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章節

一,尚未許配。王知縣便召來萬貴、與他說了此事。萬貴聽了後;雖覺蔣員外的年齡與女兒有些懸殊、且名份是妾。然而,這蔣員外是何等人家?乃是當今天下第一豪門大戶!又是縣太爺作此大媒、這豈不是我女兒之命、萬家之福,也就滿口應了下來。

其實萬貴早就聽說公安縣蔣可發家資數億!尚無一妾。這樁婚事如能成功,我女兒的榮華富貴不就在眼前?看來這也是我家祖上有德、女兒有福、才能修來這天賜造化呀!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再說員外一行走在路上,百餘裏路程,快馬加鞭一日早到。此時衙門大堂早已關閉,由送信師爺在前引路,經側門直到後堂與王知縣相見。員外見到縣太爺準備行禮。

王縣令慌忙扶起,忙說:“員外辛苦了,有請!有請上坐。”早有下人奉上香茗、果品之類。少頃酒宴擺上,王知縣請員外入席。讓員外坐了首席,自已下席相陪。

席間,王縣令屏退左右與員外講:“此次貿然相邀,實是打擾員外了!”

員外聽了忙回:“哪裏,哪裏!縣太爺盛情,我在此謝過大人了。”

王知縣又說:“我冒昧問一句,員外貴庚呀?”

員外也回:“老朽已年六十有三了。”

縣令聽了說:“哦!比我大五歲,乃是我兄長羅。”

員外忙說:“不敢,不敢!”

王縣令又說:“有何不敢?從今日起,你我就以兄弟相稱了。”

王縣令一手捋着山羊胡須,一手端起酒盅慢條斯理而又深情的講:“弟聞兄長尚未納一妾,且嫂夫人年世已高、又不曾生養,弟有意為兄臺牽線、作個紅娘,不知兄意若何?”這突來的一席話、說得員外手足無措、滿面通紅。

員外放下酒杯忙說:“多謝縣太爺美意!不瞞縣弟我可從未想過此事。早年;賤內也曾經勸我納一小妄,被我嚴詞拒絕,此事就沒有再提了。”

王縣令又講:“兄臺不必一味守舊,什麽“富貴而不婬”之類、來克己清高。你看這世上;不要說你,就是一般有錢人,哪沒有過三妻四妾的。古人有雲:“農舍夫多收三鬥麥、尚欲易婦。”那農夫,豈能與我兄臺相比嗎?你要思想放開一點、眼光看遠一點,再說你偌大一個家;沒有幾房妻妾反而會召來外人非議?況且嫂夫人深明大義,早就主動勸兄長納妾,豈不是她美意!”

員外又說:“縣令老弟有所不知,我與賤內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幾十年。如今;雖有了富貴,如果這樣一做豈不是冷落了她。再者我倆已到了這風燭殘年,這樣待她委實于心不忍呀!”

王縣令勸慰說:“兄臺你想過沒有,如果你堅持不納,反而會令嫂夫人長期不安呢。弟勸兄長還是放下顧慮,尊重嫂夫人的一片誠意吧。”員外聽到這裏卻有了兩難之情,只見他面帶微笑、欲言又止,此時複雜的心情在他腦海裏不停的閃現、只是難以言表。

Advertisement

話說到此時:你還別說,員外好像有些動搖了。縣令王首先是誰!他早就悉數洞察,他高興的看到時機已經到來,便乘勢單刀直入……。

第十回 夫人神料員外連納三妾

王知縣見員外已經心動,他便趁熱打鐵忙說:“不瞞兄臺!弟早已為兄物色了一位閨秀,乃是本縣一疋頭商大戶,名叫萬貴,人呼萬官人。家道殷實,也是很有頭面的人家。其女名叫萬金秋,已年二十一歲了,自幼讀書習文、作畫練琴,如今已是琴、棋、詩畫俱能。且溫柔賢慧、通情達理,只因眼高、尚未許配。日前;我已與其父萬官人說了此事,乃父聽了甚是滿意、當即應允。舍弟故特邀員外來此,就只等員外、我兄臺一允了。”

員外此時也領悟了王知縣的心意、也知曉了女方的概況。忙深情的說:“真是難得縣令老弟一片美意!也是一番盛情。既然已經如此,我還有何話可說呢。只是老夫人那裏.....我!我怎好啓齒呀?”

王知縣忙說:“這個不難,我給嫂夫人寫封書信,派師爺送去,就說是我撮合、已經促成此美事!望嫂夫人看我薄面、估計無事呢。”

員外見王縣令将這事通盤都考慮得如此周道,此時他也無話可說了,只有心存感激。便随口歉意的道:“有勞縣弟為我想得如此仔細,我還有何後顧可言呢!”

