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番外2 南榮青夏

兩儀殿內,南榮青夏坐在禦案後翻看着從西北發來的急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崔良和盧寧二人坐于下首,見南榮青夏的神情驟然放松下來,便知西北的事情是終于解決了。

盡管拖了很長時間,但西北終于安定下來,南榮青夏心中喜悅,可看了看下首正襟危坐的崔良和盧寧,南榮青夏心中的這份喜悅便打了折扣。

若是阿逸在這裏就好了,阿逸在他的面前從不會這麽拘謹,少了幾分君臣之間的疏離,叫他願意親近,若阿逸在,他便能與阿逸或說笑或擁抱,抑或淺酌一杯,以表達心中喜悅。

然而,阿逸不在。

南榮青夏心中悵然,不禁好奇葉逸和唐霄二人會如何慶賀這一番勝利,但轉念想到葉逸與唐霄之間特殊的關系,南榮青夏頓時就失了興趣。

“兩位愛卿以為,朕該如何賞賜他們二人?”

聞言,盧寧偷偷睨了崔良一眼,精明地沒有先說話。

崔良卻沒有那麽多的心眼兒,聽到南榮青夏問,便仔細想了答案,而後開口答複道:“臣以為,此二人已是陛下左膀右臂,又立此大功,再加官進爵,怕是會引起朝中老臣的不滿,葉特進和唐将軍的資歷尚淺,不若就賞些財物,而後許以婚配?”

“婚配?”南榮青夏淡然看着崔良,“愛卿是要朕昭告天下準兩個男人成親?”

長安城裏能容得下葉逸與唐霄之間的事情已是最大的寬容,他若再開特權,怕是要節外生枝。

崔良一聽這話就黑了臉色,道:“自古談及婚假便是男女之事,臣從不敢茍同那些傷風敗俗的事情,葉特進與唐将軍私交甚篤,親如兄弟,臣十分豔羨,但身為陛下心腹近臣,又身居朝堂高位,此二人該以身作則,以正風氣。”

南榮青夏沉默片刻,後不慌不忙道:“愛卿言重了,他們二人之事還不至于影響朝堂風氣。還是說愛卿對他們二人之間的關系感到豔羨,因而想要效仿?”

“臣自是不會!”崔良憤然道。

南榮青夏微微一笑的,道:“那就是了。朕相信這滿堂朝臣自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尚且不至于盲目跟從,若當真有那不長腦子的,便送去國子監重新學習什麽叫因人而異,什麽叫明辨是非。”

崔良無言。

Advertisement

陛下三番兩次出言維護那兩個人之間有違禮法的事情,看樣子是不打算加以糾正了。

盧寧這時才開口道:“陛下,不若将這功勞賞在唐家其他人身上?臣記得唐将軍還有一弟一妹,弟弟唐策在羽林衛中任職,妹妹也到了出嫁的年齡。其父母還收有義子一名。臣以為,依着葉特進和唐将軍的性子,是不會介意陛下将賞賜轉給他人。”

“言之有理。”南榮青夏贊同地點了點頭,“連勝,靜怡公主是不是到了待嫁的年齡?”

連勝上前一步,低聲道:“陛下記得不錯,靜怡公主去年便及笄,已是可以婚配了。”

南榮青夏點頭嗯了一聲,表示這事兒他記下了,回去再讓皇後找靜怡的母妃說一說,也給唐家通個氣,若是可行,便就将唐策招為驸馬。

揮退了盧寧和崔良,南榮青夏也無心再批閱奏折,便離了兩儀殿,徒步向後宮走去。

南榮青夏是先皇後的親子,故而一出生就榮耀無限,當時先帝與先皇後感情深厚,因此南榮青夏五歲時就受封太子,移居東宮。

五歲的南榮青夏還不懂得什麽叫做榮耀,什麽叫做權利,他只知道他突然就變成一個人了,盡管身邊有很多太監、宮婢,盡管東宮有很多屬官,但沒有了母後,沒有了父皇,沒有了才剛認識的小皇弟。

先帝似乎也怕南榮青夏寂寞,便給南榮青夏找了年齡相仿的伴讀,可南榮青夏并不喜歡那些人,哪怕只有五歲,南榮青夏也看得出誰對他是真的好,誰是不情不願地對他好。

然後,南榮青夏就遇見了葉逸。

那是葉承謙被欽點為太子太傅的那一年,似乎是聽說太子不與人親近,葉承謙才帶了自己破會照顧小孩的兒子葉逸來。

那個時候的葉逸正是照顧鄰家弟弟照顧得習慣成自然的時候,每日身上總是帶着糖,原本是替鄰家的弟弟們準備的,可進了東宮之後,葉逸也會不吝啬地将那些糖果分給宮裏的小朋友,其中自然包括南榮青夏。

