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開荒山

蘇南珍和林文和駕着牛車回了村,引起村民們不小轟動。甚至遠比林家蓋房還要驚奇。

這年頭家裏添了頭牛就相當于添了個大物件。是值得擺桌酒席慶祝的大喜事。全村人都能跟着沾光,能不高興嘛。

大人孩子追在後頭跑,孩子們摸着牛身,發出震天的笑聲。大人們則是問牛的價格。

林文和如實相告,很快到了自家門口。

早就有人上門通知,林婆子等人迎了出來。

一直老實,沒什麽存在感的林老頭激動得抱住牛頭,“咱們家總算又添了一頭牛了。”

林家人集體沉默了,其實也不怪林老太激動,他們家曾經有牛的。

就在小五打傷賈家遠親那年,為了替對方治傷,他們家将牛賣了,又賣了十畝地,借了村民們不少錢,最後還是沒能救回人。

現在家裏的債已經還清,房子也蓋起來了,牛也添上,林家的好日子來了。

林家其他人也是激動不已。

林婆子在村民們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将牛牽到自家屋裏,然後指揮兩個兒子蓋牛棚,又讓幾個孫子孫女去地裏割草。

一家子被她使得團團轉,每個人都神采飛揚。

蘇南珍和林文和也被他們的好心情所感染。

蘇南珍大手一揮,掏了一百文錢,讓大嫂和四弟妹整治一桌好菜。

李蘭花被她的大手筆吓了一跳,下意識看向婆婆,林婆子眼皮跳了跳,到底沒說什麽,移開目光,似是默認了。

李蘭花松了一口氣,拉着何秀芸一塊出了院子。

Advertisement

何秀芸一想到有好吃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蘇南珍去找蘇先生問家裏幾個孩子的學習情況。

蘇先生便将家裏幾個女孩的情況說了,“三春和四巧兩個年紀大一些,做事細致,很适合學繡花。五月愛玩愛吃,喜歡穿衣打扮,也愛做飯。可以多學些廚藝。”

“識字方面呢?”

“學得進度比較慢。”蘇先生頓了頓,“常用字倒是沒什麽,不過她們可能接觸書本不太多,不能理解書裏的意思。”

這古代大多數都是文言文,三春幾個剛開始接觸,不理解意思倒也正常。

蘇先生還提起一事,“五月也不知從哪裏找到的話本,竟然寫了一篇小說。”

蘇南珍這回是真驚訝了,五月那孩子居然會寫小說?

等她看過這本小說,蘇南珍整個人都石化了,誠實這孩子今年才八歲,不懂男女之情,可這故事寫得也太瑪麗蘇了一點。王爺愛上平民姑娘。

如果換成現代故事,那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

這孩子腦洞可以呀。

蘇先生有些發愁,“這故事前言不搭後語,堂堂一國王爺怎麽可能會娶平民姑娘為妻。而且他們還是私自終身。皇家玉令不是開玩笑的。”

在蘇先生看來,這篇小說滿滿都是槽點。

不過蘇南珍卻能領會到裏面的核心:瑪麗蘇。

這種故事可是風靡了上千年。沒想到五月小小年紀居然就領悟到了。這份悟性真是絕了。

蘇先生還在那裏滔滔不絕,就差說五月是誤人子弟了。蘇南珍擡手打斷,“小姑娘有想法是一件好事。這故事也就當個樂子來聽。怎麽能當真呢?”

蘇先生都驚呆了。小說雖然有杜撰的成份在,但也不能脫離實際,什麽都敢想吧?

蘇南珍細細一想,倒也有幾分道理。

如果在前世那種開放的社會,讀者能夠區分現實和小說。可古代那些閉門不出的大家閨秀未必能領會到這點。要是誤人子弟就不好了。

蘇南珍想了想,“你可以提點五月。讓她把故事邏輯圓好了。比如這個王爺娶平民姑娘,不要寫他們私定終身。而是王爺報恩,親自向皇上求旨。”

蘇先生沒忍住,拔高聲音,“這怎麽可能?”

