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趙庭

第六十二章 趙庭

沈嘉印刷出來的樣表驚豔了滿朝文武,格式統一,不同項目用不同顏色區分,清一色的印刷體,就與他們平時看書一樣方便。

而且沈嘉在報表的頁腳還備注了不少內容,只要識字,看得懂字,基本上就能完成一張表的填制。

之前朝廷各衙門也掀起了學表格的風潮,可随着沈嘉外出,不少人學着學着都被問題卡住了,又或者是覺得沈嘉的表格并不實用,于是漸漸地又放棄了一批人。

沈嘉給朝臣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他制的樣表涵蓋了考勤、考核、業績、薪俸等內容,幾十張表,各衙門很快就挑出了自己需要的,拿着樣表去印刷廠印刷。

許多官員好奇地問:“這彩色也是印刷出來的?我還以為是畫上去的。”

這時候的印刷術還達不到彩色印刷,或者說是成本太高不劃算,書籍中的彩色圖案都是請人畫上去的,成本高而且還很難做到統一,書本來就貴,那些買書做教材的學子們也不想浪費紙張看什麽彩色圖畫,恨不得一本書的字數越多越好。

沈嘉不是搞技術的,對古代彩色印刷術只大致知道“饾版”和“拱花”,原理也知道一些,但這兩種技術對印刷表格并沒有太大用處,表格彩印很簡單,需要的顏色也是成塊成塊的,所以印刷廠就将不同顏色用不同的印刷模板,受這個啓發,印刷廠也開始印刷一些簡單的彩色書籍,比如說在名人傳的第一頁加印一張彩色人物肖像,比如說,在四書五經注解裏加幾株彩色的梅蘭菊竹,這些模板都是能常用到的,成本攤開也就不算什麽了,能讓書籍看起來都高大上許多。

因為這大量的訂單,印刷廠還私底下給沈嘉送了份大禮,沈嘉收的心安理得,而且他從中看到了商機,只是朝廷限制官員經商,他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經商獲利,如此一來,他更加希望大姐夫一家來長安了。

衆人都在等着沈嘉升官,甚至下賭注賭他這次能升到什麽位置。

但從春天等到夏天,沈嘉的調令還是沒有下,賞賜是一批一批的有,于是大家也看出來了,沈嘉這次并不會升官。

“也是,他才多大,已經是戶部郎中了,放眼望去,歷朝歷代這個年紀的五品官也不多。”

“我猜他是內定了戶部侍郎,說不定不用兩年蔣侍郎就致仕了,戶部最風光的就是他,肯定是他接手侍郎之位。”

“可馮郎中資歷比他老許多,也是頗有成就的,王郎中就更不用說了,那等家世才應該是提拔的那個吧?之前不都說他才是內定的那個嗎?”

“王家是背景深厚,可再深厚能比得過皇上的寵信?你看着吧,沈嘉的升遷肯定是皇上盯着的,吏部根本插不上手,而且憑着他的本事,年年業績都是上佳,最遲三年也會升官了。”

如此大好前途的青年自然是受大衆追捧的,到沈府走禮的官員富商越來越多,沈父沈母開始了天天應酬的日子,一開始覺得驕傲有面子,時間長了只覺得枯燥無味。

Advertisement

因為怕給沈嘉得罪人,沈父沈母也不好拒絕上門來的訪客,後來還是沈嘉讓門房拒絕一切沒事先遞拜帖的客人,男客來一律以老爺公務繁忙無暇見客為由拒絕了,女客來則說老夫人身體不适,需要靜養不宜見客。

沈母只是小地方的小戶出身,見識閱歷有限,加上長安這邊習俗與保寧府差距甚大,弄了幾次笑話後就更不喜歡見客了,恨不得立即把兒媳婦娶進門,将這些瑣事交給她。

“兒啊,你能不能與皇上說說,把婚期改近一些,你們二人年紀都不小了,家裏也都準備妥當了,早點娶妻這家裏也早點有主母打理,娘可做不來這些。”沈母催促說。

沈嘉哪敢點頭,只說:“也沒幾個月了,這天氣越來越熱,大夏天也不适合辦喜事,等入秋天氣涼爽些更好,您說呢?”

