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1)
沒過多久, 省臺綜藝頻道就開始播第一期的《交換人生》了。
因為裏面的主角是自己的同學,韓靖興的同學和老師都很有興趣,老師還特地在吃飯時間放電視看了。
經過正副導演的“友好協商”, 整個節目呈現出來的效果已經跟最初預定的完全不同了。
刻意弄出矛盾來奪人眼球的劇情少了很多,城裏孩子和鄉下孩子的對比也沒有那麽多惡意了。
當韓靖興出來的時候,那一副拽的不行的樣子,讓班上同學都笑的前仰後合。
“韓靖興,你這出場好傻b啊!”
“那是劇本、劇本!”韓靖興解釋着, 他真的沒有那麽傻缺啊!
“哈哈, 還挺符合你氣質的。”
“滾!”
韓靖興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雖然拿到劇本就覺得自己的形象很蠢, 但沒想到拍到錄像裏,比想象中的更傻。
早知道就不參加了……不, 參加還是要參加的,不參加怎麽能認識鎮中學的同學和那些小朋友呢?
而且他可是親眼見過那個活在傳說中的女孩兒呢!等華鋒語出場, 他的同學肯定會羨慕他見過本人的……
想到這裏, 韓靖興突然微微一凝, 不對啊,華鋒語來班上讀過書, 所以這些同學們也見過啊!他根本就不是獨一無二的。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華鋒語來讀書也就在教室待了兩節課而已。
後面的內容有些韓靖興親身經歷過, 而關于華鋒語那邊的內容,卻也是第一次看到。
十五分鐘提前交卷的天才、人畜混乘車上的争辯、二班閱讀角期期不落的紅色班報、整個鎮中學泛紅的環境、鄉小學的破敗和老師學生的堅守……
Advertisement
班上同學也從最開始跟韓靖興鬥嘴的歡樂狀态,變得越來越沉默,最後甚至有不少比較感性的人紅了眼眶。
看完之後, 有一個同學湊到韓靖興身邊, 詢問他認不認識那裏的人, 有沒有捐款的途徑。
開始是一個人來問,後來來問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想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對于這些好意,韓靖興很高興,願意擔起責任來,同學捐的東西,他都會寄過去。
當然,比如說衣服、書本、零食之類的捐的東西多了,韓靖興一個人是沒法抗去郵局的,只好跟老爸攤牌,請自家老爸開車送自己去寄東西。
韓爸沒想到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兒子居然會組織捐款捐物了,這也才知道兒子之前想要的紅包都花在哪裏。
“有愛心是好事,又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你之前怎麽不跟我說呢?”韓爸肯定了兒子的做法,只是平時忙,指定了助理過來幫忙,“但你學習也不能放松。”
“知道了老爸!”得到了老爸的贊同,韓靖興幹的更起勁了。
平時關注省臺的觀衆就多,《交換人生》本身就很有話題性,這個節目一播出,立即就引起了大衆的讨論。
除了跟電視臺發短信互動外,一些平時就喜歡網上沖浪的人也在各大論壇開了帖子各抒己論。
話題基本集中在鄉村代課老師和鎮中學的紅色班報上面。
對于鄉村的代課老師,大家普遍覺得待遇太低,呼籲教育部門深入調查這部分老師的境況,能改善一點老師們的待遇,現在看着這些老師,實在太讓人心碎了。
還有人現身說法,說認識的人就是代課老師,生活清苦,但仍舊紮根農村,學生們對他都非常的尊敬……
韓靖興的數學老師也在看這檔節目,本來他對這些綜藝都沒興趣的,只是因為裏面有華鋒語才想看看。
對于那個得不到的天才學生,數學老師已經對她傾注了大量的關注,他也想知道能培養出這樣的學生的學校,是什麽樣的。
本來只是為了看華鋒語而來,最後他卻深深被震撼到了。
之前他還覺得自己的想法沒錯,現在根本不可能有不講報酬一心想着教書育人的老師了,房子、車子、票子,哪一樣不比教書育人的理想重要?
