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花卷

陳安志周六下午四點放學,走回家裏六點鐘,春天的話,天亮着還好,冬天真的是一抹黑。

一抹黑也沒辦法,家裏沒人有空接他,接他也是走去接,陳安忻三年同樣是自己走回家的。

家裏四個兄弟姐妹,只有小妹陳安萍性格活泛愛說話,別的幾個都不大愛說話,弟弟在不愛說話這事上發揮到極致了。

不愛說話,但不會不搭理人,你問他話,他是會回你的,你不主動問話搭話,他就不會說話。

陳安忻原來覺得方嵘是能和弟弟比的,不愛說話這點,和方嵘有了交流後,才發現方嵘也是選擇性不愛說話。

真要說起話來,話多得很。

她現在不覺得他話少了,沒辦法比過自家弟弟。

上輩子孫嬸子鬧到學校去,學校都要勸退弟弟的時候,弟弟沒哭沒鬧,只是簡單和她說,姐,我想讀書。

爸媽六神無主,家裏能有法子的,就剩她這個姐姐了。

弟弟不說,她也是要解決這件事的,弟弟不讀書她還會生氣。

他們家弟弟成績好,如果輕易放棄讀書機會,她都替爸媽難過。

媽媽自己不太重視讀書,嫁給爸爸之前,頂多就上過掃盲班,爸爸卻偶爾會語氣惆悵地提到祖宗,他們家能被提到的祖宗,當然是讀書人,當官的。

爸爸總教育孩子不能忘本,不是忘農民的本,是忘讀書人的本。

他自己已經忘本了,希望孩子別忘。

好歹要上完小學,他們老一輩的沒條件,小一輩的條件好點了,總要把書讀完。

“姐,你多裝點。”晚飯結束,爸媽回屋子裏,姐弟妹三個人仍留在書房。

Advertisement

陳安萍叫姐姐給三哥的罐子裏多放點鹽菜。

“你想都裝給安志,自己之後就不用吃了是吧,吃鹽菜吃厭了。”

“沒啊,這不是姐姐做的鹽菜好吃,讓哥多帶點呗。”陳安萍想法很簡單,她覺得好吃,就想更多人也認同好吃。

那麽好吃的鹽菜,當然得給三哥多裝些去學校,沒準三哥分給學校的朋友,朋友們會誇好吃,吃不夠。

吃完飯,借着廚房煤油燈看書的陳安志并沒有插話。

陳安忻問:“安志,明天要不要帶米去學校?”

陳安萍:“姐,帶幹糧吧,現在天氣不熱,幹糧能放好幾天,包子饅頭都挺好的。”

陳安忻:“是你自己想吃了吧。”

“姐,你不能這麽想我。”

“安志,你要不要姐明天給你做幹糧,做幹糧的話,米可以少帶點。”

陳安志:“姐,我寝室還有米,不用帶米。”

陳安忻知道,現在他們縣城高中還是可以自己帶糧食,家裏條件好的,會給孩子多帶點米,裝進一個鋁飯盒,放學校食堂裏蒸,放學可以自己去拿,條件不好蒸不起米飯的,大多是用米和學校換粥。

學校裏也可以花錢買三餐票,三餐票是固定的,比如早飯票是一個雞蛋配一個饅頭,送一碗粥湯,午飯票土豆絲大白菜和米飯,暫時沒有單獨的粥票。

用米換粥的會把你名字記下來,只要給學校食堂一碗米,就能吃一星期粥,包三餐的粥,盛米的碗是學校的碗,一碗如果讓陳安忻蒸飯,大概就是一家四口兩頓飯的米量。

她讀書的時候就是用米換粥,她和弟弟會準備一個月的米帶去學校。

“哥,你跟姐說要帶點幹糧去學校吧,整天喝粥吃鹽菜多難受。”

“學校的粥比家裏要稠。”

家裏的粥是見不到粥油的,在學校裏去得早,還有機會吃到粥油。

三哥的意思陳安萍懂了,大意是學校比家裏吃得好很多,不給家裏增添負擔了。

懂了她就很猶豫,要不要告訴三哥,最近家裏都有好吃的,晚上吃到的時時送過來的鹽菜餅,也不是她最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和哥哥說了,又像是她們在背着哥哥吃好東西。

陳安萍在某些事上總是會很糾結,陳安忻就沒糾結:“那明天我蒸幾個饅頭花卷。”

陳安萍沒聽說過花卷:“姐,花卷是什麽?”

“花卷?花卷也是饅頭的一種,卷起來的饅頭,你明天就知道是什麽了。”

如果家裏有現成的豆沙,她明天就做豆沙花卷了。

她家早飯鋪子豆沙花卷很多人買,比蔥油花卷更受歡迎,豆沙要想做得好,比包子肉餡更難做,更麻煩。

姐姐要做饅頭花卷,陳安萍小聲歡呼,怕被爸媽聽到才沒敢大聲 ,爸媽提前知道,姐姐就做不成了。

陳安忻也是冒着挨罵風險在做吃的,雖然被罵,但她從不會過意不去,爸媽說的她左耳進右耳出,不聽。

她也心疼爸媽的,辛苦大半輩子也沒吃過什麽好東西,她在縣城開早飯鋪子,他們就來過一次,她之後叫再多次,爸媽都不來,說是不吃她店裏的東西,店裏東西都是要賣錢的。

這種觀念她一直在糾正,就是糾不過來,只好每次回家都帶自己做的包子饅頭回去。

如果她還是只有不到十塊錢,當然不會那麽奢侈,有方嵘這個搖錢樹就不一樣了。

姐姐已經決定,陳安志也沒意見。

...

