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咱爹咱娘咱哥

原來這家共三兒子一閨女,這閨女名叫李樂,剛剛才十歲,讀三年級,因為發高燒出麻疹三天三夜未醒,剛剛手術的李樂就穿了進來,成這家閨女李樂,真是見鬼了,哪有這樣巧,名字都一樣,人家說前世有緣,真是一點不假,也許這就是緣吧!

老大李光才十六歲,因家裏窮小學一畢業就辍學了。如今在家裏幫着掙工分、供三個弟弟妹妹上學,人也老實本分,心地善良。

老二李明就讀初中二年級,皮膚白白淨淨,方方的臉上長着一雙濃眉大眼,筆直的鼻梁、薄薄的嘴唇,看上去有些滑頭、調皮,長得不瘦不胖,英俊潇灑。

老三李磊讀五年級,穿一件舊的紅色上衣,套一條藍色褲,腳踏一雙灰色球鞋,那雙大大的眼睛一閃一閃,皮膚、臉型、鼻子、嘴巴跟李明很是相似,活潑可愛楚楚動人。

這老二李明老三李磊吃完飯就去上學了。

小女李樂讀三年級,因為出麻疹燒得厲害,這一病睡了幾天幾夜,吓得全家吃不好睡不好,她也幾天沒有去上學,本來學習就不咋的,長得還算是聰明伶俐,家裏就她一個閨女一家人把她當寶貝似的疼着。

現在的娘叫孟來英勤勞賢惠,是個苦命的人,從小就失去了雙親,成了孤兒,爹娘臨死的時候把她托付給這個李家做了童養媳。

這個李家就是李樂現在爺爺奶奶家,李樂的爺爺奶奶一共生了五個孩子,老大叫李建中,就是李樂現在的伯父。

手下又接連生了三個閨女,都夭折了,最後又生下一個男孩名叫李建華,也就是李樂現在的爹。

李建華五、六歲的時候,老是生病,長得骨瘦如柴,爺爺奶奶很是煩惱,傷透了心,這手上一連生三個閨女都死了,好不容易又得了個小的兒子整天生病,四處求醫無效。

無賴聽人迷信說,得抱一個童養媳來沖沖喜,經一朋友介紹說,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孟家莊,莊裏有一個女孩是孤兒正要托付人來養。

爺爺只好親自去到哪裏,把孟來英(李樂娘孤兒)接了回來,當時她也只有四五歲,給了人家一點點的賞錢就領了回來,說的也巧,自從孟來英來到這個家以後,李建華跟這孤兒還真是有緣分,玩得很是開心,他從此一天比一天能吃能喝,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強壯起來,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兩年爺爺奶奶又相繼去世。

他們去世後,李建華和孟來英才j□j歲,伯父李建中也只有十j□j歲,幸好爺爺奶奶留有一大片房子,還有一些薄家産,加上伯父當時又勤快、比較善良,又長得英俊潇灑,一表人才,還讀了點書,有些涵養,就帶着老實巴交的李建華和孟來英一起生活。

李建華小時候老生病爺爺奶奶就一直沒讓他進過學堂,可人長得高大魁梧,英俊潇灑,又善良老實,又吃苦耐勞,他跟着這哥哥李建中到處做工來維持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十裏八鄉的人都很佩服他們,也就知道了他們的大名,就這樣李建華孟來英和李建中一起過了幾年的舒心、安定的日子。

在李建中剛剛滿二十二歲時,那河對門就有人上門來說親,李建中覺得弟弟他們還小,還不想早早的就被家庭束縛,可人家一再的登門苦苦來求,加之村裏的好心人勸說。

李建中就沒有再推辭,見了幾次面以後覺得人還不錯,那女人叫張大連,才二十來歲,長得人高馬大,濃眉大眼,還算白淨,能吃能睡,做農活也是一把好手,說起話來好像連珠炮似的,直性子。再說家裏還有這兩個拖油瓶,李建中也就沒多在想,第二年年底就稀裏糊塗地把婚事給辦了。

Advertisement

完婚的第二年夫妻兩就生下一大胖小子,取名叫李飛,一家人沉浸在快樂之中,平時相互之間的一些不愉快也随着孩子出生就風吹雲淡地過去了。

有了這孩子,孟來英(李樂娘)就一邊忙着家務活,一邊悉心地照看着侄子李飛,李建華就跟着哥哥李建中嫂嫂張大連他們賺錢養家,這日子還算是比較平定了些。

就這樣有日無夜的過了幾年,伯父李建中家裏相繼又添了幾個小孩子,那老二叫李黃,老三叫李騰,肚子裏還懷着一個,家裏的人口也越來越多,生活也就越來越拮據。

就在李建中剛三十二歲這年,二兒子李黃突然生急病夭折了,全家人都處在很悲痛之中。

這一年李建華也有二十二歲,也到了結婚年齡,本來孟來英就是給他找來的童養媳,雖說還沒有正式結婚,可他們兩個人這麽多年來的默默相處,早已經是情投意合,在一起睡了有幾年了,只是一直沒能懷上孩子,好不容易才懷上個孩子,家裏又出了這樣大的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嫂子張大連開始找事了,硬是逼着大哥李建中跟弟弟他們分家,還說李黃的死是因為孟來英沒有看好故意害的,鬧幾天以後,李建中實在想不出其它的辦法,畢竟是自己老婆孩子重要,最後還是分了。