現在哪還有那種傻瓜啊,一心奉獻的價值觀已經過時了,現在都是搞錢的時代,腦子不想搞錢,那一定不正常。
但是看着鏡頭下樸素的像是從二三十年前的歷史中走出來的代課老師,這個特級教師沉默了。
這世上真的還有一群人,樸素又堅定,紮根在最窮困的地方,用自己的雙手,替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遠方的窗戶,用自己單薄的身軀,為他們撐起一片天空。
他不禁為數天前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那時候他認定基本上沒有為人民服務的人了,可那只是他自欺欺人罷了。
“老秦,吃飯了,還在看什麽電視呢?”妻子的聲音從餐廳傳來,他有些恍惚地從沙發上站起來,走到餐桌前坐下。
小炒肉、西紅柿炒蛋、炖豬腳、清炒小白菜、幹煸四季豆……
看着桌上習以為常的家常菜,數學老師就想起電視裏代課教師碗裏的煮黃豆和腌鹹菜,據說每幾天才會加一塊肥碩的臘肉來改善夥食。
臘肉也就切成小指長的一片,炕得幹幹的,一提起加餐的時候,電視裏面的老師就會露出有些期待的神色。
默默吃了塊小炒肉,連平日愛吃的菜都感覺沒了味道,又扒拉了幾口飯後,數學老師像是下定了什麽決心似的說:“我以後每個月想抽一兩天時間去鄉下義務支教。”
冷不防聽到這種話,妻子一臉的驚訝:“怎麽了老秦,為什麽突然要去支教?你平時上的課還不夠多嗎?”
“我可以少上幾節校外補習課……”數學老師緩慢地說,“咱家雖然不是什麽富豪,但也不缺吃穿,房子也有了,就算少賺點錢也沒關系。”
“不是,老秦,我沒懂你怎麽會突然有這種想法的?”
“沒什麽,只是感覺突然被打醒了一樣,我身為老師,不應該想太多賺錢的事情,而應該多想想學生。”
其實也不光是他,現在老師這個職業已經開始慢慢走下神壇,以前聽說你是老師大部分人都會尊敬你,因為在他們的眼中老師是一種非常高尚的職業。
但現在,老師的地位卻已經逐年在下降,一些家長和學生都慢慢失去了對老師的敬畏和尊重,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大家都不那麽純粹了,不論是老師也好,家長學生也好,跟以前都不一樣了。
“老秦,雖然咱是補課掙錢,但那也是天經地義的啊,你平時不也想着學生嗎?做教案、批改作業都要到深夜,哪裏不好了?是不是又有哪個學生家長不滿了?”
他妻子感覺很難以理解,自家男人已經是很負責的老師了,在外補補課又有什麽問題?
“不是的,只是我自己想要更加關注學生一些。”數學老師扶了扶自己的眼鏡,他當年報考師範是為什麽呢?說到底,也是想要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啊。
但幾十年的教書生涯下來,倒是讓他的初心都失去了。
“每個月就抽兩天時間,也不會耽擱什麽事。”
“那行吧,你要是自己想好了,我也不會攔着。你什麽時候去啊?我得給你準備點東西,鄉下那地方啊,條件苦着呢……”妻子絮絮叨叨地說着,“現在天氣漸漸冷了起來,衣服要穿厚點,鄉下應該是沒有空調的……”
見妻子已經張羅着幫自己準備随身物品了,數學老師心裏湧起一股暖意。
他跟妻子結婚也有二十多年了,平時也有磕磕絆絆,但最關心他的也還是這位老妻……
“诶,我知道了,暈車藥也要備起,中途肯定要轉車的……”
“知道了知道了,你快把晚飯吃了,一直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飯也不吃幾口……”妻子已經放下吃完的飯碗,去給他收拾東西了,聲音從客廳裏遠遠傳來。
“也不急,又不是明天就走。”
“都準備走了,那當然要早做打算啊,不然到時候手忙腳亂的,忘帶東西了怎麽辦?你吃你的飯去,我把冬天的棉衣翻出來……”
夫妻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着,數學老師看着面前已經沒有熱氣的飯菜,夾了一大筷子送進口中。
香、香得很!
