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夏語螢:玉龍雪山
第二天一早,起來打開窗臺,發現今天天氣真是好得很,萬裏無雲、晴空浩瀚,估計因為昨夜有雨,雨過之後,天空像被洗淨了一樣澄澈,空氣特別好,天色特別特別藍;從窗臺上望出去,我竟然有種想爬出窗臺,坐到屋頂上觀天的沖動;大早上起來就讓人心情很愉悅……
梳洗完畢下樓,沈庭遠早已經在客棧內堂小廳等着我了,我們一起出發去古城口的旅客集散地“大水車”那邊和我們SUV越野車的團友彙合;期間,我們還在路上吃了個簡單的早餐,感覺精神相當飽滿。
大約早上10點多,我們就到達了大玉龍雪山景區。
玉龍雪山在納西語中被稱為“歐魯”(意為“天山”);其終年積雪的山峰由北向南排列成十三個高峰,十三座雪峰連綿不絕,宛若一條“巨龍”騰越飛舞,在蔚藍的天幕的襯托下,宛如一條玉龍淩空飛舞,故稱為“玉龍”;又因其岩性主要為石灰岩與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稱為“黑白雪山”;是納西人的神山,傳說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的化身,是納西族人精神皈依之所。
玉龍雪山随時令和明暗的交替,景觀也變幻無常,時而雲蒸霧湧。玉龍乍隐乍現,時而碧天如水,萬裏無雲,群峰像被玉液清洗過一樣,晶瑩的雪光耀目晃眼,具有“白雪無古今,乾坤失曉昏”的光輝;東方初曉,晨曦罩峰頂,多彩的霞光映染雪峰,白雪呈緋紅狀與彩霞掩映閃爍;傍晚,斜晖把雪峰染抹得像披上紅紗,雲朵帶着晚霞,飛歸峰間谷壑;入夜,月光溶溶,雪峰朗朗顯得溫柔、恬靜。
玉龍雪山的美,把納西人的神思引向悠遠天國:在聖潔的玉龍山上,有一個遍地開滿鮮花、沒有痛苦憂愁的地方,那是愛神居住的地方。
玉龍雪山景區是大玉龍旅游景區中最著名的5A級景區,包含甘海子、冰川公園、藍月谷、雲杉坪、牦牛坪五個景點。
甘海子位于玉龍雪山東麓,原為高山冰蝕湖泊,後因雪線上升,積水減少以至幹涸,人稱“幹海子”,是一個三面環山的高原草甸,整個大草甸長約4公裏,寬約1.5公裏。
從甘海子到雲杉坪之間,有一條山谷,谷內林木森森,清溪長流,谷底清泉長流的河,叫白水河。白水河之水,來源于四五千米高處的冰川雪原融水。因河床、臺地都由白色大理石、石炭石碎塊組成,呈一片灰白色;清泉從石上流過,亦呈白色,因色得名“白水河”。
雲杉坪海拔3240米,是玉龍雪山東面的一塊林間草地。納西語稱為“吾魯游翠閣”,意為殉情之地,在納西東巴經典《魯般魯饒》中,曾把雲杉坪描繪成白鹿當耕牛、赤虎當坐騎、雉鳥來報曉、白雪釀美酒、樹上結金果、潔淨無蒼蠅的理想樂園,即納西族傳說中的“玉龍第三國”。
每年4至7月,雲杉坪遍地花草争奇鬥豔,五彩缤紛,像仙境花園。園中綠樹婆娑,鳥語花香,園外玉屏矗立,雪山碧空一線,景致瑰麗多姿。當地人對雲杉坪這個人間天堂十分向往,它是傳說中的“殉情之鄉”。
金沙江水說過,你在江邊等我,在江邊悄悄地等着我——讓我把美麗的新娘背回家。舊時相愛中的納西族青年男女,若因家庭阻攔而不能締結婚姻者,便悄悄相約至此,穿上節日盛裝,撥弦歌唱,互訴衷腸,然後雙雙殉情。傳說,若就此死去,就可到達“玉龍第三國”的理想天國,找到人間得不到的幸福。
牦牛坪納西語稱為“閣展古”(閣是高山草甸,展為有如星朵羅列,古為一方或一隅),意思是一方有如星朵羅列的高山草甸。海拔為3700米,一年四季風景如畫。
如果你來過麗江玉龍雪山,你一定會被那裏的景色迷醉——綠草如茵,繁花點點。幽靜又動人,仿佛人間仙境一般。
藍月谷位于玉龍雪山腳下,玉龍雪山東麓甘海子以北、雲杉坪南側的山谷之中,其前身為早前人們所熟知的“白水河”,而白水河這個名字是因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時水會變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藍月谷是玉龍雪山融水的白水河流經此地形成,池水清澈見底,而且是一片奇幻的藍色,非常震撼眼球;河水在流淌過程中因受山體阻擋,形成了四個較大的水面,人稱玉液湖、鏡潭湖、藍月湖和聽濤湖,上面有很多小瀑布,錯落有致,拍照十分漂亮。
在晴天時,水的顏色是藍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遠看就像一輪藍色的月亮鑲嵌在玉龍雪山腳下,藍月谷因此得名。
Advertisement
我忽然想起來,《逆水寒》游戲裏的仙居原,仿佛也有個地方,跟這裏非常的相像,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參照這邊藍月谷打造的……正想和沈庭遠分享這個重大的發現,沈庭遠卻比我先了一步,原來他也發現了……我們兩個真是越來越有默契了!
