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立後大典(三)

沈嘉這幾天确實極受追捧,每天到戶部來向他學習表格的官員都很多,這些人裏有的确實是想向他學習如何制表,有一部分純碎是跟風,也有借着這個名義來巴結沈嘉的。

沈嘉一視同仁,将他們的需求記錄下來,準備整理一下,同種類型的就一起教,否則他就是有分身術也忙不過來。

戶部每天人來人往,馮丘貴看到沈嘉如此受追捧,心裏還是有點小妒忌的。

他的随從随口說了句:“沈大人年紀輕輕就備受矚目,最近朝廷裏最受歡迎的就是他了,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往上升了。”

馮丘貴看了随從一眼,明白他的潛臺詞,寧侍郎過兩年就要退了,到時候空出個侍郎之位肯定有大把的人要搶,他也不例外。

馮丘貴在戶部多年,升到郎中這個位置用了十年,坐在這個位置也七八年了,沈嘉才來多久呢?

論資歷也該輪到他上了,可是沈嘉有皇上的寵信,又做出了這麽個受歡迎的表格,功績卓卓,只要皇上一句話,他照樣能越過自己往上升。

“這都是命啊!”馮丘貴嘆息道。

随從卻不這麽認為,“大人,還有兩年時間呢,誰知道這段時間裏會發生什麽,風頭過盛也不是什麽好事。”

馮丘貴看着被一群人圍着的沈嘉,嘴角勾了勾,他當然明白做人為官該低調時就不能如此高調,沈嘉現在看着風光,可一旦失了聖寵,有他哭的時候。

第二天上朝,皇上百忙之中也提到了制表的事情,“這表格朕也看了,确實不錯,尤其看數字特別快,要找數字也非常方便,既然是沈愛卿發明的,就交由你負責推廣此事,希望明年此時,朕可以看到百官都用表格來彙報數據。”

沈嘉義不容辭,但他也提出意見說:“啓禀皇上,臣有一想法,不知可行否?”

“說說看。”

“臣可以将如何制表寫一份教材出來,刊印出來後下發到各地,其中可以将平時常用的表格統一格式,這樣傳上來的表格也會是一樣的,方便各衙門做統計,當然,此事臣一個人完成不了,需要各衙門集思廣益,也可以先從要緊的地方着手改,只要大家習慣了看表制表,以後自己就能根據需求舉一反三。”

大臣們看沈嘉的眼神都帶着複雜的情緒,一個五品郎中就已經想管各衙門的事了,将來入閣,怕是要一人掌控朝野,這樣的人當真可怕,不得不防。

徐首輔站出來說:“皇上,臣覺得不妥,表格看似方便,可畢竟是新事物,要全國官衙學會同一種表格太費事了,給底下的官員增加了不少負擔,若是遇到學不會的,說不定還會耽誤了日常公務。”

Advertisement

趙璋淡淡地問了一句:“衙署裏難道還有不識字的官嗎?沈愛卿給朕看過幾張樣表,都是非常精簡容易的,若是有誰學不會,讓他回家養老去吧。”

徐首輔低頭,眼神閃過一絲銳利,他并非真心要反駁沈嘉,不過是試探一下皇上對沈嘉有多看重,由此也看得出,沈嘉平時沒少在皇上下功夫,竟然連樣表都給皇上看過了。

沈嘉還不敢得罪徐首輔,朝他解釋說:“首輔大人請放心,臣說要傳給各地的表格并不會太多,主要還是為了方便統計數據用的,同樣的格式做起統計只需要在同個位置做加減法,可以提高衙門的效率,長久來看,是會省許多時間的,雖然學習一樣新事物需要花時間,但也是為了長遠考慮。”

沈嘉第一份做出來的表格是朝會簽到表,每天的朝會是有記錄內容的,加附一份簽到表,以後查閱起來可以避免不少麻煩。

不少官員看過後就知道,沈嘉說的沒錯,大部分的表格只是改變了平時記錄內容的格式,并不複雜,就算是數據表也是平時大家做熟的,換一種記錄格式而已,大家很容易學會,并且覺得比以往的格式更容易記憶。

“表格一事沈愛卿全權負責,五品以下官員随便調用,既然你說要編寫教材,那也不差這一時半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準備再着手辦不遲,眼下有另外一件事交由你去做。”

沈嘉雖然詫異,他事先沒聽趙璋提過讓他辦其他差事,但面上不顯,乖巧地應道:“請皇上吩咐。”

“買糧一事正在進行,這些糧食買下後會陸續運到北五省,朕看過你上次做的糧食庫存表,對此有些疑惑,便由你替朕巡視北五省的糧倉,若是有地方敢瞞報、虛報,弄虛作假,一律嚴懲不貸。”

滿朝嘩然,皇上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由一個二十歲的年輕官員,太荒唐了吧?