跟他一樣在看節目的人,還有澧豐鎮、大豐鄉這些當事家庭的人。
鄉裏有幾家富裕的家庭買了電視,一到晚上吃飯看電視的點兒,就會有同村的人過來蹭電視。
這些家裏買電視的人也不介意,甚至挺歡迎別人來蹭電視的,這說明他們家有錢,在村裏有面子。
平時他們都看一些電視劇,不過這天放的是《交換人生》這檔節目。
“哎,老王,這是你家的牛寶吧,他上電視啦!”
“确實,真沒想到我家牛娃也能上電視。”
“春妮,這是春妮吧,你家春妮也在電視上說話了!”
“這是我家虎子……”
村民們興致勃勃地讨論着,在他們眼中,能上電視臺那是件光宗耀祖的大事,還能說幾句話,簡直露臉大發了!
“我就說應該送孩子去上學,你看現在連電視臺都上了。”
“是這個理,要不是在學校,哪個電視會放咱們村裏娃?”
“嗐,你們快看,這是吳老師啊,教我家春妮的。”
“也教我家娃的。”
“沒想到老師只能掙這麽點錢啊……”有村民感慨着。
“一個月兩三百,一年得……三千多吧?也不少了,我們種地一年也就能整個兩三千的。”
“你這說的什麽話?咱們種地能賣點錢,平時吃的喝的用的都是自家産的,也不花錢,但是老師家裏又不種地,什麽都要買。”
“那倒是。”
“你們看吳老師吃的,就一勺黃豆還有腌菜,日子過得真是苦,比我家裏吃的還差呢!我家隔三差五還能吃頓肉了。”
村民們交頭接耳着,平時沒關注,這麽在電視上一放,才察覺給他們娃教課的老師過得有多清苦。
“趕明兒我娃兒去上學,讓他給老師帶幾個蘿蔔,再帶幾把蒜苗。”
“那我讓牛娃帶個冬瓜過去,還存的好好地。”
“我讓孩子帶幾斤豬肉去!”這個聲音洪亮,一聽就是村裏富戶,別人家都帶蔬果,他送肉!
“肉好啊,老師看着怪瘦的,是該吃點肉補補,不然教咱們娃多累啊,我家的崽子我知道,皮!皮得很啊!”
“那我家閨女就不一樣了,文靜聽話,教她肯定省事,老師肯定喜歡我家閨女……”
“你家閨女文靜,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要我說我閨女那潑辣的性子,更加利索。”
說着說着村民們就開始比兒女了,這大概是天下父母共通的習慣,曬娃、曬娃、還是曬娃!
第二天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一臉懵逼地接到了各種投喂,冬瓜蘿蔔腌黃瓜,豬肉大蔥白面粉,這是讓他們包餃子嗎?
午休的時候,他們還真包了一頓豬肉大蔥餡兒的餃子,雖然捏的奇醜無比,但總算能吃。
下鍋後,一個個白面餃子跟胖娃娃似的在沸水中翻滾,撈起來撒上蔥花,蘸點醋和辣椒油,噴香。
學生們也圍着吃了一頓,把帶過來的白面和肉全給吃光了,幾個老師吃的倒還少些,只略微吃了兩個就看着學生吃,一點兒也不白淨的臉上都呵呵笑着。
這些娃娃也不常沾葷腥,個個瘦的跟猴子似的,看着他們吃的香,老師們覺得比自己吃飽更香!
結果送肉的富戶家的孩子回家那麽一說,父母聽說送給老師的白面豬肉都被這些小崽子吃完了,不由拿着拖鞋抽了自家孩子幾下,沒用多少力氣,但意思到了。
“送給老師吃的,你吃那麽多幹嘛?家裏肉不夠你吃的嗎?”
于是次日又送了一些肉面過去。
此後,村民會隔三差五送點家裏種的蔬菜給老師,也是讓他們擺脫了天天都要吃腌鹹菜的命運。
後來清夏花露水的工廠建好了,村民們很多進廠裏打工,手裏松快些了,送菜送米的熱情就更高漲了。
雖然老師們的津貼沒變,但他們的夥食幾乎被村裏包圓了,一村子養幾個老師吃飯,也不費力!
代課老師感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對他們的尊重和敬意,幾十歲的人了眼眶還濕濕的,也許這就是他們堅守的意義所在吧!