“哎,那不是娘能力有限,怕拖你後退嗎?”

“娘,您覺得我在官場上的建樹是靠這些得來的嗎?我憑本事升的官,人情往來有用的我自然會注意,那些上門來走關系的多數都是有求于我,不見也罷。”

沈母聽他這麽說也安心了,哪怕接到的帖子越來越多也懶得理會,于是沒多久,長安城裏傳出了沈郎中清廉自律的風評,別人家的家屬都是見錢眼開,恨不得趁機撈好處,沈郎中的雙親則淡泊名利,送進去的拜帖與請帖全都石沉大海,禮物也是一律退回,如此一來,反而讓人高看一眼。

入夏後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每年盛夏,太後與太皇天後都要去郊外的行宮避暑,今年也不例外,太後因為蒲家的事情與皇上鬧的很僵,表面沒做出什麽不妥的事情,但母子之間的隔閡已經去不掉了。

而且太後知道趙璋心裏有人,連皇後都是障眼法,只是她也懶得去管那個人是誰,她再傻也不會真的幹掉自己親生兒子,孫子還不到十歲,根本撐不起朝政,一旦趙璋不在,她能否扶持幼帝登基還是個問題,為了不讓自己做出更過分的事情來,太後最近深居簡出,剛入夏就收拾東西去行宮避暑了。

太後一走,沈嘉偶爾便會在宮裏留宿,接觸到趙庭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了。

自從趙璋決定要立趙庭為太子,就有意培養他,還不到十歲的孩子,每天學習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早上學基礎知識,下午學君子六藝,晚上旁觀皇帝處理朝政。

趙璋便在批閱奏折時與他說一些國事,引導他去思考,有時候還會布置一兩道作業給他,于是連朝臣們都知道,睿親王每日要忙到三更才能歇息。

這天夜裏,趙庭過來的時候看到沈大人在禦書房,神色有些疑惑,他私下問自己的貼身掌事公公:“為何皇叔要經常留沈郎中在宮中過夜?”

掌事公公吓得跪了下去,抱着他的大腿交代說:“小王爺,這話可不能亂說,皇上那是與沈郎中商議國事呢,而且您已經過繼給皇後娘娘了,以後該稱唿皇上為父皇。”

“孤喊習慣了,而且皇叔也說無所謂。”

趙庭還是個半大孩子,但一身氣質真是平民百姓家養不出來的,他規規矩矩地行了禮,也接受了沈嘉的禮,然後坐到龍椅的右側,雙手放在膝蓋上,看趙璋批閱奏責。

趙璋今天本來是想和沈嘉過點輕松的二人世界的,結果忘記交代趙庭不要來了,人來都來了,他總不好将人趕走,于是給沈嘉使了個眼色,說:“咳,庭兒今晚跟着沈郎中學習吧,可以把白日裏積累的不懂的問題問他,他乃狀元之才,不比你那幾個太傅差。”

趙庭看了眼沈嘉過分年輕的臉,不太相信地點點頭,起身朝他做了個揖,“那就有勞沈大人了。”

“不敢不敢,請小王爺随我到這邊來。”沈嘉将他引到窗戶旁的書桌前,擺好紙筆,“小王爺可以将你不解的問題寫下來或者直接口述告訴微臣。”

