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十六、冬天過去就是春天

? 夏寒的病情在惡化。

陳述說:“他現在的情況,只能說,這個冬天是個關口,能不能熬過去要看他自己。”

杭州下了幾場大雨。

最沉重的莫過于冬雨。

萬幸的是,死神的好幾次來訪,都被夏寒躲過去了。

過完年,天氣逐漸轉暖,夏寒的病卻毫無起色。他的父兄将他接到上海,住大醫院,請知名醫師,動了一次手術。

在被推去手術室的路上,夏寒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燈一盞一盞的從眼前掠過。夏寒其實對手術這種事已經相當熟悉了,但這次不知為什麽,像第一次開刀那樣迷茫和緊張。

手術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還引起了許多并發症。

三月份,他的父兄又帶着他去往北京求醫。不料北京天氣不好,老是刮沙塵暴。于是幾經輾轉,又回到了杭州。

此時,鐘硯卿已經完成了《逝6》,于是便帶着成稿去探望夏寒。他對夏寒說:“你就拿它當尋常閑書看,不必費神,張祈已經改過了的。”

《逝6》接着《逝5》的故事。

張碩痛失所愛,便專心做生意,用忙碌來減輕疼痛。他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從前那個纨绔子弟已然不在。他背負着沉痛的過往,歲月使他變成了一個有內涵的男人。

宣德十年(1435),胡濙成為朱瞻基的托孤五大臣之一。胡濙當上禮部尚書,從此生活穩定不再奔波。

王子攸開始跟“我”講林偉和王子臨的愛情故事。林偉是王子臨在現代的男友。“我”沒有想到,王子臨也會有這麽腼腆少女的一面。

清閑無事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胡濙的死期要到了,王子臨安排了一個人頂替,然後自己又扮作一個在南京政府中任一閑職的小人物。

生活的平淡無趣逼瘋了王子攸,她得了抑郁症,自殺身亡。她在遺書中寫道:“我見過衆多帝王追求長生不得……如今我輕易得到長生卻要将其舍去……因為我知道,上天給我的這份禮,我無力承受。縱使我的身體可以存活千萬年,我的心終究是不能承受這千萬年的苦痛與寂寞……在唐代,我愛上了一個人,他是個啞巴。王子臨告訴了我他的結局和他的死期。我求王,讓我扮作宮女小珠陪在他的身邊。然而,我這樣做無非是讓自己眼睜睜看着他死去,擴大自己的痛苦罷了……自那之後,我再沒有愛過其他人。千年的時間過去了,我竟找不到一個與他相似的人……我試過交朋友……不過是看着他們慢慢老去,再化為塵土,而自己韶華依舊……這将近兩千多年的時間,我把自己能想到的事情都做了……簡單來說,我活膩了……有一件事,我瞞了千年。我自己編造的謊言像惡靈一般纏了我千年……我并不是王子臨的妹妹,我只不過是碰巧和她長得很像。當時也是糊塗,撒下了這個謊。然後為了圓這個謊,繼續說更多的謊言……”

“我”讀過王子攸的遺書後惆悵萬分,心想,人最強大的地方是心,最脆弱的地方也是心。她們兩個正好是人心的兩個極端。一個将帝王和權臣玩弄于股掌之間,一個惆悵千年凄然離世。

“我”的眼前忽的浮現出王子攸給“我”講故事時的情景,講王子臨和林偉的故事。于是“我”便向王子臨感慨道:“故事中的兩人如今隔着時間的鴻溝,那個講故事的人也已經不在了。”王子臨聽後冰冷冷地說:“我早就知道她是假的,林偉是我虛構出來騙她的。”

《逝6》到此結尾。

幾天後,鐘硯卿帶了梨子來看夏寒。夏寒拿着《逝6》的稿子對他說:“這兒有一個錯字。”鐘老頭當真是哭笑不得,之前說的話夏寒鐵定是忘了。

四月份,《史疏》截稿,夏寒也總算是病愈出院。考慮到他是大病初愈,不能馬上繼續工作,夏煜把他帶到義烏靜養。

清明節,他們父子三人一起去給夏媽媽掃墓。夏寒悄悄地告訴夏媽媽,自己想了很久的問題,有個人給了他答案。想通之後真的輕松了許多。這二十多年來,他一直覺得自己對不起母親,仿佛自己奪去了母親的生命和幸福,甚至還奪去了父親的愛。但是現在他想通了,并不是自己奪走了母親的生命,而是母親賜予他以生命。

五月末,夏寒回杭工作,依舊是住在鐘老頭家。而此時《史疏》再一次截稿了,《逝7》也寫了将近一半。夏寒為鐘老頭驚人的速度而吃驚。鐘硯卿喝着茶慢悠悠地解釋道:“《史疏》進入南北朝篇也有一段時間了。南北朝,你懂的,就是亂嘛。為了避免一本書中出現兩個主題,縮短了篇幅。順帶一提,《逝》,我寫不動了,《逝7》就是結局了。”

自這日之後才過兩天,鐘老頭就說他已經把《逝7》寫完了。夏寒用最快的速度将《逝7》浏覽了一遍,然後說不行。

《逝7》接着《逝6》的故事。“我”發現了王子臨雙重人格的事實。還有,其實根本就沒有王子攸這個人,那只是王子臨的另一重人格。什麽妹妹被母親帶着跳江卻找不到屍體,都是她幻想出來的,跳江的只有她母親一人。她根本就沒有妹妹,她是獨生子女。

正好太醫的扮演時限到了(“我”不會變老,為避免他人起疑,王子臨規定,角色扮演要有時限。雖然易容術可以使人變得蒼老些,但畢竟正常人的壽命有限。演了一段時間後就要安排該角色死亡),“我”于是向王子臨提出恢複自由身的請求,王子臨竟然答應了。“我”成了繼徐未香之後的第二個自由人。

這就是結局。

夏寒說:“再想想吧,這樣的結局還是有些倉促,未免落了俗套,而且字數也不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