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象牙塔內
更新時間:2014-1-13 23:27:03 本章字數:3114
丁小柔差點脫手把手機扔出去,這個人還真是陰魂不散……
楊禮文平靜地繼續往下說:“我從Q城醫學院拿到了你的手機號碼,你現在有時間嗎,我想跟你好好談談。 ”
心念一動,懷着惡作劇的心态,丁小柔決定也吓他一吓,便很痛快地說道:“好啊,我現在就在S城,你要是方便,就到南華步行街來找我吧。”
這一回,穩健如楊禮文,也足足沉默了幾十秒鐘,才猶豫着說道:“好的……嗯,能告訴我你的具體位置嗎?”
丁小柔四下看看,幹脆地回答:“步行街303號,swingcafé。”
走進swingcafé,丁小柔發現自己真是來對了地方。這裏視野開闊,桌上擺着稀奇古怪的玩偶,牆上貼滿了幼稚的留言,看來風格受衆應該在25歲以下。最重要的是,店裏的座位都是那種藤藤蔓蔓、搖搖晃晃的吊籃椅,設想了一下古板的楊禮文坐在支楞着花草的吊籃裏打轉的情景,丁小柔忍不住在心裏放聲大笑。
一小時後,已經消滅掉一塊提拉米蘇,正坐在窗前喝香芋奶茶的丁小柔看到了匆匆趕來的楊禮文。
他仍是一身正裝,身上只有單調的黑灰白,推門看到滿眼張揚的色彩,不禁愣了一下,卻還是硬着頭皮走了進來。
看到丁小柔,楊禮文臉上露出一個由衷的微笑,丁小柔忽然有些後悔,怎麽辦,他好像真的是個好人耶……
誠如丁小柔所願,楊禮文試了兩次,才終于搞定不停搖晃旋轉的吊籃椅,他強自鎮定地坐直身體,樣子有些滑稽。
丁小柔已是滿心懊悔,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楊禮文卻似乎不以為意,他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黎珂,你現在好嗎?這幾年你究竟到哪兒去了?”
丁小柔微微一愣,随即明白過來,既然是從Q城醫學院拿到的聯絡方式,應該已經知道她就是黎珂了吧,這可怎麽辦……她心裏實在沒底,只好嗫嚅着回答:“我,我真的不是黎珂……”
楊禮文似乎有些失望,稍微思考了一下,他和藹地說道:“上次見面,你說你是黎珂的孿生妹妹,那你為什麽要用黎珂的身份入職?而且據我所知,黎珂好像并沒有兄弟姐妹,你是不是有什麽難言之隐,能跟我說說嗎?”
丁小柔調動起全部腦細胞,嘴硬地答道:“我确實是黎珂的妹妹,我叫黎琛。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從小就被送給其他人家寄養,我們姐妹也是成年後才得知了彼此的存在。”
停頓了一下,她咬了咬嘴唇:“我跟姐姐一直偷偷書信來往,直到三年前,姐姐忽然沒了音訊,我覺得情況不對,就開始到處探訪尋找……”
Advertisement
偷眼看看楊禮文,他似乎已經信以為真,眼中竟然泛起了淚光:“是啊,三年了,我也一直在找她……”
丁小柔啜了一口奶茶,小心翼翼地問道:“那麽……你跟我姐姐又是什麽關系?”
楊禮文苦澀地笑了:“應該說……是師兄妹吧……”
他的語氣有些落寞,丁小柔不假思索,脫口說道:“你喜歡我姐姐,是嗎?”
楊禮文誠實地點點頭,随後嘆了口氣:“可是,我卻是第一個背叛她的人……”
九年前,二十八歲的楊禮文考入S城醫學院,攻讀腫瘤學專業的研究生。作為一名出身農家、大學畢業後曾在條件艱苦的鄉鎮醫院工作了五年的學子,從入學第一天開始,他就決定了自己今後的去向——S城第一中心醫院腫瘤研究所。
楊禮文的父親死于肝癌。這樣一種早期症狀極為隐匿的疾病,這樣一位操勞一生、無瑕顧及自己苦痛的老農,直到腹脹如鼓、瘦骨嶙峋,他才掙紮着來到醫院,僅僅三天之後,便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彼時,楊禮文正讀大二,為了多賺錢,少花錢,他已經連續兩年沒有回過家,寒暑假都留在學校打工。
假期裏學生宿舍會全部閉鎖,經過學校特批,楊禮文獲準臨時住在門衛房後的儲物間裏。得到父親死訊那天是大年三十,他蜷縮着躺在窄小的床鋪上,在歡天喜地的節日氣氛裏,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哭累了昏睡,醒過來再哭,只覺天昏地暗。
在鄉鎮醫院工作的日子,他是院裏有名的“冷面一刀”,他不收患者家屬的“小意思”,也不理會偶爾上門的醫藥代表,甚至對科主任的明示暗示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他只是拼命地工作,最長的一次連臺手術,楊禮文站了整整十九個小時。
當同事們的稱許變成排擠,當領導的贊揚變成打壓,身心疲憊的楊禮文選擇了辭職,專心準備考研。
重回校園,楊禮文無比珍惜,加倍苦讀,除了上課和做實驗,與大家鮮有往來,加上比大部分的同屆學生都年長幾歲,很快便成了曲高和寡的獨行俠。
開學不久,臨床學院開始實行殘酷的激勵制度,不論學制,不分專業,每次考試加權大排名,前一百位都有機會獲得獎學金,但數目可觀的特等獎學金僅有一個名額,從第二名到第十名都只是一等。
楊禮文的刻苦幾乎達到了頭懸梁錐刺股的程度,他抓緊一切時間學習,連各類冗長的表彰總結大會都請假不去,然而,不管他怎樣努力,永遠都只能拿到一等獎學金。
幾次下來,幾乎不問世事的楊禮文終于向自己的好奇心繳械,颠颠地跑到行政樓去看最新一期的獎學金榜單。
這次他是第三,第一名是“黎珂”,第二名是“靳晨星”。
久久凝望着這兩個陌生的名字,楊禮文頭痛地想,這個什麽黎珂是男是女啊,生物化學居然考了滿分……
他的疑問很快就有了答案。學期末尾,學院組織大家分批前往位于S城城郊的敬老院獻愛心。與浩浩蕩蕩的內外科相比,學腫瘤的學生相對較少,便和同樣小衆的七年制本碩生編在一組,最後一批來到了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