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沈庭遠:黃旗山
從會展國際大酒店出來以後,發現路況真的如小蟲子說的,比起早上,真的是擁堵了許多,小蟲子連說“還好、還好”,她說她已經繞開了那些擁堵的路段了,不然不熟悉路的人,一不小心開進CBD中心地帶,基本就堵死在那裏、直接出不來了。
小蟲子說:“大青蛙,你是不懂【第一國際】那邊【民盈國貿中心】高峰期時的路況,等你有機會看見了,你就知道什麽叫做距離2公裏、行車2小時了,我之前試過……晚上爸爸媽媽和一堆長輩在那邊吃飯,我下班的時候正值上下班和晚餐高峰期,想着等會兒吃完飯可以直接從那邊開車走,就沒想太多,開車過去的,相隔也就1.5-2公裏,結果轉個高架橋的距離,我在路上堵了一個小時,然後到了【民盈國貿中心】還得找停車位,找了半小時才找到車位,等我找到位置停好了,爸爸媽媽來電話說,他們都已經吃飽了,沒敢讓長輩們等我,說回家給我煮好吃的……早知道這樣堵,車位這樣難找,我就直接走路過去了,走路過去慢慢走也就15分鐘,我當時悔得腸子都青了……”
聽小蟲子說着東莞的“堵城”故事,很快的,車子就開到了一座公園的門口。
小蟲子給我介紹說,這是位于東莞大道和東城中路交彙處的“黃旗山公園”,園內有黃旗山頂燈籠、黃旗古廟等景點古跡及新建的旗峰公園廣場、門樓、旗峰湖景點、餐廳等設施。
東莞黃旗山又名祖山、主山、鎮山、文筆峰、朝山。觀音廟、寺、遍及全國各地,但從宋代創建、重修、保存至今的卻不多,裏面的黃旗觀音古廟就是這鳳毛粼角中的一座。聽小蟲子說,每年的大除夕夜,這裏的觀音古廟都會有上“頭一炷香”的民俗,從晚上10:30開始,這裏都是一片人山人海、直到過完元宵節,香火很是鼎盛的說……
公園裏面其實不算大,從公園正門口走到觀音古廟其實也就是15分鐘左右,今天五一正日、許是人多,如果平時人少的時候,估計10分鐘就能走到了;山也不算高,我和小蟲子走走停停的,從觀音古廟走到山頂的“紅燈籠”那兒也就花了30分鐘。
站在黃旗山頂上遙望着遠處,小蟲子指給我看,說那遠遠的兩座塔,一座叫金鳌洲塔,一座叫榴花塔,這兩座塔是東莞有名的兩座風水寶塔。
榴花塔,塔身高三十多米,八面七層,以紅石為基,用青磚灰沙砌築建成;金鳌洲塔,塔身高50.96米,是一座八角九層仿樓閣式磚室塔,被評為東莞文物八景之一;這兩座塔,是東莞有名的人文景觀。
東江之濱,萬江橋畔,九級浮屠,伫立于江心綠洲,盡觀人間繁華起落,這便是金鳌洲塔。
相傳,金鳌洲處于東江南支流(萬江)和汾溪河交彙處,扼東莞水道要沖。由于四周地勢較低,兩河水的交彙處沒有高山夾水而行,造成“生氣外洩”,達不到“藏風聚氣”的條件。修建此塔,是希望能“束水口”,讓這裏的“水回顧有情”。
郭九鼎所撰《金鳌洲塔記》證明了這個說法:東莞江水自東流西,左有黃嶺,右有羅浮,在此建塔控制“大江中流”,“以培風氣,亦堪輿家所宜也”。因此,金鳌洲塔是典型“鎮虛補弱”的風水塔。
小蟲子說她小時候聽奶奶說過:這兩座風水寶塔是很有講究的,一座是許塌不許舊,一座是許舊不許塌。剛剛在黃旗山山腳下的那座觀音古廟,觀音所坐的那一塊地,老一輩人稱它為“狀元地”。東莞以前因為氣候的原因,常受臺風、暴雨、春秋幹旱、寒露風及凍害的侵襲,所以老一輩人就建了風水寶塔,然後将東莞的這塊“狀元地”讓觀音娘娘坐着,寓意是東莞的子民們願過與世無争的日子,願觀音娘娘和上蒼庇佑,東莞這一方水土風調雨順、無災無害……
因此,民間流傳,東莞這邊一直都出不了位極人臣的大官,就是因為東莞的“狀元地”讓觀音娘娘坐了;也正因為這邊的人民與世無争,所以東莞這邊也算是風調雨順;老一輩們總是不難發現,每逢東莞周邊的省市刮臺風了,來勢洶洶的往東莞這個方向來,但每次快要到東莞的地界的時候,就總會莫名其妙的拐彎去了別的地方……
這對于小時候的小蟲子來說,是個神奇的傳說;小蟲子也說,貌似好像東莞也真的像奶奶說的這樣;連我聽了,也仿佛帶了些許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