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合一

啪嗒。

姜曉菱手裏捏着的, 還沒有來得及放入店鋪的煙标,火花掉在了地上,散的到處都是。

可她像是完全沒有感覺到一樣。

此時, 她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屏幕, 盯着上面那張展示着郵票的照片。

腦子裏一陣嗡嗡亂叫。

這郵票,這, 這不是今天早上她從郵局拿回來的,那封爸爸被退回的信上貼着的郵票嘛?!

可……信呢?

姜曉菱蹭地一下原地跳了起來, 連地上的火花和煙标都來不及撿了, 撒丫子就想往門口跑。

但這夢裏面的屋子哪裏有門?

一着急, 她猛地一下就從夢中清醒了過來。

姜曉菱飛快的從床下坐起, 連棉襖都顧不得披,迅速的下了床。

因為太過于慌張, 動作有點大,對面床上的姜老太太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

“你這是要去哪兒啊?”老太太從床上擡起半個身子,用帶着睡意的聲音嘟囔道。

“渴了, 我去倒杯水喝。”姜曉菱胡亂找了個借口敷衍道。

“把衣服穿穿好,別感冒了!”

看孫女腳步飛快, 棉襖卻抓在手裏, 老太太沖着她的背影喊着, 可姜曉菱已經全然聽不到了。

她以最快的速度跑出了卧室, 沖到了外屋的餐桌前。

他們家的餐桌其實是父親去舊貨商店買的, 那種從大戶人家收繳上來的家具。

雖然四四方方, 看上去是普通的木桌, 可上輩子邵彥成曾經跟她說過,別看那桌子舊,木頭卻是紅木的。

應該是舊社會有錢人家打麻将用的麻将桌。

在桌子的四邊, 還各有一個用來放籌碼的小抽屜。

如今,雖然家裏人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是麻将桌,卻都養成了把小零碎往抽屜裏放的習慣。

姜曉菱記得上午看完信之後,媽媽就随手把那封信放在了抽屜裏。

這會兒也不敢開燈,姜曉菱只得用手在抽屜裏胡亂的摸索着。好在那幾個抽屜又小又淺,沒幾下就被她給摸到了。

姜曉菱哆嗦着手将信封揣進懷裏,跟抱着全天下最寶貴的東西一般重新回到了床上。

她把信封緊緊的貼在胸口上,這才閉上眼睛重新回到了夢裏。

夢中的房間永遠都是亮的,姜曉菱終于可以看一眼那信封上的郵票是不是真的和照片上的一樣了。

她将護在心口上的信封拿下來,翻到背面——

這一番,整個人都陷入了呆滞中。

只見,那枚和圖片中一模一樣的郵票,因為貼的靠近信封口的緣故,竟然被人從三分之一處直接撕成了兩半兒!

而她記得清清楚楚,當時媽媽騰不開手,是讓她拆的這封信!

姜曉菱用力的閉了閉眼睛,這一刻,她只覺得心疼到無法呼吸。

有那麽一瞬間,她想狠狠的給自己一個大爆栗!

當時自己是瘋了嗎?怎麽能粗心成這個樣子!

望着那被撕成了兩半的郵票,姜曉菱懊悔的連站都站不直了,幹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她拿着信封反複的看着,在腦子裏過了一百遍,自己了解到的各種補救的辦法。

可是,最後又全都被她一一否定了。

俗話說:“破鏡難圓”。

那破了的郵票肯定也不能恢複如初了。

一想到損失了整整一屋子的錢,此刻的姜曉菱簡直覺得心灰意冷,生無可戀。

再多的白面也無法重新撫平她此時內心的創傷。

于是早早的退出了房間,老老實實的睡了長長的一覺。

早上醒來後,反倒比往日裏更有了幾分精神。

因為今天是媽媽和封阿姨約好的要去紡織廠選布料的日子,一家人早早的就吃了飯。

買布料這種事,對廣大的婦女同志來講,永遠都是一件讓她們興趣極大的事兒,無關老幼。

姜老太太也早就和兒媳婦商量好了,要跟她們一起去。

去長長見識。

而姜曉菱則被分配了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家看好三個小的,順便做飯。

心情依然還處于郁卒狀态下的她,原本對于買布什麽的就提不起來興趣,自然痛快的答應了。

可讓姜曉菱沒有想到的是,奶奶她們剛走沒有一會兒,張美芳就來了家裏。

不僅給她帶來了幾張自己保存的漂亮的糖紙,還神秘兮兮的對她說:“曉菱,明天早上我要和我媽媽一起去換肉,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呀?”

