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47

第47章 47

三月初,京城季家派來的人提前滴答漠北。這是沒等水路全開,走陸路過來的,可見是年前就已經離開京城。李老太爺嘲諷的揚起唇角,季家這老頭,是有多麽怕公主嫁進來呀。早先對這門婚事不聞不問,如今倒是上趕着大冬天跑過來了。

季家來人除了一名老太爺身邊德高望重的年邁管事主事,然後就是季莫廷嫡出的小叔叔,先帝季大學士幼子,季憲銘,從出行人員來說,季家對這門婚事的重視程度超乎李老太爺預料。

因為大房老爺稱病,大房夫人王氏亦大病小病不斷,只要讓二房夫人徐氏同李宛諾一起來出席商談。李宛諾知曉祖父是絕對不會把蜜兒嫁過去的,所以從始至終沉默不語,靜聽季家人說話。

季家代表季憲銘上來直言是商議入春後贏取李家四姑娘的婚禮事宜,并且将季府打算何時納吉,定禮,迎娶一一羅列明細,倒是讓衆人聽得一陣頭暈。

李老太爺想了片刻,道:“關于李家同貴府姻親一事,我同你父親提及多次,但是始終不曾收到回音,再加上我們家出了官司,被發配至此,有些時候回想,倒是匹配不上大學士的公子呢。”

季憲銘一愣,老管事上前,道:“李老爺莫要自謙,鎮國公府的教養一向被衆人推崇,再加上媒約本是長輩多年前所定,自然不會因為什麽發配有任何改變的。這一點,還請李老太爺放心。到時候四姑娘嫁到我們夫人,夫人老爺定會當成親閨女般疼愛。”

李老太爺眯了下眼睛,說:“四姑娘?”

老管事擡起頭,目光疑惑。

“我想小公子和老先生似乎有所誤會,何時說過李家會把四姑娘嫁入貴府?”

老管事同季憲銘對看一眼,道:“莫不是李老爺所認為的還能是其他人嗎?”其實對于如今的季府來說,會扒着李家不放手是因為唯有如此,才可以推掉三公主的執念。季家同李家早年約定的婚事就算是拿到太後娘娘面前,也是無懈可擊的。至于哪位姑娘,季家老太爺早就不在意了,只是季家公子季莫廷在他們來之前特意說過,必須是四姑娘,也只能是四姑娘。

李老太爺見他們似乎對此事并不是特別了解,聯想到季家現狀,其實并非四姑娘才可以解燃眉之急,便直言道:“所謂長幼有序,既然當年只是說李府季府聯姻,那麽我們家自然是想将年長未婚的姑娘嫁入貴府了,哪裏有姐姐婚事不定,先嫁妹妹的。”

李宛諾在旁邊不說話,心裏明白了祖父是想把李宛寧嫁入季家。

徐氏在心裏咯噔一下,難怪派人将她叫來,原來是想把宛寧嫁給季家。早知道老太爺有如此的心思,還不如把宛寧定回自個娘家,然後讓宛芸嫁入京城季家呢。芸娘才智聰慧,可是寧兒,還不被人吃的連渣都不剩下?

徐是心裏不太滿意這樁婚事,但是也确實說不出拒絕季氏的理由。女兒家給別人做媳婦就注定會受委屈,她總不能因為害怕京城太遠,自個觸摸不及就當中頂撞老太爺不肯嫁女兒吧。

徐氏心亂如麻,後面的話都有些聽不下去。

Advertisement

季憲銘上前一步,說:“李老爺,我聽父親說過您以前去信提及的是将四姑娘同我侄兒成婚。并且四姑娘李宛茹同我侄兒莫廷也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個人有些情分,日子定會過的更好。”

李老太爺眉頭一皺,淡淡的說:“季公子說話要注意一些,什麽叫做有些情分,我家四丫頭下面還有姑娘說親呢,這話可不能亂說。”

季憲銘對此嗤之以鼻,當年兩家關系好的時候,嫂嫂還曾帶莫廷住在過鎮國公府上呢。現在這裏李老頭舍不得松口四姑娘,要麽是對四姑娘另有安排用處,要麽就是他們家年長的姑娘嫁不出去吧。不管什麽理由,也沒有聽說中途換人的道理。更何況小侄兒私下跟他千叮萬囑,一定要娶四姑娘李宛茹,若是其他的人,他寧願終身不娶。

季憲銘是家中幼子,同侄子年歲差距不大,關系甚好,自然有成人之美的心意,言辭上難免犀利直接,老管事怕他得罪李老太爺,最終換成李老太爺不認這門婚事,于季家可就真沒辦法躲避公主,所以也站了出來,說:“可否請李老太爺直言,是想将那位姑娘嫁給我家少爺。”