……
離節目首播已經過去幾天了,網上關于這檔節目的話題依然争吵不休。
現在大家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鎮中學初三二班的班報上,兩種嚴重分化的看法争論不休。
一方認為學生的主業就是要好好學習,以後考個好學校,辦這種喊口號的報紙幹什麽?這不是洗腦嗎?讀書就是讀書,不要碰政治,這些跟學生有什麽關系嗎?
另一方認為,愛國主義教育就要從小抓起,學生也不能光讀書,否則為什麽要學思想品德?
占據主流的是第一種,做學問是做學問,不要牽扯政治!
對于這種說法,華鋒語只是冷笑以對,這些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吧,不談政治本身,就已經預設了政治立場了。
說什麽不談政治,實際上只是因為這種政治立場不是他們的立場罷了。
在反對者眼中,辦這種報紙就是小粉紅、就是假大空、就是作秀,更有甚者甚至認為,新星報是班級老師為了名聲而強迫學生們辦的,學生們其實根本不喜歡這些東西。
這下就把二班的學生們惹怒了,大抵學生時代總有種不知從何而來的與天下作對的憤慨,別人越是反對,心裏就越發逆反。
在這種自己占理的情況下,就更不願意退讓了,得正面回怼啊!
陳茜喬怒而發言:“有些人自己蠅營狗茍,看任何人都跟他自己一樣……你自己沒那個勇氣和毅力堅守理想,就覺得想要堅守理想的人都是作秀……
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的一小片天空,于是對停駐在井口歇腳的鳥兒說:‘天就只有那麽圓一小塊,你幹嘛還要飛呢?像我一樣舒舒服服待在井底不好嗎?’鳥兒根本沒空跟它多說,振翅飛向廣闊無垠的天空……”
并不擅長寫作的徐倩也發帖表明自己根本不是被老師逼迫着才辦報,而是自發自願的。
“沒有思想的指導,一味學習也只是無根之木,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而讀書,又怎麽會有毅力奮發圖強呢?”
徐倩對這點感觸頗深,她以前不知道讀書幹嘛,苦哈哈地讀書哪有吃喝玩樂舒服啊,她家裏又比較有錢,一輩子吃喝不愁的。
如果不是有了自己的夢想和動力,她幹嘛天天這麽認真地讀書刷題,課餘時間還要去上補習班?
在這上面她特別感謝華鋒語,如果不是華鋒語點醒了她,她估計一輩子也就渾渾噩噩地過去了,也許吃穿不愁,但不論怎麽玩樂,精神上都是空虛的,跟家裏的關系也會一直很差。
不像現在,學習勁頭提起來了,因為成績變好,家裏父母也更關心她了。
班上還有很多同學沒有手機,但也能借別人的手機上網,于是同樣在幾個主流論壇上留下了自己的帖子。
有一些學生之前看新星報只是跟風,心裏未必有多贊同這些觀念,但這一次全班出動跟網友争辯,辯着辯着倒真辯論出了革命友誼,心中對集體、對報上思想的認同反而更高了。
思想總是越辯越明的,這是颠撲不破的真理。
不過他們中的有些家長卻反對他們在網上跟人争辯,覺得幹這些無聊事還不如多背幾頁書,多做幾道題。
因為家長幹預,這場二班同學跟網友的辯論才消停了一些。
而這期間,這話題火到省臺還趁機又做了一檔談話節目,幾個嘉賓辯論兩方觀點,讓這場思辯傳播的更廣了一些。
更有很多不會上網的人,通過電視節目也知道了這件事,華鋒語借用媒體來宣傳報紙的目的可以說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
至于關注了這場辯論的人是否會轉變思想……那就是個長期的過程了,華鋒語也沒指望一步登天。
關于網上的這些争論,華鋒語并沒有參與讨論,她只是個引路人,抛出了觀點,其他的都只能交給民衆去思考了,她不會按頭非讓別人接受自己的理論。
這段時間,她一直都在實驗室裏,陳副導偶爾會過來轉轉,跟她講講節目播出後的事情,順便探聽一下抗癌藥的進度。
“華鋒語同學!”這天中午,陳副導拿着一份報紙喜上眉梢地過來找華鋒語,她正在吃母親王玲做的愛心午餐,見到陳副導不由挑了挑眉。
“怎麽了陳叔叔,發生什麽好事了,這麽高興。”
“是你有好事!”陳副導笑着把手中的報紙遞給她,“你看看這是什麽?”