一句話說得姜曉菱瞬間滿血複活,來了精神。

比起吃飽,吃肉肯定更讓人心情愉悅。

“去,肯定去啊!”她想也沒想就快速的答應了。

答應完之後才想起來問了一句:“你和阿姨是要去哪裏啊?”

“人民醫院後面。”

張美芳解釋道:“在咱們寧林能住得起人民醫院的,要麽是幹部家庭,要麽是家裏條件不錯的。所以在醫院後面就自發的形成了一個早市,能夠買到一點營養品。”

她說的隐晦,可姜曉菱還是一下子就聽出來了,那所謂的早市,應該也是一個黑-市。

只不過這和自己上輩子知道的那個不是一個地點。裏面到底是個什麽樣,她完全不知道。

那就更要去看一下了。

“可,我沒有什麽可拿去換的啊?”姜曉菱想了想,又有點遲疑。

“其實我們家也沒什麽東西可換。我媽說,準備拿錢去買。大不了家裏緊巴一點,過年了,總得給我哥寄點吃的。不然他一個人在外面太可憐了!”

張美芳說到這兒,心裏一陣難受。

哥哥在家的時候,千煩萬煩,可他一走兩年,現在什麽時候想起他,想到的都是他的好。

他給自己買油餅吃,他把零用錢省下來給自己買頭繩兒。

“我媽媽說,就算是買不到肉,能買點餅幹,奶粉之類的也行。哪怕寄過去我哥哥不吃,能拿去幫他換一個不太累的工作也是好的。”

可能是因為心裏太難受了,張美芳一個沒繃住,就把媽媽在家裏和爸爸嘀咕的話也說了出來。

說完之後,她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人緊張的一下子從椅子上蹦了起來。

拉着姜曉菱的胳膊,嗫嚅道:“曉菱,你別告訴別人……”

“我知道,我知道,你放心吧,我不會和任何人說。”姜曉菱出聲安慰。

美芳媽媽這想法,其實是人之常情,哪一個當媽的可能都這麽琢磨過。

可是心裏再琢磨也不能說出來。

不然聽到有心人的耳朵裏,就會變成不上進,貪圖安逸,甚至還有可能會背上試圖腐蝕領導的嫌疑。

許是因為覺得自己多嘴說錯了話,張美芳一下子沒有了心情。

她沒有再多留,兩個人商量好了明天早上見面的時間後就離開了。

姜曉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發呆。

她剛才說的是真的,她不知道自己明天可以拿什麽去交換?

美芳爸爸是廠裏的高工,機械廠的總工程師。

他的工資比廠長都高,可以說是全廠子裏最多的。

所以,美芳媽媽有底氣說用錢去買肉。

可自己家又哪裏有閑錢?

以前或許還有一些積蓄。

但家裏一下子多了兩口人,後面還不知道有多少事在等着,想來媽媽不會舍得把錢用在這種地方的。

說起來,其實家裏真的不用去什麽黑-市換東西,在她的商店裏,此刻還放着十一袋半的白面。

這是別的人家想都想不到的奢侈品。

可——她卻完全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光明正大的拿出來。

也無法用這個去換取別的東西,不然換回來的東西還不是同樣沒法解釋。

可除了面,她還有什麽?

那些火花,煙标,甚至石頭……

雖然它們在夢裏面看起來很值錢。

可在現實中,特別是對于大人來說,姜曉菱清楚,它們一錢不值。

怎麽樣才能把店鋪裏的東西拿出來啊?

