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歡歡喜喜過新年

臘月二十八正是李氏家族一年一度的年飯日,天還剛剛亮,孟來英就忙着做一大鍋的飯,準備一大堆的菜,看樣子至少都有十幾個的份呢!那個時候一般人家結婚或是過年菜也就是弄十個,或是十二個菜,在農村十就是代表十全十美,那十二呢就代表月月紅。

今年比往年不同,家裏的收入比往年翻了幾倍,剛李樂那些織物就賺二百四十來塊,加上生産隊進賬一百零八塊,再加上殺豬賣的肉錢一百五十來塊,合計總收入五百來塊。

這些錢在當時來說,真是很不錯的收獲了,村裏面沒有幾家會有這麽多的收入,除去家裏花掉百來十塊的開支,還能結餘四百來塊呢!足足可以風風光光娶一個媳婦進門,這家裏老大李光也到了婚齡,該留點錢準備娶一個新媳婦進門才是。還有一個星期就是過年了,這幾天李樂一直教着李曉林織衣服。

生産隊這幾天也集中勞力忙着挖蓮藕,放泥塘水、抓魚,分糧食、油,分錢,農民做一年就等這時候能多分一些東西回家過一個好年。就這樣一直到臘月二十八才停下來。

因為這一天就是李姓家族的年飯日,曾經李氏家族還流傳着這樣的歌謠:

李家李好恰(吃),等不得臘月二十八。

麻雀沒開眼兒,半夜起來點燈盞

摸的摸銅瓢,摸的摸鍋鏟、、、、、、

所以孟來英一高興,也就叫李樂爹把殺豬的豬雜全部都留了下來過年吃,以往都是底價賣給了人家,原來每年年飯一般做十個菜就不錯了,今年做了十二個菜還嫌少。

孟來英今天整整做了十六個菜,還笑眯眯的沖着李建華說這‘十六’代表以後啊,家裏不僅十全十美,還會六六大順、事事如意!預示着以後這個家會一年比一年順利,一年比一年富足!說的李建華也是心花怒放,連連點頭。

心想着這老婆,跟了他這些年吃了很多苦遭了不少的罪,難得今年這樣高興,無論孟來英怎麽做他都是無條件的默默支持,總是顯出一種愧疚的心情!

而對于孟來英來講,自從來到這個家當童養媳以來,就沒有過上一個舒心的年,剛來那兩年,公公婆婆都在,雖說沒怎麽受氣,着寄人籬下的日子,幸好那時候她還太小;雖是有些害怕,吃都沒敢吃飽,還整天哄着比她大一歲的李建華吃喝拉撒,陪着睡覺。

等到公公婆婆去世了,又害怕李建華李建中哥倆把她掃地出門,所以拼命地幫着家裏做家務、做活計來讨好他們,整天提心吊膽。總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那李建華越來越喜歡上了她,也越來越是疼愛她了。

可這好景不長沒過兩年,家裏添了個大嫂,自從這大嫂來了以後,那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随你再怎麽辛苦也甭想讓大嫂高興,反正今天不是這樣不好,明天就是那個不對,鬧得雞犬不寧,永無寧日,最後是落得光屁股掃出門,那裏還談得上過好年。

所幸的是,這李建華人很善良,對她很不錯,既覺得對不起孟來英,又很是心疼她,這麽多年來,夫妻倆從未紅過臉、吵過架,和和氣氣、恩恩愛愛的過了這些年。

雖然孟來英對大哥大嫂有很多的怨氣,對這樣的窮家庭也有很多委屈,可一想到李建華對她的好孟來英也就不去計較過去那些陳芝麻的破事了。

Advertisement

再說小孩也大了,這日子也有了些希望,過兩年說不定也要娶上媳婦啰!