華鋒語接過一看,這是一份省裏官方的報紙,在省內發行量很大,陳副導指給她的是一篇名叫《願青年學生擺脫冷氣》的文章。
“願青年學生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這是魯迅先生說的話吧。”
“你看看內容,這篇文章寫的是你之前辦的班報!官方誇你這份報紙了,讓你們只管往上走,不必聽那些自暴自棄者的話!排面啊,華鋒語同學,排面!”
陳副導幾乎高興的眉色飛舞,最近網絡上的争辯,臺裏收到的信争執成一團,如果不是身份不合适,他都恨不得撸起袖子下場。
現在官方給新星報站臺,看那些上蹿下跳的家夥還怎麽說?
華鋒語沒他那麽激動,只是快速看了一遍文章,點點頭說:“嗯,我知道了。”
正高興的陳副導有一種一拳打在棉花裏的感覺,他興高采烈地跑過來正是想和華鋒語一起高興一下,一起分享喜悅,但華鋒語看起來怎麽不怎麽激動的樣子?
“華鋒語同學,你不高興嗎?”
“還好啊,有什麽問題嗎?”
“還好?你的報紙被官方誇了诶!官方報紙還稱贊你們是優秀的新時代青年學生,你一點兒也不激動啊?”
華鋒語也有些不能理解:“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
“理所當然?”
“當然。”華鋒語确實沒什麽激動的心情,官方理所當然是要支持他們思想的啊,難不成去支持那些小布爾喬亞啊?
如果這裏的官方不支持,那她才要奇怪呢。
“……好吧。”跟華鋒語這麽冷靜的态度一對比,陳副導突然覺得自己是有些激動了,華鋒語說得對,他們本來就是正确的,官方給他們站臺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這麽一想,他的格局和淡定還比不上一個小姑娘……陳副導興沖沖地來,有些憂郁地離開了。
當然,并不只是陳副導一個人如此激動興奮,鎮中學初三二班的學生們比他還要興奮。
他們從小到大,可從沒想過自己能上電視,更沒想過自己竟然能得到官方報紙的贊揚!
之前提過,對于未成年的學生來說,臉面和自尊就是最重要的,他們這一上了省報,被省報登報表揚,這不是一般的長臉!
二班班主任還在班會課上讓學生全文朗誦這篇文章給大家聽,底下的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聽着,不時交換一個驕傲興奮的眼神,一個個的心中的榮譽感已經爆棚。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文章以迅哥兒的《熱風》選段而結束,顯然是在鼓勵同學們,即使微弱如螢火,也可以自己發光發熱,不需要別的炬火來照亮!
還有比這更振奮人心的話嗎?以前華鋒語跟他們說過,每一個人都是有用的,不要因為力量微弱便以為無法對世界造成影響。
只要去做,一定會發生改變的。現在,他們似乎有些理解了。
放學後,二班的學生們争先恐後去校門口的書店買報紙,就算沒錢的也寧願從嘴裏摳一點出來去買,想把誇獎了自己的報紙保存下來。
而書店根本沒有這麽多份報紙,還害得同學們滿鎮地找,才又找到幾份,卻還是不夠班上人分。
最雞賊的是,隔壁班居然也在跟他們争搶報紙!明明誇的只有他們初三二班,其他班來湊什麽熱鬧?!
最後,還是陳茜喬給遠在省城的韓靖興打了個電話——為了捐獻物資方便交流,他們換了手機號碼——請對方在省城給他們多買一些報紙寄過來,這才解決了這波報紙搶購潮。
之前有些不贊同自家兒女多摻和的家長,看到了這份誇獎的報紙後,也不再阻止了,反而叮囑兒女好好學習,更向上一步!