對于姜曉菱來說,這是一個大難題。

她就是把腦袋都想爆炸了,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她不是沒有想過,索性将這件事和家裏人說,那麽很多問題将迎刃而解。

可是她有顧慮。

在姜曉菱的心裏,媽媽和奶奶都不是那種能經事兒的人。

以前家裏有點什麽風吹草動,哪怕是那種她一個小孩子都能看出來不妨礙的小事兒,她們永遠都能慌得先自亂了陣腳。

這事告訴了她們,不出事還好,萬一有點什麽麻煩,但凡有人稍微一忽悠或者一吓唬,沒準兒這倆人就能全禿嚕出來。

即便她們不會有任何惡意,可是稀裏糊塗把她給賣也不是沒有可能。

那,好事也變成災難了。

而爸爸……爸爸那人幹工作可以,在家裏也是個不管事的。

姜曉菱不覺得這事告訴他了,能給自己提供什麽太多的助力。

沒準兒哪一天漏了馬腳,他被奶奶或者媽媽問煩了,非但不幫自己填補,直接說出來也不一定。

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姜曉菱不願意把這事和家裏人說。

徐寒梅和姜老太太回來,在聽說附近有黑市的時候,全都來了精神。看她們那架勢,很有些躍躍欲試。

卻被姜曉菱一句話給打擊了回去。

“人家錢阿姨不可能一下子帶那麽多人去的。這種事就是要悄沒聲,偷偷去,不讓別人知道。

咱們一下子去那麽多人,別人心裏肯定要有想法。我先去看看,要是合适,回頭咱們再去。”

聽到女兒這麽說,徐寒梅又緊張了起來:“不會有什麽危險吧?去這種地方,在咱們景平被抓住了可是有大麻煩的。也不知道這寧林是什麽情況?哎呀,曉菱,要不你也別去了吧?萬一被抓住了,你一個小姑娘,那可怎麽辦呀?”

聽兒媳婦這麽說,姜老太太也急了:“不去,不去,咱們不去了。你爸爸才寄了那麽些東西,省着點吃,吃到月底肯定沒問題。你才這麽小,怎麽能去冒這種險?不要去了。”

真的是——能不能不要從一個極端直接蹦到另一個極端啊!

姜曉菱一臉的無奈。

“媽,奶奶!”她看向面前的兩位親人。

“錢阿姨都敢帶着美芳去的地方,能有什麽危險?真遇到點什麽事,美芳肯定跑得還沒我快。錢阿姨會舍得讓她去冒險嗎?

快過年了,大家肯定都想換一點年貨之類的,大家都這麽想,就不會有什麽人告發啦。低調一點,應該沒問題的。”

聽了女兒的話。徐寒梅的眼前再次浮現出了張家母女倆的身影。

贊同的點了點頭。

可還是不忘又叮囑了一句:“咱們家是有飯吃的,你跟着去看一看就好了。有危險趕緊跑,千萬別貪小便宜。”

“我有什麽便宜好貪呢?”

姜曉菱再次苦笑:“我也就是跟着去看看,咱們家哪兒有什麽東西能和別人換呀?”

一句話說地面前的兩個人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好一會兒後,老太太起身回屋拿了一塊兒灰色的料子布出來。

然後把它放在了桌子上:“你明天把這個拿着,看能不能換點肉回來。沒肉換點雞蛋也行,家裏只剩下三個雞蛋了,過年這點東西肯定不夠。”

看到她把布拿了出來,徐寒梅頓時急了:“媽,這是咱們今天還不容易才搶到的。不是說好了留着過年的時候,給你做個棉襖褂子的嗎?你身上的這件穿了得有十年了吧?”

“穿十年怎麽了?這麽厚的料子,再穿十年也不會壞。”

老太太拽了拽身上的衣服,嗔怪的瞪了兒媳婦一眼。

然後再次看向姜曉菱:“也不是一定要換,沒合适的咱們再找別的機會。一定要保證安全,看到情況不對,趕緊跑。”

徐寒梅看着那塊兒鄰居封大姐費了好大勁兒才幫婆婆搶來的料子,心裏一陣難受。

這要是換出去了,什麽時候才能找到一塊這麽合适的,可就不知道了。

而且,人家封大姐專門幫婆婆搶的,自己都沒留。

過年的時候,老太太沒穿到身上,人家會怎麽想?

