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公司不遠,小公司租的地方偏,他也就特意租了更偏的一隅,方便就近上班,但實際上隔三岔五都要往外跑,幾個小劇院在市中心,大劇院在城西,展會在城南或城北,總之交通上花費的時間就占了大頭。

打了卡,褚雪将多餘的小油條分給同事,一個是他的搭檔馮琳,昵稱“瑪德琳”,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由于她特別喜愛吃瑪德琳,可又怕發胖因而限制自己一個月只能吃一次,本來油炸食品她也是拒絕的,可終究經不住誘惑,再加上她覺得家裏做的比外面買的必然要健康得多,而且分量也不大,大約就是KFC裏賣的那種小小胖胖的一根,一旦沒了心理負擔,褚雪的投喂她接的比誰都要快,而且絕對不願錯過。

另一個是最近來的實習生,叫李柯,據說是老總親戚家的朋友,大學畢業一年多了,一直找不到工作,托了關系進來試試看,老總就将人丢給褚雪帶,褚雪帶了沒兩天就摸清了那孩子的脾氣,概括起來就四個字,游手好閑,但說到底,是因為沒有目标,沒有特定的喜好的緣故。

褚雪看在老總的面子上會分一些簡單的事情給他做,而且他其實對那孩子有一種同理心,因為曾經他也是這樣的,人在不愁吃穿的時候,沒有打拼的理由,又怎麽可能要求他出現拼勁?反而是周圍的同事都不怎麽看得慣,畢竟是工作場合,但每次聽同事們抱怨褚雪也就笑笑,并不解釋,總歸他的原則就是那孩子若是自己肯學,褚雪也願意多教,一切還是看他自己,旁人終究都是旁人。

“褚哥的手藝還是那麽好,冷了都還是那麽脆。”小孩兒雖說沒什麽幹勁,可是嘴巴甜,其實他的性格也不是那麽喜歡偷懶,只是反應在忙碌的工作環境中,他實在是沒什麽積極性,撥一撥動一動,如果不叫他,他也不會主動找差事,多半在電腦前看小說或是逛論壇。

“就是因為太好了,把我都喂胖了。”馮琳佯做抱怨,實際上她非常注重自己的身材,不僅每天都要上稱,而且嚴格控制卡路裏,一天分很多餐,就是沒有主餐,她說這樣她又有的吃,又不會真的胖起來。

這其實很難了,馮琳是專做設計和剪輯的,一天所有的時間都要面對電腦,要保持她這樣一六五一百斤的身材并不容易,但人的毅力也不容小觑,顯然對她而言身材比什麽都重要,而且人們付出努力多半是有回報的,褚雪自己也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不會因而回上一句“那你可以不用接受投喂”來打趣,他和同事們之間的交情并不深,早餐做多了帶過來只是順便,如果沒人吃丢掉也行,他不會因為有人喜歡而感到高興,他的情緒起伏不大,好像沒有喜怒哀樂似的,沉默的時間比開口說話要多得多,辦公室裏的同事們閑聊的任何話題他都不感興趣,抛給他他能在一秒內結束話題,也虧得同事們日常接受投喂搞得他們對褚雪都有一種飼主的錯覺,于是從來也不計較,偶爾還是會抛話題給他,表面上都是一派大和諧。

“褚哥今天也要外出嗎?”李柯照常一問,雖然他上班不怎麽積極,對外出這件事卻很積極,一來他其實不喜歡坐在辦公室裏,二來一出門時間就過得很快,一晃就下班了,加班也輪不到他,有時候不到下班的點直接在外面就能下班,唯一的缺點就是他跟着的這個褚哥人實在是有點悶,沒法聊天,但因為不嚴厲,又好說話,所以總的來說這個班上的還是比較舒适的。

“嗯。”褚雪點頭:“半小時以後。”

他手上有三個活動,劇院那個已經接近尾聲,他一會兒去現場看一看,另有一個畫展正在找場地,有幾個地方約了今天要去看,最後一個是演出加一個頒獎典禮,先前只見了客戶一面,今天是讨論更具體的事宜,由于要一連跑好幾個地方,他來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去借車。公司有兩輛車,都是公用的,其中一輛是老總自己的,但一旦他開到公司也成了公用車,包括他自己中途外出也需要提前安排調用。

拿了車鑰匙,又讓馮琳打印了幾份資料,褚雪才叫上李柯一塊兒出門。

“我們先去哪兒?”李柯問。

褚雪一次把目的地都說了一遍,李柯一聽又要去劇院就問:“昨天不是剛去過,而且應該已經開始排練了吧?”他好歹也跟着褚雪跑了一陣子,大約也知道一些工作進度,主要是昨天他問了劇團布景的人,知道今天開始就是劇團排練的日子。

“收收尾,看下還有沒有要跟他們交接的,然後再确定一下撤場的時間。”褚雪在工作上并不吝言,對方問什麽他就說什麽,而且通常會比李柯問的要多,就看李柯能聽進去多少。

“聽說這次來演出的劇團還蠻有名的,而且是慈善演出,我是不關注這些啦,但沈老大說如果不是因為慈善演出,舞臺設計還輪不到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呢。”他口中的“沈老大”就是公司的老總,大家背後都這麽叫,李柯進來後也就跟着這樣叫了。

Advertisement

褚雪沒說話,他目視前方,仿佛沒有聽見一樣。

李柯習慣了他不喜歡說話的模樣,又說:“我剛剛查了查,那個劇團經常到國外去演出,逼格好像真的挺高的,今天我們去的話,說不定能要來幾個大佬的簽名。”

這話就只是随便一說了,不關注舞臺劇的人一般不會太清楚劇團裏都有哪些演員,李柯臨時查資料,哪裏會有興趣對着演員表一個一個去搜演員的履歷,他只是了解了個大概,隐約知道這出劇是以舞蹈為主的而已。

褚雪也不關注,但他就算不關注也比李柯要知道得多,就好比這個叫“雲蟬”的劇團,多年前該劇團的履歷和演出劇目他都能一一背下來,如今時隔久遠,好歹記憶模糊了許多,可仍是他熟悉的範疇,絕不會比如今策劃的工作陌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