老實巴交的李建華和孟來英跟哥哥嫂嫂分開以後,就給了兩間房子住,一切又從頭開始,借了點錢買了點廚房用的東西,什麽都沒說就單過了,他們也很知道,哥哥和嫂嫂把孩子李黃一死,心裏不好受。

雖然平日裏大嫂做的事與說的話很蠻不講理,也沒有去計較那麽多,畢竟大哥從七八歲就一直帶着他們到現在,再說還有這幾個侄子需要哥哥他們來養活。

可是,人往往就是福不同享,禍不單行。在他們兄弟兩分開才不到一年,雖說剛剛又添了一個小侄子,取名叫李達。

李建華孟來英也喜得貴子起名叫李光,應該說是個大好的事情!就在小侄子李達生下來一個多月,李光生下來滿月那天,那李建中的第三個兒子又得了急病死了。

一家人心裏悲喜交加、惶恐不安,那大嫂張大連硬說是弟弟家的小孩克死了他們家的兒子,還說弟弟跟弟媳婦沒有結婚生子,破壞了家裏的門風,使得他們家孩子一個接一個死去,把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家鬧得是雞犬不寧、雞飛狗跳,發瘋似的要把弟弟與弟媳婦一家趕出家門。

可憐兮兮的李建華和孟來英實在是被逼無賴,帶着才剛剛滿月的李光,光着屁股離開了那個傷心無比的家,看着他們無家可歸,又身無分文,村裏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都建議村隊長把村裏面的創庫騰一間出來,總算他們有了一個栖身之地。

這麽多年來,李建華和孟來英又相繼生了老二李明老三李磊,小女李樂,再也沒有跟哥哥嫂嫂他們家來往過。

老實巴交的爹娘省吃儉用,在村子後山邊搭了三間瓦房,(靠着親戚和鄉親們幫忙)後院也簡單搭了幾間矮房,(廚房、廁所豬窩、雞窩、牛棚),李樂家住在李家灣西頭、伯父家住在東頭,因為兩家老吵架,蓋房子時故意離得遠點 ,就這樣伯母還經常找茬。

村裏十幾二十戶人家,面向一條河,背靠一大片山,土地貧瘠,靠河邊都是些沙石地,遇上綿雨季節,靠近河邊的沙地就會顆粒無收,解放前這李家灣還流傳着這樣的歌謠:

李家灣,大 肚漢,

十年九不收,

發 水就讨 飯,

村裏不見人,

鍋臺宿大雁。

前幾年,在現在的生産對隊長的帶領下修造了一條長長的大提攔住河水,才稍微好了一些,村裏人祖祖輩輩總算相安無事。

七十年代初期,整個社會還是比較封建落後、政治鬥争激烈、弄不好你就會戴上資本家、反動派,j□j、j□j的帽子扣上。輕則寫檢查、重則脖子上挂個黑板什麽的游街走巷的批鬥批鬥、再重一點酒坐牢勞動解造解造。

吃的是大鍋飯幹活都是大集體、你想養個雞啊、鴨什麽的都有限制,一家幾口人百日百工掙工分,到年底糧食有時還不夠吃、錢也沒得分、甚至有的家庭還超支。

就僅有幾個生産隊管事人員,家裏還可能湊合過得去,還有一些上輩子留下房子、或是家底厚實,也就過得好點。

李樂家每年的都是年肉拿不回來,加上蓋房子差一些債,這不老大李光只好辍學幫家裏,到年底才不至于超支。可小女李樂這一病娘又耽誤幾天工、自己的學習也落下了。爹娘憂心如焚盼着孩子醒來。

李樂雖有萬般不如意,可再細細一想,能讓自己重走一次童年的美好時光何樂而不為呢,再說你來都來了還能怎麽着。更何況這些家人還很是在乎她,心疼她,也就沒再多想。

這家雖窮是窮了點,牆壁都是泥做的,刷了層薄薄的白石灰有些發黃了,卧室裏沒幾件像樣的家具,可我都這麽大還能得到家人這樣的疼愛,這在前世是從來就沒有的、不打你罵你就算不錯了。

這娘孟來英看上去嬌小玲珑,顯得有些憔悴,穿一件花布無袖杉、套一件純藍色褲,踏一雙黑色舊布鞋,這正是農忙季節,搶收早稻還要插晚稻下去,可想而知要多忙就有多忙 ,還要照顧她這樣的小老人,真是太不容易了。

李樂慶幸能穿到這丫人家,更慶幸有這年輕爹娘、善良的哥哥們疼愛,尤其是慶幸自己還能從新規劃一下前世沒能實現的人生價值 ,一定要好好努力,長大了幫着全家過上好日子,享受着親情、友情和未來的愛情 !

作者有話要說: 再接再厲接着寫,大家給我加點油吧!點一下收藏,看到收藏偶就激情燃燒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