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章節

病體也愈發沉重,在此次休戰半年之後,匈奴的呼維斜單于發來一封極盡嚣張的戰帖,聲稱要在夏至發兵,直取長豐咽喉。

朝中衆人就此事争執不休,有說戰有說和的,各有各的道理,皇帝聽了也就聽了,他是鐵了心要戰,邊關已有兩城失守,匈奴人的野心昭昭,他不打算在此時服軟議和。

然而就在大家人心惶惶地等着匈奴夏至攻城之時,匈奴卻沒在那時發兵,這場開戰直拖了三日才姍姍來遲,頓時顯得有些滑稽。

百官衆說紛纭,誰也說不出這場鬧劇是怎麽回事,但戰事既然已經開打,長豐還是要全力應對的。華義雲大将軍鎮守北峪關,其子華世承守衛落沙城,只要保這兩處邊關要塞不失,料想匈奴沒那麽容易進軍中原。

就在衆人将心思放在前線戰事上時,只有少微還在琢磨匈奴延遲發兵之事,他總覺得此事略有蹊跷。

羽林軍帳中,少微蹙眉深思,對華蒼說:“開戰之日并非兒戲,匈奴再不把長豐放在眼裏,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玩什麽貓膩。其實前幾次的戰報上就有過偏差,休戰時匈奴來使抵京的日期也與事先所說不同,我懷疑……”

他頓在這裏,似乎自己也沒完全理清思緒。

華蒼不去擾他,布置好手下将士的夜巡任務,便坐在一旁翻看兵書。三年磨砺,他已擢升為羽林郎将,由于太子殿下對他極為信任,他平日裏不僅要帶兵練兵,還要經手打理太子在羽林軍中的種種事務。

到了時辰,華蒼合上兵書,看着他道:“你該睡了。”

少微抓抓頭發,将案上亂寫亂畫的宣紙揉成一團:“罷了,不想了。”

戌時已上了燈,不過少微仍是看不太清楚,他不願在人前暴露自己夜不能視的缺陷,因此在人多的地方不會牽華蒼的衣帶,只讓華蒼與他并行,手邊能蹭到他的袖口就好,若是腳下有阻礙,華蒼就出聲提醒,或直接拉他一把。

華蒼送少微回宮,兩人在殿前駐足。

少微忽然問道:“華蒼,你想去前線嗎?”

華蒼微怔:“怎麽這麽問?”

少微嘆了口氣:“看你近來在讀兵法,還在沙盤上推演過邊關戰局……你待在羽林軍,終歸還是屈才了。”

華蒼回答:“前線有我父兄足矣。”

Advertisement

少微空茫的眼看向他,笑道:“我知道了。”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匈奴此番開戰如此猛烈,十萬大軍壓境,來勢洶洶,居然在半月之內沖破了北峪關,戰報一封封傳回來,驚得朝中衆人魂不附體。

護國大将軍戰死!

北峪關失守!

落沙城淪陷!

邊關軍傷亡五萬!

損兵!折将!

與軍報一同歸朝的,是華義雲大将軍的屍骨,與其長子華世承的死訊。華大将軍出關迎敵,遭遇埋伏,身重數十箭而犧牲。落沙城失守之後,華世承被俘,不堪折辱,自盡身亡。

長豐痛失華家兩員大将,軍心大動,要再派将領,一時竟有些推舉不出人來。

皇帝再三考慮,将定西将軍高盛抽調回來,西面邊境尚算太平,暫且派了個将兵長史過去填補。高盛臨危受命,領八萬人馬奔赴北關前線,即便如此,北關仍是缺将,這合适的人選一直沒有敲定。

朝堂之上,太子站出來道:“兒臣有一人選,還望父皇考量。”

皇帝撐着隐隐作痛的額頭,疲憊道:“說說。”

“華家次子,羽林郎将,華蒼。”

華家的兩根頂梁柱已經倒了,皇帝心中頗感遺憾,若是再搭上華家一條命,怕是要虧欠更多,但不得不說,華蒼的确是很合适的人選。

一來華義雲的軍隊是他一手帶起,民間甚至稱其為“華家軍”,若是讓他們自家後人接管,想必士氣也會振奮一些。二來華蒼在羽林軍中已嶄露頭角,倒是真有幾分大将之才。三來這華蒼雖是華義雲親子,卻并未入家中族譜,派他去邊關征戰,勝了是給華家争光,敗了也不算給華家蒙羞。何況華家還有個金貴的華三公子繼承家業,大不了給他封官加爵,這樣對華家也算有個交待。

皇帝再三考慮之後,終于還是決定派華蒼去了。

出征那日,少微去送他,把他腰上挂的題牌拿起來掂了掂:“這勾股弦符可是天上地下獨一無二的護身符,收好了。等你凱旋歸來,我的羽林軍還要交給你管呢。”