皇上跟自己兒子有仇嗎?居然讓他娶門第這麽低的姑娘為妻?

蘇南珍擺了擺手,“這世上有人愛名,有人愛利,也有人淡泊名利。先生沒見過,不代表沒有。千萬不要我即世界。那樣太狹隘了。”

蘇先生面紅耳赤,想反駁,又找不到理由,再加上這人還是自己的雇主,既然對方不阻止,她何苦當惡人,只能應了。

等五月跟其他孩子一塊割完豬草回來,蘇南珍誇五月故事寫得不錯,又指出裏面有些漏洞,“故事不能太想當然。咱們也要考慮讀者,不能誤導她們與人私定終身。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是無效的。”

五月當時還真沒考慮這麽多。她在林家村是個另類。

村民們不喜歡她,家人也不喜歡她,覺得她又懶又饞。可她就是想過好日子。她有什麽錯?她又沒殺人放火?

前些日子隔壁村請戲,她聽了一耳朵,突發奇想回來寫了個故事。

寫完後,她興致勃勃拿給先生看,卻被先生狠狠批評一通,她還難過哭了一晚,現在聽三嬸誇贊自己,哪怕還挑着刺,她也覺得高興。

這是一種被人肯定的快樂。

五月認認真真将三嬸說的記下,并且保證一定會好好寫。

她也沒想寫書賺錢,就只是單純想把故事寫出來。

到了晌午,一家人張羅出一桌好飯好菜,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吃得津津有味。

飯桌上,林婆子興致勃勃拉着林文和說村裏的八卦,大部分都是些雞零狗碎的小事兒,不過有一件事卻是吸引了他的注意。

前幾天,他們村頭破廟那邊來了個大官,到咱們這邊找兒子,一問才知是那幫乞丐收留了。

林婆子說多少次都是激動外加懊悔,“哎喲,你說他們命可真好啊。居然得了一千兩銀子。你說我咋沒這好命呢。”

林文和心想,就算真讓你碰到,你也未必會好心收留啊。卓萬裏不就是現成的例子嗎?

不過心裏雖然這麽想,面上卻沒表露出來,只點頭附和,“的确命好。”

不過要沒有那幫乞丐照顧,柱子那麽丁點的孩子估計早就被狼叼走了。顧昭給這麽多錢也很正常。

只是他沒想到顧昭給銀子居然沒背着人,幾個乞丐突然得那麽筆銀子這不是成心讓人眼紅嗎?

他正唏噓着,外面傳來敲門聲,林文貴背對着門,聽到聲音,下意識回頭。

門口站着幾個男人,為首那人正是跟他們一塊去縣城賣野豬的那個團頭。林文和喜滋滋站起身,“娘,你這剛說到他們,人家就來了。”

大家也探頭看去,幾個衣着齊整的男人正探頭探腦往他們家張望。

現在這幾人已經非比尋常,林家人幾乎全部起身,将人迎進屋。

團頭見他們還在吃飯,有些不好意思,忙道,“你們先吃飯吧。吃完飯,我們再說事兒。”

林文和将他們請到桌上,又讓媳婦給他們盛飯、拿筷子,“家裏新添了頭牛,一家人吃頓團圓飯,飯菜做得有點多。天氣這麽熱,到下午估計就放壞了,你們留下一塊吃吧。別浪費了。”

這話也就是客氣,事實上農家人都節省,輕易不會有剩飯剩菜,就算有,也會留着喂豬喂雞。

不過他們帶了東西,也沒有白吃,所以只是客氣一下,也就坐下一塊吃了。

林婆子忍不住好奇,“你們真的得了一千兩銀子?”