她一邊想着,一邊大聲的叫着幾個孩子起床準備吃年飯,李建華也忙着幫她燒火,李樂早就起了床刷完牙,在卧房裏忙着織衣物,自從知道那些織物還能夠賣錢以後,李樂就一心一意拼命的織,心裏就想着多為這個家能賺點錢,讓大哥李光能娶個大嫂回家,爹娘也高興些,以後的日子也好過點。

李光李明李磊聽到孟來英叫着吃飯,也陸續的起來了,洗漱完畢準備了吃年飯。這時候桌上擺滿了菜,爹娘吩咐哥幾個放鞭炮,這就是村裏的習俗,吃年飯之前必須放一挂鞭炮,一家人才上桌來吃年飯了。

那時候,沒有什麽飲料、更談不上什麽紅酒之類,只有李建華還挂念着他那點土燒酒,其他人就邊吃菜邊聊着。

看着這滿滿的一桌菜,李磊睜大了眼睛,夾了一塊肉塞進嘴裏笑哈哈地說:“娘,這桌菜都擺不下了,您快來吃吧!還在做什麽?”

“是啊!是啊!娘您不用做了,快來吃吧!”李樂也很心疼地說道。

孟來英很是高興地回道:“好啦,好啦,就最後一個了,今年啊!托你妹妹的福,幫家裏賺了些錢,娘啊!這一高興就多做了幾個菜,平時啊,你們那麽辛苦家裏面又沒得好吃的,今天你們就張大嘴巴多吃點。說完,就坐在李樂旁邊吃了起來。

過來一會李明數了數桌上的菜,然後笑了笑說:“娘,您這一高興就做了十六個菜,那再怎麽吃,就是脹死也吃不完啊!”

“呸呸呸,閉上你的臭嘴,這是年飯,年飯你知道嗎?今天吃不完明天,一直吃到明年才好呢!年年有的吃嗎?”說完,拿起一張紙來狠狠地在二哥李明嘴上擦了幾下。邊擦邊埋怨地笑了笑說:“我看你還說不說髒話,我看你還敢說髒話!”

滿桌的人‘哈哈’大笑了起來,李樂只是翹了翹嘴角,因為她在前世的時候也被娘這樣用粗紙擦過,也曉得這就是中國農村的一種習俗。

無論你平時怎麽罵人、說些髒話都無所謂,可一到了過年這段,特別是吃年飯以後,村民與村民之間一個個見了面都客氣了起來,就是家裏的小孩也早早的教他們不能說髒話。

在這樣的快樂祥和的氣氛中,一家人美美的吃完了這頓十六碗美味大餐的年飯。

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上門聯、門神再沒錢也要買這些東西來貼,以圖門神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來年有一個好的收成,好彩頭。

哥哥李明李磊天還沒黑就有些小孩子圍住他們幫忙做水槍、火槍,有的是用木頭做的,也有用鐵絲做的、、、有些小孩就在門外放鞭炮、打火紙、捉迷藏、跳皮筋、紮花紙、花頭繩等等,等等,一直玩到十一二點才肯睡覺。

孟來英就忙着炸圓子、炸豆腐塊、炸魚準備初一的年飯,還要蒸上一二只雞,李建華和大哥也幫着燒火,打雜。

李樂這時提出要包一些餃子來吃,一家人聽了很是好奇,這餃子究竟是什麽希物,還沒曾看見過,看着李樂拿了些大白菜、韭菜、榨菜,還有蔥、姜、蒜、割了些五花肉來剁餃餡。

然後加一點澱粉混合一起,再和了一點面粉搓成圓形長條切段壓扁,再用瓶子擀餃皮,很是熟練,擀出一個個圓形膠皮,然後加上餡料包成元寶形狀,李光看了看這一個個酷似元寶的餃子,睜大了眼睛驚訝的說:

“爹娘,您們看,咱家有錢了,這麽漂亮的元寶,那還舍得吃啊!又聞了聞這餃子餡,嘴饞地說道:“真是太香啦!一定很好吃吧!”

李建華孟來英也高興的合不弄嘴,一個勁地誇着閨女李樂,心想着這是上天賜給他們的福分,養這麽能幹、像仙女似的好女兒!

禁不住都來跟着學起包餃子,他們還從來沒有看見過餃子,更沒有吃過餃子,很疑惑李樂怎麽會做這些,只是這大過年的難得這樣高興就都沒有問出口,在除夕晚上農村家裏也沒有電視,一邊學着包餃子一邊說說笑笑,拉拉家常。

不一會二哥李明三哥李磊玩夠了進到廚房,看到李樂和家人在包餃子,不禁好奇地問道:“哇塞,這是什麽,好像元寶,好香啊!”