葉逸不會讨好南榮青夏,雖說是伴讀,但學什麽都快的葉逸在書房裏倒更像是助教,葉承謙不敢随意指責太子,葉逸卻敢,葉承謙不敢随意責罰太子,葉逸卻敢,因為葉逸不懂什麽叫太子,他只是覺得這個比他大點兒的孩子興許比鄰家的弟弟們更像是小孩子。

于是溫柔與嚴厲兼備的葉逸就得到了南榮青夏的青睐,随着南榮青夏的親近,兩人也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随着年齡的增長,南榮青夏越來越懂得太子這個詞真正的意義,他的身邊也逐漸聚集起想要依附于他的臣子,他的婚事都是為了争取權利的手段,可不管周圍的人怎麽變,葉逸都一如既往地對待他,這讓南榮青夏越來越看重葉逸。

就在南榮青夏以為葉逸會一直陪在他身邊、陪他走完太子這條路、陪他登上最高峰時,葉家出事,葉逸的母親去世,這件事也讓原本打算與他共進退的葉逸選擇暫且去大理寺學習。

在葉逸許夏解決了母親的事情之後必然回到東宮的諾言之後,南榮青夏才艱難地點了頭。

進入大理寺之後,葉逸就變了。

葉逸的臉上依舊挂着溫柔的笑容,只是葉逸的心變得淡漠,葉逸疏遠了東宮,憑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到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他廣結友人,可真心以待的卻只有年少時的幾個知己。

南榮青夏不知葉逸打算孤軍奮戰多久,因此南榮青夏只能默默地在一旁看着,他每隔三五日都要向連勝詢問葉逸的狀況,知道葉逸未遇坎坷他才會安心,他讓自己的親信去打聽葉逸想要知道的事情,而後讓他們在外出辦差時一并打聽,再偷偷地送給葉逸。葉逸辦案時多次遇險,都是南榮青夏讓人引着唐家兄弟前去營救。東宮幾次逢難,也都是葉逸“公正”地解決掉了。

就這樣經過了許多年,他們從不交談,唯一的交流便是朝堂之上相互問候的視線,但他們卻始終相互扶持着,在滿是陷阱的朝堂上步履維艱。

只是南榮青夏沒想到,葉夫人的事情竟拖了許久。因此當葉夫人的事情終于有了進展的時候,南榮青夏便忍不住将葉逸納入東宮,雖然手段稍微有些強硬,但南榮青夏知道,經過這麽多年,葉逸心中已經有了想要保護的重要的人,比起直接入職東宮,葉逸可能更想要在暗地裏幫他,但是南榮青夏不想,他受不了偌大的東宮裏沒有一個知心人,他只是需要一個可以毫不猶豫地去信任的人。

葉逸進了東宮,如南榮青夏預期那般,可卻又與南榮青夏所想不同,看着葉逸時時刻刻為唐家兄弟打算,南榮青夏的心中總感到一些不滿足。可究竟是因為什麽而感到不滿足呢?南榮青夏想不清楚,最後只能歸結為一種嫉妒,大抵是他原本以為葉逸會只想着他一個人的事情,為他鞠躬盡瘁,結果葉逸對他也只是真心相待,真正能讓葉逸鞠躬盡瘁的另有其人。

南榮青夏覺得這是一種不成熟的嫉妒,更偏向于一種小孩子執拗的獨占欲,于是南榮青夏誰也不說,只一個人慢慢消化這份嫉妒,想着他總有一日會成熟到接受這些出乎他意料的事情。

然而時至今日,南榮青夏的心中卻始終都有遺憾。

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後宮的望雲亭附近,南榮青夏循着悅耳的絲竹之聲尋了過去,瞧見望雲亭時,也一眼就瞧見了望雲亭外席地而坐的青衣少年。

少年坐在幾個樂伶的最後,一把瑤琴橫在腿上,青衫衣擺鋪在身後,頭微垂,臉上是淡然的笑容。

南榮青夏的深思一晃,仿若看到了少年時的葉逸,那人也曾在他面前低首撫琴,和着他的笛音。

“那人是誰?”南榮青夏偏頭問身後的連勝。

連勝趕忙上前一步,望了望南榮青夏手指的方向,低聲答道:“是禁苑梨園的樂伶之子,這幾日他的父親抱病,他是來暫代父親的位置。”

南榮青夏點點頭,盯着那少年的背影看了半晌,突然轉身離開。

見南榮青夏轉身就走,連勝趕忙跟上,疑惑問道:“陛下,您不去見見皇後嗎?”

這望雲亭外的樂伶們正是皇後與幾位嫔妃招來打發時間的,此時皇後與嫔妃們就坐在望雲亭內,南榮青夏先前只要再向前兩步便能瞧見了。

南榮青夏答非所問道:“晚上,讓那樂伶到甘露殿來。”

連勝一怔,伏身稱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