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竹盒 洋玩意與老手藝

狠話雖然放了出去, 白月心底還是不免升起一絲擔憂。

沒有了禮盒,今年的粽子用什麽來包裝呢?

回到四合院,白母已經做好了飯, 這兩天大家都忙,尤其是白月,都瘦了一圈, 正好今天白母休息, 于是便親自下廚做了大餐。

菠蘿咕嚕肉, 杏仁菠菜,蒜蓉絲瓜, 冬瓜排骨湯, 全是适合夏季吃的爽口又美味的菜品。

剛進院門白月就聞到了香氣, 她壓下心底的擔憂,臉上漾開一個笑,“媽, 做啥好吃的?這香的,隔壁鄰居都饞哭了。”

白母從廚房探出半個身子,手裏還拿着鏟子,“反正有好吃的就對了,別貧了, 等你哥和英華回來就能開飯了。”

“哎。”白月應了一聲,挽起袖子, 就進廚房幫忙了。

等飯做好了,白勇和邵英華也回來了,白母今天特意讓他們回早一點,說做了拿手好菜等他們。

飯菜上桌,撲鼻的香氣引得人食指大動, 四人邊吃邊聊。

白母不免問起白月今天的包裝廠一行,結果如何了。

白月夾了一筷子杏仁菠菜放進嘴裏,慢慢咀嚼咽下肚子才把事情娓娓道來,“……總之就是談崩了。”

白母聞言大驚失色,筷子都沒放下就用手去拍她,“這麽大的事囡囡你怎麽不早說,這下可怎麽辦好哦。”

白勇倒是不以為意,“沒有包裝盒就沒有包裝盒呗,又不是不能賣了,妹你做的對,就不該慣着那什麽莫廠長,簡直得寸進尺,我敢保證,你要是答應他三成,趕明兒他又變臉,跟你說要五成,到時候咱給還是不給?還不如一開始就把話咬死咯。”

“我也是這麽想的。”白月彎起嘴角,“哥,英雄所見略同。”又看向邵英華,“你覺得呢?”

邵英華當然是站在老婆和大舅子這邊,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解決包裝盒一事,他提了幾個建議,“還記得以前咱屋頭前挂的紅辣椒嘛,我覺得可以模仿一下那個,用白棉線把一個個粽子串起來,一提就是一串,這就省去包裝盒了,而且還蠻有趣味的。”

白月眼睛一亮,“好提議!”

Advertisement

她亮閃閃的眼神把邵英華看的臉頰發紅,一筷子戳進了空盤都不知。

小夫妻的膩歪樣看的白勇直扯嘴角,嗚嗚嗚,單身狗沒人權。

“不過,我覺得串白棉線這種方法,更适合白粽子,或者說,只适合白粽子。”白月冷靜下來,細細一想,又補充道。

她嘴一抹,轉身進廚房拿了幾個乒乓球大小的白粽子和幾個成人.拳頭大小的豬肉鹹蛋黃粽子,又沖白母道,“媽,幫我從你的針線箱裏拿一團白棉線出來,就是你冬天用來織毛衣的那種。”

“這孩子,一提到她店裏的事,飯都不吃了。”白母嗔了一句,還是依言去拿了白棉線,大聲應道,“知道了,就給你拿來。”

白母把空菜盤一收,桌上就只剩下了粽子和白棉線。

她們包的粽子不像外面賣的一樣,要用白棉線固定,綠色的粽葉上纏着一圈圈白色的棉線,就不太美觀。

而是利用粽葉帶過的力量綁在一起,然後再放進鍋裏蒸煮,這樣煮出來的粽子糯米格外緊實,吃起來口感勁道。

白月拿起白棉線,穿過粽葉的縫隙,将白粽子串成一串,等手臂長的粽子串,看起來精巧可愛。

白勇拿過粽子串瞧了瞧,不知想到了什麽,撲哧一笑,“再多串幾串,挂門上當門簾好了。”

還別說,要是這粽子串再長點,真有點‘門簾’味了。

邵英華幫着白月串粽子,接嘴道,“我想起那個故事,說有對夫妻養了一個懶惰的兒子,某天夫妻兩要出遠門,家裏沒人給兒子做飯,就想了一個法子,做了幾張烙餅,挂在懶兒子的脖子上,讓懶兒子一天吃一張。”

