿海地帶的那些領導人,對于京城這片,她的了解僅限于電視上瞅兩眼。

“妹妹你看,那是東陵,改天我們一起去玩。”

東陵!

若梅心中一陣唏噓,她怎麽就忘了這些東西。現在國家已經加大了文物的保護力度,考慮到這一片,估計也不會在這裏動土吧。但這與後世不一樣,豐厚的文化底蘊,反而會成為吸引人的目标。而且文化古跡什麽的,劃出一個圈保護起來就可以。

“好啊,一起去!”

随意的應付着,沒過多久就來了京城。對于這次推銷産品,在若梅的旁敲側擊下,林建軍做了充足的準備。

他一早打聽好了,城裏最大的商場在哪裏。現在政策還不像後世那麽嚴,路上車少,白天大貨車還是不限重且暢通無阻的。路上車多,林建軍開的格外小心。

現在改革開放已經十幾年,京城人的日子富了起來,有了錢大家就會關注更多,林建軍此舉可謂抓住了大衆心理。

停在百貨大樓一腳,林建軍在地上鋪了好幾層雨布,搬了兩袋面粉下來。崔荷支起了案板,現場和起了面。若梅和海峰也沒閑着,他們幫媽媽擦桌子,幫爸爸調地磅。

“賣特精粉咯!”

按照在家演練許多次的號子,林建軍吆喝了起來。在家出發時,天還沒亮,此時正是清晨,街上的人有很多。上班的不會停下來,但買菜的還是樂意看一看的。

“這是啥東西。”

“是特精粉,阿姨您不知道吧,一斤小麥才出半斤面粉,比以前七兩的好多了。”

“您看這是我們的檢測書,是符合國家GB/T 8607-1988《高筋小麥粉》标準的。”

“阿姨您看,我們得面筋含量。一看您就是會做菜的,您摸一下我們這面粉,很細致。您家裏的孩子吃了,絕對好消化。”

在家的時候,林建軍還有些不好意思。但萬事開頭難,扯開嗓子了喊了,他那活泛的腦子一下回來了。搬出專業的鑒定證書,又結合實際很快說動了第一位顧客。

“這多少錢一斤那。”

“就一塊。”

“這麽貴,你們這是用料多,但普通面粉也就五毛錢啊。”

“阿姨您別這麽說,我們絕對不黑您。首先我們這磨面的設備,就跟別的設備不一樣,上面有些件是德國進口的(若梅語,螺絲釘也可以吧)。還有,這面粉生産流程是全封閉的,比一般的面粉要幹淨些(若梅語,誰家面粉廠不是全封閉的啊,QAQ,老爸越來越會說了),對您的健康也好。”

健康兩字,戳中了老太太們的軟肋。是人都怕死,他們多數從革命年代走來,又熬過了那十年,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也更加想多享受幾年。

“真有你說的那樣?”

“阿姨您看,這是我們廠裏的照片,您看幹淨不幹淨。”

照片是若梅建議的,林建軍特意請鎮上的照相館照了,沒想到現在真的派上用場了。

“奶奶你看,這是媽媽發好的面,是不是很白。買我家的面粉吧,真的好好吃的。”

若梅現在已經六歲了,身量雖然有些抽高,但也高不到哪兒去。由于這輩子養得好,她皮膚白白嫩嫩的,崔荷又喜歡打扮女兒,買起衣服來更是不心疼錢。所以現在她看上去,格外招人喜歡。

“這是你家閨女,長得真俊。”

“奶奶好!”

甜甜的聲音,甜到了人的心坎裏。本來意動了的奶奶們,迅速拍板決定,不就貴點麽,萬一真的是好呢,先買點試試。

“阿姨您看,我們這有小袋的,就十斤。也可以散裝賣,您要哪一種?”

“才十斤啊,給我來一袋。”

“阿姨您當心,這麽重的東西,我給您送回家。”

看着周圍的人群,老太太很明禮的拒絕了,“當年我可跟着紅軍走過長征,那時候的包袱比現在重多了,就這麽點東西還難不倒我們。”

“阿姨看您這麽年輕,真沒想過您也參加過革命。”

一句話把老太太逗樂了,歡天喜地的付了錢。圍觀的人看有人買,也都上來買點。林建軍不嫌麻煩,一斤起賣而且給包裝的特別精細,倒是贏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到了收攤的時候,一車面粉竟然賣出去了三分之一。本以為會碰壁,但沒想到這麽順利。數着手裏的錢,一家人喜出望外。

“建軍。”

“明舉,你怎麽來了?”

“大老遠的就聽說,這裏有個人賣特精高筋粉,沒想到還真是你。”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