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鑽飾品牌展
冬令營的後續,嚴涵和秦愛倫先後尾随若錦和姬洛淩出去,心态雖有不同卻也大同小異。看到他們擁抱在一起,羨慕嫉妒卻又無可奈何。只不過,嚴涵不知動了哪處心機,悄悄拍下他們的照片。
回去後,寒假正式開始。
姬洛淩知道若錦除夕前就要回s鎮過年,但17號還在上海,因此很是花了一番心思準備幫她過生日。
至于若錦,這段時間則在幫一個新認識的朋友籌備品牌展。
其實,說品牌展是有些大了。新朋友的名字叫曲亦婷,是曲晖的堂姐,24歲。她之前一直在英國留學,去年畢業回國後在一家比利時鑽石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工作了一年,對鑽石有了深入的了解。她的家裏有些家底,父母經營着一家股份制以後由他們控股的原國有企業,因此她想跳出來自己經營。她與自己原先的老板關系不錯,老板願意讓她代理一個新引進的外國品牌的鑽石飾品。而她的第一步就是打開知名度。
這次展覽的規模不大,而曲亦婷因為考慮到自己在外語方面的優勢以及善于交友的性格,第一站就定在了一個外國人開的高級酒吧。她自己與酒吧老板洽談了一個晚上的租金,而後請朋友設計了邀請函,發到她手中名單上的客戶郵箱。
她知道若錦自是通過曲晖,與她們母女見面談了一次之後,對于她們的為人處事很贊同,而恰巧她還需要兩個展櫃,正好若錦可以借給她。
幫着曲亦婷忙的時候,蘇媽媽陳玉發現,她的所謂合夥人兼前同事,竟是自己前同事的兒子。名叫劉樂,是h市人,只不過他家從他上初中就定居上海了。h市離上海近,許多熟人的孩子都在上海發展。幾人倒是相談甚歡,劉樂很是能說,給幾人講了一通關于國外企業喜歡做強,國內企業喜歡追求虛名,不切實際地做大,關于鑽石現在是必需品,彩寶可能人們接受度不高等等的話題。顯得很有見地,蘇媽媽似乎頗為贊同。
只是,等到只剩下她和若錦的時候。她又說:“你看,其實他只是對鑽石稍微了解,更別說這麽大的寶石範圍。專業程度上肯定是不如你的。而他說的天花亂墜,其實對這個行業還有許多不懂的地方。我走過這麽多原石産地,有些情況根本不是他說的那樣。”
若錦已經不止一次發現。蘇媽媽雖說為人誠懇,誠信,但該腹黑的時候是一點兒不含糊,表面功夫很到位。她不喜歡浮誇,但人家浮誇的時候她倒是很熱情地表示同意。
————————————————————————————————————
到了那天,若錦身穿嫩綠色羊絨上衫。灰色羊絨短裙,外搭駝色羊絨大衣,再配上一根自己制作的銀制毛衣鏈。鏈墜是大大的橢圓形,可打開,外面雕有歐式藤蔓花紋,很複古的款式。
人還沒有到齊,曲亦婷和她請來的另一個鑽石公司的銷售經理。以及劉樂幾人,正在布置展櫃燈光等等。若錦随蘇媽媽坐到了曲媽媽身邊。
曲媽媽很是富态。也有國企領導者的風度。她身邊已經坐了幾個銀行高管的夫人,正随意聊天。蘇媽媽發揮她感染人的熱情,從詢問曲媽媽關于曲亦婷的留學經歷開始,将氣氛帶得漸漸熱烈起來。
看着酒吧裏的外國服務人員走來走去,人也越來越多,蘇媽媽讓若錦去展覽區幫曲亦婷一把。
若錦走過去,看到曲亦婷站在一個展櫃後,正向一個一眼即知是富太太的女人推銷一款鑽石項鏈。那女人身材肥胖,眼睛溜圓,薄薄的齊耳短發貼在頭皮上,卻還戴了一個閃亮亮的頭箍。若錦靠近,聽到她中英文夾雜地說着什麽。似乎不是本國人。
Advertisement
而後又來了一位時髦女郎,似乎跟曲亦婷很熟,一來就道:“哎呀,你要推這個品牌,我肯定要來捧場的啦!不過你這裏沒有我想要的款哎,你知道,就是harry-啊,他家的不對稱耳釘啦~”
另外還有一對外國中年夫婦,很是內斂地在展櫃旁看着。
若錦稍稍繞開,去看旁邊高高的小展臺裏擺放的三顆頂級鑽石。兩顆五六克拉的粉鑽,還有一顆七克拉的黃鑽。這些都是那個來助陣的銷售經理帶來的,是借的他們公司的貨。若錦将臉湊過去細看。突然發現,透過玻璃,對面有人看着自己。是那個銷售經理。長得是上海式的白淨,發型很潮,底下很短,至上留得多些長些,稍稍燙卷。臉很幹淨俊秀,眼神透着鼓自信與聰明。是女孩子一眼看去會喜歡的類型。發現若錦看到他,若無其事地轉開眼。
若錦本能地排斥,然後避開走掉。