華蒼還是那般嫌他麻煩的語調:“好好做你的太子,我會守住你的邊疆。”

少微得此一諾,卻是半晌回不過神來。

他看着他翻身上馬,日光将那人的身影投在他的近前。

好像他一伸手就能牽住。

這是數月來的第一封捷報。

北峪關咽喉處的峙林城守住了。

戰局終于有所緩和,皇帝心中稍安,但此時又有一個問題逐漸顯現——随着戰事的拖延和屯兵的增加,糧草嚴重吃緊。

朝中尚未商量出一個對策,身在前線的華蒼卻是忍不下去了。

許是被這場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執意要去強攻淪陷的落沙城,因為那裏有糧食,至少可以解決将士們的燃眉之急。

華蒼意圖奪城的軍報傳來,皇帝不允,可他向來是個一意孤行的主,在軍報還未到達皇城之前,他就已經行動了。這一次先斬後奏的結果,是他大敗而歸,雖然兵将損失不多,可他不僅沒有拿下落沙城,還差點被逼得無法回防,連峙林城也岌岌可危。

皇帝大怒,要以違抗軍令治華蒼的罪,少微心中焦急,連忙跪地陳情:“父皇,這是兒臣舉薦的人,要罰就由兒臣來罰。他莽撞行事,兒臣定會給他教訓。如今邊關戰事危急,兒臣請命前往峙林城監軍,以彰皇威,以鎮萬軍!”

皇帝不舍愛子,當即駁回了他的谏言。然而少微拿定了主意,一而再再而三地懇求。

一面是國之危亡,一面是骨肉至親,皇帝太難取舍。

少微在永和殿中長跪不起,皇帝到底禁不住他軟磨硬泡,做出了讓步。

玺印落下之時,皇帝看着少微堅毅的目光,驀然發現,面前的人已不再是那個懵懂稚嫩的少年,他的肩膀,也許足以擔得起半壁江山。

七月,太子離京,赴峙林城監軍。

“華蒼擅自提前出兵,罰軍杖一百。”少微冷聲道。

違抗軍令是死罪,少微不敢拿這條罪治他。皇帝那條“暫緩奪城”的指令被他截了下來,華蒼此番作為便成了未等到軍令下達、迫不得已的擅自行動。

但錯終究是錯,即便再不忍,少微也必須處置他。

華蒼被剝奪了決策權,罰一年軍俸,還要挨這一百軍杖。

沉重的木杖擊落在華蒼身上,前三十下,他赤裸的上身浮起一道道鮮紅的血棱子,少微抿着唇,臉色有些發白。

再三十下,汗水凝在華蒼的鬓角上,他眉頭微微蹙起,少微負手站在那裏,緊緊攥着手心,幾次欲言又止,又堪堪忍了回去。

又三十下,眼看着暗紅的血染透華蒼的衣衫,少微側過臉,皮肉被擊打的聲響在他的胸腔中回蕩,每響一次,都是一次悶痛。

最後十下,少微閉了閉眼,再看不下去,轉身進了營帳。

華蒼沒有說一句為自己脫罪的話,也沒有因為疼痛哼出一聲,他望着少微,将他的糾結和心軟盡收眼底。

輕笑一聲,又嘆了口氣。

峙林城至此由太子接管,少微在一隊羽林軍的護送下而來,還送來了軍糧。

匈奴那邊暫時還沒有動靜,據探子回報,落沙城也被華蒼打了個措手不及,目前正在等待後方的增援。

“你還要攻落沙城嗎?”少微給華蒼換藥。

“不打了。”華蒼心安理得地讓太子殿下伺候自己,“将士們吃飽了有了力氣,就能幹點大事了。”

少微忽然想通了什麽,驚道:“你是為了逼我父皇撥糧草過來,所以才……”

華蒼沒承認也沒否認,接着說他的計劃:“放棄落沙城,往北峪關方向走,去截匈奴的增援補給。不過那邊地勢不大好,他們易守,我們難攻。”

少微就這樣被他帶走了思路:“地形圖有嗎?”

“有,在我這兒。”

“哦,那給我看看吧,我想想辦法,你……你好好養傷。”

“沒事,傷得不重,一起看。”

兩人坐在榻上,一遍遍地謀劃這場仗該怎麽打。

少微注意到一個細節:“探子說匈奴那邊的增援軍是七月廿三出發的?”

“探子截到了匈奴的一封軍報,軍報上是這麽說的。”

“七月廿三出發,按理說他們已經繞過源州城了,可源州城的守将今日才報告他們的動向,今日是七月廿七,那他們至少晚出發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