同學們一個個精神飽滿,學習起來盡頭也更足了。
時間輕快地溜走,似乎是突然之間,樹上的葉子就掉光了,人人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深冬到了。
這個冬天還下了一場小雪,這在南方并不常見,同學們還就着小雪打了一場小小的雪仗,一個個凍得鼻頭通紅,卻還是傻樂傻樂的。
很快的……期末考試到了。
二班的很多同學本還期待着期末考試華鋒語會回來,結果還是讓他們失望了,那個空着的座位仍然空着,那個校服上畫了小船和小花的女孩并沒有回來。
這次沒有華鋒語,陸圍又奪回了年級第一的寶座,但他路過二班的時候,從窗戶裏望進去只能看見那個空着的座位,讓他心頭失落落的。
自從被華鋒語搶走了年級第一的寶座後,他一直都暗自發狠要超過她,再拿到年級第一。
可惜,夢想很美好,現實太骨感,根本考不過。
當他有點習慣被華鋒語壓一頭的時候,那個女孩卻如來時一般,突然地離開了。
這個年級第一的頭銜,不是從華鋒語手上奪過來的,讓他的心裏實在不得勁。
“唉。”剛剛考了年級第一的陸圍有些垂頭喪氣地回到了自己的教室,感覺督促着他拼命學習的動力喪失了大半。
雖然如果華鋒語繼續考試的話,他是根本不可能考過對方的,但前頭總有個念頭催促着他往前趕,現在沒了。
但不管怎樣,期末考試結束了,拿到成績後,大家就要放寒假了!
與以往寒暑假瘋玩不同,這次二班的同學大部分都做好了規劃。
什麽時候刷題、預習課本,哪一天去鄉下陪小朋友們玩兒,在家裏學習做點家務,給每天辛苦上班出工回來的父母做上一頓熱氣騰騰的晚飯……
安排的滿滿當當,充實極了。
不知道二班的同學們已經放了寒假,華鋒語在實驗室的工作也到了收尾階段。
接到華鋒語電話的時候,陳副導也顧不上在上班了,趕緊請了假,開車去接她。
華鋒語穿着一身白色的長款羽絨服,一張小臉陷在毛絨絨的領子裏,像一個玉雪可愛的小雪人。
“華鋒語同學,你、你的藥真的做好了?”陳副導緊張地問,甚至有些結巴。
“是的。”華鋒語拿出一個瓶子,裏面裝着大半瓶紅色的膠囊,“就是這個。”
陳副導小心翼翼地看了半晌,連瓶子也不敢碰,上看下看好半天都沒看出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這個……這個好像跟我平時買的感冒膠囊沒什麽區別?”
華鋒語有點無語地看了他一眼:“确實沒區別,外面的膠囊體都差不多。”
陳副導也發覺自己說了句蠢話,尴尬地咳嗽兩聲,勉強抑制住激動問:“那……現在準備怎麽辦?”
“去醫院。”華鋒語說。
之前還是給全老師組織了捐款,讓他在醫院進行治療,華鋒語也不好阻止醫院給全老師做放化療,畢竟她也不可能跟醫院說,她在做治療肺癌的特效藥,讓醫院給全老師保守治療就好。
那估計會被當成瘋子趕出來。
“醫院……”陳副導下意識地捏緊方向盤,遲疑地問,“你這個藥不做臨床試驗真的行嗎?要是出問題了怎麽辦?你怎麽擔得起責任。”
“不會出問題的,陳叔叔。”華鋒語篤定地說,她已經花了很多功夫化驗,跟前世的特效藥是一樣的,“開車吧陳叔叔,全老師不能再等了。”
聞言,壓力山大的陳副導又想抽煙了。
他舔了舔幹燥的嘴唇,聽着有些心虛地說:“那行……安全帶系好,我們走!”
車子一路開到了省腫瘤醫院,這裏每天都聚集着全省各地的病人,還有來自鄰近省的病人,連個停車位都很難找。
在這裏來來去去的人,不論是家屬還是病人臉色基本都很難看,除了良性腫瘤的患者,這裏更多的是各種癌症患者,他們大多死氣沉沉的,沒有半分光彩。
在這個年代,得了癌症就幾乎等同于被判了死刑,治療過程痛苦,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很多時候,放化療也只能延長病人的生命,能治好的癌症少之又少。
醫院的氣氛很壓抑,找車位的陳副導看着外頭神色疲憊的行人,忍不住問:“華鋒語同學,你所研制的這個特效藥,是只對肺癌有效的嗎?對其他的癌症呢?”
