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批發零售
“大小姐,這豆腐可真好吃呀。”
李婆子從地裏回來一直樂呵呵,特別是大小姐還教給她好幾種豆腐的吃法,着實是豐富了農家人的餐桌。
“好吃就多做些拿去賣。”
頌芫并不是無的放矢,她早就打算好了。
花最少的錢造最大的勢,再賺一筆大的。
“這,這成嗎?”
李婆子十分意動,只是一想到秋收就有點犯愁。
做豆腐需要人手,賣豆腐也需要人手,可不一定能忙得過來。
等忙完秋收再做豆腐,那得少賺很多錢銀。
“你們可以在莊子裏做豆腐,将這些豆腐便宜些販給村人去走賣,村裏縣裏都成。”其實頌芫根本沒打算搞零售生意,要做就做批發,這樣傳播八卦速度最快。
而且豆子價賤,制作豆腐并不需要多高的成本,做豆腐賣豆腐賺的就是一個辛苦錢。她一開始就将價格拉到最低,就算有人得到了豆腐方子,想要打價格戰搶莊子生意份額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普通人一看做豆腐那麽辛苦,要泡豆子要拉磨要壓豆腐,半夜起來做豆腐做到天亮還要擔壓貨滞銷的風險,再對比一下批發豆腐的價格低廉,正常人都會選方便快捷的那條路來走。膽大的販多點,膽小的販少點,再不濟自己家将那賣不出去的吃掉,橫豎是虧不了的。
這些豆腐小販還會彼此相約定好了零售價,絕對不允許其他人拖後腿稀薄了他們賣豆腐的利潤。至于想要賣高價多賺一點,那就自己辛苦些走遠點去賣。
有錢有勢想搞事的,也不是那麽容易。
首先這豆腐吃食是由普通農人小販搞起來的,低廉的價格已經深入民心。普通大衆都知道豆腐是豆子做的,再怎麽奇貨可居也難以賣高價。豆腐市場由農人發起,也由農人發散,被頌芫這麽一通操作之後,這豆腐方子就跟雞肋似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頌芫京城四品官家嫡女的身份則是豆腐方子的最後一層保障,狐假虎威在這個縣足夠用了。
當然,頌芫搞豆腐事業也不完全是為了賺錢。
“我身子不适,本該早日動身去金光寺替父親祈福。昨日又出了彩雲那檔子事,如今我是連半步階梯都爬不動,你讓人每日往金光寺送十板豆腐,算是我供奉給佛祖的一點心意。待幾天後我身子利索些再親去金光寺替父親祈福。”
頌芫又拿了十兩銀子出來給李婆子。
“使不得使不得,不過是每日十板豆腐哪值這麽多錢?”
李婆子連連推拒,做豆腐的豆子還都是本應交上去的租子之一,他們充其量只是出了點力氣,哪比得上大小姐教他們賺錢的營生。
在李婆子眼裏,頌芫就是那心善的活菩薩。佛祖教與大小姐的吃食本可以藏着自珍傳家,大小姐見他們農家貧苦就将豆腐的做法教與他們,這恩情如同再造。
“收下吧,金光寺路途遙遠,一路上總得雇人雇車,秋收忙別耽誤了。”頌芫将銀子推過去。她要的是金光寺知道她往金光寺送豆腐,還有那些去金光寺上香的人也該知道豆腐的出處。
李婆子沒想那麽深,她接下銀子就歡天喜地召開全家大會去了。
家裏人當然同意,能多一個賺錢的營生誰會舍得往外推。
李婆子做事風風火火,很快就将做豆腐的人手劃拉好了。
大兒媳二兒媳也別下地了,回來幫忙做豆腐。
他們老兩口帶兩個兒媳婦做豆腐,人手應該也應當夠用。
“豆腐是做出來了,可咋賣?”李老爹手裏搓着草繩。
兒子孫子們都要下地,總不能讓那十一二歲的孫女去走街串巷吧。
“哎呀你是不是傻呀,叫你二弟三弟三妹他們還有我娘家那幾個兄弟一起來賣豆腐呀。”李婆子一巴掌拍在李老爹後背上。
“诶诶,也是。”
李老爹連連應聲。
一家人商量好之後李婆子半點兒都沒耽擱功夫,第二天一大早就往親戚家送了些豆腐教他們吃,游說讓他們加入到豆腐批發零售來。
“這就是二叔說過那吃食呀?”
李家村裏的人早就聽說了豆腐,李婆子天天往田裏送豆腐吃食,有幸吃上一口的人回到家裏就将它當樂子跟人說了。如今看到李婆子給他們家裏帶來白玉一般的豆腐,一個個圍過來看個稀奇。
“那是,可好看可好吃了。”
李婆子發揚她那三寸不爛之舌将這豆腐說得天花亂墜。
豆腐本身就是一道極其适口的菜,又軟又飽肚子,有牙沒牙都能吃,加上價格又十分便宜,不用李婆子怎麽推銷就将親戚們劃拉過來了。
事實上豆腐的批發生意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火熱,一開始只有李婆子一家親戚來這裏批發販賣,後來連他們親戚的親戚也都加入進來。
李家村張家村趙家村……這豆腐吃食竟然攜帶着八卦從農村開始包圍城市往縣城發展過去,但凡吃過豆腐的人都知道頌芫不僅得佛祖相救還教她做豆腐。
“娘,阿二在酒樓做夥計,你說這豆腐吃食做得不做得?”
