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

“娟?”牛車在一個路口停下,一個頭上包着頭巾的三旬婦人卡着一個籃子上了車,是宋家嫁在河西村的三女兒宋富娟。

“姑姑”宋珍寶乖巧地叫了一聲。

“哎,寶兒真乖。”牛車開始往前行去,鄉下的路凹凸不平,索性牛車上鋪了一塊厚厚的草席子,坐在上面倒也不那麽難受。

“大嫂這是要去縣裏?” 宋富娟問。

衛雅點點頭:“是啊,天涼了,我去給兩個孩子送點厚實的衣裳。”

宋富娟笑道:“那倒是巧了,我也正好要去書院給我家那個小姑子送些新鮮的臘肉。” 她提了提手中蓋着一塊灰布的籃子。

“是嗎,那我們正好同行,許久不見咱們正好聊聊天。”

宋家這個三女兒自從嫁到了河西村回娘家的次數十根手指都可以數得過來,她丈夫名叫汪大春,汪家在河西村也算是有名的大戶了,他們家世代種地,家裏人丁興旺,在河西村足有上百畝的地,每年的收入頗為可觀。

汪家一共兄弟姐妹八個,均已成家,平日裏男子們都要在田間地頭忙活,家中雇了不少人做事,汪家的女人們便都在家中操持家務,汪氏夫婦已經年老不再管家中的事物了,汪家的六房媳婦每日的家務活也是不輕,上要照顧老人和丈夫,下要帶好十來個孩子,因此汪富娟平日裏也是急忙根本抽不得空回娘家。

“大嫂,今年的冬糧縣裏已經在收了,父親準備賣多少啊?”

衛雅想起婆婆說的今年冬天冷的早,後面可能會下很長時間的雪,家裏的糧食要存夠了才行,便回答說:“爹娘說今年的冬糧只賣三成。”

“三成?這麽少?”宋富娟有些驚訝“這是為何?冬糧到了春日價錢便沒有現在高了,家裏留那麽多糧食做什麽?”

衛雅笑道:“娘說今年冬天冷的早後面怕是要下大雪,想着要存上一些糧食避免到時候不夠吃,加上如今孩子們都大了吃的也多,今年就多留一些了。”

雖然衛雅不知道家裏為什麽突然改變主意要存糧,明明前段時間公公宋老頭還說要等再冷一些冬糧的價格稍稍漲點再賣,前幾日收了糧食又改變了主意。但是她知道兩位老人肯定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也是為了家裏好。

宋富娟點點頭暗暗記下了,她知道父親種莊稼很在行,對于天氣的變化也是有幾分把握的,他們家自入冬以來大房的伯伯也曾說過今年的冬天比往年要冷,估摸着會有大雪,但是同興縣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雪災了,所以家裏并沒有做出什麽其他的改變。

現在聽到娘家嫂子的一番話,便打算回去後說與公公婆婆聽。

Advertisement

沿途一路說笑,在知道今日是小侄女的生辰後,宋富娟立馬從荷包裏掏出了一個小銀錠子說是給侄女買幾雙過冬的鞋子。

衛雅客氣的推拒了幾下還是收下了,宋珍寶從母親手裏接過銀錠子,喜滋滋地道了聲謝便将這意外得來的私房錢揣進了懷中。

牛車上做了五個人,是沿途的住戶,兩個年輕的女人和一個中年漢子,手中都拎着東西,彼此交談中知道他們也是一道去縣裏的。

三人見衛雅與宋富娟身上的衣裳雖不是什麽極好的料子,但是看那厚實程度和一個補丁都沒有便知道兩人的家境定然不差,再加上被衛雅環着的宋珍寶長得極為水靈可愛,那白嫩的臉蛋一點也不像整日裏到處瘋跑衣着髒亂的孩子。

又見宋富娟随手便給了那孩子一個銀錠子三人都驚呆了,他們看得清楚,雖然那銀錠子是個碎銀子但是這樣随便給一個孩子過生辰這出手極為大方不說,恐怕還是家底硬實的緣故。

到了縣裏幾人都下了車,宋富娟見日頭還早,便對衛雅說:“大嫂,這時辰還早,天氣又這樣冷不如我們去喝碗茶暖暖身子?”