“它是肺癌的特效藥。”華鋒語簡潔地說,“但給我更多的時間,能研制出治療其他癌症的藥……其實也不需要我去做。”
她只要把完整的材料整合交給國家的醫學研究室,那些最頂尖的科研人員就能以肺癌特效藥為基點,研制對抗其他癌症的藥物。
但這些不需要她去做了,把她知道的東西全部寫下來交上去,國家醫學研究室的研制速度肯定會比她更快。
她雖然是天才,但世界其實不缺天才,她最強的是那些來自未來的知識,以後要是能教會其他人,群策群力之下,科研的速度比她一個人悶頭發展要快得多。
“華鋒語同學,要不你先下車去病房吧,我再找找地方停車。”陳副導無奈地說,雖然已經臨近春節,但醫院的病人是沒有節日的。
“好的,那我先去找全老師了,陳叔叔您停了車再過來。”
“對了,果籃提着,之前專門買的。”
華鋒語提着果籃下了車,走到了住院部樓下,與樓裏那些死氣沉沉的病人不同,底下種滿了綠植,在深冬時節依然充滿生機盎然的綠色。
一個穿着病號服的老大爺坐在輪椅上,支架上吊着水,他悠閑地在小路上滾着輪椅,在綠植間散步。
他的表情說不上開心,但也并不愁容滿面,在醫院的一衆病人間顯得平靜極了。
看起來應該是個普通的良性腫瘤患者。華鋒語随意看了他一眼,就匆匆進了住院部。
全老師的病房在十樓,這一層樓基本都是肺癌患者,空氣中充斥着混合消毒水的奇怪氣味,即使隔着口罩也能清晰可聞。
華鋒語知道全老師的病房,她一路走過去,推開虛掩的門。
這是一間四人病房,兩個床位空着,但應該有人住,床鋪上的被褥有着使用的褶皺,另一個有人的床鋪靠門,病人已經埋着被子睡熟了。
全老師半躺在最裏面,病床靠背升起來,他靠在床上,借着窗外的陽光在看着什麽書。
“全老師。”華鋒語打了個招呼,那位看書的老師擡起了疑惑地看過來,有些渾濁的目光打量了她好幾秒才認出來。
“啊,你是文文的姐姐吧?”聲音沙啞的不像話,像是兩片砂紙摩擦,身形比之前在鄉小學的宿舍見到的時候更為瘦削,甚至可以說是瘦弱了,腦門剃的光光的,露出铮亮的光頭。
這是放化療的後遺症,所謂的放化療都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手段,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健康的正常細胞。
“是啊,我是文文的姐姐。”華鋒語微笑着走過來,将果籃放在一邊的桌子上。
“哎喲,你來就來吧,帶什麽水果啊?”全老師看着那些水果,有些心疼地說。
他知道李康文是山裏的孩子,那是比他們的村子更窮的地方,這些看病用的果籃又貴,買這些東西還不如給孩子買點好吃的補補身體。
“水果不貴的,老師不用擔心,文文平時有東西吃。”
“什麽有東西吃,小孩子長得那麽瘦……咳咳咳……”一陣咳嗽打斷了全老師的話,他用手帕捂嘴咳嗽了半天,這才收起了手帕。
對這一切盡收眼底,華鋒語也不問您還好嗎這種廢話,溫和冷靜地說:“全老師,我是來履行之前跟您的約定的。”
“約定?”全老師滿目迷茫,不知道跟這個女孩約定了什麽。
“您還記得吧,之前見面的時候,我說過讓您好好養病,您的病會治好的。”
“啊……”全老師依稀有了點印象,半晌他苦笑,“謝謝你啊,不過老師得的不是肺結核。”
“嗯,我知道,我就是為此而來。”華鋒語聲音低了下來,目光溫暖地凝視着面前被病魔折磨的蒼老許多的男人,“我帶來了能治療肺癌的特效藥,來完成跟您的約定。”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1-06-10 17:57:01~2021-06-11 18:58:0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