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供銷社的變革

供銷社的變革

正月初九, 恰好是2月10日逢圩市。

早春依舊寒冷,天剛蒙蒙亮,沈白露和方壘就起床了, 今天要去店裏開業。

在店門口, 方壘放了一長串鞭炮。

“開業大吉!”幾人不斷地說道, 儀式感十足。

而今堂哥、堂嫂要在店裏幹活, 家裏的那些農田,大伯和大伯母是肯定耕種不過來的。方壘已經把自家的幾畝田,交給了一個親戚代為耕種, 每年回饋給他們少量糧食就行。

今天除了他們,開業的店鋪還有好多家, 鞭炮聲此起彼伏。

八點半, 供銷社門口聚攏了一堆員工, 随着噼哩啪啦的聲音響起, 沈白露從店裏望出去,硝煙彌漫,地上一地碎紅,只是部分員工的臉上卻沒有什麽喜色。

聽說他們一開年就要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麽,但裁員、減薪是少不了的。

今天開市十分清閑,尤其是服裝店,除了附近兩個認識的店主過來打聲招呼, 連進去看衣服的顧客也沒有。沈白露和堂嫂把年前批發的一些春裝挂在了牆上和衣杆上……

供銷社除了門是開着的, 只有老段獨自在外邊招呼偶爾進店的人,其餘人全都在辦公室裏開會。

鄧順發也效仿縣城供銷社的做法,将統分統配的模式,改成簽勞動合同, 一年一簽。如果不簽的話那麽就視作自動離職。同時,員工的工資也做了相應的改變,每個月都有一定的銷售額,如果當月沒有完成銷售目标,那麽工資便只能領七成。超額完成的,超額部分會獲得一定提成。

看起來似乎有一定的吸引力,實際上在裏面幹久了的人都知道,定價幾乎是死的,價格與外邊的相比毫無競争優勢,人家憑什麽來買呢?

勞動合同簽還是不簽,有三天的時間可以考慮。如果不簽的話,領了當月工資,便視為離職了,連補償金都沒有。

鄧順發還假模假樣地說:“這也是跟縣供銷社裏學習的經驗,與鄉裏一起商量出來的對策,此一時彼一時,供銷社也有供銷社的難處,現今整個供銷系統都要自負盈虧,從縣裏進的貨也不能再退貨,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吧。”

衆人一片沉默,各有各的想法。

Advertisement

散會後,大家回到櫃臺,半分上班的心思也沒有。

中午吃飯時,李孝紅來到沈白露的服裝店聊了會兒天,把開會的事情說出來。

“改革改得這麽狠啊……”沈白露吃驚地道。

“那可不,這樣算一算,還是你那時候離開劃算多了,起碼有半年的補償金可以拿。”

“那紅姐,你要簽勞動合同嗎?”

李孝紅說道:“我當然沒辦法再幹下去了……我那個櫃臺的銷售情況我清楚得很。鍋碗瓢盆又不是統銷貨,每一圩都有那種賣碗碟的人過來,你也看到過,雖然可能燒制出來的有點兒瑕疵,但是便宜啊,一個碗嘛,能裝飯、不磕嘴就行了,誰會在乎碗底有沒有小顆粒,況且花樣還別致。”

沈白露點點頭:“這也是。如果不幹了,你有什麽打算?”

李孝紅:“過年的時候,跟我家那口子商量過了,也想盤個店面,賣這些鍋碗瓢盆,我就不信了,賺的就算不比工資多,也起碼不必只拿七成工資啊。”

對于李孝紅出來開店自主經營的事,沈白露是持一萬個支持态度的。

“紅姐你把心放在肚子裏,賺的一定比工資多。”

“我現在只是愁不知道去哪裏進貨。”

“市裏的批發市場啊,那裏有很多貨,你有經驗,分得出來什麽樣的是好貨。”

“嗯,我是得着手去幹這事,先把店盤好,再去申請營業執照。”

挨着雜貨店旁邊不遠就有一個店還沒有盤出去,沈白露說道:“紅姐,不如你就直接把店開在我旁邊算了,咱們離得近也有個照應。”

“我還真有這個打算。”

“我上回進了一些飯盒,質量非常好,價格也便宜,你要是不嫌棄,原價批給你,你那邊專營這些器具,更方便售賣。”

“那怎麽好意思呢?”

“這有什麽不好意思的,下次我們再回來,要是看到有什麽合适的貨物,順便給你捎些貨……”

不是沈白露愛做老好人,而是她曾經幫過自己很多。而且她們之間并不存在什麽競争,目前聯合起來,一致對付供銷社才是正經的事。

有沈白露的鼓勵,李孝紅更加堅定要從供銷社裏走出來,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好的活路。

沈白露又問:“除了你,其他人是走是留啊?”

