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
花廳裏傳出一個女子的聲音:“我父答應了,你若是願意,定為你上書作保。”
這聲音耳熟,顧想珑一聽便猜出是陳荔,她勸薛恒答應什麽……
薛恒沒有回答。
只聽陳荔又勸:“薛恒你清醒一點,如今這案子牽連甚廣,高門世家的子弟安然無恙,你們卻已經被連番審訊過了。你那麽聰明,不會看不透,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舞弊案,而是那兩位的争鬥,也是世家和寒門的争鬥。”
“寒門子弟無權無勢,勢必要做犧牲品。薛恒你如今不願意,還可以指望哪個權貴為你出頭,保你清白?你真信清者自清麽?”
陳荔說得激動,一聲高過一聲:“你眼下既無權也無錢,這案子耗時不斷,薛家能拿出來打點的錢都用盡了吧,前些時日令堂已窮途末路,若不是我遇着贈了百金,她連宅子都要賣了。就算你能等到昭雪出獄,你如何還我百金?你何來錢財繼續科考?”
“薛恒,就算,就算你還是要求娶顧七,你能拿什麽聘禮去求娶顧家嫡女呢?”
花廳中靜了一瞬。
薛恒終于開口:“我會以功名為聘,那是我自己掙來的。”
陳荔聲音顫抖起來:“我定國公府哪點不如顧家?我哪裏不如她?我比她更……更……”
“陳小娘子,不是這樣作比的。”薛恒溫和而堅定地說,“我心悅于七娘已久,自然不能朝秦暮楚。”
“可,我聽說她以前對你并不好。”
“不是,她現在長大變了些,從前就是那樣嬌的性子。我自小就與她一同長大,她從來就是這樣愛嬌,凡事又不如意就同我置氣,很是不講道理,但我心裏是歡喜的。我從小就喜歡七娘……”
顧想珑心神大亂不敢再聽下去,從回廊快步逃回花廳裏。
沈肅見她奔回來臉色極差,皺着眉就問:“你這是怎麽?誰欺負你?”
她白着臉搖了搖頭。滿腦子都還是薛恒那句話……她從前忽略了這事,原來薛恒一直喜歡從前的七娘,而她心裏清楚這皮囊下已經換了一人。
Advertisement
知道了真相以後,她還如何作為顧七嫁給薛恒。若是嫁了,豈不是騙他……
顧想珑眼下甚至沒有辦法面對他,拉着沈肅就要走:“殿下,我們走吧,我忽然不想見薛恒了……”
“好。”沈肅反手握住她的手腕帶她走出去,“帶你去小河子橋西吃梅花包子。”
小河子橋往西都是妓家居所,各家除了豢養美人,也有一兩樣拿手的小食。其中舒家的梅花包子名聲最甚。
吃這梅花包子,得趁熱,最好是剛從竈上取來,籠蓋揭開騰起的熱氣還燙人的時候。燙着嘴咬上一口,薄韌彈牙的餡皮破開,滾燙的湯汁使肉餡鹹鮮激發迸出。
沈肅帶顧想珑來舒家,不要美人,就單要一間廂房,點了梅花包子并一桌吃食。舒家的主人常年經營此道,一眼就瞧出他身邊乃是個女扮男裝的小娘子,很有眼力勁地點頭稱是,為他們備下一間幽靜的廂房。
廂房裏,顧想珑化悲憤郁猝為食欲,一氣吃了一籠小包子,這才将自己開解好。推開小碟子,灌下一杯清茶,她看看桌上其他的糕點,點評道:“梅花包子果然名不虛傳,比起昨晚禦膳房做得還要鮮甜。其他的糕點就只是平平了,與我家的茶糕差不多,比之會仙居……”
說道此處,她忽然停住,想起會仙居裏那個心靈手巧做出明月桂花糕的田娘子。
“殿下可知,那會仙居失蹤的田氏如今尋到下落了嗎?”她問道。
“尚無。”沈肅回答她,道:“大理寺今日朝堂奏對時言會仙居乃是意外大火,田氏失蹤,羽林軍并衙役都在搜查,但至今仍無下落。”
顧想珑驚得睜圓了眼睛:“會仙居十二個人,大理寺說是死于意外大火?”
“怎麽?”
“那日我分明瞧見焦屍的脖頸和雙腿都有刀傷!”那恐怖的形狀給她的印象過于深刻,她絕不可能記錯。
沈肅聽了面色一變,确認道:“你确定是脖頸和雙腿都有刀傷?”
她十分肯定:“三處刀傷,骨頭都斷了,我見的清清楚楚。”
沈肅忽的便站了起來,喊來了随侍的陳小響,吩咐道:“你去羽林軍東營傳我的命令,叫鐘東查領兵去大理寺把會仙居十二具屍體都搶出來。”
說完他看向顧七,今日出行只帶了陳小響随侍,如今事态緊急,一時分不出人手送她回宮。
只想了片刻,沈肅便對顧想珑道:“七娘,我有一個猜測,但得去會仙居驗證一下。你願不願意随我一道去?”
顧想珑感到一陣興奮的顫栗從脊背爬上來,她離春闱舞弊案背後的真相或許只有一步之遙了,她點點頭答應下來:“我願與殿下同往。”
沈肅騎馬帶着顧想珑奔向會仙居,路上他說了自己心中的猜測:“韓國公從前随陛下征戰天下的時候,麾下領二十萬鄧家軍,上至将尉下到士族,人人都配一把寬刃大砍刀。用刀之法也如出一脈,遇敵先砍其雙腿廢其攻擊力,再砍其脖頸取其性命。”
這三刀的位置,與顧想珑所見的會仙居焦屍上的傷口一模一樣。
她清楚韓國公是舞弊案真正的幕後主使,可卻還是有些不解:“可此法如此出名,若韓國公要謀害會仙居殺人滅口,不應該特意避開嗎?”
說話間,馬已馳到會仙居前。
沈肅翻身下馬,伸手來扶顧想珑:“你說曾見過牛禦史與韓國公會同舉子飲酒,舞弊案發之後,牛禦史領頭彈劾吳王,而韓國公卻與他作對出面維護吳王。”
“正是。”顧想珑翻身下馬,與沈肅一同往燒成廢墟的會仙居中走:“殿下的意識是說,韓國公和牛禦史本就是一黨,牛禦史在明彈劾吳王乃是他的指使。”
“牛禦史激起群臣尤其是世家貴族對吳王的忿恨不滿,但朝臣越是讨伐吳王,陛下心中就越是對吳王不舍。他與韓國公一明一暗,乃是在救吳王。”沈肅在朝堂上看得更加清楚,“然而今日早朝,韓國公和牛禦史紛紛告病在家,彈劾吳王之勢不如從前,陛下又能聽得見大臣的谏言,考量吳王參與舞弊案的嫌疑。”
顧想珑接着往下猜:“是大理寺瞞下了會仙居的事情,作為交換,讓韓國公袖手旁觀,他們要構陷吳王主使舞弊案!”
沈肅從地上抱起一包塵土,遞到她鼻尖前:“是硝石和硫黃,會仙居大火是人為引爆而非意外。”
刺激的氣味撲鼻而來,顧想珑迅速背身掩面打了個噴嚏。眼淚花花地擡起臉來,背後卻被猛地一扯,寬刃橫刀的刀鋒堪堪擦着她的鼻尖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