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為人父母多自省(上)

看陸姐吃好了,我開玩笑地說:“陸姐姐,你好象三天沒吃飯啦,怎麽回事?兒子在家嗎?”

“三天沒吃飯倒不至于,但是我中午回家做好飯,看兒子在看電視,明明看到我做好飯了,不來幫忙擺碗筷,連我把飯菜都端上餐桌了,他就象是沒聽到沒看到一樣,一動不動地坐在沙發上,只顧看電視,我急了,喊他吃飯,嗓門可能大了點,他立刻就對我發起脾氣來。氣得我飯也沒吃成,他倒是吃飽喝足了接着看電視。也不知道我前生造了什麽孽,生了這麽個兒子,在他十六歲之前一直都好好的,我實在不知道他怎麽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我看別人家的母子關系,怎麽那麽好?我妹妹的兒子浩浩比濤濤就小一歲多一點,和我妹妹關系可好了,我妹夫也是經常不在家,浩浩幫我妹妹洗菜、刷碗、洗衣,什麽都幹,人家成績還在年級保持在前二十,非常有希望考上重點大學。我這個兒子怎麽就?唉。下午我下班前還特意買了他愛吃的辣鴨脖和酸奶,想着緩和一下氣氛,沒想到回到家,看中午吃完的碗筷還擺在餐桌上,他還在那看電視,我氣得實在忍不住,對他喊了一句:‘都多大了?我們怎麽養了個這麽沒良心,不懂事的兒子。’他沒象以前一樣只是對我發一頓脾氣,而是說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話,我們正針尖對麥芒地吵着呢,他爸爸突然出差回來了,看到我們這樣,又想躲出去,又想勸我和兒子不要吵,沒想到,濤濤看到他爸爸這個樣子,好象是更生氣,他居然說他爸爸是滑頭,就知道八面玲珑,巴結當官的,連自己老婆都不知道保護,又說我一天到晚除了知道看韓劇,就知道和老公在家裏倒是非……聽兒子這樣說我們,我一時競覺得我無言以對,但心裏又氣得不行。我是愛看韓劇,但也是為了不影響他的學習呀。那我每天晚上不看電視劇,能幹什麽。”

“消消氣,消消氣……生氣解決不了問題哦我的姐姐。”我拍拍陸姐的肩膀,勸她不要生氣。

聽了陸姐這一番唠叨,我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我想先轉移一下陸姐的精力,讓她先不要生氣了,今天剛好看到一段文章,是一個佛教界人士寫的,就是關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我覺得給陸姐講講這篇文章,應該會對她遇到的問題有所啓發。文章中說,大概造成這類青春期孩子問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家庭不和。現代的父母不懂得如何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也就談不上明白如何透過家庭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為什麽呢?如果夫妻每天吵吵鬧鬧,孩子每天見到的就是這些父母吵鬧的場面,這種行為舉止的“示範”無形地作用于孩子幼小的心靈,他的個性、脾氣又怎麽會好呢?當然,陸姐家不屬于這種情況。但是,聽她常常告訴我的她常和窦志剛談論的話題,我可以斷定,他們夫妻一定是常常在飯桌上議論公司的一些是是非非,尤其是關于一些陰暗面的事情,這些話題,對于一個正處于青春期,滿懷憧憬,對未來充滿理想的單純的孩子來說,是極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的。

父母這一代人受當時社會思潮,教育認知程度所限,沒能告訴子女究竟如何扮演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好兒女,這就導致我們對于教育好下一代子女感到相當的困難。在兒女面前,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注意有些話題不适合在孩子面前說,或是說在任何場合都不應該讨論這些無聊的、關于社會一些陰暗面的話題。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相當道理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社會學知識的啓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裏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謹言慎行,這樣會對孩子的一生産生重要的影響。教育孩子不能只是用語言,言傳身教最有效。

據我所知,陸姐夫婦對他們的兒子,曾經是非常寵愛的,簡直寵愛到了溺愛的地步。記得當時我開玩笑說“濤濤即淘淘也”,陸姐還很得意地告訴我說,她兒子可淘氣了,這可是聰明的象征呢。她還給我舉了一些她認為能證明兒子聰明的小事例,其實她舉的事例裏有些可以說是惡作劇。為此,我和她争論了一番,還搬出了劉備的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不認可淘氣是聰明的象征這一說。因為完全可以反證:聰明未必淘氣。陸姐很不以為然。幸好她知道我是個直腸子,有話就直說,對她沒任何惡意。

我告訴陸姐:“從濤濤沖你發火所說出的話來看,他也是對你們倆常常談論的話題不滿,他這個年齡的孩子,心理還不成熟,可以說還是一張白紙,對社會充滿美好的幻想和憧憬。如果常聽到父母談論一些官場上的不良現象,他會失望,轉而會産生消極心理,這樣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會使孩子的性格産生扭曲。表現在生活中,就會愛與父母頂撞,學習積極性也會下降,或者幹脆不學了,他會以為這麽陰暗的社會,學不學都一樣,學得再好也沒有用,反正這個社會也是權力和金錢至上。”

聽我這樣一說,陸姐連連點頭,她後悔地說:“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後果,我還以為,孩子太單純,什麽也不知道,我和他爸爸多給他講一些我們自以為是的經驗之談,尤其是一些官場上的各種歪風斜氣,能幫他長社會經驗呢,誰知道會成這樣。”

陸姐他們就是犯了這個錯誤。以後想要把孩子的心理再調整到陽光健康、積極向上,就不太容易了。

父母親應該怎樣做才合适呢?