玉龍雪山上有3條索道,活動範圍從海拔2400m的麗江古城擴大到了保護區核心的海拔4506m雪山冰川,每年接待的旅游客流量超出了玉龍雪山的接待能力。同時玉龍雪山旅游服務,活動範圍深入到了海拔3800~ 4000m的雪線附近。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游客踐踏、破壞;野生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滇金絲猴、野驢、黑熊等珍稀動物已難覓蹤跡。據說是因為過度的開發,我和沈庭遠都覺得很可惜,本來最主要的雪山雪景,反而沒有那麽吸引人了……
我和沈庭遠更喜歡的,是流傳于玉龍雪山的各種美麗傳說。
納西族青年男女殉情的傳統,最早可追溯到納西神話《魯般魯饒》和《黑白之戰》。“魯般魯饒”納西語的意思是“牧人的兒女遷徙過來的地方”,也被翻譯成 “一個只有青春和愛情的地方”。故事講述了兩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羽勒排和久命姑娘為了愛情決定遷徙到美好的地方去,但半路被父母阻擋并被拆散,他們最後選擇了殉情之路。《黑白之戰》講述黑族與白族為争奪太陽的光明而戰。黑族為奪得太陽讓黑族公主去引誘白族王子,不料他們竟真的陷入愛河,無奈之下黑族首領下令處死了白族王子。黑族公主傷心欲絕。
還有另一個神話,當人們的感情受到現實的阻攔,人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另一個生存空間,一個永遠有青春與愛情的國度。即傳說中的玉龍第三國。而玉龍雪山上的雲杉坪就是傳說中進入這個國度的入口。殉情對于他們來說也就變成了美好的事情。
到了清雍正年間,中央開始對邊疆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即罷免土司,改為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以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和文化滲透。在婚姻制度上更是竭力推行“三從四德”、“父母之命”、“門當戶對”、“媒妁之言”等一些漢族封建禮教的包辦婚姻。徹底剝奪了納西族青年男女的婚戀自由。殉情現象一直延續到20世紀60年代。
愛情,是獨屬于人類的精神瑰寶,是兩性身心融彙的最高境地。然而,死亡卻橫亘于它之上。在所有的凄美愛情傳說裏,愛,總要一個死才能戛然而止,令人搖頭,讓人嘆息,我和沈庭遠都覺得這種情感太悲怆……
我和沈庭遠更喜歡的,是另一段故事,關于“一米陽光”的傳說……
在清冷的玉龍雪山頂上,壯美的玉龍雪山終年雲霧缭繞、不見陽光,即使是在最晴朗的天氣,陽光也很難穿透雲層;只有每年秋分時節會有一米長的陽光照下來,傳說被這一米陽光照到的人就能擁有美麗的愛情。
據說是在玉龍和哈巴雪山交界穿空肅立最陡峭的岩壁上有一處山洞,傳說山洞裏面居住的是殉情而死的風之女;她痛恨山神刁難人間的男女,所以她會在秋分的正午時分,趁山神打盹的工夫,偷偷地将萬丈愛情的陽光剪下最絢麗的一米藏于山洞中。由于山神很快就會發覺,他醒來後立刻就會追回那一米陽光;所以這一米陽光只能在人間停留一個盹的工夫就會消失;如果有最勇敢最幸運的情侶正午時分來到風之女的山洞裏,可以沐浴到這短暫而可貴的陽光,他們就會得到永久的愛情、而且是最絢麗的完美愛情。
相傳,每年秋分是日月交合、同輝同映的日子,在麗江玉龍雪山頂上,每到秋分的時候,上天就會撒下萬丈陽光,傳說只有在特別偶然的時刻,才能看到有一米長的陽光照在山頂,在這一天,神靈會賜予人間最完美的愛情陽光,所有被陽光照耀過的人們都會獲得美麗的愛情和美滿的生活!
這才是我和沈庭遠喜歡的類型,帶着滿滿的正能量,讓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