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最後

當原定的命運發生變化時,沒有人能夠說清,這究竟是一種好,還是一種壞。

至元二十年,元朝對中原六大派下手,雖被明教勘破陰謀,但除武當以外,其餘五派元氣大傷,尤以峨眉派為甚。滅絕師太身死,但臨死前将畢生內力傳給入室弟子周芷若,并任命其為峨眉掌門。

雖然身懷滅絕師太畢生內力而一躍成為江湖一流高手,但周芷若畢竟年輕,性子柔和,本就因為自己受滅絕師太看重而被丁敏君等人排斥,如今她變成掌門,丁敏君心中對周芷若的嫉恨幾乎升到了頂點。

可以說,在明教忙着争奪天下的時候,峨眉派內部一片亂象。只是,別人門派內部的事情,張無忌便是再愛管閑事也不會去沾上半分。只令他奇怪的是峨眉那位周掌門的态度。

當初在他得到那幾派被關押的地點後,秉着“破壞朝廷算計,順便讓那些名門正派欠他救命之恩膈應他們一輩子”的念頭,張無忌還領着明教救人。

有甘心毀容卧底汝陽王府的範遙接應,他們的行動順利至極。

只是峨眉派對明教的成見由來已久,滅絕師太縱是死也不願張無忌施救。嚴格算得來,峨眉派算是自救,為此還搭上滅絕師太一條命。可那個周芷若不知怎麽回事,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出現在他面前。

張無忌從來是尊重并憐惜女子的,但對她們的警惕心也不曾少過半分。張無忌不是無知小兒,他能夠感覺到周芷若的示好,但這份好有幾分真心難說。

一開始張無忌還能耐着性子與周芷若說上幾句,但他發現當周芷若出現的時候,宋青書總是變得沉默許多,既不插話也不看他們,張無忌哪裏會不知道這是周芷若的緣故。

周芷若雖是佳人,但是師兄……張無忌咬牙切齒地想到,師兄是他的,誰也不讓!

張無忌恍若護食的表現被莫雨和穆玄英看在眼裏,莫雨還好,只考慮到日後張無忌有了心上人就不會煩他家毛毛。但穆玄英的反應卻大了些。

穆玄英看着圍着宋青書讨好的徒弟,只覺得一口氣梗在喉嚨裏。

他就是怕自己這徒弟被他不小心帶上這條路,可誰知道,張無忌沒看上秀雅動人的周芷若,反而看上了宋青書!

見穆玄英面上郁悶,莫雨立刻拍了拍胸口,厲聲數落張無忌的不是,當即表示,只要穆玄英一聲令下,他就是打斷張無忌的腿也讓他和個姑娘成親。

穆玄英橫了莫雨一眼,他是那麽不開明的師父嗎!連他自己都栽在惡人谷的小瘋子身上,他徒弟看上宋青書……似乎也沒有什麽可驚訝的。

宋青書的确是個好的,又是武當未來掌教,張無忌想要如願以償,不止他父母那關難過,宋遠橋、張真人都不是好應付的。

Advertisement

穆玄英幽幽地嘆了口氣,道:“罷了,徒弟都是債。”從前他師父天天為他操心,現在輪到他為了自己的徒弟操心了。

莫雨立刻點頭,道:“徒弟全是債,要我說,那小子不堪大用,直接逐出……”

話還沒有說完,穆玄英就瞪了他一眼,逐什麽逐!這徒弟還是他撺掇收下的,結果天天叫嚣着要将他逐出師門,有這樣的師伯嗎!

穆玄英眼中的意思太明顯,莫雨眨了眨眼,絲毫不心虛地道:“雨哥這不是看走眼了嗎,誰能想到張無忌那麽蠢。”

穆玄英:“……”

日子如流水,一去不複返。

不過一年的時間,元朝的軍隊節節敗退,州縣失守,真正印證了“氣運已盡”的含義。

至元二十一年三月,明教義軍攻破大都,汝陽王戰死,元朝皇室倉皇北逃至漠北,至此,元朝覆亡。

《明史·太祖本紀》有載:太祖開天行道……高皇帝,諱無忌,姓張氏。永安元年春正月,祀天地,即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永安。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內治肅清,外揚明威,開科舉,均田地,在位三十年,海清何晏,史稱“永安盛世”。

只令言官一生為其诟病之處,太祖未立正宮,未納妃嫔,一生無嗣。永安十年,太祖将其幼弟接入宮中,親自教導。永安十五年,起诏天下,立為皇太弟。永安三十年,太祖遜位于皇太弟,飄然遠去,自此重歸江湖。

無論百年之後世人如何稱頌或是诟病明朝這位開國帝王,如今剛剛完成登基大典的張無忌滿打滿算只是一個十九歲的少年。

此時他頭戴九龍紫金冠,身穿明黃色龍袍,本就清俊的面容更因此刻華貴的裝束而憑添一股貴氣。

确實,如今的大明朝,誰還能比新任的皇帝陛下更為尊貴?

只是,此刻尊貴無比的皇帝陛下正蹲在龍椅上,飽含憂郁的眼眸靜靜地望着窗外郁郁蔥蔥的林木,整個人就像是……大雨天無家可歸被淋得濕透了的小土狗?