做父親的要扮演好兩個角色:對上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和奶奶,對下是慈父,就是做一個慈愛的父親。做父親的如果能孝順爺爺奶奶,做子女的看在眼裏,自會效仿學習。為人父母者哪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有很多的父母把“親”誤以為是一種放縱,對孩子溺愛。除供養孩子好的物質之外,也不是只有純感情地愛他。愛要愛得有智慧。一味縱容,要什麽就滿足什麽,這不是愛,也不是“親”,而是害。

歷史上有名的《顏氏家訓》中告誡教子之道:“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就是說“身為父親,以其之嚴,不該對孩子過分親昵,要和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以至親的相愛,也不該不拘禮節。”為什麽要這樣說?如果父親和子女毫無距離,過分親昵,它的流弊就是孩子不懂得敬上,不懂如何尊重父親。做父親的,要作家裏的領導、表率,與孩子保持适當的距離,讓孩子對父親保持敬畏之心。

身為父親要做孩子的老師,作丈夫的要做妻子的老師。學佛的人都知道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同樣的作丈夫,作父親的在家裏的言行舉止都要作妻子、作孩子的好榜樣。

Advertisement

自古以來,中國對于童蒙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并不是像現在,父母會認為;孩子小,沒有關系,就讓他玩嘛,長大就懂了。因而往往在1-5歲這個階段放縱孩子,對孩子的言行舉止不加以好好地管教,等到上小學之後就沒有辦法教好。最關鍵的時刻失去後就很難再找尋彌補了。

做之師,作父親的有沒有扮演一位家庭的好老師?孩子近來心情郁悶,不愛說話,你關懷過他嗎?有沒有問過:兒子是哪裏不對?這都是父母必須要反省自己的。

我們知道目前在社會上工作,會有工作壓力。也許做父親的已經自顧不暇了,哪有餘力關懷自己的子女?可是我們再想一想,我們今天付出很多心血,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國家、社會,固然是一件好事、美事,可是下一代也是未來國家社會的棟梁,我們是不是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和道義呢?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才,但至少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德行、有信義的人,走到哪裏都能得到信任。

其實,為人父母者真的要常常地認真想一想,認真反省:自己真的每天都忙到沒有一點時間和孩子交流一下嗎?濤濤的爸爸經常回不了家,就算是回到家了,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出去和一幫朋友、同事喝酒、打麻将,回到家裏兒子看到的常常是一個醉得不省人事的爸爸,或是回到家裏炫耀又贏了多少多少錢的爸爸?有時輸錢輸得多了,回到家裏,陸姐一抱怨,結果就是夫妻吵架。真的是“贏”了嗎?在得到這一點金錢的時候,有沒有反省過在自己的家庭裏,“輸”掉的是什麽?

上面這些道理,也是我最近看了傳統國學知識,才學到的,才體會到的,真的說的太好了。

尤其“情義道義恩義”這幾個字,含義深遠,值得我們好好反思和學習。

2、因果規律

關于這一點,就要說到孩子容易産生的第二個問題,那就要說到佛教中關于兒女問題的一句名言:兒女是債,讨債還債,無債不來。這是因果規律所決定的,我們是無法抗拒無法改變的,只能接納。所以要在在孩子很少的時候,正确地說,在父母感知到腹中孕育有孩子的時候,就要用心培養一個“孝”字,就要從自身做起。不養兒不知報娘恩,有了孩子時,更能深刻體會到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和愛心。關于這一點,可以看看佛教書籍《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在三千多年前,釋伽牟尼佛就為我們世人詳細講述了父母孕育孩子的整個過程,讓人感動,讓人落淚。

其實我國的古人是非常注意孝道培養的,所謂“百善孝為先”。有父母可以奉養,內心是踏實的;有父母可以奉養,那是最大的福田。

父母的心态變化了,孩子是可以感覺得到的,如果父母的言行舉止得當,孩子受到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也會變化的。

我和陸姐一般都是談論工作,我雖說是做檔案管理工作,但我對財務工作非常感興趣,我們在一起時,除了陸姐常常教育我要學會察言觀色,學會與人相處,再就是我向她請教一些財務上的業務知識,很少談論其他的話題。或者就是有時她們夫妻吵架了,她也會到我這裏散散心,發洩發洩不滿。談論到孩子,談論到為人父母的責任,這是少有的。

最近這段時間,我看了很多佛教故事,感覺有些故事講得特別好,我一有機會,就想講給陸姐聽,可惜,她有時不愛聽,說是太虛無了,怎麽可能?不可能是真的?……

今天她能聽我亂七八糟地說這麽多,按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臨時抱佛腳。哈哈,只要用心去做,臨時的抱抱佛腳也會有用。為人父母,不只是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這麽簡單,還要常常自省,如果等孩子思想、行為、心理出了問題才着急,又或是只知道抱怨,夫妻因為心理焦慮而吵架,或是對孩子因期望達不到,從滿懷希望,從無限溺愛,到無比失望,到與孩子矛盾重重,這樣而不想怎麽解決問題,孩子是無法體會這些的,也解決不了問題。

陸姐聽我這樣說了一堆,後悔地說:“你早點告訴我這些就好了。可能我們和濤濤也不會鬧到今天這樣水火不容的地步。”

我笑了笑:“這是純粹地說教,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如果不是發生現在的問題,你來找我發洩,我沒來由地給你一場說教,你會聽嗎?”

陸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是呀,肯定聽不進,還會嫌你多事,愛說教。”

哈哈,可愛的陸姐就是這麽個直言快語的人,我們才能做這麽久的朋友。

------題外話------

謝謝大家一直關注我的文字。希望看後,能為大家帶來開心快樂和健康!

學佛是世間人最高享受,佛學是人世間最高哲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