王縣令此時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他接着又說:“好兄臺!這樁美事已經玉成,是否明日就将此事訂了下來?”員外也只好應允。

次日王知縣派人請來萬貴,萬官人年近七十比員外大,翁婿相見彼此心知肚明。王知縣将此事當面與他們挑明,翁婿二人又重新見禮!王縣令命下人擺上酒宴,大家入席都吃得高興。

似此一連數日,蔣員外在縣衙作客、老丈人萬貴也被邀請過來,都由王知縣設宴相陪。一日宴席上;員外想到來此已有多日了,便要向老丈人及縣弟告辭……準備回家。

王縣令聽了并沒挽留,只是問到:“兄臺對此事打算怎樣操辦呢?說出個程序來;大家才好為此準備呀。”

員外也回:“此事也一并由縣弟安排,我照辦就是。”

王縣令聽了蔣員外的表态是如此果斷,心裏也很滿意便當即說出:“我看三件事并作一次辦理。日期嘛……,就選在下月十九、二十日。下月乃是陽春三月,是個水暖花開的好時節。”

翁婿二人聽了也都認為這樣很好,既省去了煩瑣的禮儀、又節約了時間,雙方只好依從,于是;翁婿二人各自與王知縣告辭,分頭作操辦準備去了。

且說員外回到莊上,夫人早聽到丫環禀報,便直出小院外迎接老爺。夫人見老爺面帶愧疚之色,她已經明白了老爺的心思,便将老爺領進自己的房間讓老爺坐下。

夫人挑明勸慰道:“你不要難過了,這是一件好事!我早年勸你,就被你嚴辭拒絕,也就不好再提了。如今;王縣令有此一番美意真是難得。我當重謝王知縣,他圓了我多年的夙願呢!”

說完,楊氏立即吩咐家人備下白銀五萬兩、送往監利縣城,你們告訴王縣令:“就說這是員外夫人的答謝,員外也自然另有,”家人遵命去辦。

夫人又問:“老爺!王縣令對此事是如何安排辦理的?”

老爺聽了夫人的一番真誠感人的話語、和立刻吩咐下人送去答謝王縣令的銀子,此時他才回過神來便說:“我這樣做實在是對不住夫人了,難得你也是一片真心,我就不再推辭了。”

員外又講:“王縣令已經為我們作了安排,婚期就訂在下月、既三月十九、二十,三件事并作一次辦理。不知夫人以為可否?”

夫人聽了忙講:“這時間安排甚好呀。只是三件事并作一次辦理有些不妥;這婚姻大事豈能兒戲!必須先訂親,再籌辦大婚。”

員外聽了夫人的一番認真辦事的安排後說:“夫人講的也是,那就按夫人的意見辦吧。”

夫人又問:“老爺!這彩禮打算如何排定?”

老爺又回:“也由夫人安排吧?”

夫人欣然應下:“那好!屆期我來打點,還有老爺洞房布置、家俱陳設都由我來操辦。”

此時,只見夫人鄭重地向老爺建言:“我想将內宅院後門打通、向後延伸,再建幾座獨門小院。讓她們一人一處獨居,這樣對大家互不幹擾都有好處。”

老爺聽了忙問:“夫人!修一座足矣,為何要建幾座呢?”

夫人說:“老爺!你只管聽我建言,修了放着我自有用處。”

老爺只得應允。并說:“等此事辦完、我馬上安排建造。”

不日,老爺大婚期至;定親儀式早由夫人先前打點就已經辦了。按照兒子再發的先例;錦緞绫羅、陳年老酒、黃金白銀、還有點心喜糖各色等。老爺的洞房,夫人也早已為他裝飾一新。

大婚聘禮的安排是:“黃金五萬兩,白銀一十八萬兩,錦緞二十八匹、陳年老酒二十八壇還有整豬整羊、鵝鴨等都已派定并披紅挂彩。老爺看了也非常滿意,只是心裏越感慚愧。

因兩縣相隔路程遙遠,彩禮和迎親儀仗便提前一日啓程。大婚當日;女家清晨就發親上路、直到入夜一更才将花轎迎進蔣府......老爺的洞房。新娘子萬金秋,果然如花似玉!老員外蔣可發便又回到了他那青春年華。

蔣員外新納一妾的婚慶大典,荊州知府、各縣縣令都有到來祝賀!可大婚過後;他們才先後獲悉是監利縣王縣令作媒。消息傳出,其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