為了自己的描述,宋青書窘了一下,卻又忍不住勾了勾唇角。

明明是後腦勺對着宋青書,張無忌卻像是腦後長了眼睛一般,無比幽怨地開口道:“師兄,你難道沒看到無忌很難過嗎?”

宋青書好整以暇地坐在桌案另一側的椅子上,擡手為自己倒了杯茶,淡然地道:“哦?”

張無忌嗚咽一下,扭頭就往宋青書的懷裏鑽,在宋青書眉頭一皺,擡手将人往外推的時候,張無忌悶悶的聲音響起:“師兄……師父不要我了……”

宋青書的手一頓,聽上去,還挺可憐?

張無忌覺得自己都要委屈死了,雖然一開始覺得自己當皇帝是一件相當荒謬的事情,但真走到了這一步,除了有些對未來的忐忑以外,更多的卻是躊躇滿志。

對了,終于當上皇帝的他,應該能将師父大人搶回了吧。

登基大典上沒有看到師父他們,張無忌告訴自己,好吧,師父他們不喜歡這樣的喧鬧場景,他可以回去穿着龍袍給師父瞧一瞧。

繁瑣的登基大典過後,張無忌沖回皇宮,沒見到師父和那個可惡的師娘,只見到他書房的桌案着壓着一張藥方和一封信。

藥方的字跡出自莫雨之手,潇灑翩然,洋洋灑灑記錄着十幾種藥材及用量、制法,竟是西域少林殘餘弟子都不曾擁有的,黑玉斷續膏的藥方。

那封信則出自他師父之手,百般叮咛之語,簡而言之,就是他們走了,他要保重身體,好好做皇帝,勿念。

張無忌簡直都要淚流滿面了,怎麽可能勿念!

正在這時,他的頭頂傳來輕微的碰觸,還揉了揉。

張無忌一呆,忽然覺得自己臉有些發燒。

宋青書緊鎖着眉,胡亂地胡撸一下張無忌的頭發,還不小心弄歪了他的紫金冠。宋青書若無其事地收回手,道:“這麽大的人了,何苦做小女兒姿态。天下本無不散之筵席,緣起緣滅,最是苦留不得。”

張無忌的頭抵在宋青書的懷裏,他眨了眨眼睛,忽地擡手攥住了宋青書的袖子,低低地道:“師兄你不會……突然不告而別吧?”

宋青書瞥了一眼張無忌的發頂,淡淡道:“還有一年我就要繼任武當的掌教。”身為掌教,肩負着武當一派的興衰,他怎麽可能不負責任地随便消失。

重活一世,宋青書可從來沒有為自己活的打算。

這些年來,江湖中的混亂始終未曾停歇,原本六大派是以少林為首,但如今,武當的發展之勢絕非少林能夠比拟。年輕一輩的宋青書,看似不顯山露水,但一手功夫盡得張真人真傳,天下哪個敢輕看半分。張無忌也算是半個,明教教主,更是當今新皇,武當俨然已是江湖第一大派了。

宋青書不及而立的年紀就越過一衆師叔伯繼任武當掌教,派中上下還無一絲異議,張無忌當然是為宋青書高興,并為之自豪的。可一想到師兄繼任掌教後就要長住武當山,張無忌就忍不住有些焦心。

說起來……張無忌若有所思地想到,現在明朝似乎還缺一個國師吧。

雖說明朝的建立,明教功不可沒,張無忌本性醇厚,即使被莫雨逼着世間百般醜惡之處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他也絕成不了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無恥之輩。如今的明教聲望幾乎達至頂峰,只是看上去是繁花錦簇,實質卻是烈火烹油,若是放任下去,即使張無忌不會猜忌明教,這朝中怕有人會按捺不住。

如今若還要捧着明教,那就不是厚愛,而是捧殺了。

若是師兄成為國師……沒事兒祈個福啊,進宮秉燭夜談、抵足同眠什麽的……那樣的日子,貌似,還不錯?

張無忌心中暗暗握拳。

感覺到胸口處的腦袋動也不動地杵在那裏,宋青書皺了皺眉,這也太久了吧。宋青書道:“想什麽呢。”

“想……”你。張無忌機智地改口道:“趙敏!”張無忌一臉鎮定地道:“聽說那個趙敏如今在漠北,集合汝陽王的舊部,逼得皇帝遜位,如今趙敏已經自立為汗,國號為北元。”

宋青書冷笑一聲,道:“不過喪家之犬而已。”頓了一下,他忍不住道:“不過那個趙敏倒是難得,心計手段樣樣不缺。”關鍵是心夠狠,連自己的哥哥都能下手。

“……”不得不說,張無忌又有些後悔提起趙敏了。他眉頭緊皺,雖說武當派算是出家的道士,但除非真正出家做道士,武當弟子還是能夠娶妻的。

說起來,前些日子宋師伯還在張羅師兄的親事來着。

果然,是任重而道遠嗎?

張無忌暗暗想道。

作者有話要說:

于是,這個世界就完結了

張無忌的道路任重而道遠,能不能追到人,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o(╯*╰)o

第三卷:大唐雙龍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