丈夫回來後知道這件事,埋不埋怨自己先不說,心裏肯定也會難受的。

想到這兒,她堅決的把那塊料子從桌上拿了回來。不顧婆婆的不樂意,直接拿着就回了自己房間,

邊走邊說:“明天我就抽空給你做了,你也不用放着了。肉吃不着以後有機會,這布換出去了,回頭可不好再換回來了。”

說着話,她從屋裏拿出了五塊錢塞到了女兒的手裏。

“這錢你拿着,要是有什麽特別合适的年貨就換一點回來,沒有千萬別勉強啊!”

看到她把錢拿了出來,老太太又不樂意了:“那兒的東西拿錢買多貴啊?不劃算!”

“拿布換也不劃算。”徐寒梅難得的和婆婆拌起了嘴。

再也沒有想到因為這事,媽媽和奶奶居然能吵起來,姜曉菱只能無奈的和起了稀泥。

“行了,行了,等我明天去看了再說。什麽情況還不知道呢,也不一定能不能把錢花出去。”

人民醫院離機械廠家屬院并不太遠,走路也就半個多小時的距離。

但是因為那裏離大路中間隔着好大一片荷花池,就顯得格外有點偏僻。

那荷花池是附近生産隊為了增加副業收入而挖的,這個時候,藕早就挖過了,只剩下黑乎乎的一片片水池子,走在中間的小路上,人少的話還真有點瘆得慌。

姜曉菱她們三個人是早上四點半集合的,走到這裏也不過五點多一點兒,周圍連個人影子都沒有。

張美芳看出來了小夥伴的緊張,走到她身邊輕輕的拉住了她的手,悄悄說道:“曉菱沒事的,有我們在呢。”

一句話說得姜曉菱心裏暖呼呼的,手好像也沒有那麽涼了。

她們要去的黑-市在人民醫院後面。

那裏原本是村子裏的麥田,據說是醫院給收了,要用來搞擴建。

現在是冬天,根本無法開工,所以此時這兒依然是一片荒地。

也正因為此,在這裏搞這種市場相對就比較安全。

畢竟四邊不着不靠的,有點風吹草動,大家跑起來很難被抓住,

姜曉菱她們趕到的時候,這裏已經有很多人了。果然如張美芳說的那樣,能在這裏買東西的人,家裏條件都不會差。

就這麽一眼掃過去,她們居然就連着看見了三四輛自行車。

要知道整個機械廠家屬院,有自行車的也不過三四戶人家。

那還是寧林出了名的富裕地方。

按照姜曉菱的提議,她們選擇了分頭行動。

雖然錢小芸對于讓她這麽個半大孩子自己轉很不放心。

但也知道,既然是來這種地方,誰也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帶了什麽,又買了什麽,所以勉為其難的也就答應了。

可還是一再叮囑,讓姜曉菱一定要有點眼色,發現什麽不對的就趕緊跑。

還特意又給她指了指附近幾個方便藏匿的地方。

姜曉菱都一一點頭答應了。

和張家母女分開之後,姜曉菱悄悄松了一口氣。

她剛才的時候就已經發現,這裏可以交換的東西真多,比她以為的多多了!

就這麽一會兒功夫,她已經看到好幾個賣雞蛋的,買糧食的,還有幾個胸口鼓鼓囊囊,不知道藏了什麽好東西的人在四處轉。

雖然他們全都做出了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可還是有人會悄悄的跟着他們到暗處交易。