有心思活絡的想将豆腐賣到酒樓客舍去。
如果能夠和酒樓客舍保持穩定的生意關系,他們天天往縣裏送一次豆腐,這些跑腿費就穩賺了。
“那給酒樓送些豆腐去試試?”
同樣是肉菜米面,酒樓客舍裏廚子有廚藝自然可以賣高價。豆腐這般便宜又好吃的吃食到了廚子手裏應是能賣。
那當夥計的農家小兒憑着關系讓豆腐進了酒樓後廚,不幾日酒樓就推出了精致的豆腐菜色,煎釀豆腐、豆腐肉羹湯等等菜色開價十文一盤也十分暢銷。
特別是酒樓還別出心裁推出全素宴,用糖油醬等調味料将豆腐做出肉的味道,特別迎合了茹素信佛人群的喜好,一時間竟名聲鵲起。
縣令家裏,縣令夫人張氏正招待着幾位夫人賞花吃酒。
“想不到在張夫人這兒還能吃到金光豆腐。”
其中一位夫人看到宴席上有道金燦燦的豆腐菜輕聲感嘆道。
這位夫人前幾天才去了金光寺上香,在金光寺吃了頓齋飯對其中一道金色的豆腐念念不忘,沒想到會在縣令夫人這兒吃到金光豆腐。
“哦?金光豆腐?”
縣令夫人被陳夫人的話勾起了好奇心。
這金色的豆腐是下面的人奉上來的孝敬,她倒是沒想到家裏吃了好些天的豆腐竟然與金光寺扯上關系。
“是呀。我那日在金光寺裏吃過一次就記下了,誰料在外頭竟全是白色的豆腐,渾然不知哪裏可買得這金光豆腐。”陳夫人誇贊縣令夫人面子廣,連金光寺獨有的金光豆腐都能随意食得。
陳夫人挑起話頭,其他夫人便也挑曲縣近日的新鮮事兒說了起來。
什麽醉仙樓裏也上了這豆腐,只是連醉仙樓也沒金光豆腐,廚子用油将白豆腐煎得兩面金黃,焦脆濃香竟是十分可口。
什麽京城小娘子不慎落水跌入佛祖金池,不僅在佛祖那吃得了金光豆腐,還學得了這金光豆腐的做法。
如今這曲縣上也就只有金光寺有那京城頌家小姐親手制作的金光豆腐,市面上全是白白的普通豆腐,如今縣令夫人竟能得金光豆腐,宴會上這些夫人們怎會不好好恭維之。
因為這金色的豆腐,縣令夫人确實小風光了一把。
至于為什麽獨獨金光寺和縣令夫人家裏的豆腐是金色的?
那當然是頌芫故意為之。
棗溝莊子離縣城和金光寺都有點遠,駕馬車送也要一個時辰。
夏末天氣比較炎熱,豆腐在路上颠簸一個時辰不碎也放不長時間。如果豆腐馊了那不僅讨不了好還可能平白得罪人。
頌芫一開始想将豆腐的水分烤一烤,延長豆腐的保質期。
油炸豆腐豆幹等保質期也長,只是它們形态上與水豆腐相差甚遠,不便讓人産生聯想到佛祖傳授頌芫幹脆沒弄這些。
再者總得留點空白讓人去開發豆腐菜色,不能把所有賺錢的機會都攢在自己手裏。他們莊子上就只做豆腐半成品批發,賺錢的營生由別人去忙活。
油炸豆腐不行,豆幹不行,頌芫想着想着突然想到了一種特殊豆腐的做法就幹脆如法炮制做出了黃豆腐。又因為黃豆腐色澤金黃,頌芫幹脆取巧起名為金光豆腐,妥妥拍金光寺馬屁。
這種金色的豆腐其實是用栀子染的色,染好色之後再烘焙幹燥,這樣制作的豆腐色澤金黃還有獨特的香氣和口感,比之普通豆腐能賣上高價。
不過頌芫沒有讓李婆子他們往外賣這種黃豆腐,她要用這黃豆腐做另外一條鋪墊。如今這鋪墊終于發揮它該有的作用。
宴會過後,縣令夫人把管家娘子叫了過來,仔細詢問這金光豆腐的來歷。經過管家娘子一五一十彙報之後,縣令夫人才知道這竟是棗溝莊子往金光寺送去的供奉。
一問一答過後,縣令夫人就注意到了頌芫這個人,也知道了四品京官家的嫡小姐不慎落水傷了身子至今還在棗溝莊子修養。
縣令夫人沉思片刻之後就囑咐管家娘子到庫房取支百年人參去棗溝莊子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