李光接過去說着:“妹妹說這是餃子,我們還沒吃過,這麽香,一定很好吃的。”

這時李磊還是很好奇地對着李樂問道:“妹妹,你這是跟誰學的,怎麽沒聽你說過,看不出來你還會做這東西,以前也沒看你做過呀!”

李樂不好意思笑了笑忙着解釋說:“啊,這、、、個啊!我就是前不久在書上學的,聽說北方人早就吃過,他們那裏只有面食,沒有大米吃,所以整天都是變着法子吃,有時吃面、饅頭、煎餅、混沌、拉面、削面等等,一天都吃幾樣,這餃子啊!還是他們發明的呢!”

剛剛說完,那李建華就搶過去埋怨地說道:“你們啊!還好意思問,都不如你妹妹聰明,你看你妹妹又知道賺錢,還會做些吃的,學習又好;可你們當哥哥的,就知道玩、吃,以後啊!得跟你妹妹多學點,動點腦子就好啰!”

“你爹說的對,你們啊!都老大不小啦!過完這年又大了一歲,是要多動點腦子,好好的幫家裏操點心,掙點錢,咱不圖什麽大富大貴,可總得能娶個老婆回家過日子吧!”說完心裏有些難過了起來。

聽完了娘和爹這些話,幾個哥哥一下子低下了頭,臉上的笑容頓時沒了,害得李樂也是一陣鼻酸,差點哭了出來,心想你們還委屈什麽?老娘才冤屈呢!本不想做什麽狗屁元寶,偏偏越來穿去還是離不開這破家庭主婦的頭銜、、、、、、

可她畢竟是過來的人,心裏的承受能力已經是磨練得不能再磨練了,馬上想着這是大年三十耶,既來之則安之,還是應該開開心心的過,何苦弄得大家哭喪個臉,不愉快來着。

只見她抹了一下眼眶,然後勉強的笑了笑說:“爹,娘你們是咋的啦!今個大過年的說那些不愉快的幹嘛!您們看看,哥哥他們本來就高高興興的幫着家裏幹這幹那的,平時也是忙個不停,好不容易過年了難得高興點,就不要說他們啦!”

李樂說完這番話,李建華和孟來英的臉上開始舒展了起來,幾個哥哥齊刷刷的看着李樂,好像遇到大救星一樣,高興了許多。

很快,這些餃子包好了,哥哥幾個就去幫着娘搓圓子,李樂就打水煮餃子,十幾分鐘時間,餃子就好了,她幫着一人舔了一碗倒了一點醋,放了少許的香蔥,鋪上筷子,把鍋裏面多餘的都添在大瓦盆裏面,再又弄了些菜,這時候鍋裏的二只雞也蒸好了,李建華把一大盤雞端上桌來,吩咐李光李明李磊幾個洗手吃飯。

李光馬上給李建華拿了酒杯,倒了一杯燒酒,那李建華小灼了一口,用筷子示意着大家吃吧!只見李磊端起碗裏的餃子很快就塞了一個進去,燙得呼啦呼啦了幾下,硬是吞了下去,然後有點不好意思笑了笑說:“哇,好香啊!真好吃。”

只見孟來英也夾了一個餃子,好奇地望了望吃了下去,接着李磊的話說道:“這餃子是好吃,滑滑的,嫩嫩的。”說着又看了看幾個哥哥很溫和地說:“好吃你們就多吃點吧,瓦盆裏面還有很多,慢慢吃不要燙到了。”

一下子李建華也跟着說道:“來你們趕快把這蒸雞夾去吃,平時也難得吃得上。”邊說邊夾了一大塊送給李樂,又夾了一大塊給孟來英,自己就拿了個湯勺喝着雞湯。

李樂這時也很乖巧地夾了一塊送給李建華,又給孟來英夾了一塊,也挨個給哥哥他們都夾了一塊,他們只是推來推去的,最終沒有拗得過李樂。

整個廚房的上空散發着暖暖的蒸氣與香氣,本來很冷的冬天,就這樣一吃一喝你推我擋,渾身上下都暖暖和和了起來,一個個的鼻尖冒着幾滴汗珠,兩邊臉頰顯得紅紅潤潤的,肚子一下子都吃得鼓鼓的,一家人就在這樣一個其樂融融,溫暖無比的小屋裏,有滋有味的飽食了一頓美味佳肴。

