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家人齊上陣
顧立春一下就猜到了送信的人是陳禹, 他心裏暗自發笑,還臨時朋友。這家夥就是欠調、教。
不過,他是怎麽知道顧大海家的地窖的?以後有機會再問。
這天晚上,顧立春一家人早早入睡, 今天要養精蓄銳, 明天要戰鬥一整天。
次日清晨, 田三紅大方地給幾個孩子每人煮了一個雞蛋, 每人吃得飽飽的, 然後換上家裏最破的衣裳, 靜靜地在家等候消息, 立夏負責出去打探消息,他先回來一趟,說顧驚蟄騎着自行車出門了, 大伯娘也出門了,好像去走親戚。顧立春冷笑,這兩人之所以要躲開, 就是為了讓楊老太放開去鬧,不然他們在家,你說是勸還是不勸?一家子心眼堪比篩子。也好, 今天就讓你們漏洞全出。
等到十點鐘左右, 立夏又回來報告說, 公社領導來了。
終于來了, 顧立春心下松了一口氣,随即一下聲令下:“鎖門, 出發。”
立夏立冬一馬當先,小滿小雨緊跟其後,衆人看着顧立春一家人這架式都覺得奇怪。
顧立春也不瞞着, 這事就是要鬧大,自然需要大批觀衆。
有鄉親們追着他們問,“一大早的,你們這是要幹啥?”
顧立春滿臉愁容,“我們還能幹啥?你們沒聽說嗎?我奶奶跟我家要二百斤糧食和五十塊錢,我爹氣跑了,我娘哭了一夜,我們去求我奶我大伯,希望他們對我家網開一面。”
田三紅擦着眼角的淚水,啞着嗓子道:“孝敬婆婆是應該的,可是我家實在拿不出這麽多。我想着老人家能看在孩子的面上少要一些,少要一點就少餓死一個。”
衆人多少動了恻隐之心,大家陪着他們一起去,還有些心軟的女人陪着田三紅哭。
他們這一路走來,顧家村的大半村民都看到了,能來的都來了。就連知青點那邊也來了不少人。
顧立春他們一家子,領着一大堆人,浩浩蕩蕩地來顧大海家,楊老太早聽說了,她像個門神似的堵在院子門口不讓進。
楊老太冷着臉,問道:“你們來幹啥?”
立夏先開口:“奶,你可是我們的親奶奶,我們來親奶奶家不行嗎?”
Advertisement
小滿立即接道:“奶奶,你要我們家二百斤糧食五十塊錢行,我們來奶奶家就不行?你這是只認糧食不認人。”
衆人忍不住笑起來,楊老太的臉黑得像鍋底似的,一雙犀利的眼睛似乎能射出毒針來。
楊老太嘴唇緊抿着,語氣又冷又硬:“今天有領導要來,你們這些上不了臺面的是上來丢人嗎?趕緊回家去。”
顧立春道:“奶,我們今天來是想求你老人家能不能少要些糧食,畢竟我們全家的口糧就幾百斤,一年也分不到五十塊,你總不能打死和尚要光頭吧?”
田三紅哭道:“立春說得對,娘,我們不是不給,是先給你一部分,等以後糧食富足了再多給。”
楊老太嗤笑道:“就你們兩口子那敗家樣兒,你們下輩子也不會富足。”
顧立春抓住楊老太的話道:“奶,你心裏認定我們會一直缺糧,但是你卻狠心要那麽多糧食和錢,你是想存心逼死我們一家嗎?奶,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到底為什麽要這麽做?你就這麽恨我們一家嗎?沒錯,我是收養的,沒法和你的親孫子比,可是立夏立冬他們可是你的親孫子親孫女,你就忍心看着他們餓死?”
立夏覺得自己表演的時候到了,嚎啕大哭起來:“奶,我們求你了,你行行好吧,我不想挨餓呀。你天天吃得飽穿得暖,明明不缺糧食,為啥還要我們的救命糧?”
緊接着是小滿和小雨,兩個小姑娘哭得是真心實意。只有立冬表演功底差些。
院外哭聲一片,終于吸起了正在屋裏高談闊論的領導們。
今天在座的除了顧大海外和葉長明外,還有三位,一個是公社書記于書記,一個是趙幹事,另外一個是縣裏的王記者。
于書記正說到興頭上突然聽到哭聲,便問道:“外面是誰在哭?你們出去看看。”
王記者出于記者的職業敏感,跑得最快,其次是趙幹事。
王記者一出來就看到大門口有一溜穿得破破爛爛的小孩子正放聲大哭,楊老太氣得嘴唇發白。
王記者趕緊上前詢問:“你們這是怎麽了?為什麽哭?”
