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烏合之衆

發榜足足提前了十日,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

考官們前腳出貢院,次日就貼出了紅榜。

這是紹興三十二年八月的最後一天,無論是考完試後正在尋歡作樂放飛自我的考生,還是抱着幹癟的荷包忐忑不安等待成績的考生,突然聽說貢院正門已張榜公告了這次臨安府鄉試的錄取名單時,都有些懵。

是他們睡過頭看錯了時間,還是壓根沒醒來?

随着鑼聲報喜聲喧嚣而至,考生們終于醒悟過來,這不是做夢,也不是玩笑,是真的出成績放榜了!

“餘杭縣林希元林老爺,高中桂榜三十六名!”

“錢塘縣蘇仲延蘇老爺,高中桂榜二十一名!”

“仁和縣……”

“臨安……”

随着一聲聲報喜喝彩傳來,書生們從震驚中清醒過來,有的惴惴不安,有的聞訊狂喜,還有的等不到自己名字,便急急讓人去貢院看榜,一時間衆生百态,在各家酒樓客棧中顯露無疑。

“中了中了!我中了!”

“恭喜林兄……”

“不知這次鄉試的解元會在哪一縣……”

“自然是我餘杭縣,餘杭王氏子弟哪個不是滿腹經綸,名滿江南!”

“王家昔日人才輩出,如今不提也罷!若非此番主考王尚書出身餘杭,王氏子弟……呵呵……”

考生們說着說着就争論起來,起初不過是争論誰人奪魁,到後來就漸漸變了味。

Advertisement

“進場的時候不是揪出了好幾個夾帶的嗎,聽說是有人洩題……”

“洩題?!”

“我輩寒窗十載苦讀,卻被這些腐蠹之輩行賄買卷,徇私舞弊,天日昭昭,公理何在!”

從一個人的疑問,到幾個人的質疑,到十幾個人的肯定,話風從懷疑,疑似,到肯定,确認,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說在考前有人賣題,就是跟王家有關,還有人恍然大悟地說在考場中看到有人作弊,考官卻視而不見……

三人成虎,謊言重複一百遍都能讓人信以為真,更何況人們本能地更願意相信那些對自己有利的說法。

畢竟兩三千學子應試,能中舉者不過寥寥百餘人,更多的落榜者,不相信自己是文不如人,只相信自己是時運不足懷才不遇,相信是他人鑽營舞弊,是考官徇私不公,若是能有機會推翻這次考試結果,重來一次,或許能上榜的就是自己。

而不用再等三年。

抱着這樣的僥幸心理,落榜的考生也不管先前是誰挑起的話頭,跟着越說越起勁,越說越義憤,也不知是誰突然大吼一聲“如此不公之榜,要它何用!”

“我們去撕了紅榜,舉告考官,求官家重開鄉試!”

“撕榜重考!”

“走!”

一傳十,十傳百,原本應試的考生住的客棧就離貢院不算遠,住的遠的得到消息,趕來看榜時,正好聽到這些議論,跟着加進來,人群便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越滾越多。

大宋朝不光是重文輕武,還廣開官學。上至京都太學,下至州府縣學,都是由官府承擔費用,以財養士。官學學生的地位遠超歷代,尤其是太學生論陳時政成風,伏闕上書,群起請願,幹預朝政的聲勢浩大,就連官家也不得不看重其人。

從汴京到臨安,最出名的莫過于太學生陳東,曾帶領太學生數次上書請願,除六賊,啓用李綱、誅殺蔡京……在民間享譽一時,後來還被欽宗賜進士出身,盡管最終死于高宗刀下,身後亦得平反追封,在那些學生看來,已是無上榮耀。

對于文人來說,名聲和仕途,一樣重要,歷來都有無數人為博清名而不惜以死上書,擡棺進谏,只是那些榮譽原本只屬于谏官,本朝有陳東開了個頭,學生們群起請願之事便層出不窮。

更何況,在許多人心中,法不責衆,跟着去鬧一鬧,萬一能改變結果,自己豈不就多了一次機會?

雖說這次因為放榜提前十日,應試的秀才們還沒來得及串連組織起來,只是在有心人的煽動下,跟着去貢院“撕榜”,可沒想到,張玉湖和方靖遠之所以拼命趕時間提前發榜,就是為了早做準備應對這次科考風波。

故而等衆考生聚集起來,走到貢院門口時,就被當頭潑了一桶冷水。

昔日一張榜之後,貢院門口都是人擠人人挨人的水洩不通,如今除了紅榜下還有人看榜之外,貢院門口方圓十餘丈內,竟然空蕩蕩的,只擺了十張長條凳,兩邊的衙差手持水火棍,橫眉立目,瞪着他們就如同準備圍獵羊群的惡狼一般。

衆考生圍在門口,不由面面相觑,不知這擺的是什麽陣仗。

貢院對面的清源茶樓三樓的雅間中,趙昚和方靖遠隔窗俯瞰着下面熱鬧的場面,禦前帶刀侍衛們早已将整層茶樓包下,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換上了自己人,原本還擔心來看榜的士子過多會攔不住,這會兒倒是不用擔心了。

人都在下面,看熱鬧湊熱鬧的,沒人舍得上茶樓裏“隔岸觀火”。

方靖遠指着人群中幾個叫嚣得最兇的士子,說道:“紅榜前五尺處,穿黑色長衫的,貢院正門門西南約七尺處白色儒袍,還有人群正中那個頭戴金玉發冠穿白衣的……這幾人并非本次應試的考生,故意在人群中煽動鬧事,想辦法盡快拿下,讓人送去臨安府。”

趙昚沉着臉,冷哼一聲,“送去又有何用,臨安府能審得出指使者來?”