“這方法好。”白母促狹地眯眯眼睛,将粽子串挂在白勇脖子上,“懶兒子,我也不給你做飯了,你一天吃一串粽子就成。”

白勇用沙包大的拳頭比了比小巧的白粽子,一個拳頭幾乎等于四個白粽子,登時吭吃癟肚地道,“一天就吃一串這個,然後過幾天你就發現我臭在家裏了。”

“呸呸呸!”白母道,“說什麽不吉利的話。”

逗得白月和邵英華樂的站不住腳。

“對了媽,爸說他端午節當天到,可是端午節當天是店裏最忙的時候,到時候誰去火車站接爸?”白月突然想到白父的事,忍不住一問。

“要不端午那天我跟學校請假,我去火車站接爸吧。”邵英華道。

白母跟白月白勇都要在店裏忙,相比之下,他還能空出一點時間。

白母擺擺手,心很大,“不用,我寄信給老頭子的時候把地址也寫給他了,嘴長在臉上,不會還不懂問啊,大不了一路問過來就成了。”

“不管怎麽說爸也是第一次來京市,我那天還是請假去接他吧。”邵英華堅持,京市不小,萬一迷路了岔路了怎麽辦。

兩人商量了一會,還是定下由邵英華去接白父了,畢竟是女婿的孝心,白母還是欣然答應了。

白月見他們兩個有商有量的,就不再擔心白父的事,而是繼續把心思放在粽子禮盒上。

她看着剩餘的豬肉鹹蛋黃棕,犯起了難。

首先這種鹹粽子個頭大,不能像白粽子一樣串成一串,最好還是用盒子裝着,也好拿。

想着想着,靈光一閃。

盒子……盒子……,不一定要用上次中秋的那種鐵盒,她還覺得那種鐵盒太過笨重,只适用于月餅。

若是用竹子編成的竹盒來裝粽子呢?竹盒比鐵盒輕便,而且更有意趣,也更适用于裝粽子。

鐵盒裝粽子,總有幾分不倫不類,竹盒就不一樣了,本身粽葉就是用的蘆葦葉或是箬葉,更為相映。

點子定下來了,那竹盒哪裏得呢?

白月帶着這些思索,想了一整個晚上,直到上床前還在想。

冷不丁的,她瞥見了屋內的竹榻,夏日炎熱,她就找了木工,做了一張竹榻。

竹榻就是竹子編制而成的小床,相比沉重的木床和炕,更為涼爽舒适。

做竹榻的木工周老爺子可是老熟人了,之前她還呆在張嬸租的小屋時,就跟那位木工定過一張竹編的躺椅,剛開始擺攤時用的小推車,邵英華用的小書桌,都是這位木工的手藝,還有兩次新店開張也是請的他做的新桌椅,說起來也是老顧客了。

周老爺子的手藝白月完全放心,請他做一批竹盒,簡直是手到擒來。

于是第二天,白月就起了個大早,去了周老爺子那裏。

周老爺子家住在一條小巷裏,他是真正的傳統手藝人,這門竹編手藝是他家傳的,現如今除了他還有他的兒子媳婦,都在做這些竹制品,除此之外,還會接一些木工活。

白月剛進門就和周老爺子的大兒媳婦打了個照面,忙招呼了一聲,“嬸。”

周老爺子的大兒媳婦腼腆一笑,指了指屋內,“來找我公公的吧,他在裏面。”

白月點點頭,進了門。

一進門便見到裏頭的空地上擺放着不少竹子,周老爺子的大兒子光着膀子将竹子劈成小截,二兒子将劈好的竹子用刀砍成細竹條,用刨刀刮去多餘的木刺,再将竹條過水用細砂紙打磨,周老爺子接過加工好的竹條,巧手一弄,就編成了許許多多的竹制品。

白月靜靜地看了這間家庭作坊一會,周老爺子才發現她來了。

周老爺子用脖子上挂着的毛巾擦了擦汗,才笑着招呼道,“小白,來了。”

“哎。”白月笑着應道,将帶來的兩罐茶葉遞給一旁的周老爺子二兒媳婦。

周老爺子客氣道,“來就來了還帶什麽禮物,你可照顧了我們家不少生意,今晚可得留下來吃飯啊。”