立夏一邊哭一邊搶答:“我奶奶跟我們家要二百斤糧食和五十塊錢。我們家一年才分幾百斤糧食,二十多塊錢。我們來求我奶少要些,她少要點我們少餓死一個。嗚嗚,奶奶你好狠的心哪。”
小滿也哭着答道:“這個奶奶從來不管我們,我們還有一個奶奶,她只要糧食不要我們。我的命好苦呀。”
小雨也想說些什麽,可說得磕磕絆絆的,聽上去更像是泣不成聲。
王記者可心疼壞了,一個個地安慰幾個孩子。
最後他現場采訪田三紅和顧立春,兩人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解釋一遍。王記者腦海裏已經構思出兩篇稿子,一個是關于過繼的子女與親生父母的關系問題,一個是孝道與生存的兩難選擇。
王記者問完,趙幹事也來問。
楊老太一看來事情越鬧越大,就趕緊喊人把這一家子轟走。
顧立春一家人死活不走,立夏索性往地上一躺,滿地來回打滾,立冬有樣學樣,滾動得比立夏還快。
顧立春:“……”這是臨時加戲。
雙方一方要趕人,一方死活不走,正鬧得不可開交時,就聽見于書記一聲喝道:“幹什麽這是?有事說事,別動手。”
顧立春一看到于書記,就大聲高呼:“報告領導,我有重要情況要禀報。”
顧大海的臉色變了一下,立即喝止道:“立春,你又來搗亂是不是?這是公社領導,不許你放肆。你們趕緊回去。”他像趕蒼蠅似的揮舞着胳膊,滿臉的厭惡。
顧立春激動地高喊道:“偉大領袖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衆,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
于書記和趙幹事一臉肅然,等到顧立春喊完口號,于書記親切地問道:“小同志你這語錄背得好,你有什麽問題就說吧。”
顧大海還想制止,于書記瞥了他一眼,他只能把話咽了回去,只是恨恨地瞪了顧立春一眼。
顧立春把事情的經過娓娓道來:“于書記,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我爹對我奶已經沒有贍養義務了。他只對我二奶奶有贍養義務。畢竟,是我二爺二奶把我爹養大,供他讀書,給他娶妻蓋房。現在我二爺二奶把我爹養大了,我奶奶突然來這麽一招,是對我二奶奶的不公平。試問以後,誰還敢收養別人家的孩子,誰不害怕自己養大了被別人截了胡?”
于書記皺着眉頭,這家庭關系還挺複雜,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
于書記讓趙幹事去詢問鄉親們,關于顧大江過繼的事,本來要找當事人顧大江,可是他躲出去不在家,好在二奶奶做為當年的當事人之一在場,趙幹事就去問二奶奶。
二奶奶跟趙幹事說得很清楚:“……當年的事,鄉親們都知道,立春爺爺還寫了證明給我家老頭子,當時說好的,大江給我們二房養老,跟大房再無關系,怎麽我們兩人把孩子養大了,她又突然要認回去養老,哪有這樣便宜的事?這是欺負我這個孤老婆子嗎?”
趙幹事把事情彙報給于書記,于書記正在沉吟間,顧立春又接着說道:“于書記,剛才我說的是法律上,但我們國家素來提倡‘百善孝為先’,盡管我們在法律上沒有義務贍養老人,可我們在內心也是願意孝敬老人的。我們一家不是不想孝順我奶奶,只是這個孝敬得在合理範圍內,有句老話叫‘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則寒門無孝子’。咱們是新社會新國家,不是封建時代,總不至于發生那種為了養老娘而餓死孩子的事吧?”