“審不出又何妨?”方靖遠平靜地說道:“官家只需要讓人知道看到,那些跟着挑事鬧事的,不但得不到他們承諾的報酬,一朝出事,他們就是棄子,是替罪羊。”

趙昚眼睛亮了亮,瞥了眼身後的侍衛統領慕峥,輕哼道:“沒聽見嗎?還不照着方大人說的去做。”

慕峥應了一聲,立刻去安排人手。

貢院那兩扇朱漆銅釘大門緩緩開啓,張玉湖身着官服,面沉如水,緩步走出來時,身上不怒自威的氣勢已然讓衆考生群起聚集的氣焰為之一滞,站在最前面的幾人都忍不住縮了縮脖子,渾身都不自在起來。

張玉湖站在貢院門口,環視四周,寒聲問道:“貢院之地,乃是朝堂輪才選賢之所,爾等在此聚衆喧嘩鬧事,莫非是覺得身上功名礙事,想要剝了去?”

他的聲音并不算太大,卻字字铿锵有力,震人肺腑,一言既出,目光所及之處,那些考生都情不自禁地後退幾步,低下頭去,生怕被他記住形貌,當真怪責下來,剝奪了他們的秀才功名,徹底斷了他們的青雲之路。

有人大着膽子硬着頭皮說道:“大人恕罪,我等也是聽聞此次鄉試有人洩題賣題,舞弊徇私,方才來讨個公道!”

“就是!有人賣題作弊,還不準我們說話了嗎?”

“太祖有言,罪不及言官,直谏無罪,你們敢做還不敢讓人說了嗎?”

有一個人帶頭,就有一群人跟上,七嘴八舌地,又将這裏變成了鬧市一般。

“進谏無罪,我們要公道,要廢榜重考!”

“要公道!要重考!”

方靖遠聽在耳中,嗤笑一聲,“蠢材,真以為重考,他們就能考得上?”

趙昚有些無奈地看着他,“元澤說話是越來越刻薄了,朕是不是不該讓你去禦史臺?”言下之意,顯然是覺得他跟言官們學“壞”了,想了想,又道:“這話你在朕面前說說也就罷了,可不能在外面去說。”

“那是自然,微臣明白。”方靖遠擡眼朝張玉湖望去,“微臣這點本事,也就在官家面前說說罷了。下面,只要張大人能鎮住,這些烏合之衆,不堪一擊!”

“你們說作弊是吧,這次的确有人想作弊——”

張玉湖果然不負所望,在喧鬧聲中只一擡手,身邊的衙差啪啪啪地一敲水火棍,“威武”之聲,壓過了所有的喧嘩聲,一時間,全場皆寂,考生們都愕然地望向他,靜觀其變。

“來人,将本次鄉試大膽舞弊者押上來!”

不等他們反映過來,衙差們就從貢院裏拖出幾個半死不活的書生來,正是入院搜撿時被抓出來的夾帶者。

這些人已經在貢院門口被枷號示衆了大半個月,每日裏就灌點米粥吊着命,這會兒幾乎就剩下半口氣了,連求饒的力氣都沒了。

衆人見此慘狀,都不寒而栗,一個個噤聲不語,全然沒了先前那般轟然吶喊,義憤填膺的勁頭。

張玉湖方才沉聲說道:“科考掄才選賢,乃國之大事,豈容徇私舞弊?”

“說到洩題之事,本場考試之題,直到開考前方才議定,就連本官事先都不知考題,何來洩題之說?”

“那他們如何夾帶?明明……”有人不忿地抗議,指着那些被抓出來的作弊者問道:“若沒有洩題,大人豈不是冤枉了他們?”

張玉湖冷哼道:“那是因為他們不但心存妄念,還愚不可及!”

“不辨是非,是為愚;心存妄念,是為貪;禍及他人,是為惡;如此貪愚惡行,天日昭昭,豈能縱容?是為國法難容,各杖責三十,刺配千裏,以儆效尤!”

他命人将這些人夾帶之物傳示衆人,大家方才明白,他們夾帶的,是市面上賣出的“考題”,根本不是本次鄉試真正的題目,被騙不說,還被糾察出來,連累同保五人,如今落得剝奪功名,受刑刺配,再無出頭之日。

作弊者被扒了儒衫長袍,褪去褲子,裸着下半身,只聽得“啪啪啪”的刑杖打下去,片刻間便是血肉模糊,慘叫聲此起彼伏,震懾全場。

衆考生們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再提“撕榜重考”之事,更沒有人注意到,那幾個先前帶頭喊話的人,不知何時被人悄然無聲地擊暈拖走,大家更關心的是這次自己貿貿然跟着湊的熱鬧,會不會惹禍上身。

真如方靖遠所言的“烏合之衆”,在鮮血淋漓的刑杖面前,土崩瓦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