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意外來信
月上中天,一名男子越過把守的士兵,進入了掩映在蕉葉下的小樓。
這男人一身水色的袍子,長發梳得整齊,連進入小樓的腳步聲都井然有序。
男人先是輕敲了兩下小樓的門,見沒有人應答,随後又敲了幾下,聲音比之前更加急促,摻雜了幾分不耐煩。
“銘兒,是我,把門打開。”男人終于停止了敲門,和緩地朝樓裏喊道,好在說話的聲音并未與敲門聲同樣急躁。月光灑在欄杆上,映亮了男人的半張臉。
這是一個相當英俊的男人,面如冠玉,君子的傲氣與謙卑融在一處,單憑樣貌就能令人知曉其不凡的出身。男人不是別人,而是應陽國的大王子、這個國家将來的主人——倉鴻。
未點燈火的小樓裏終于傳出了動靜,竟也是一個男人的聲音。
“出去!我誰都不見!”那男聲沙啞低沉,帶着幾分虛弱,聲音的主人應當病了許久。
倉鴻對樓中傳來的反抗聲音恍若未聞,看了眼身旁跟着的侍衛,侍衛就直接擡腳踹開了擋在他面前的那扇門。
這門已經有些損壞,似乎像今夜這樣被人暴力破開的事情,隔三差五就會發生一次。
倉鴻如願以償進了小樓。
小樓裏有個坐在輪椅上的男人,長發披散,雙頰瘦得幾乎脫相,看不出面容到底是俊朗還是普通。
倉鴻靠近男人,跪坐在輪椅前,雙手伏在男人的膝上,看起來既溫柔又虔誠。
“銘兒,怎麽又發脾氣了?”倉鴻溫聲問道。
“倉鴻!我淪落到如今地步,全是你和你爹的錯!少在這裏給我惺惺作态!”
倉鴻無視了男人暴怒的模樣,握起對方的雙手,與其十指相扣,嘴角噙笑:“銘兒,你要知道,身為前朝餘孽,想要活下去,必須要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我當年同意父王送你去京都,是為了救你。”
“但我永遠也忘不了,我從京都回來,毒瞎我雙目,廢我雙腿的人,也是你。”輪椅上的男人冷冷地說道。借着隐隐月光才能看清,原來男人的一雙眼睛,竟是看不見的。
Advertisement
若是沈停雲還記得曾經在京都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或是齊時雨可以憑借樣貌認出旁人的身份,他們興許都能輕松辨別出輪椅上的男人的身份。
他正是本該與暗閣諸人一同被衛卿澤的漠北軍殺死在皇陵的倉銘。
獨在異鄉十餘載,被派遣了攪亂大呂朝局的重任,一朝回到故裏,倉銘沒能得到褒獎與榮耀,而是被仰慕多年的兄長親手廢去了雙腿,毒瞎雙目,鎖在了樓中,比尋常供人賞玩的鳥雀尚且不如,他怎麽可能不恨?
他如今早已看透,自己不過是被對方利用的工具,沒了價值後,連獨善其身也做不到。可笑他竟還曾天真地信過對方,以為對方那雙溫柔的眸子看向自己的時候,口中說出的話也會是真的。
倉銘冷靜片刻,問道:“聽說今日來了客人?好大的陣仗,隔着小樓我都聽到了侍衛們在談論。”
“是朱明教的祭司和教主夫人。”倉鴻說,“我騙他們帶來了教內聖物。那聖物丢失太久,如今連朱明教自己人都不清楚,它到底有什麽用。”
“有什麽用?”倉銘并不關心,只是順着倉鴻的話問了下去。他和倉鴻,早就無話可說。
倉鴻:“那聖物名叫萃金瓶,但萃的卻并非金銀,而是蠱王。蠱王難得,只能用萃金瓶培育而出。”
“得了蠱王你想做什麽?”倉銘笑笑。倉鴻有野心,但同自己的舊主比起來,還是差得太遠。
“蠱王可以醫死人肉白骨,得到了它,你的眼睛、雙腿,都能重新好起來。”
倉銘忽然用盡全力,将倉鴻緊握住自己的雙手推開,發了瘋似的揮起兩手,打在倉鴻身上,既無助,又絕望。
“這雙腿,這雙眼,都是你廢的!如今費盡心思去尋那個鬼蠱王,又有什麽用!”倉銘嘶吼着,企圖從陪你過輪椅上離開,但在摔倒地上之前,就被倉鴻抱在了懷裏,再動彈不得。
倉鴻親吻着他的鬓發,強行将懷中狂躁不安的人安撫下來。
“父王答應過我,只有把你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他才能徹底放心,留下你的一條性命。”應陽國王的王位來得并不名正言順,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下,前朝留下的唯一王子,應陽王既不敢随意殺了,又不敢放任不管,只能讓自己的兒子想辦法解決。
倉銘無助地跪坐在倉鴻懷裏,絕望地說道:“銅鏡摔碎了,你才想起來重新拼好。可碎了的鏡子就是碎了,即便你有通天的本事,把外表修好了,難道那些裂隙就不會存在了嗎?”
倉鴻沒辦法回答倉銘的問題,他知道自己是個懦弱的人,只會聽從父親的命令,沒有殺伐果斷的血性,因此連喜歡的人都沒辦法守護好。
“放心,都會好的。”倉鴻說。他說的不是倉銘想聽的,卻是他想要看到的。
倉銘低聲笑了起來。
“我想起來,在京都的時候,我為了達到你們的所謂的要求,曾設計将一個把我視為朋友的人逼到成為一具任人宰割的懸絲傀儡,那時的我又怎麽會想到,自己也會落入與之相似的境地。可見冥冥之中,報應不爽。是我活該。”
倉鴻親吻着他,對這些話恍若未聞。
隔日清晨,沈停雲的住處多了一封信,信件靜悄悄地出現在他床頭的小桌上,不知是誰放上去的,也不知道是何時放上的。
沈停雲打開那封信,随後稍稍一愣。信上沒有多餘的東西,只寫着今晚子時前往蕉下小樓一見。
沈停雲不知來意,也拿不定主意是否該去赴約,于是拿着信去找了齊時雨。既然是算無遺策齊君郎,自然能給出最合适的意見。
齊時雨端詳了信件片刻,說道:“不如前去看看。我們在應陽王宮裏,理論上沒人敢對我們怎麽樣。寫信之人是敵是友,一見便知……但為保穩妥,明天我和你一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