衛雅笑着點頭,牽着宋珍寶跟着宋富娟進了一家茶樓。

宋富娟尋了一個大堂角落裏的位置招呼了衛雅母女坐下,又招手喚來小二上了一壺茶和一些小點心。

暖暖的茶湯下肚,人頓時暖和起來,宋珍寶捏起一塊糖酥吃的滿口生香。

“大嫂,不知汪如意的情況你近來可曾聽說?”宋富娟說到了正事。

衛雅搖搖頭,她平日裏多是待在家中織布,對周遭的事情一點也不清楚,便搖頭疑惑道:“不清楚,也從未聽母親說過此事,三妹何故如此一問?”

宋富娟嘆了口氣道:“前日汪如意在河邊洗衣裳失足落了水了。”

“這..身體是否有恙?”

宋富娟點了點頭:“聽說被人救起後便發起了高熱,她家裏人說是寒氣入體,現下還在床上躺着呢。”

“她家裏人沒請個大夫看看嗎?”衛雅問

宋富娟嗤笑一聲說:“家裏人?哈,可別提了,她那些個家裏人根本不把她當一回事,鄰居阮大嫂看不過去便問為什麽不請大夫,她娘說家裏沒銀子,又說左右不過是風寒養養就行了。”

衛雅皺起了眉“這,怎麽會這樣,自從她嫁到我們家可沒少送錢給她娘家人用啊。”

“嗐,還不都是她家那小兒子,整日裏待在家中什麽事也不做,汪如意一個女人還要養活他們一大家子人,她那糊塗的娘竟也不管管,只是可憐了這汪如意,一腔真心都喂了狗了。”宋富娟毫不留情的罵着。

“她雖然被趕回了娘家,但是小弟并沒有休了她吧?”

衛雅點頭,她又說:“若是這樣,她家應該會将汪如意送回小弟那裏。”

正說着,喝了幾碗茶湯的宋珍寶捂着小腹對衛雅道:“娘,我去一趟茅房。”

衛雅點點頭道:“快去快回。”

從茶樓後面的茅房出來,宋珍寶剛想回去,轉念一想,這可是個絕佳的好機會,今日要去書院看望哥哥,那肯定能見到杜朗哥哥,自己應該送點東西給他才對。

這樣想着,宋珍寶抿着嘴笑了起來,轉身往熱鬧的集市上走去。

縣裏最熱鬧的一條街,宋珍寶剛到便被吸引住了,快到臘月了,街上明顯熱鬧起來,兩旁擺滿了攤子,賣字畫的,賣糖人的,還有扛着草把走在人群中賣糖葫蘆的。

摸了摸懷裏的銀錠子,宋珍寶來回瞧着不知道該給杜朗買什麽禮物才合适。

想了半天,她覺得杜朗是個讀書人,平日裏用的最多的肯定是筆墨紙硯了,靈機一動,看向了一旁賣硯臺的小攤子。

“小姑娘,想買什麽呀?”攤主是一個胖胖的中年人,見宋珍寶走了過來瞧着攤子上的東西,便笑眯眯地開口詢問。

看了一會,宋珍寶看中了一塊橢圓形上面雕着一樹梅花和一只喜鵲的硯臺。

“老板,這個多少錢?”

“小姑娘,這方硯臺要五兩銀子。”胖老板笑眯眯地回答,他見宋珍寶長得玉雪可愛,身上穿的也是整潔喜氣,看起來像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今日他還未開張,料想這個女娃肯定有錢又不懂行情,便獅子大開口的要價。

“啊,這麽貴啊!”宋珍寶吓了一跳,怎麽這硯臺會這麽貴啊!

“小姑娘,這你可就不知道了,這方硯臺可是前朝有名的楊仙姑,楊大書法家用過的。”胖老板拿起那方硯臺用手摸着說:“你瞧瞧這做工精細的模樣,這上頭雕的喜上眉梢的圖案多吉祥啊。”

見宋珍寶咬着嘴唇皺眉,胖老板頓了頓道:“要是真想要就給你便宜點,四兩五好了。”

這,是不是太貴了,而且自己又沒有帶那麽多銀子,宋珍寶從來沒有買過這種東西,确實不了解行情,但是她真的很想要這塊硯臺。

正苦惱着,身後傳來一個聲音:“黃胖子,又在這唬人呢?”

作者有話要說: 路過的小仙女點個收藏鴨~~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