她就是道聽途說,內心還是覺得一千兩銀子太多了。現在買一個成年人也就二三十兩,孩子就更便宜了。有錢人又不傻,就算感激,也沒必要給那麽多呀。

團頭這兩天已經被無數人打聽,農村人說話直,他們不會拐彎抹角,就那麽大咧咧問這種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

林文和見團頭不想說,立刻打圓場,“娘,你問這個幹啥。快吃飯吧。他們來找我肯定有事。咱們吃完飯,說正事要緊。”

林婆子壓下心頭疑惑,熱情招呼他們吃飯。

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們全部被轟出來,大人們留在堂屋聽事兒。

團頭這次前來是想請林文和幫忙在林家村落戶。

他們是乞丐,卻不是天生的乞丐,而是因為家鄉遭難,成了流民逃到這邊來的。

沒有路引,在本地也沒有戶籍,就想找林文和幫忙。

林文和欣然答應,這事很容易辦,只要帶他們去找族長,開一張證明,然後再去縣城找文書把家鄉戶籍遷到屏山縣就行。

但是林文和有一點好奇,“你們以什麽為生?”

這古代的戶籍分為三六九等,其中稅最低的是商籍、賤籍,其次是匠籍,再往上是農籍,最後是士籍。相當于地位越低,稅交得越低。不過因為士籍都是官員,所以他們有一定的免稅額,所以交稅最多的還是農籍。

團頭幾個已經想過了,屏山縣山多地少,他們想要置田是不可能了,所以他們想在附近買座山開茶山。

蜀地山多,主要稅收來自于茶葉,他們縣也是茶馬古道的必經路線。這條古道是內陸和大榮等國進行茶馬貿易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是以蜀地的茶葉并不愁銷路。

林文和有些驚住了,“開茶山?你們會嗎?”

他之前沒想過開茶山,主要他們村也沒有人開過。他對種茶是一竅不通。

團頭卻道,“總要試一試,咱們幾個已經商量好了,就用手頭的銀子買座小茶山,種出來的茶葉也夠幾家花銷。錢捏在手裏總歸不怎麽放心。”

他這幾天提心吊膽的,連睡覺都不敢,都要兄弟們守夜。

就這還遇到不少無賴上門搶劫,要不是他将銀票藏在安全的地方,估計錢早就被人偷走了。

林文和手頭也有錢,他之前想在縣城買不動産,可惜願望挺好,實現起來卻很難。

古代投資項目不多,許多有錢人都是買田、買宅子、買鋪面。

除非遇上個敗家子或是像文娘那樣喬遷的人家,否則一般人是不會賣這些生財路的。

現在能買到茶山,對他來說也是件好事。

林文和帶他們去找族長,開了證明,然後又去找裏長。

他們附近也有裏長,是專門管方圓幾裏的土地稅收問題。

附近哪些山有主,哪些沒有,他都了如指掌。

當然他們請人幫忙,不可能空着手去,幾人提了些東西上門。

裏長也是個爽快人,也有些跟這幾個人交好,很熱心給他們介紹,“咱們這附近有幾個無主山。離林家村最近的幾座山都沒有主,離村口最近的那座山八百兩銀子。村後頭那座山最大,兩千三百兩。”

幾人倒吸一口涼氣,這麽貴?

這還只是光禿禿的山,請人整山,再栽上茶樹苗,又是不一筆不小的開枝。而且一般茶樹要三四年才能采摘,回錢太慢。

團頭不敢冒這麽大的險,“沒有更便宜的山嗎?”

他們還要買宅基地,還要蓋房子,娶媳婦,總不可能将一千兩全部花光。手頭怎麽也得留點兒。

裏長捋了捋胡須,“外1圍的幾座山價格都定死了。不過往裏的山會便宜一點。最便宜的才五百兩。”

他這麽一說,團頭頭搖成撥浪鼓,“不行不行,往裏去有野獸,我們曾經在那邊打過野豬。回頭把茶樹種好,全部野豬拱了。那多不劃算。”

裏長點頭承認,“就因為他在裏面,所以他才便宜。”

團頭不死心,“咱們能買一半嗎?”