雖然好奇,可姜曉菱并不準備跟過去看,更沒想過要和他們做什麽交換。

說白了,這次來,她真的就是抱着來看一看的目的,并沒有想過必須要換點什麽回去。

昨天晚上,她又去了店鋪裏。

因為奶奶說想要雞蛋,姜曉菱就想試着看能不能用白面去換點雞蛋,如果能用火花或者煙标,那自然就更好了。

結果一進去,她還沒有來得及去研究能從哪些店鋪裏交換,就先看到屏幕右上角那個小紅點又亮了。

她好奇的點了進去,結果這次蹦出來的并不是什麽系統消息,而是一封私信。

給她寫信的人居然是之前賣煙标的那個人。

在信裏,那人先自報家門跟她說,自己并非一個專業的賣家,只是一個喜歡收集近現代煙标,火花和老物件的愛好者。

放在店鋪裏出售和用來交換的商品都是他藏品中重複的那一部分。

他說他看了姜曉菱店裏的商品,對其中那兩張《武術》的火花很感興趣。

他還說,他查了一下資料,那一套應該一共是四張,問她能不能找到成套系的?

如果有的話,他願意拿店裏的東西與她交換,随便她挑,或者加價收購也可以。

看到後,姜曉菱第一時間先去看了那人的店鋪,在看了他的商品之後,忍不住撇了撇嘴。

那些他口中的老物件,全都是一些舊煤油燈啊,生了鏽的破水壺啊,諸如此類讓人看不上眼的東西。

讓她用自己拿軟糖換回來的火花去換這些?

除非她瘋了。

于是,她學着那人的寫信方式,也跟他回了一封信。

告訴他自己不換,也沒有成套的,現在店裏有的那些,他可以花錢買,或者拿雞蛋,肉來交換。

姜曉菱将信發出去的那一刻,其實完全沒指望那人能夠答應。畢竟在她看來,自己那些火花的标價高得離譜。

而雞蛋,肉……那人寫的可交換品種裏并沒有這兩樣。

但讓姜曉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幾乎就在她信發出去的瞬間,就收到了對方的回複。

“我今天早上剛買了兩盒雞蛋,原本打算明天陪媳婦回家孝敬丈母娘的。我用它們換那兩張火花行嗎?都是真正的土雞蛋,我托朋友從山上收的,不土不要錢!”

語氣裏充滿了急切。

望着那封信,姜曉菱呆了呆。

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

要是爸爸把給外婆買的雞蛋送人……媽媽會不會和他打架?

然後她用力的晃了晃腦袋,将這個荒誕的念頭給晃了出去。

她覺得爸爸要真敢這樣,媽媽和不和爸爸打架一點都不重要,奶奶先就得拿掃把抽他!

姜曉菱打了個哆嗦,第一時間選擇了同意。

也顧不得去想什麽叫做“不土不要錢”了?

雞蛋和土有什麽關系?

難道他在雞蛋裏面摻了土?

可這又不是糧食,土怎麽摻?

就在她胡思亂想的時候,随着“叮咚”,“叮咚”兩聲,然後在屏幕中她店鋪的竹籃裏,就多了兩盒子硬紙盒裝着的雞蛋。

隔着屏幕其實看不清楚那盒子有多大。

可在她用意念将箱子從店鋪裏取出時,卻被那完全沒有預料到的重量給壓得差點沒把盒子直接掉在了地上。

姜曉菱将盒子打開,這才發現——

那店主也是個實在人,給丈母娘送的雞蛋真得是實打實的夠分量。

這一箱,除了裏面用來防震的麸糠之外,最起碼也得有十斤。

抱着那一箱子雞蛋,姜曉菱仿佛擁了全天下的寶藏。她盤腿坐在地上,把紙箱放在腿上,盯着它們看得眉開眼笑。

連盒子壓在腿上沉甸甸的感覺,都讓她感覺到了無比的踏實。

像個傻子似的笑了半天,她才一個一個将那些蛋從盒子裏拿出,挨個數了數。

真的是越看越歡喜。

這些雞蛋一共有八十一個。

每一個都相當的大,比她之前見過的所有雞蛋都最少大上一圈!

