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趕海

見醫院征詢設計稿的消息迅速擴散,癱在沙發上的江沅退出了WB,打算去地裏看看她的西瓜籽發芽沒。

溫瑞班和張煥東四人激動地拿着無人攝像機跑了進來,“老板,這臺無人攝像機是你改造的!”

溫瑞班的話不是疑惑而是肯定。

他手上的這臺無人攝像機雖然外表印着MJ公司的logo,但絕對不是MJ公司的産物,因為MJ公司這個型號的無人攝像機他就有一架。再有,他了解無人攝像機技術,當今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無人攝像機技術達到他手中這架無人攝像機技術高度。如果有,這項技術早就在科技圈轟動了。

如此,只有一個可能,這架無人攝像機是江沅改造的,她改造所用到的技術是世界最先進的。

溫瑞班心情激動,他知道這項技術未來能創造的價值,兩眼如炙熱的太陽一樣看着江沅。張煥東,于濤和唐小莉三人也是如此,都在等着江沅肯定的答案。

“對。”既然做出來了,江沅就沒打算瞞着,好東西嘛,當然用來造福社會了。

“老板,你太厲害了!!!”得到江沅肯定的回答,唐小莉激動高聲,溫瑞班張煥東和于濤三人更是興奮異常。

沒想到他們老板不僅有錢,還這麽厲害,竟然研發了如此厲害的技術。

“老板,這項技術用于公司嗎?”平息激動,溫瑞班問道。如今五江科技剛成立,根本沒有任何核心技術。如果江沅這項無人攝像機機技術用于公司,那他們公司一定能夠迅速在衆多科技公司中脫穎而出,如此,就能夠招攬到更多科技人才。

“當然。”雖然她錢多到花不完,但有錢不賺是傻子,江沅自然不是傻子。

“那……老板,這架無人攝像機用了什麽技術,你能跟我們說說嗎?”溫瑞班四人剛剛對着‘手表’研究了好一會,都研究不出來裏面用了什麽技術。作為一個科技人,遇到新的技術,心裏非常迫切想要了解它。

“行。”見他們如此急迫,江沅從桌上拿起溫瑞班的電腦,找到相應軟件,十指如飛地敲下一行又一行的代碼。

溫瑞班四人只覺得眼前的數字仿佛有了光速,一串又一串地從他們眼前飛過,他們來不及看清任何一個數字。等他們從江沅飛速的手速中回過神來時,軟件裏已經有了十頁的代碼。

“OK了,你們自己慢慢研究吧。”江沅把電腦放回桌上,出了客廳,拿澆水壺裝了些水,打算給她的西瓜種子澆澆水,也不管溫瑞班三人看到那些他們從未見過的技術有多激動和震驚。

而此時,震驚的唐小莉突然想起江沅在瑞煥濤工作室手指翻飛的場景。她确定了,他們老板一定是那個讓安泰科技和淩騰科技損失慘重的雷鋒!一定是!

Advertisement

哇哦,她祖墳冒煙了,遇到了這麽個超級有錢,又超級厲害的老板!跟着老板幹,準沒錯!

拎着澆水壺的江沅自然看不到唐小莉崇拜而堅定的星星眼,從後面的小門去了地裏。

西瓜種子一根芽都還沒冒,江沅很是随意地給它們澆着水,打算明天種些草莓。

“三元,種啥了?真在家種地了?”水澆了一半,鄰居林少蘭和陳英大着聲從對面走了過來。她們還沒從村裏沙石地被征收,每戶都能分到二十萬以及村裏要建三甲醫院的興奮喜悅中平靜下來,兩個人滿面春風。見到江沅,話裏還難掩喜悅。

“對啊,以後就在家種地了,昨天種了些西瓜。”江沅把最後一點水撒完。

林少蘭和陳英走進地裏看了一眼,林少蘭笑道,“你這種的啥西瓜?間隔有大有小,這樣會導致産量低,産量低會賺不到錢的。”