裏長搖頭,“那怎麽成?你買一半,剩下一半怎麽賣?”

林文和突然插了句嘴,“如果合買呢?”

裏長微微一愣,“那倒是可行。你們去官府備紅契的時候,把地标給弄好。只要以後不打架就行。”

林文和終于滿意,看向團頭,“我手頭也攢了點錢,一座山吃不下,不如我跟你們一塊合買吧。我也開茶山。”

團頭剛剛聽到價錢這麽貴,以為這條賺錢路走不通了,沒想到還能峰回路轉。

買最便宜的山,一座是八百兩,一半就是四百兩,再加上開墾荒山、買茶樹需要花費兩百兩,他們還剩下四百兩,每家能分六十多兩,足夠他們幾個蓋房子娶媳婦了。

團頭與其他人一起商量,大家沒有意見。

林文和便讓裏正帶他們去量山,确定好地界。

裏長拿着步規,帶他們往山腳去了。

有些好事的村民跟在後頭瞧熱鬧。

聽說他們打算買山種茶,村民們對視一眼,立刻覺得謠言是真的。

這麽大一座山多貴呀,他們說買就買了,看來這些人是真的發了。

有那腦子靈活的,開始拉着幾人跟他們套近乎,還有人想給他們說媳婦。

這幾個乞丐年紀都不小了,之前是因為條件差,娶不起媳婦,現在有錢了,當然想有個家。

讓他們自己去找媒婆有些羞于啓齒,但現在村民們主動幫忙說親,他們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全都豎着耳朵聽。

團頭、裏正和林文和三人在測量土地。剩下幾個乞丐就被幾個婆娘拉着說自家有哪些親戚合适。

人跟人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有的想娶黃花大閨女,有的想娶年紀大一些,知冷知熱,有的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未必能生孩子,所以就想要個帶孩子的寡婦,将來能給自己養老。

等他們三個将地界标好,那幾個乞丐已經被團團圍住,再也脫不了身。

林文和上前擠開,将幾人解救出來,沖向個大娘大嬸拱手,“咱們先辦正事。娶媳婦再着急,也得先把戶籍落了,房子蓋上。要不然哪有好姑娘願意嫁給他們。幾位嬸子,你們說是不是?”

那幾個大娘大嬸一想也是,戀戀不舍沖幾人揮手。

林文和回家牽了牛城,帶幾人去縣城。

林婆子在後頭追喊,“讓他們自己去行了,你剛來家還沒喘過氣呢,你也不嫌累。”

她以為兒子好心幫忙,卻不知道她兒子自作主張買了半座茶山。

她不了解,蘇南珍卻是清楚丈夫的性子,那就是無利不起早的人,怎麽可能白白幫人跑腿。

果然丈夫問她要銀票,将買茶山的事與她說了,蘇南珍對茶山沒什麽意見,可她辛辛苦苦賺的錢,才不想充進公中,分家時分給他們。

林文和撓撓腦袋,“那就寫你名字。”

蘇南珍終于滿意,“那我跟你一塊去。到時候我來簽字。”

林文和也擔心要本人簽字,便也沒拒絕。

林婆子看到蘇南珍也要跟着一塊去,心裏吐槽,不就分開一會兒嗎?老三媳婦還跟着一塊去?

她心裏絕不承認,她是嫉妒老三媳婦。她以為她是村裏最能耐的女人,将男人管得服服帖帖,幾個兒子孝順聽話。可跟老三媳婦一比,她被秒成渣渣。

不過心裏嫉妒,面上她不敢表露出來。她三兒子主意大,又會掙錢,以前家裏窮,忙着填飽肚子,孩子生得又多,她對三兒子疏于照顧,母子感情淡薄。要是她敢給老三媳婦使絆子,老三媳婦撺掇老三不給家裏添東西了咋辦?

哎,這兒子就是給蘇氏養的。

她心裏憋悶又委屈,不過當她看着村裏其他人家都是土坯茅草房,她那點不甘心又煙消雲散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