到了旁邊昏暗的角落,她發現這裏的幾處沙發上還坐着不少人。她現在坐着的地方就有個男孩子。他很安靜地看着那熱鬧的地方。見若錦看過來,自我介紹說是劉樂的初中同學,叫祝濤,并且給她一張名片。若錦也遞出自己的名片。
祝濤長得還算清秀,只是腮幫處好像凹進去,至下颌又尖出來,臉很瘦小,個子也很小。若錦雖不讨厭,卻也談不上欣賞他的樣子。只是,此時靜處只得他一個,而若錦又有些乏,于是聽他自顧自講着話。他似乎認定若錦是個很安靜害羞,不懂得主動與人結交的小姑娘,于是仿佛指點她似的說:“其實不難,你先去那些人身邊,聽她們說什麽,然後适當地附和,慢慢就能跟她們聊起來。記得要自然。”說着,像是鼓勵她似的想要推她上前。
若錦巧妙避開他的觸碰,正好此時她也不想聽他說了,于是走了出去。
轉了一圈,又感覺到那個銷售經理的眼神,于是再次退走。這次她選的地方,坐了兩個老外。
若錦此時稍稍有些心情。于是很自然地與他們打招呼。
其中一個年長些的,長着圓圓的臉和腦袋,端着個酒杯笑得開心,也熱情地招呼若錦,一口英國腔。
若錦得知他叫tim,來自倫敦,是被公司外派到上海的。若錦問他喜不喜歡上海。他表示無可無不可。其實若錦經過這麽多,早就知道不能要求所有外國人都熱烈地喜歡這座魔都,或者中國菜,因此倒也容易接受他的聳肩。
酒吧裏有些吵鬧。tim不得不靠近若錦大聲問:“so-what-are-you?(你是做什麽的?)”
若錦每次回答此類問題都是一樣的:“i’m-a-gemologist!(我是個寶石學家)”
tim立刻感興趣了。這次卻是那個看着有些害羞,年齡不大的漂亮男孩兒問道:“really?howe?(真的?怎麽會?)”
外國人問這種問題的時候,若錦都會有些無奈。因為她知道。這是一個很tricky的問題,對方看似是問了個很簡短的問題,其實你卻應該是要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講給他聽的,而對方似乎問得随意,但如果你答得也簡單随意。那麽這段對話就不會産生任何實質價值,就跟聊天氣一個樣。還有類似的問題諸如“how-are-you?”“what’s-up?”也是一樣,只看你是不是有深談的欲望。
所以在國外,剛出國的中國人碰到這類問題,都有些不知所措,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不能回答“fine-thank-you-and-you?”但是卻又難以很快想起自己有什麽新鮮事。或者難以快速組織語言表達。國人還是比較內斂的,一般不會随時準備跟人分享。
不過,此時若錦也有些談興。所以跟他們講了講自己去泰國求學的經歷。兩人都特別驚訝。尤其是那個大男孩兒jack。他從一開始就靜靜地聽兩人聊着,帶着微微的笑意。他長得是美國中産階級以上才會普遍有的瘦削高挑的長相,臉真的是巴掌小臉,臉型是動漫裏那種完美的尖下巴,只是這樣看着就嫩了些。別問若錦怎麽會知道他的國籍和所屬社會階級。反正她看的書很雜,有一本叫做《格調》(class)的書大概是影響最多的。class這個詞既是格調的意思。又能表示社會階層,作者是個社會學家,善于從人的品味來看他的所屬階層。而後jack也證實了若錦的猜測,他來自紐約曼哈頓。
jack平複驚訝的心情後又問:“so-howe-your-english-is-so-good?(你的英語為什麽這麽好?)”
若錦無奈了。大致講了講自己如何學的,對方笑得跟朵花兒一樣,随後塞給她一張名片。若錦在昏暗的燈光下認了半天,才知道他是哈佛大學的大三學生,社會科學系,是來這邊實習體驗的,現挂名在tim所在的公司裏呢。
若錦完全忘了來這兒還要觀摩學習推銷,只跟這兩人聊得高興。
走的時候,他們說好以後再跟她聯系。若錦也笑着道別,心裏因為暢聊了一次還挺高興。
回去後,她的qq有人加她好友,一看之下,是祝濤。雖有些疑慮,但她想着這也算是熟人的熟人,總不好就拒絕。而且就算加了,她也可以不理。
不過,不久她就知道,自己還是“too-young,-too-simple,-s-naiv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