一個個白生生,粉嫩嫩的,蛋殼外面還有一層霧狀的膜。

一看就相當的新鮮。

完全沒有那種被藏在家裏好久,放到連黃都散了的情況

……

一想到昨天晚上看的的那些雞蛋,此刻那幾個挎着籃子在空地上晃的人,對于姜曉菱來說,已經沒有一點吸引力了。

她今天之所以還跟着張家母女來這裏,其實最大的目的已經不再是要買什麽了,而是怎麽找一個合理化的理由把東西給拿出來。

在市場裏轉了一圈,姜曉菱并沒有找到有賣新鮮肉的。賣鹵肉和那種将肉煮熟了再切成片,一片一片賣的人她倒是見了兩個。

只是對于這種,她并沒有興趣。

媽媽的意思是買了肉回去,用鹽腌了留着過年吃。

這種肉不經放。

再說了,他們加工過了,也看不出原本的肉新不新鮮,或者在加工的過程中幹不幹淨。

這樣的東西她不敢買。

又轉了好一會兒,姜曉菱終于不是很滿意的買了兩個豬蹄,還有一根牛尾巴。

這兩樣東西都不貴,一個一毛錢,比起豬肉便宜多了。

可這種頭,蹄,下水之類的東西原本價格就賤得很,如果不是家裏實在缺肉,沒人會買這玩意回去吃。

畢竟,它們本身榨不出油不說,還會浪費家裏的油鹽醬醋。

她之所以買,實在是為了把錢換開。

不然回去後怎麽跟媽媽解釋雞蛋的事兒呢?

拿着事先已經放在小袋子裏的雞蛋,還有買的東西,姜曉菱早早的就來到了和張家母女約好集合的地方。

可能是因為她買的東西少,來得太早了,等了好一會兒那倆人都沒過來。

就在她凍得手腳都發麻了的時候,一個聲音在頭頂響起:“你怎麽在這兒?”

毫無防備的姜曉菱吓了一哆嗦,整個身子下意識的就朝後仰去,好歹旁邊那人還算動作敏捷,一把抓住了她的胳膊。

待終于站定,姜曉菱驚魂未定的拍了拍胸口,這才嗔怪的瞪了面前男人一眼。

“人吓人會吓死人的,你知不知道?還有,邵彥成,你又為什麽在這兒?”

邵彥成在看到姜曉菱朝後仰的時候就已經後悔了,覺得自己可能莽撞了。

他都已經做好了準備,要聽到這女孩尖叫聲,哭聲,甚至撕打過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結果她站直後第一時間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還頭腦敏捷的直接反問了回來……

這讓他很是驚訝。

現在太陽還沒出來,四周依然很黑。連他之前也只是覺得身影相似,為此還在旁邊看了半天才确定這個人就是姜曉菱。

她是怎麽就一下子認出了自己?

看邵彥成盯着自己一句話也不說,姜曉菱也察覺到自己嘴太快,讓他懷疑了。

只得故作惱怒的又補充了一句:“你這麽盯着我幹什麽?我能聽出你的聲音不行嗎?除了你,還有誰會和我這樣說話?”

一句話說地邵彥成頓時啞然。

他這才想起來,在機械廠,和他們一樣從雲省過來的人就那麽幾個。

年輕人裏可能就只有他自己。

想要識別出他的聲音,對于面前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孩來說,原本就不是什麽難事。

想到這兒,他放緩了聲音:“你站在這兒做什麽?”

說完,他朝不遠處望了望,語氣變得有點嚴肅:“你自己跑來的?”

“沒有,我和美芳還有她媽媽一起來的,我們約好了在這裏等,然後一起回去。你呢,你在這裏做什麽?”她又一次反問道。

來黑-市這種事,一向是瞞外不瞞裏,她不覺得有什麽不能告訴這個人的。

反倒是他,姜曉菱可不認為這人也會來這兒換東西。

以她對邵彥成多年的了解,他壓根就不是一個對于物質生活在乎的人,在這方面什麽苦他都能吃。

更何況,昨天媽還說呢,他那點工資,除了生活費,其他的每個月都交給爸爸保管了。

之前買那飯盒菜,估計早就把他手裏的餘錢花完了。他就是想換點什麽,應該都沒有能力。

那他來這兒,到底要幹什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