顧立春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在這個國家,總有人慷他人之慨,喜歡搞道德綁架,他必須一開始就占據道德制高點,省得以後有人道德綁架他們一家。
于書記先安撫顧立春幾句,便開始詢問顧大海和楊老太,顧大海先是話裏話外影射顧大江不孝順,對老人不理不睬,顧立春兄妹幾個也不懂禮貌。老人家只是說狠話,想讓幾個孩子懂得孝順老人的道理,并不是真要他們的糧食,又說自己家口糧夠吃。
楊老太早收起了對待顧立春一家的惡聲惡氣,顯得态度軟和,又通情達理。她順着大兒子的話,承認自己說得只是氣話,根本沒想真要糧食,沒想到吓着幾個孩子了。
這母子倆一唱一和,轉眼間就把不利情勢給扭轉了。
于書記對顧大海語重心長地道:“大海,你是生産隊的領導,要以身作則,家屬也是。以後可別這麽鬧了。”
顧大海表示接受領導批評,回去會深刻反省。
楊老太也表示以後會注意管教孫子孫女會注意方式方法。
于書記見兩人認錯态度良好,以為是自己的思想工作做得好,心裏十分滿意。
顧立春覺得問題不會這麽輕易地被解決,這母子倆所謂認錯态度良好,也只是權宜之計。
他接着說道:“既然大伯和奶奶都說是開玩笑,我們就信了,只是口說無憑,還請大伯寫個保證書,保證我奶以後也不逼我們要糧食。”
顧大海瞪着眼問顧立春:“你難道連你奶和我都不信?”
顧立春微微一笑,沒有回答。
顧大海咬着牙道:“行,為了讓你安心,我一會兒我給你們寫。”
顧立春寸步不讓:“麻煩大伯現在就寫。因為你陽奉陰違也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說你當着領導是一副面孔,當着群衆又是另一副面孔。我只相信于書記這樣公平公正、為人民群衆着想的領導。”
遠遠圍觀的衆人:“……”
這立春可真敢說呀。大家真佩服顧立春的膽子,不但敢說顧大海的不是,還當着公社領導的面竟然說話這麽順暢,一點都不磕巴。他們誰都做不到。以前是他們小看了這小子。
于書記感覺自己通體舒泰,然後用意味深長地目光看了顧大海一眼,看來他對這個顧大海同志了解得還不夠呀。
顧大海臉色一白,忍着怒氣對顧立春道:“你胡說什麽?行,你要條子是吧,我現在就寫。”
顧大海沉着臉回屋刷刷寫完了保證書,于書記看了一眼還算滿意,親手交給顧立春,笑吟吟地道:“小同志,你這次放心了吧?”
顧立春一臉感激:“謝謝領導為我做主,我終于不用擔心弟弟妹妹餓死了。”
于書記又勉勵了顧立春幾句,王記者還悄悄跟他說,有空要采訪他,顧立春點頭答應,事情當然鬧得越大越好。
當然,于書記也不忘了給顧大海做思想教育工作,顧立春沒聽到他們說什麽,只看到在鄉親們面前威風八面的大伯在于書記面前唯唯諾諾,一副孫子樣兒。
楊老太一張臉繃得緊緊的,目光投向顧立春他們時,時不時地射出一絲冷光,讓人後背發涼。
田三紅心裏不安,捅捅顧立春:“立春,你說這事真的就這麽完了?等領導走了,他們會不會鬧得更兇?”
顧立春心說,你的擔心完全屬實。不過,還好,他做事情從來都不只有一個方案。
趁人不注意時,顧立春提醒弟弟妹妹們:“随時注意,要是情況有變,咱們就按昨晚商量的,要啓動第二套方案,大家記住了嗎?”
立夏點頭表示收到。
顧大海和葉長明把于書記等人一送走,衆人便像潮水似的湧過來。
“三紅,你這下就把心放回肚子裏吧,領導都替你做主了。”
“你沒看大隊長在領導面前乖着哩。”
“你家立春真厲害,在領導面前都不帶害怕的。”
“哎呀媽呀,要換了我,估計腿肚子都直抽抽。”
……
也有人替顧立春一家擔憂:
“就是不知道你婆婆還鬧不鬧。”
“要我說,你們趕緊把糧食領回去,免得夜長夢多。”
……
顧立春一家人正要離開,就見楊老太手裏拿着一根繩子氣勢洶洶地出來了。
她歇斯底裏地叫嚷道:“我這張老臉今兒個是丢盡了,臨老了遭這麽一出,我也不想活了。田三紅,我今天就吊死在你家門口,省了你的糧食你的錢。”
衆人瞠目結舌,不是都完事了嗎?咋還有一出?
顧立春早就預感到這事沒完,但沒猜到會是這個走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原本他打算,如果對方就此收手,他也可以收手。地窖的秘密可以暫時擱置,以後再說。
而眼下,楊老太這麽做,顯然是不準備善了。顧大海沒有制止,那就是默許。既然這樣,那他就來個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