李老太爺見他更為妥當識相,開口道:“是我家二房嫡出次女,李宛寧,年約十七,模樣可人,性子單純,八字我都測過了,同你家季莫廷少爺十分匹配。”

季憲銘一聽,立刻想出言反駁,卻被老管事攔住,道:“奴才明白了。但是婚姻大事需要同我家老太爺禀告後方可以決定,所以我們先快馬加鞭把此地的變故通知回府,再議。”

李老太爺點了頭,一句乏了便不再同他們應酬。李老太爺不太想同季家做親,所以并未留他們住下,季家一行人在縣城裏尋了酒樓,單獨住下。

季憲銘回想起今日李老太爺淡淡的态度,不由得氣憤起來,道:“王伯,我看這李家絕對有問題,幾個月前,他們寫信給我爹詢問婚事,白紙黑字寫的四姑娘李宛茹,怎麽現在就變成了李宛寧。莫不是李宛寧是個麻子臉?不好嫁?他們就不怕我們不認這婚事了。”

被喚作王伯的人嘆了口氣,心想,人家當然不怕他們不認這婚事,李老太爺好歹是曾經的鎮國公呀,怕是早把京城裏的狀況打探清楚。于季家而言,退而求其次娶李家其他房的女孩,倒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二房是他們家庶出吧!莫廷好歹是正房嫡子,娶他們家一個庶出嫡女,這李老太爺說話太恬不知恥,算盤打的真精明。哼!”

王伯吩咐人上茶,一邊安撫家裏的少爺,一邊說:“公子,我們暫且等等老太爺的指示吧。同時我也讓人去附近打探,李家近來是否出過什麽事情,原本以為此次談婚事應該會極其順利,沒想到李老太爺态度轉變的也太出人意料。現在的李家明明一無所有,卻拿喬起來定是有事情。”

城外人關注京城動向是理所當然,他們身在京城,對外面的事情反而沒有去注意太多。直到傍晚時分,有人告訴王伯宮裏懷了孕的王才人娘家嫡出長孫就住在李府上時,一切似乎變得明了。

“王家的嫡出長孫,可不是就是前陣子惹到了李家的那個王煜?”

季憲銘努力回想着什麽,繼續道:“難怪突然就銷聲匿跡了,也無人提起,原來躲到了這裏。真會躲,居然是歐陽家地盤上,怕是靖遠侯自個都沒注意。”

老管事眉頭皺起,說:“那王煜年前來的,如今不過四五個月時間,算起來上一次李老太爺給老爺寫信确實是在半年前,難道其中變故是因為這個王煜嗎?”

季憲銘眯着眼睛,冷冷笑道:“這個李老太爺,心思太大,剛才聽下人說,王煜前陣子受過傷,就是因為同當地楊家的一名遠親因為李家四姑娘起了口角,才造成的。”

“楊家……”老管事急忙拿起筆墨,說:“王才人外祖母家就是楊家,這兩家看起來勢弱,卻搞不好日後會因為王才人的身份受到重用,王才人出身低賤,但是這低賤未必就是壞事,尤其是對于現在的皇帝來說,怕是會狠狠的提拔這本來低賤的人呢,總比用功高震主的老氏族子弟省心吧。”

季憲銘眉頭緊皺,道:“那這麽說我們還動不得李家了?”

老管事嘆了口氣,說:“動什麽李家,三公主殿下看上莫廷,你以為我們推的了嗎?三公主再怎麽樣也是皇帝的嫡親妹妹,更是太後娘娘的嫡親閨女,你沒個正當理由就敢将她往外推,豈不是打了皇帝的臉面。現在我們還需要李家幫忙呢,态度只好放的低一些。”

季憲銘無語的扯了下唇角,喃喃的說:“公主殿下哪怕看上其他的人,偏偏是莫廷。莫廷的性子呦,本就是執拗之人,否則父親早就給他定下其他親事兒了,才不會同李家這種落魄戶談。這要是公主強嫁,莫廷來了個魚死網破,咱們家就真成了皇家眼中釘了。”

老管事無奈的搖了搖頭,道:“或許正因為莫廷對公主殿下不屑一顧,為人正直,公主才會傾心呢,對不。所以奴才其實認為李老太爺肯給個女兒,不管是誰都好,先解了燃眉之急才是。日後莫廷就算不喜歡這位姑娘,看在她是四姑娘姐姐的面子上,怕也不會鬧的太兇。退一萬步講,先把皇家應付過去,好歹是履行正經的媒約,太後娘娘,公主殿下,皇上,季家都好看一些。否則傳出去莫廷不娶公主,以三公主那得理不饒人的性子,整個季家一天都安生不了。”