周尚書第一個站出來反駁,沈嘉是他戶部的人,若是辦不好丢的也是戶部的臉,“皇上,沈郎中雖然有過人之處,但要作為天使巡視各地,未免太年輕了些,他名聲還不顯,到了地方怕壓制不住地方官員,臣以為還是找個經驗閱歷更充足的老臣好。”

“臣附議,沈郎中确實很出色,但由他當主使還是缺了些火候,不如讓沈郎中跟着去歷練一番。”其他大臣紛紛站出來附和,這倒不是針對沈嘉,而是覺得沈嘉過分年輕了些,怕他壓不住地方的地頭蛇。

趙璋想了想,點頭說:“各位愛卿言之有理,那就由翰林院秦掌院做主使,沈嘉做副使,禁衛軍副統領李德昌領三百禁衛軍随行,切勿保證各位大人的安全,朕再賜尚方寶劍一把,允欽差大使先斬後奏的權利。”

秦掌院站出來領命,因為他女兒從宮裏出來的事情,他最近一直很低調,深怕成為別人攻讦的對象,尤其是魏昭儀一躍成為皇後後,同僚們對他深表同情,關系好的還只是安慰他,關系不好的就是冷嘲熱諷了,連帶着他女兒也受不住這種嘲諷,去了江南外祖家避風頭。

他以為自己的仕途大概不會順利了,沒想到皇上居然還會任命他為欽差大使,雖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是給沈嘉鋪路的,但這又如何,總比一直被皇上冷待強。

“臣一定幸不辱命!”秦掌院欣喜地保證。

“今日你們準備一番,明日就啓程,事态緊急,到了地方務必小心行事,每日讓人呈送奏報回來。”

沈嘉雖然領了這差事,可是心裏卻有些不贊同,隆冬時節,北五省大雪紛紛,連長安昨夜也開始下雪了,路上難行的很,說不定還與遇到大雪封路的情況,這一去恐怕三個月也回不了,趙璋這安排怎麽看都有些詭異。

不過這件事确實也應該有人去做,他在整理數據時就發現了有些地方的糧食收支有異常,也跟皇帝彙報過此事,也許皇帝是覺得他熟悉這些數據,所以才交給他做。

要在古代的深冬遠行,絕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沈嘉要不是已經和趙璋和好如初,都要懷疑他故意折騰自己了。

因為第二天就要出發,沈嘉原以為當天晚上趙璋肯定會來沈府找他,兩人重新在一起後還沒有分開過這麽長的時間,依依不舍是難免的,結果他等到子時過了,密道那邊依舊沒有動靜。

雖然沈嘉也可以從密道過去找趙璋,但他一次也沒走過,他站在密道出口那徘徊了許久,最後也沒用鑰匙打開開關,他心想:既然趙璋不來,那自己也沒什麽好說的。

他氣唿唿地上床睡覺,這一夜輾轉反側都沒怎麽睡熟,因為第二天要出發,也免去了早朝,沈嘉難得睡了個懶覺,起床後一邊洗漱一邊看何彥檢查行禮。

何彥也是要跟着他去的,除了他還有鐘叔以及趙璋送給他的幾名護衛。

趙璋後來不知道從哪挑了八個護衛給他,武功是否高強不知道,但都挺忠心的,也聽話的很,沈嘉決定留兩個在家裏看家,其餘的都帶上路。

“你們的行李都收拾好了嗎?棉衣一定要厚,每人再買一件厚鬥篷,這一路本少爺可以坐車,他們可是要騎馬的,護膝和手套都要多備一副。”

“少爺放心吧,昨天您列的單子管家都去買來的,後來宮裏又送了一車行李來,都是外出用得上也好用的,我都給收拾好了。”

沈嘉除了官服還帶了四五套平常穿的衣服,這個時期的衣服保暖性肯定是不如現代的,兩件皮毛大衣,兩件厚棉衣,鞋子也是他之前交代做的真皮雪地靴,本想送趙璋一雙的,這會兒也來不及做了。

“時間太緊了,否則還得做些幹糧路上吃才好,這一路大雪茫茫的,連野味都打不着,萬一遇不上城鎮,吃食都不好弄。”

“少爺擔心這些做什麽?那禁衛軍不都帶着辎重麽,還怕缺了糧食?不過咱們以前路上用的那些鍋爐,我都帶上了,至少咱們不怕沒熱湯喝。”

沈嘉低頭整理了一下腰帶,再把厚披風裹上,帽子圍巾手套一樣一樣穿戴好,裹的像一頭熊,這才敢踏出大門。

他與秦掌院約好了在北城門口彙合,李德昌領着三百禁衛軍先來接他,然後護送他出城。

作者閑話:小标題取錯了,上中下寫完我還沒寫到立後大典,失誤失誤!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