白月推辭,“就不蹭您的飯了,我這次來是想跟您再定單生意。”

聽聞生意上門,周老爺子眼睛一亮,迎着白月進了屋,給她倒了一杯茶水,“這才過多久,你們白記又要開新店了?小白你可真是年輕有為啊。”

周老爺子以為白月是想開新店,又要定制一批桌椅,畢竟這種大單才談得上是生意,若是做個小書桌小榻子的,白月也不會這麽正式。

可惜周老爺子這回猜錯了,白月搖搖頭,先否定了周老爺子的猜測,“這次來找您,不是來定做桌椅的。”

說完,她并沒有直接切入正題,而是話鋒一轉,問起了周老爺子的近況,“您最近生意做的怎麽樣?”

周老爺聽到白月說不做桌椅,有些惋惜,但還是接着和白月聊了起來,“最近生意不景氣啊,如今不是改開麽,外國的很多洋玩意都流入我們國家來,大家都喜歡買那些洋玩意,不愛咱這些老手藝咯。”

周老爺子接着嘆道,“前幾天我小孫子生日,他同學送了他一樣禮物,就是那勞什子套娃,唉,不得不承認,人家工廠流水線弄出來的東西,确實比咱的多了幾分新鮮。”說着,他摘下眼鏡,擦了擦眼角的淚意。

白月心底也不住地嘆息,這是改開必有的一個流程,外國的新事物湧進華國,對傳統的手藝帶來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

就比方說咱國家的糖畫,熬煮好的麥芽糖,畫成龍鳳,精美漂亮,但也抵不上制成各種卡通人物的糖果。

如今糖畫還常見,等到了千禧年之後,就慢慢隐于人世了。

白月走的那個年代,問街上的小孩,什麽是糖畫,他們一準不知。

白月感慨完,還是切入了正題,“周老,我想請你替我做一批竹盒……”

周老細細聽完白月的要求,眼角的皺紋都舒展了,白月定的這個數量,以及給出的價錢,真做下來,這一單比做桌椅劃算多了。

“另外,我記得您二兒子有一手好畫工,我想您做出了竹盒以後,請您的二兒子在竹盒上面畫些花樣。”白月補充道。

周老爺子一愣,“什麽花樣?”

白月想了想,才道,“比方說,百姓往汨羅江裏投粽子的畫面,又或者是賽龍舟驅五毒的場景,再或是白蛇傳的故事。”

關于端午有許多典故,譬如百姓往汨羅江投米飯團子不讓餓魚吃屈原,又如許仙讓白娘子喝雄黃酒現原型的故事。

這樣一來,竹盒的盒面多了幾分花樣,更添了幾分巧思。

“這些繪畫花樣都要彩繪,當然,手工費和材料費我會另外付您一筆。”

周老爺子當然是應下了,和見錢眼開的莫廠長不同,周老爺子一家是真正質樸的手藝人,兩人有商有量,很快就談好了定價,白月給出的很不錯的價格,一點都沒有占周老爺子的便宜。

“做竹盒嘛,用不了多大功夫,就算再畫些花樣,也費不了多大勁,你給的這個價格,我實在是有點過意不去。”價格給的略高,周老爺子還有些不好意思了。

白月笑笑,“沒事,您只要把竹盒做好了就成。”

白月敞亮,周老爺子也是爽利地答應了下來,同時暗暗下決心,這批禮盒一定要傾全家之力,好好做才行,這樣才不愧對這位老顧客。

和周老爺子談好後,白月離開了周家,剛出周家門,剛好撞上周家大兒媳婦回來。

白月注意到她手上提了不少東西,順嘴問了兩句,“這是拿的什麽,看起來挺多的樣子。”

周家大兒媳婦一如既往地腼腆,舉了舉手上的袋子,“這裏面啊,是艾葉和菖蒲,要挂在屋頭上的,還有五色絲線,買回來給我們家的幾個小孩子編五彩繩,驅五毒,咱家人口多,所以買的就多。”

說着,周家大兒媳婦從袋子裏取出艾葉和菖蒲,用紅線挂在了門上。

白月看着随風飄揚的綠色的艾葉和菖蒲,心中不由一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