季憲銘也曉得這個道理,沉默片刻,說:“這事情不能讓莫廷知道。臨行前他曾找過我,他同四姑娘早就私定終身,李家受難時遠行,他追送出幾十裏地,後來跟着走了一段路直到哥哥将他強壓回去,所以莫廷絕對不會接受什麽二房嫡出次女的,這件事情必須瞞着他。”

“公子,老奴曉得了。”

季憲銘深吸口氣,說:“婚姻一事,嫁娶中難免出現問題,反正我們季家就認為娶的是四姑娘,到時候他們用三姑娘來嫁,真鬧到皇帝那裏就全推到李家身上便是。未必就認為是季家搞的鬼,更何況父親手裏有李老太爺的來往書信,上面一直說的都是四姑娘。待水混後,一切反倒是容易解決,他們李家若是真能同王家結了親,想必皇帝也會想辦法息事寧人。”

老管事點了下頭,道:“公子說的極是。”

三日後,京城季老太爺的急件抵達阜陽,內容果然同季憲銘所說一致。暫且答應李老太爺,安撫住季莫廷,将事情呈獻給太後娘娘,穩住公主殿下。其他的日後再說。季家好歹是新帝寵臣,常年伺候在聖上跟前,曾經的鎮國公府李氏卻遠在漠北,誰親誰疏一眼便知,更何況朝堂中不會有人敢明着幫李家說話,到時候是非黑白還不是他們季家說了算。

李家膽大妄為,為了讨好王家用三姑娘替代四姑娘嫁入季府,這件事無論怎麽說,都是皇家和王家欠季家人情,到時候皇帝只會惱怒李家勢利眼,不會注意三公主并未如願嫁給季莫廷。季家哪頭都沒有得罪,若是想毀了同李家的親,也極其順利承當。

季家的如意算盤打得好,李老太爺何嘗不擔心他們損人不利己。畢竟現在的皇帝對李家感受先入為主,完全是沒有任何好感。于是李老太爺在得到了季老太爺回消息後,重新準備了生辰八字遞給季府,雖然說他已經查過,但是穩妥起見,還是讓季府也去查一下。若沒有問題,再正式行聘。

李老太爺見季府答應的這般痛快,擔心日後生出其他隐憂,索性做了一份正式定親文書,讓季憲銘簽了字。季憲銘雖然有些猶疑,不過想到在京城全是他們家一家之言,從來不是真相是什麽,而是皇帝想信誰,誰就是真相,索性痛快的應承下來。

李府三姑娘,二房嫡出次女李宛寧的婚事就這般定了下來。李宛諾想起那個執着于妹妹的幹淨男孩,不由得有些世事無常的感覺。好在李蜜兒似乎對莫廷感情不深,看起了并無太難過的感覺。

住在李府的歐陽宇自然清楚前因後果,沒想到不費吹灰之力就有人替他解決了京城季家。歡愉之後自然是鞏固一下,立刻書信給京城靖遠侯府的人,吩咐他們将李家三姑娘李宛寧同京城季府定親的事情大肆宣揚,最好備上一份厚禮即可送上。

所以原本打着日後若出事,無賴不認賬的京城季老太爺,還納悶怎麽小兒子才在阜陽郡剛簽了定親文書,這頭就有人來大肆恭賀!

最主要的是其中有靖遠候府的人,對方似乎比他都清楚定情過程,賀禮上清晰的寫着恭賀季莫廷同李府三姑娘李宛寧,那豈不是太後娘娘歐陽雪那裏也是如此認定的?

季老太爺一陣頭大,不由得暗自揣測起來,莫非是鎮國公府的遺留勢力。

鎮國公府真是底蘊深厚,已經被皇帝谪發至那麽遠的地方,居然都可以對京中勢力掌控自如,看來他還是看低了李家老頭子。

歐陽宇閑來無事的時候刻了一個小雕塑把玩,他的水平遠不及自己的親大哥,但是這确實他的第一個作品,打算再精心雕刻的細致一些,送給李蜜兒做生日禮物。

季莫廷同曾經的李蜜兒情深意重,自然說過私定終身的話語,只是沒想到李家大廈傾倒,全家人被發配到了邊關。

季老太爺擔心季莫廷的驢脾氣犯了,從始至終都瞞着他是同李家三姑娘定親,而非四姑娘。季莫廷也沒想到會生出中途還可以換人的事情,自大婚事定下後便忙裏忙外,生怕準備倉促,怠慢了心上人李宛茹。

