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章節
地裏非常的搶眼,它們害怕寒冷,所以有時候會把頭埋到雪裏取暖,這個時候你只要像拔大蘿蔔樣,把野雞給拔出來就行了。野兔就不那麽好捉了,每次都需要多多跟文浩來回堵截才可以,回家後,也不吃,都養起來,打算來年做種雞種兔。
錢爸爸不出去的時候,多多跟文浩也被禁足在家,兩人就弄個喂鴨子的竹筐,用綁着繩子的木棍支起來,再撒上一些苞米渣滓,然後躲起來,等待獵物出現。還別說命中率還挺高的,十次有五次能捉到,捉到的鳥就被爺爺直接去皮,然後放到爐子裏慢烤,烤熟了再抹些油撒點鹽,那滋味真是美極了,怪不得都說“寧吃飛禽四倆,不吃走獸半斤”。
021 出魚
更新時間:2013-12-16 23:28:08 本章字數:4297
94年的春節來的比較早,剛過完元旦,大家就開始了忙着準備年貨。愛睍莼璩不過在過年前池塘裏的泥鳅也要出魚了。
養泥鳅的事情是從6月份的時候正式開始的,為了更好的養泥鳅,特意在水泥池底鋪了15-20厘米深的泥土。而且在放苗前還鋪施底肥,錢爸爸平時還培育大量的浮游動物作為泥鍬的餌料。自從放苗以後,一步一步的加強飼料投喂,并追施有機肥料,投喂的餌料主要種類也多種多樣,有米糠、豆餅、麸皮、豆渣、蠶蛹粉、蚯蚓等。肥料則以曬幹的人畜禽糞、農作物禾稈堆肥為主。水溫也控制的很好很好,偶爾當水溫高于30℃或低于10℃時,就适當的減少餌料。通常8-10個月可以捕獲,高産可達每畝250-400千克,尾體長15厘米左右,體重10-15克。
可能是錢昱永更加精心的緣故吧,短短六個月,泥鳅的尾體就長到了20厘米左右,每條體重都達到了25-30克,原本早就可以賣的,可是為了能趕上了個高價,刑寶林特意讓他多留了一個月。
一條條的長的溜肥喜人,份量十足了,泥鳅池水面上種的菜也青翠欲滴,比土地種出的菜看上去是還要通透喜人,現在市場上的菜價和泥鳅價格都飙到了最高峰,正是出魚的好時機。
錢昱永按照多多說的留了八十多斤個大肥溜,性成熟的公母泥鳅做種魚,分別盛在大水箱裏好配魚用,然後都搬到了多多跟文浩的房間裏。一入冬,多多一家四口就搬到了東邊的門房裏,兩個小孩的屋子裏有暖氣,24小時屋裏的溫度都能達到20度,所以更适合魚苗的生長狀況。
出魚的那天學校已經放假了,大姐跟三姐也去了他的爸爸媽媽那裏。一大早四個大人帶着兩個小孩就站在大門口等着拉魚的車來。周圍看熱鬧的地鄰們也紛紛扔下手中的活兒,圍在大門口湊湊熱鬧。
錢老二家要出魚了,這可是最近的頭號新聞,錢家村一直都是用大棚中蔬菜的,還從沒有人養過泥鳅呢。這錢老二廠子破産了,又跟兒子鼓搗起養魚了,如果真的成了,那他們就也跟着學上一學,沾沾光。
請來幹活的幾人則聚在錢家的院子裏,三五成堆,小聲的讨論着,不時的瞟一眼不遠處的馬路。一會兒拉魚的車,就從那馬路上過來。領頭的當然是刑寶林了,他開了一輛青島大頭車,後面又跟着一輛大頭車,朝着這面轟隆隆而來了。
“二叔二嬸,三哥三嫂,等久了吧。”刑寶林下車,熱情的跟錢家人和一衆地鄰打招呼。
“寶林,這可多虧了你,不然我這泥鳅就是養成了,也不知該上哪賣去。”
“來,三哥,跟你介紹一下,這是老馬,我同行,你的另外一池泥鳅啊,就是包給他了。”刑寶林又拉過老馬:“老馬呀,這就是我哥。他養的泥鳅可肥,要沒有我啊,你可攔不到這麽好的貨。”
老馬有些不信,刑寶林一眼就看出來了,跟錢昱永使了個眼色,錢昱永立刻會意,“你們這麽一大早來,肯定還沒吃飯吧,我媽做了新泥鳅,就是自家産的,要不你們嘗嘗!”
