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自此之後,朝堂之上明争暗鬥,暗流湧動,兩大勢力更加壁壘分明。巽方帶兵去搜王府,将兩大權勢之間的鬥争擺在了明面上,巽方反而不再擔心他們會對自己的家人下手了,有了前科,一旦商慈再出什麽事,人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是蕭懷瑾,蕭懷瑾也不會蠢到同樣的手段使第二次。
這回商慈在王府悠哉地住了幾日,反而為他們徹底除了後患。
一晃,看似風平浪靜的半年過去。
臨近小正月,朝廷終于大發慈悲地給官員們放了三日的假期。
上元節那天,商慈很早便起床了,這京城呆了兩年,作為鄉巴佬的她,對于這日京城裏“花市燈如晝”“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場景,仍然充滿了新鮮勁兒,而且這回,是真正阖家團圓了的元宵節,別有意義。
早早便和師兄約好了,今晚一定要帶着她繞着整條秦淮河逛上三圈。
商慈洗漱梳妝完,溜到師兄的屋門前,只見他似乎也是剛起床,只着一身雪白的裏衣,坐在案桌前,低頭盯着手裏拿着的梳篦,眼神怔忪,好似在發呆。
商慈輕手輕腳地走過去,拍了下他的肩膀,從他身後探出腦袋:“師兄,你在看什麽?一會我陪你去上街買菜吧,我好想早點看看今日外面會是什麽熱鬧樣子……”
巽方被她拍得一僵,轉過身來,同時條件反射地把手中的梳篦放回桌上,商慈眼神尖的很,察覺到不對,奇怪地再次拿起桌上的梳篦。
只見梳篦的密齒之間,纏繞着一根細長雪白的發絲,商慈仔細一瞧,差點驚訝到失聲,發絲的根部,白色減褪,有半寸的長度竟然是黑色的!
“師、師兄,我沒看錯吧?這頭根是黑色的?”
商慈語氣裏難掩興奮,不确信地将那根頭發纏在之指尖看了一遍又一遍。那顆小小的菩提子法器能否抵擋天道規則的懲罰,在之前都是紙上談兵的推測,畢竟人的壽數有多少,只有将死之時才知道。但現在看來這頭發長出的程度,和師兄佩戴菩提子的時間相符合,這說明師兄的壽數真的已經逐漸還回來了?
看到她激動到臉頰都泛出紅暈,眼神亮晶晶的,巽方也被她的喜悅感染,眸子裏閃爍着笑意:“嗯,你沒看錯。”
“我去告訴師父和小師兄!”商慈迫不及待地想把這事同他們分享,巽方覺得沒必要這麽大張旗鼓,一只手攔住她,輕環在她的腰上:“順其自然吧,黑發長出來,他們自然會看見。”
巽方的嗓音帶着幾絲剛睡醒的慵懶,右手很自然地搭在她的腰間,并未感到不妥。然而自那回月夜之後,商慈再和師兄做一些在以前看來再正常不過的親昵舉動時,都會不自覺的臉紅。
于是商慈這次又不争氣的臉紅了,不過好在他沒注意到,起身去櫃子裏拿外衣。等師兄換完衣物,二人挎着菜籃子上街。
雖是清晨,街面上卻是人潮如織,不管是行人還是小販都比往常多了幾倍,多是賣剪紙、燈籠、炮仗的,街道兩旁的酒家樓館都紛紛挂上了各式各樣的紅燈籠,一股過節的氛圍席卷了全城,可以想像到了夜晚将是怎樣一副火樹銀花、燈火萬家的美景。
上元節最必不可少的就是湯圓了,除了魚肉果蔬,二人買了一堆糯米粉、芝麻、核桃、桂花、豆沙、玫瑰、棗泥等一堆制作湯圓的原料。