季家二夫人望着兒子欣喜若狂的臉龐,心底仿佛在滴着血。孩子的性子她也十分清楚,若是曉得嫁過來的并非是李宛茹,怕是肯定會鬧個天翻地覆。

季莫廷見母親心情不好,手裏擺弄着桌子上的花兒,道:“蜜兒最喜歡粉色的,其實成親當天那日,未必非要用紅花。”

季母一愣,忍着突口而出的真相,說:“那就全換成粉色的,主要是我兒高興就好。”

季莫廷點了下頭,又道:“宛茹妹妹一向最讨母親歡喜,知道你如此寵着她,屆時定會好好祥順娘親,謝謝娘親為兒子做的一切。”在堅持履行同李家婚約這件事情上,唯獨母親是同季莫廷站在一條戰線上的。

季母莫名的辛酸,幻化到最後都是一句無言的嘆息。

季莫廷完全不曉得事情的真相,直到他去國子監上課,歸路上碰到了穿着男裝出門的三公主黎孜玉。季莫廷原本不想理會她,卻見她不顧及男女設防,一把拉住了他的衣袖,道:“季莫廷,你沒必要如此躲着我,我只是不想見你始終被蒙在骨裏,有些話要同你說。”

季莫廷甩了下袖子,擺脫了她的牽制,道:“當初早知道酒樓裏幫了你一下,會落得今日的百般糾纏,我是打死也不會出手相助的。”

三公主面色一沉,胸口仿佛被什麽狠狠敲了一下,她每次看中一個人,往往念而不得,這莫非就是她的命嗎?若說季莫廷哪裏最吸引他,便是他對李家四姑娘的一往情深的執着。那雙滿是希翼的目光讓她想起記憶深處另外一個男人,也是這般倔強的喜歡着一個人,對她視而不見。

季莫廷見她欲言又止,諷刺道:“到底有話沒話,我如今是定了親的人,同公主殿下糾纏不清愧對我未來的妻子。”

三公主深深的吸了口氣,說:“呆子,若不是感念你曾幫助我,我才懶得來告訴你。你可知同你定下親事的并非李府上的四姑娘嗎?”

季莫廷一怔,眉頭緊皺,道:“莫要胡說,我是不會信你的。”

三公主揚起下巴,雙手懷胸,說:“哼,我是想招你做驸馬不錯,但是還沒下賤到需要來你面前信口雌黃!是與不是你自個去打聽吧,尤其是那個剛從阜陽回來的季公子,想必比誰都清楚!”

季莫廷望着三公主直挺挺離開的背影,心底慌亂無措。

同他定情的是李府肯定不錯,那麽如果真不是四姑娘,還能是誰?其他姑娘嗎?

他大腦一片空白,心亂如麻,急忙直奔府邸。

季憲銘回京有些時日,但是一直沒敢同侄兒碰面,他心底有愧,于是聽說季莫廷找上門來,第一反應是避而不見。

季莫廷見他這番做派,便知曉裏面定是有事情。他顧不上備份,直言道:“小叔,可是李家的親事有什麽事端?若是有,您可一定剛要提前和我說,免得耽誤了先機。”

季憲銘一陣猶豫,這哪裏是耽誤了先機的問題。況且他也不明白,怎麽前腳定下李府三姑娘,轉眼間就全京城的親眷朋友都曉得了。

季莫廷生怕是李宛茹別再是出了性命攸關的事情,忽的跪地,說:“小叔,求您直言告訴侄兒,李家四姑娘可是出事兒了。”

季憲銘如鲠在喉,望着紅了眼眶焦急的侄兒,道:“這……實話說,李家對四姑娘另有安排,此次同你定親的是李家三姑娘。”

“為什麽?”季莫廷無法置信的盯着小叔叔,說:“蜜兒,李宛茹知道嗎?”

季憲銘見侄兒至今都對李宛茹一往情深,忍不住勸道:“自然是清楚的,而且我在阜陽可是看到她同王家的王煜相處頗為友好,完全沒有執意要嫁入咱們季府的意願。”

“不可能。李家流放前我們還見過面。”季莫廷失魂落魄似的目光游離,道:“不成,小叔,我不娶李家三姑娘,我只要蜜兒,我要娶李宛茹。”他的聲音厚重有力,隐隐帶着幾分無助的顫抖。

“小叔叔,我不會娶公主,但是更不會娶李家三姑娘。這件事情,沒!得!談!”

轟隆一聲,遠在阜陽的李蜜兒看向了雷鳴電閃的天空,喃喃的說:“破天氣,原以為三月中旬會暖和一些,卻偏偏是沒日沒夜的下雨,弄的人心情都陰沉沉的。”

水涵進了屋子關好門窗,道:“姑娘快睡吧,明日是駱家三姑娘的生日宴會。”

李蜜兒點了下頭,沉沉的進入了夢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