“其他人都還沒有決定,不過過年時,我遇到過劉福興,聊過這事,聽他的口氣,也沒有再留下來的想法。”

“劉叔打算做什麽啊?”

“他當時沒說,但看起來他也心中有數,并不擔心。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有手有腳還怕找不到活兒幹?”

……

這兩天,供銷社的氣氛不是很好,一直死氣沉沉。。鄧順發開完那場員工會後,又逐一把員工叫進辦公室,一個一個地親自問詢,頗有逐個擊破的意味。

輪到李孝紅進辦公室了,鄧順發假笑道:“孝紅,你在供銷社工作有二十年了吧?”

“沒,十七年。”

“嗯,也是很老資歷老員工了。”

李孝紅淡定地看着鄧順發,想看看這個老滑頭要耍什麽花樣。

“我已經跟前面幾個人聊過,他們都打算留下來呢,看樣子,大家都不怕挑戰……你要留下來一起幹嗎?”

李孝紅:……

不對吧,鄧順發在耍什麽心機?明明之前找的老鐘、劉福興是打算出去合夥做生意的,怎麽在他嘴裏,就變成了都打算留下來?

“留下來也好,有什麽苦,大家一起撐,只是這樣一來,供銷社的工資支出就還是很大,況且春天銷售是最差的,可能七成工資都發不了,只能領到一半工資。”

李孝紅終于忍不住在心裏罵了一句:“這個挨千刀的鄧順發……擺明是恐吓啊,實際上就是逼着大家不要留下來吧。”

她笑了一笑,回道:“主任,我已經盤下了對面的一個店面,過年時跟我家那口子商量過了,自己出去幹個體戶經營。”

鄧順發的臉色瞬間由假笑變得很難看。真好,真行,一個個都在對面跟供銷社對着幹。

“合同我不會再簽了,找個時間結工資吧,我也沒工夫在這兒耗着。”她十分幹脆地說,“不過還是希望供銷社能在你的帶領下越來越好。”

正常點的人都能聽到話裏藏着的幾絲嘲諷味。

明明鄧順發弄出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趕人走,可是如今卻好像是在給自己增加經營的難度,現在不光李孝紅也在對面開店,劉福興和老鐘也要出去經營。

可是經營什麽,他們又不明說,讓他更加沒譜起來。

“你也要做個體戶?賣點兒什麽呢?”

李孝紅:“沒想好,先看看吧。”

鄧順發沉了沉氣,努力地擺出了一慣的微笑:“這是好事,你們都有自己的生意了……”

……談完話出來,李孝紅笑得臉都有些僵,這才深切體會到,當初沈白露離開供銷社時的心情——巴不得供銷社早點兒關門。

最後結果統計出來,只有李孝紅、劉福興、老鐘離開,其他的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繼續留下。

劉福興和老鐘合夥做化肥、種子的生意,當時恰好是春耕,買化肥的人很多。劉福興有個親戚是隔壁縣的化肥經銷商,做化肥生意前期的流動資金比較高,所以二人合夥,勉強能開。

但只要開起來了,定然又是穩賺不賠的,甚至會把供銷社化肥門市部的生意也搶一部分。

三人離開供銷社的時候,全都憋了一口氣,畢竟被變相地擠出供銷社,而且半分補償都沒有,誰會輕易咽得下這口氣。

所以往後經營起自己的生意,必當格外賣力。

沈白露和方壘經過兩天多的奔波,總算抵達深市。

這次他們并不是空車而回,而是運了一些大米回來。

由于深市短時間內湧入了大量人口,糧食雖然沒有出現缺口,但是糧票供不應求,明面上的糧食交易市場,是一定要有糧票才能買得到糧食的,但是為了解決那一部分沒有糧票的人的口糧問題,市裏相關管理人員,對私下裏的糧食交易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沈白露起初有些擔憂:“萬一被抓到了,要罰很多錢的。”

但是方壘笑道:“放心吧,我有自己的渠道,不賣私人,幾斤、十幾斤地賣,那得賣到猴年馬月去了……我只批發賣給飯店或者建築工地的食堂,好歹把油錢賺回來。賣給建築工地的話賺錢是其次,算是給他們一個順水人情,以鞏固鋼材生意。”

他的生意頭腦,一向都是很靈活的。

據他說,在今年冬天,深市會率先取消糧、油、肉票,到時候他們也不用偷偷摸摸地賣大米了。

沈白露對此并沒有記憶,但料想他的記憶不會有錯。

才剛回深市沒幾天,方壘就把大米銷售一空,随後笑吟吟地帶回來一臺電視機。

也不知道他從哪裏弄來的電視機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