吃完了晚餐,李建華還是燒火,孟來英掌着勺繼續炸圓子,炸魚、炸豆腐塊等等,李樂就忙着收拾碗筷桌椅,李光李明李磊他們還幫着搓圓子,一切收拾妥當,李樂就忙自己織毛衣去了,哥哥他們就跟着小孩子們玩。

從溫暖的廚房出來,外面又是另一片風景。天空是一片漆黑,還散發着一股股刺骨的冷氣,村莊裏各家各戶,屋裏屋外都點着電燈,雖然顯得很昏暗,可屋外面還是集聚一些小孩子,有的放鞭炮,有的玩火槍、火紙、水槍等等,等等,一片節日熱鬧的景象,這般熱鬧氣氛一直要到晚上十一二點才會消停。

不是說:大人望栽田,小孩望過年。

第二天,大年初一,吃過早飯,村裏無論大人小孩穿着新衣、新褲、新鞋,整整齊齊、幹幹淨淨,這一家那一家挨戶拜年,有的家長帶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

這一天,李樂家剛剛吃完早飯,伯父就帶着大堂哥李飛和小堂哥李達,還有李飛嫂子張春鳳和侄女李豔來家裏拜年,李豔才幾個月大,堂哥李飛抱着,外面包着一件披風 ,那小侄女還在睡夢中。

李建華和孟來英一家沒有想到,也不知道是什麽風把他們給吹來的。因為自從他們夫妻倆被大哥李建中大嫂張大連趕出來以後,兩家已經将近二十年都沒有來往。

不過二個堂哥和堂嫂跟李光李明李磊他們還是偶爾玩在一起,李樂也是第一次面對面接觸他們,以前偶爾遠遠的見過,從來沒講過話,看上去這堂嫂人還不錯,畢竟都是年輕人吧!

堂哥李飛和嫂子帶上閨女李豔笑了笑走進院子,忙着跟李建華和孟來英拜年、問好,大哥李光二哥李明三哥李磊也出來跟伯父拜年,随後堂哥他們就跟着李光李明李磊去他們的卧房玩了。

孟來英沖了幾碗糖水,叫李樂端給他們喝,還分了一些糖果給堂哥堂嫂他們吃,又拿了二十塊錢年歲錢給李飛的女兒,他硬是推來推去不肯要,實在拗不過孟來英只好收下了。

李樂爹娘想,不管怎麽樣,既然大哥大嫂能先來家裏拜年,人家低頭就是拜,所以孟來英和李建華還是伸手不打笑臉人,熱情地接待他們,畢竟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再說李建華也就這一個哥哥嫂嫂,孟來英娘家也沒有親人。

李樂端着糖水兌給伯父還笑了笑說道:“伯父,新年好,請您喝水,伯母在家還好吧!”

只見李建中看了看李樂,笑眯眯的誇着她說:“啊!你就是樂兒吧!真的長大了,聽說你很會讀書,又很聰明漂亮、又有頭腦,還會為家裏賺錢,伯父今日一看果然不同于其他孩子呢!”

“伯父,您過獎了,不要聽人瞎說。”李樂很是謙虛地答道。心裏想着這什麽人啊,見錢眼開嗎?以前家裏窮的時候從不跟她們家來往,想必是聽人說她們家今年的收入好了,就想來套近乎,認兄弟了,若是這樣還不如不認呢!

可再一想,已經過去了那麽多年,或許是覺得以前太過了吧!心裏有些愧疚了!總之也不用把人想的太壞,當初也只怪伯母有些蠻不講理,跟他們也沒多大關系。

李建華一直在廚房裏陪着李建中拉拉家常,畢竟是兄弟嘛!這麽多年沒有面對面交談,所以兩人又說又笑,有着說不完的話,拉不完的家常、、、

這時,村裏面一群一群的人挨家挨戶的來拜年了,李建中給孟來英打了聲招呼後,就約李建華和哥哥他們還有堂哥他們一起也去拜年去了。

一般的人家都會帶上小孩去,這樣主人家就會分一些糖果來給孩子吃,還會說上一些祝福的話。初一只能村裏拜一拜,初二初三就得舅舅家或是丈母娘家。

就這樣一直到正月十五以後,才又是新的一年開始。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