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拜師
翌日,林文和帶着七蘇随着族長和石頭一塊去了臨村。
這個村子離林家村只有兩裏,兩面環山,村東邊有條河,正是林文和當初救柱子的那條。
到了學堂,族長給林文和引薦。
秦夫子年紀四十來歲,早年讀了十幾年書,中過童生,自知科舉無望,便歇了更進一步的念頭,開了這家學堂。
學堂分成兩個班:啓蒙班和入門班。
啓蒙班學的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入門班學的是四書五經。不過因為他本人學識有限,講的也都是粗淺的東西,要想更進一步,需要拜秀才為師。而他心性豁達,遇到良才,便會寫信向自己曾經的同窗好友推薦。是以這些年,也有幾位學生中了童生,還有一位中了秀才。
林七蘇接過父親準備的拜師禮,跪到秦夫子面前,“請夫子收我為徒。”
秦夫子看也不看那禮物,第一時間扶他起來,“你這孩子太客氣了。就算不認識的孩子上門請教學問,我也會悉心教導。不可行此大禮。”
秦夫子學問雖不算好,但在附近名聲卻是極好的。他為人和氣,別人有事相求,他從不拒絕。
但是學生和弟子還是有區別的。自他開辦學堂以來,教過的學生也有近百人,但能稱他為弟子的學生卻只有寥寥幾個。
弟子相當于半子,他就是長輩,弟子拿先生當父親一樣孝順,先生也要為弟子答疑解惑、指點迷津,責任衆大,沒有親自考較對方人品,他自不敢冒然答應。
族長自是懂得其中的關節,立刻誇贊林七蘇聰慧過人,只花了四個月就自學了啓蒙書籍。
秦夫人笑容帶了幾分鼓勵,“哦,那你把《三字經》背予我聽?”
林七蘇老老實實背誦。
誰知秦夫子又問,“《三字經》第十七句?”
林七蘇愣了好幾秒,将前面十六句背了,才背出第十七句。
Advertisement
秦夫子見他有些不服氣,便指點道,“縣試時,考官會直接問這種問題。非是我故意刁難你。“
林七蘇瞪大眼睛,他剛剛還以為先生是故意為難,原來縣試竟然這麽變1态,直接考這個?
秦夫子見他露出稚氣之色,心想這孩子倒不像尋常神童那般恃才傲物,心裏便覺得稀奇,笑道,“背得還不算熟,但你自學到如此程度已經不錯。那為師就收你至入門班,望你以後勤勉好學。”
林七蘇從前對科舉一無所知,今兒聽到一個小小縣試都這般變1态,自不敢大意,乖乖應是。
秦夫人讓人将林七蘇帶到入門班,與林文和交談。
見他有讓兒子科舉之心,秦夫人嘴角帶了幾分笑意。
林文和瞅着天色不早了,不敢耽誤秦夫子上課,交了束脩之後,和族長退了出來。
接下來的一個月,林家人開始收莊稼,蘇南珍和林文和則負責制醬以及兜售西紅柿。
林文和放出話,對外兜售種子。
上回的種子還剩下一半,林文和對外的售價是一兩種子二十兩。而地裏弄的種子卻是一兩種子500文。
相比其他農作物的種子,這番茄種子價格絕對稱得上天價。
有的村民們得知西紅柿畝産可達兩千斤,心裏羨慕得不行。有那膽子大的人家便買了一兩回來試種。
除此之外,還有些家境不錯的人家也想種出西紅柿,便也買了不少。
倒是那神仙種子,價格太貴,普通人家根本買不起,而且也不劃算。
一兩種子可以種一畝三分,但是一畝三分的西紅柿也就能賣四吊錢,種子卻要二十兩,誰傻啊,做這種虧本買賣。
林文和放出話好幾天,也沒人問津。
直到四天後,縣令帶來皇上的嘉獎。
縣令将西紅柿進獻給皇上,并沒有提到這東西是神仙賜的。
當今是個明君,可他今年已經四十有三,身體大不如前,如果因為他獻了神仙種子,自己固然能得重用,但那樣他反倒成了走邪門歪道的奸人,只要是正經從科舉考上來的文官都愛惜自己的名聲,是不屑與神鬼扯在一起。
縣令只說這西紅柿是山上的野果,由他轄下的百姓悉心種植,特來進獻給皇上。
禦膳房做了幾道新鮮菜,皇上嘗着不錯,便賞了他一百兩銀子。
縣令倒也不貪,轉手就拿了一百兩銀子給林文和。
這事在京城沒有激起任何波瀾,在那些政客眼中,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屏山百姓看來,卻是一件極有面子的好事兒。
得皇上親自誇獎,那是多麽榮耀的一件事。說出去都有面子。
屏山那些大戶人家得知林文和這邊還有神仙種子,也不嫌貴,直接就拿人過來買。
林文和之前剩的六兩半瞬間被瓜分。還有幾家沒買到,就改為買那一兩500文的新種子。
雖然林文和一再解釋,這種新種子不太好種,也沒攔住那幾戶人家的熱情。