“媽,有話說話,別這樣……是有人問我們家借錢?你想問我要錢?媽,你知道的,我兜比臉還幹淨。”方威見自己媽欲言又止,心裏特忐忑。

李真鳳白眼:“誰管你要錢,你不問家裏要錢就謝天謝地,媽是想說,陳安忻家做的包子。”

“哦,她家做的包子啊,那沒事了,我以為是錢的事,吓死我了。”不是錢的事,一切都好說。

“你能不能和陳安齊說聲,讓他妹妹做些包子,我們從他這裏買,他到時候錢自己留着或者給妹妹都沒事,你也知道,你爸這輩子也就愛吃,四五歲時候吃過的紅燒兔肉能說到四五十歲。”

紅燒兔肉方威知道,他爸也是不多的會把自己吃過的美味食物當炫耀資本的人。

大媽家炫耀兒子,他爸炫耀曾經吃過的美食。

曾經的,一般發生在很久之前,有時候吹牛,還會吹自己沒吃過的食物。

說得很像真吃過。

方威直覺自己爸在吹牛,現在說話不需要那麽小心,他就不阻止老爸在外面吹牛,再說吹得也不過分,沒說去國營飯店吃大魚大肉,都是小時候吃的,兔肉,過年年豬。

他爸還有個愛好,就是吃蘭花豆,去供銷社稱斤蘭花豆,一斤蘭花豆能三餐都出現在桌子上。

家裏飯菜味道寡淡,方威自己去縣城會打牙祭,所以他爸在他多吃了幾顆蘭花豆說他的時候,他就乖乖聽話,不再夾蘭花豆。

他爸一頓都是扣着量吃蘭花豆的,小時候方威不懂事,當零嘴,挨了幾次揍,長大就做不出這種事了。

“媽,你的意思是讓安齊去跟妹妹說,當是安齊問妹妹要的,和我們家沒關系?我們家也不白要,給錢?”

“是這個意思。”

“媽,你不好意思拉下臉,我好意思拉下臉了?我不去說,爸就少吃幾口呗,哪天爸因為包子吃不下家裏的飯,我再去找安齊吧。”

完全不用找安齊,找堂弟方嵘就能搞定的事,非常簡單,既然他媽都主動提了,他不為難一下,真的不好。

李真鳳:“你當時從他們家買來包子,就沒見你好意思。”

“現成的包子當然好意思,沒現成的哪好意思叫人家專門做,這樣吧,媽,等下次我再遇見了,就給你和爸買。”

“下次要等到什麽時候,他們家是有喜事嗎?為什麽要做包子。”

“我哪曉得人家裏為什麽做包子,大概是誰過生日吧,爸媽你們過生日,我不都會去割幾斤豬肉,買些熟食,他們家做包子也沒啥,又不是豬肉包子,就是豆腐青菜包子,沒見着葷腥。”

他爸即使是吹到兒子,也和吃的有關,大兒子買了江米條,小女兒回娘家帶了芝麻糖和豆皮,懶漢二兒子,也就是方威本人,在他們生日的時候都知道花自己的錢給爸媽割豬肉吃。

“這要等到什麽時候,唉,算了,指望不上你。”

“媽,我去大伯家了。”他去找方嵘。

“嗯,你去吧。”李真鳳繼續搖頭嘆氣。

上次兒子拿回來的兩個包子,她吃午飯的時候放飯上蒸了,兩個都留給老伴吃,席間老伴沒說話,後頭就經常和她念叨包子的事,她都要聽煩了。

...

方威去方嵘家是在半下午,這個點大伯大媽不會在家。

方嵘最近也沒接任何活,空得很,不在家裏就在山上,如果下午在山上,他明天再來找。

他自己也想吃包子了,陳安忻能多做幾個最好,他可以吃過瘾,在爸媽沒指望又有念想的時候,他把包子帶回家,二老豈不是會更開心。

“好家夥,你自己在家裏吃好東西呢?”

“哥,是安忻給我的。”

方嵘家院門是關着的,但沒鎖上,方威推門進去就看見方嵘坐在院子裏,布了張小桌,一只手拿個大花卷,另外一只手拿着勺子,他進去的時候,他剛往嘴裏送了一勺粉絲湯。

吃得可以說是非常香了。

“所以你一個人在這裏偷吃?”

“安忻送我沒多久,叫我趁熱吃,不是偷吃。”

方嵘第一次後悔沒把院子門鎖上,鎖上就能自己一個人吃安忻送他的食物了。

今天他如往常一樣,上午一個人待着給安忻做洗衣服用具,下午在外面閑走,安忻沒往別的方向走,直接回家裏或者去田裏,他都不會跟上,如果往平時她不會走的方向,他就知道安忻是有話要和他說。

下午也是,察覺安忻找他,他就不遠不近跟着安忻,安忻告訴他,她做了饅頭花卷還有粉絲湯,讓他回家拿籃子和搪瓷缸,再約定個地方,她把吃的帶給他。

安忻送完吃的,沒話和他說,立馬走人了,方嵘也沒在外面逗留,回去就開吃,剛吃到一半,堂哥過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