“是啊,西瓜不是這麽種的。三元,你這樣肯定虧本的。”陳英跟着說道,而後彎腰用手給她挖出幾個淺坑,“得按這樣的間距種才行,不然西瓜長的太密,不好。”

“好的,我下次就按你說的間隙種。”江沅笑答,心中仍舊随意。

“種好了也不好賣,三元,我看你還是趕緊回S市工作吧。這地啊,賺不了幾個錢,你看我們種的水果和蔬菜都賣不出去,爛在地裏咧。”說到這個,林少蘭的喜悅之情淺了幾分。她家地裏的茄子和黃瓜都可以采摘了,但都沒人收購,真愁人。

劢郴鎮承包土地種植蔬菜瓜果的人多了以後,他們的蔬菜水果就難賣了。每次都得早早地把蔬菜摘好,才能搶到運輸份額,賣到好的價格。去遲了,人家老板收購滿了,摘下來的菜就賣不出去了,隔天再去賣,價格連一半都賣不到了。

如今農藥肥料價格高,種地成本也跟着上漲,菜賣不到好的價格,一年的勞作就打水漂了。想想,林少蘭就覺得江沅腦袋莫不是真的出了問題,好好的工作不做,穩妥的工資不拿,回來種什麽地?種地能年薪百萬嗎?

“沒事,我不指望它賺錢。蘭嬸,英嬸,等西瓜熟了,我送你們吃啊。”江沅笑道。

“行,我們等着。”見江沅這麽說,林少蘭也沒多說。她在心裏算了一下,江沅年薪百萬,工作了六七年,肯定有幾百萬的存款。這麽有錢,種地賺不賺錢确實無所謂,只是她還是覺得江沅太想不開了,那麽好的工作怎麽就不做了,他們可是求都求不來。“家裏還有菜沒,待會我讓青苗給你送些茄子和青瓜,家裏多得是,都吃不完。”

“謝謝蘭嬸。”江沅沒拒絕,村裏人互相送菜是很正常,大家一年四季都有足夠的菜吃。

“我家裏今早也剛砍了玉米,挑剩下幾袋,新鮮着。只是長得不太好,三元你不要嫌棄哈。”陳英也說道。

“不嫌棄。”江沅笑道。

“今年的玉米好吃,價格比去年好一點。陳英,你這幾畝玉米賺了不少錢吧?”說到玉米,林少蘭話題立即轉了,有些懊惱道,“去年太便宜,被挑的厲害,我差點就回不了本,所以今年不敢種,沒想到今年價格就漲了,真虧啊。”

農村就是這樣,盲目跟風種同一樣東西,價格只能看老天。幸運的話,能賺大錢,然而大多時候都是廉價賣,賣不掉只能喂豬喂牛,

“是比去年多賺了三五千,但今年的收入估計也就這麽多了。聽說最近海貨多,有人撿了幾十斤的小八爪,螃蟹也多,我打算去趕海,看能不能賺點錢。”陳英說道,問林少蘭,“你去不去,最近早潮。”

“去,明天一起去。”聽到海貨多,林少蘭立即動心了,她也想多賺點錢。雖說征地分下二十萬元後他們不會跟以前那樣窮,但這筆錢她可不敢随意花。村裏人都興奮地覺得醫院建好後,他們能跟着賺大錢,好日子要來了。可如今醫院還沒建起來,以後能賺大錢也只是腦子裏想的,以後什麽情況還說不定呢。趁着她還年輕,能賺多少是多少。

“蘭嬸,英嬸,我明天跟你們一起去。”聽她們這麽一說,江沅立即動心了。趕海是件非常有樂趣的事,養老嘛,她當然什麽樂趣都不放過。

說幹就幹,江沅跟林少蘭和陳英約好了明早出門的時間,騎着她的小摩托到鎮上買了些趕海工具和一頂大草帽。

第二天早上六點左右,她拿着一把小鏟子和一個小籮筐,帶上大草帽,騎上她的小摩托,頭上飛着無人攝像機,而後跟着騎着自行車的林少蘭,陳英往海邊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