等林文和将全部西紅柿賣完,種子兜售一多半,他們這個小家已經攢一百六十兩銀子。
林文和為表示家人支持,賣完西紅柿的最後一天,兩人從縣城買了一堆東西。
有過冬時要用的白疊子、一匹紅色碎花棉布、一匹靛清棉布、一匹妃色棉布、兩包紅糖、一包麥芽糖、一包花生糖、女孩子喜愛的紮頭繩以及一個豬大腿。
東西拿進屋,林婆子那嘴就沒停過,一個勁兒罵兩人‘敗家’,‘不會過日子’雲雲。
林文和一笑置之,将花生糖拿出來給家裏孩子每人分了一塊,然後沖他娘道,“這幾個月大家辛苦了,我這不是想犒勞大家嘛。尤其家裏這幾個孩子真是太能幹了。”
林婆子一把奪過他手裏的糖,惡狠狠瞪了他一眼,“辛苦還不是應該的。誰家不辛苦,可也沒你這麽糟蹋錢的。你們兩口子手裏的就不能有錢。”
還不等她張嘴要錢,林文和已經搶先一步将豬大腿提給大嫂,請她整幾個菜,大家好好吃一頓。
李蘭花哪敢做主,眼巴巴看着婆婆。
林婆子心口疼,剛要開口,林文和撇嘴,“你們要是這樣,我以後買了肉自己在城裏吃,不帶回來了。”
林婆子眼睛一瞪,“你敢!”想來想去,他這兒子還真有可能幹出這事兒。再說那錢還在他手,他想吃什麽,也不用跟自己打招呼,還真是管不住,她呸了他一口,“你個吃獨食的。我什麽時候缺過你們吃喝。”
到底沒有攔着不讓燒,李蘭花眼睛一亮,立刻提着豬大腿去了竈房,三春和四巧不用人提醒,立刻跟在她身後。
何秀芸摸着桌上的面料,“這顏色可真好看。摸着軟軟的,也不紮手。這面不錯。”
蘇南珍笑着點頭,“對啊,到時候家裏每人都做一身,這馬上要過年,也穿身新衣,熱鬧熱鬧。”
林婆子将布料抱起來就往自己屋裏走,“錢多燒得慌!”
“娘,我不管,你要是今年不給我們一家三口做新衣服,我就自己去城裏買。”
林婆子回頭瞪他,又擔心他真的買,悶悶道,“知道了。”
“還有其他人也是。我買的布料夠一家子的。”
林婆子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最終只能将面料往何秀芸手裏塞,“你不是喜歡新衣服嘛。那家裏的衣服就由你和老大來做。剪的時候給我看着點,別糟蹋了。”
何秀芸平時挺懶,但現在有新衣服可穿,她立刻變得比誰都勤快,喜滋滋道,“是,娘,我一定好好剪,絕對不浪費一丁點布料。”
她摸着這柔軟的細面,只覺得心都跟着暖了。
她出嫁時穿的嫁衣都不如這個細,瞧瞧這摸在手裏一點也不紮人。這要是貼身穿,那得多美。
剩下的東西,林婆子只将兩包紅糖和一包麥芽糖收了回去,其他東西都被蘇南珍和林文和分到各人手裏。
這天晚上,全家人都吃撐了。
白菘粉絲炖豬肉,滿滿一大鍋,李蘭花還奢侈地加了兩個大料,肉香飄得滿村都是。孩子們更是吃得停不下來,要不是大人看着,他們肚皮非得撐炸不可。
吃完飯,林文和開始按勞發錢。
他給了林婆子十兩,這是之前說好的,要交到公中的錢。
他又給幫忙的大哥發了五兩,大嫂、四弟四弟妹以及爹娘每人發了二兩,孩子們每人給發了半吊錢,剩下的錢全留着給兒子念書。
林婆子想着他手裏還有一百多兩銀子,心裏就鬧心,“三兒啊,那麽多錢呢,讓娘給你收着吧。”
林文和搖頭拒絕,“娘,不用了。這錢我要大用。”他嘆了口氣,“之前想做大,無奈沒有本錢,現在有了本錢,我就想着在縣城也開一家店。”
林婆子聽着心驚膽戰,臉色驟變,驚呼出聲,“你瘋了!縣城鋪子多貴呀,一個月要好幾吊錢呢。你那點錢夠幹啥的呀。兒子,咱們就是農民,老老實實在家種地得了。你就別去外面招惹事非了。咱家沒人撐腰,你開店要是有人難為你,回頭連那點本錢都砸手裏。”
林文和也只是打算,還沒有付出行動,見他娘就如此跳腳,不免有些悵然。
前世他娘是個富婆,他上高中時,她過年給他的壓歲錢都是七位數往上。這世變得這麽摳搜,他還真有些不習慣。
林文和不置可否,“開店的事再說吧。錢還是留在我們自己手裏。畢竟是給七蘇念書,我們總不能次次都找您要。那樣太麻煩了。”
林婆子想說“那有什麽麻煩的”,可扭頭瞅見三兒媳直勾勾盯着自己,再想到當初答應的話,到底沒強求,罵罵咧咧道,“有錢只想着媳婦孩子,你心裏老娘呀,不孝東西。”
但凡有什麽事不如她的意,總喜歡把“不孝”挂在嘴邊。剛開始林文和還會反思是不是自己做得太過份,可次數多了,他就沒什麽感覺了。他自問已經仁至義盡,将來也會奉養老兩口,但讓他把賺的錢放進公中,跟大家一塊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