中午和晚上自然都是師兄撸袖子操刀下廚,一口氣做了七八種種類的湯圓,師父他老人家愛吃清淡的,商慈愛吃甜的,庚明愛吃鹹的,巽方他倒是不挑,往常的飯菜大家各自遷就着吃,今日元宵佳節,巽方也想盡量滿足他們三人不同的口味。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湯圓同七道熱菜擺上了桌,圍坐在桌邊等吃的師徒三人不約而同地流下口水,并贊嘆出聲。
商慈私覺着她對師兄最無抵抗力的,就是他那一手無論做什麽都極其誘人的廚藝了。咬破薄薄滑滑的一層糯米皮,香甜濃滑的芝麻餡兒就湧了出來,瞬間溢滿口腔。
商慈鐘情于芝麻、蜜棗餡兒的,庚明只吃肉餡,師父只盯着桂花南瓜的,各司其職,沒拌嘴沒搶食,各人專注各人碗裏的,那叫一個其樂融融。
終于到了十五之夜,夜色方臨,師兄便爬上梯子,将府前的兩只大燈籠也點亮了。
師父的腰痛一天比一天更重,醫館裏的郎中定時會來府裏給他做針灸,熬膏藥,只能暫緩疼痛,大夫說這就是歲數高的老人易得的背骨痛,沒有什麽好的方法根治。師父每天在床上躺着的時間越來越多,腿腳也變得不太利索。
師兄給他打了根藤木拐杖,師父拄着也挺順手,大寒日裏不愛出門,便抄着手在院子裏踱來踱去。
趁着今天熱鬧,商慈想拉着他出門透透氣,師父一臉暮态,慢吞吞地放下筷子,并不領她的情:“為師在京城呆了幾十年,什麽沒見過,你們去罷,為師就不跟着湊熱鬧了。”
庚明通常對小孩子和商慈感興趣的事,都興趣不大,脆聲道:“我也不愛湊那個熱鬧,沒趣兒,我留在家裏陪師父。”
一老一小都執意留守在家裏,商慈無奈,便和師兄倆人出了門。
月至中天,銀盤似地懸在天河之上,灑下清輝的浮霜,街道兩邊燃着的數不盡的火影将滿城照耀得亮如白晝,連十五的圓月在此盛景下,都有些相形見绌地躲在薄薄的雲朵之後。
走出巷口,來到嘈雜火熱的主街,混進擁擠的人潮,出門觀燈的人之多,幾乎到了足不蹑地的地步。
巽方牢牢地攥着她的手,十指交握,不讓她離開自己半步,在這烏壓壓密不透風的人群裏,哪怕一個晃神,一個錯身就找不到了。
商慈被他限制着行動,但嘴巴完全沒閑着,一雙杏眼睜得大大的,絲毫不放過沿途的一物一景。
時不時地搖搖他的手:“師兄,你看那個好漂亮!”
踮腳驚呼:“哇,師兄,我要那個燈!”
吸吸鼻子:“咦,什麽味道,好香……”
沒多久,商慈手裏就多了一盞六角轉鷺燈,巽方懷中則抱着一堆吃食和小玩意。轉鷺燈中心設有輪軸,燭心點燃後,熱氣上熏會帶着輪軸轉動,輪軸上連着剪影,燭光将剪紙的影投射在紙屏上,燈屏上即出現人馬追逐、物換景移的影像。
轉鷺燈算是常見但是京城才有的燈籠,商慈自然是沒見過,只見那燈屏的剪影上一會是嫦娥奔月,一會是貂蟬拜月,對這“會動的燈籠”大感新鮮。
見她只顧低頭把玩着轉鷺燈,巽方則解開包着油布的糕點,時不時地伸手朝她嘴裏投食,二人一邊吃一邊逛,随着人流被帶到了河邊的橋上。
秦淮河邊,聚集了一大堆來放水燈的人,上千盞蓮花狀的水燈飄在江面上,随着水流暈開,緩緩地前進,仿佛将這個河面照亮成一條暖黃色的飄帶,上有繁星綴天河,下有燭火映水光,煞是壯觀。
沿着臺階走下,河岸邊擠滿了男女老少,有小販在兜售荷花燈,五文錢一只。商慈要了兩個,轉身往師兄手裏塞了一只蓮花燈。
元宵節放水燈就和乞巧節拜織女一樣,是不做就會感覺少了點什麽的儀式。商慈拉着巽方蹲下,同自己一起放水燈,紙質的六瓣荷花輕盈無比,輕輕用指尖一推,就搖搖晃晃地飄到河中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