趙庭坐直身體,一板一眼地問了沈嘉幾個問題,都是比較初級的問題,沈嘉不認為他答不出來,估計只是想測一測他的水平。

沈嘉內心覺得好笑,他的學識可是天天苦讀積累出來的,再差也不會連基礎知識也不懂,于是順暢地回答了幾個問題。

趙庭見狀,才将問題慢慢加深,有些并非是他不知道答案,而是他的理解與幾位太傅所說的有些偏差,他又不可能質疑太傅的學問,只能憋在心裏。

其實皇叔不止一次說過,如果有問題可以來問他,可皇叔日理萬機,他怎麽能拿如此小事麻煩來,正好有個沈嘉在,趙庭覺得機會難得。

沈嘉讀書也不是靠死記硬背的,不管是四書還是五經,都是有現實意義的,否則也不可能流傳下來。

他有着比這個時代更先進的知識與見解,所以他讀書時對書籍的理解也常常與老師不同,在回答趙庭的問題時,他盡量不帶太多的個人觀點,只将标準答案告訴他。

趙庭起初有些失望,覺得自己果然錯了,沈嘉見他那表情大致就明白怎麽回事,加問了一句:“不知小王爺自己如何理解這句話?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所以理解也會有偏差,只要能解決問題,過程并不重要。”

“果真如此?那豈不是無法判斷誰對誰錯?”趙庭詫異地問。

“小王爺肯定聽過,文無第一,不僅是因為知識是無界限的,也因為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像陛下處理朝政,大臣們總會有不同的見解,朝會上吵吵鬧鬧是常态,但未必誰一定是錯的,大家知識側重點不一樣。”

趙庭年紀小,不太懂成人世界的妥協,繼續問:“那考試中該如何知道答案是否準确呢?”

沈嘉眨眨眼,靠近他小聲說:“其實也不一定考官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确的,小王爺有所不知,我們學子參加考試時最重要的就是知道監考官是誰,閱卷官是誰,得根據不同的考官寫不同的字體,回答不同的答案,否則就容易落榜。”

“這……還能這樣?”趙庭感覺自己的三觀被震碎了,原來學子們也是會投機取巧的?“那豈不是與作弊無異?”

“當然不是,換成是小王爺去當考官,你肯定也更偏愛自己喜愛的風格的答案,那對你不喜歡的那些風格的學子來說是否不公平呢?世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這根本不算什麽,誰讓你就是考官呢!”沈嘉由衷地說。

趙庭從這句話裏聽出了一點心酸和無奈,再想想自己的身份,又有些自信,他身為皇子,無論如何也是不要參加科舉的,而考官也是由皇帝任命的,那是否說,最終決定這喜好的人其實還是皇帝?

趙璋已經與他提過要立他為太子,太子意味着将來會成為皇帝,“如此說來,我自學不就可以了,為何還要太傅教?”

沈嘉都想豎起大拇指了,這孩子的自信來的也太容易了吧?他笑着說:“臣說的只是理解偏差,以小王爺目前的學識,如果沒有人教,光靠自己自學,恐怕就不是偏差而是南轅北轍了,您總不想将來發生指鹿為馬的笑話吧?”

趙庭6鼓着臉不服氣地說:“本王豈會如此無知?”

沈嘉不反駁他,拿起筆在紙上畫了兩種植物,“臣畫了一株水稻,一株小麥,請問小王爺,您知道哪個是水稻哪個是小麥嗎?”

小王爺自然不會知道,他能分得清米飯和面食就不容易了,這個問題在二十一世紀不少城裏的孩子也分不清。

“這……本王不曾見過這些。”

沈嘉把紙遞給他,小聲說:“您不如拿着這個去問問皇上,看他知道不。”

趙庭心想:皇叔怎麽可能知道?他又沒下田耕種過。

他拿着紙跑去找趙璋,問出了問題,趙璋瞥了沈嘉一眼,見他托着下巴笑看着自己,還擠眉弄眼的,頓時心裏發癢。

他給趙庭說了答案,順便教育他:“為君者,若是不懂民生,又如何制定正确的決策?若是不懂糧價,又如何知道百姓過的如何?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慢慢來吧。”

趙庭點頭,他覺得皇叔真是太厲害了,他的記憶裏已經沒有父親的印象了,從有記憶起就是皇叔與皇祖母在他身邊,他最崇拜的人也是皇叔,原來皇叔懂的如此多。

但趙庭又疑惑地問:“可是皇叔,孤從小生活在宮裏,不曾見過外面的世界,又該如何知道您說的這些呢?”