Advertisement
老馬有些意外,但是人家既然特意準備了當然得給面子了,進了屋子,錢奶奶立刻端出一盆做好的泥鳅, 李傑則拿出一大堆的碗筷,請大家品嘗。
老馬是主要的客人,當然得先嘗了,看着盆裏的泥鳅個大肥溜,吃一口,味道鮮美
錢昱永大棚裏出的泥鳅刑寶林已經早就下了鍋,嘗過了。這批泥鳅除了個兒夠大,味道竟然還沒有土腥味。要知道,泥鳅的營養價值很高,很多人就是沖着它的營養來的。可是,它的土腥味兒也很難驅除,這讓一些喜歡它的人望而卻步
早就聽寶林說過,他三哥家養的泥鳅,沒有土腥味兒,他本來還不信,現在品嘗過了,他覺得這肯定會轟動水産市場,引來許多搶購的。看來按照寶林說的高價收購,他只賺不虧。
幾個幫忙來幹活的人嘗過也都說好,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都出了屋子。大家七手八腳的把稱擡了下來,擺在後園子大棚門口的平地上。
老馬自己也帶了兩個人,一直在車上坐着,看開始幹活了,就下了車。大家一起相幫着将池中泥鳅撈起放在裝有少許水的水箱中。過稱時,将裝了大半水的水箱放在稱上,稱出重量,記下數字。再用撈網撈起箱中魚,加在水箱中,約模水中氧氣能夠這些魚呼吸的就再稱一下。記下數字,兩個數字一減,就是魚的重量。
這樣過稱,即傷害不了魚兒,也能稱出重量。運回去之後魚兒基本沒有死亡,能賣上好價錢。過完稱之後,就由大家幫着擡上車,碼好。
周圍的看熱鬧的人看見活蹦亂跳的肥溜的大泥鳅也不住的小聲議論:“肥呀,真肥呀……”
對方有一個人負責登記,多多家李傑負責登記。在衆人的說笑聲中,兩水池的魚很快就出完了,對方說登記了337公斤,可李傑卻說373公斤,這中間可差了36公斤,72斤呢,大家有些疑惑。
多多看看對方記錄的,在看看自己媽媽記得,簡單的心算了一下,說:“你這個漏加了一個一個20跟16,我媽算得對。”
對方的小夥被一個四歲的孩子這麽說,臉色有些不好,口氣不服的說:“你才多大啊,100個數都數不明白呢,還能會加減法!”
多多嘿嘿一笑,從褲腰裏拿出那個小計算器,“只要會1到10個數字,就能算明白了,不信,你用計算器自己加一下。”
小夥子不好意思的接過去,重新算了一下,真的是373。跟老板說了一下結果,老馬點點頭。按照每斤最高的批發價格26塊錢算得話,總共是19396元,除去蓋大棚跟魚苗錢,肥料錢,總共能賺九千塊錢左右,這還不包括一個月一茬的蔬菜。,而且再養魚的時候,不用再花錢買魚苗子,可以自已直接培育。錢昱永一合計,頓時笑的合不上嘴。
周圍看熱鬧的人,自己也算了一下,頓時也都饞的眼紅了起來。沒想到養個魚這麽賺錢啊!他們黑天白夜的辛苦侍候大棚。一年出的那些菜,賣的好了毛利潤也就能掙個兩萬塊錢,他家第一次養魚,一下子就淨賺小一萬呀!這錢昱永挺能折騰的。
所有的魚都分別裝上馬路上的兩輛大頭車,老馬回身的工夫,又發現了棚裏碼的整整齊齊水靈靈的新鮮蔬菜。
“哎?大兄弟呀。”老馬向錢昱永道:“你這菜是怎麽回事啊?也要賣呀?”
錢昱永樂呵呵地道:“這菜是養在水池裏的,吸收的是泥鳅糞,蟲子之類直接就讓泥鳅吃掉了,不用化肥也不用農藥,又省成本又是純天然。我打算明早兒去把它賣了。”
老馬摸了摸下巴,道:“兄弟,我看這菜又水靈又沒污染,估計能賣上個好價兒。大哥我家裏的婆娘就是賣菜的,要是信的着我,就一起賣給我吧!”
錢昱永忙點頭:“好呀,好呀。我正愁沒地方借車呢。”平時他賣菜都是借的寶林的車,可是最近寶林忙着批發水産的事情,也用車。
老馬仔細看看品種,水靈靈的,非常的新鮮,他笑着商量,“四種菜,價錢都差不多,我給你4塊錢一斤,你看怎麽樣?”
“行,這價錢挺高。”錢昱永爽快的答應了,招呼了一下李傑,李傑立刻跟過去開始裝箱。
大家又一番忙活,然後開始過秤。兩個水池中的青菜一共是五百斤,留了五十斤,剩下的按照四塊錢一斤,是一千八百塊錢錢,老馬的魚一共是九千四百塊錢,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