趙璋頓了頓,覺得他問的有理,于是調整了一下他的課程表,每旬空出半天時間讓人帶他出宮游玩。

趙庭聽到這個消息自然高興,誰都不願意成為籠中鳥,尤其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哪個不喜歡在外面瘋玩呢。

趙庭回到沈嘉身邊,由衷地對沈嘉說:“沈大人,以後本王有疑問可否問你?本王知道你不方便常來禦書房,本王可以将問題寫信讓人交給你,只是會耽誤你一點時間。”

沈嘉自然沒有二話,他知道趙璋的決定,對于這位未來的皇太子,他很樂意教他一些利國利民的東西,難得他自己上進,也難怪趙璋敢做出這樣的決定了。

“随時恭候小王爺垂詢。”

這天晚上,趙庭和沈嘉學習了一個多時辰,覺得受益良多,一開始沈嘉不敢說太多超綱的話,但時間一長,本性就容易暴露,說着說着就會夾雜一些他自己的新式見解,趙庭聽的格外認真,甚至還做了不少筆記。

“好了,夜深了,庭兒回去休息吧。”趙璋過來趕人,一晚上時間都讓趙庭霸占了,他有些不高興,尤其是兩人頭對頭一起讨論問題的時候,有些後悔自己的決定。

趙庭依依不舍,與沈嘉約定了下次交流的時間才告辭離開。

趙璋一把抱住沈嘉,親了親他的臉,“如何?朕選的這個太子不差吧?”

“是個好孩子,聰慧,上進,難得的是進退有度,居然沒有皇子該有的倨傲。”

“他是個心思敏感的孩子,從他懂事起,皇兄就不在了,他跟着母後生活,知道自己無父無母,怎麽可能倨傲的起來,而且朕從未寵溺過他。”

“可對于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如此重的學習壓力也太過了,畢竟不是每個皇帝都像你這般學富五車的,多讓他學習朝政更好。”沈嘉覺得,作為一國之君,沒必要将之乎者也那一套背誦的滾瓜爛熟,能理解一些就足夠了。

“因為他還小,所以才讓多學一些先人知識,這是基礎,否則将來要鬧笑話的,不過朕剛才已經決定,每個月讓他出宮三次,讓他見一見外面的世界,也知道百姓是如何生活的,閉門造車可不行。”

“這個好,不過安全上可得保障好,長安城雖然安全,但他身份特殊,就怕有心人害他,你就這麽一個血緣親近的孩子,如果有人想擾亂皇室,從他身上下手是最方便的。”

“每個繼承者的成長都不會一帆風順的,朕不能因為懼怕危險就将他保護的滴水不漏,他要面對的是世界的複雜險惡,要多看看人心,如果真出了意外……”

“呸呸!別亂說話,從今天起,多給他安排些暗衛吧,他身邊伺候的人也要重新篩查一遍,那些身份不明的,品性不端的,偷奸耍滑的統統要調開,你平日能教導他的時間有限,他貼身伺候的人很關鍵。”

其實沈嘉一直反對皇室子弟身邊用太監,或者他根本不贊同太監這種不男不女的制度,一個好好的男人被剝奪了男人最重要的東西,一生無望,于是就會滋生出許多陰暗的想法,性格扭曲也太正常了。

但這是他撼動不了的制度,好在趙璋已經開始減少太監宮女的選拔,對宮裏的下人也有了更好的福利制度。

太監沒有孩子,養老就是他們最現實的一個大問題,沈嘉當初給趙璋建議過要保障太監群體的養老問題,趙璋接納了,目前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

沈嘉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了趙璋這樣的好男人,也幸而他是皇帝,難得的開明與睿智,起碼在他在位的期間,大晉不可能走下坡路。

而且他有信心,只要他們兩人聯手,一定可以将這個王朝治理的越來也好。

沈嘉從不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但他有一顆堅定的心,有一份為國為民的堅定的心,朝着一個方向不斷努力,總能做出成績來的。

“好了,不說他了,咱們就寝去!”趙璋将人攔腰抱起,往後殿走去。

這裏成為了他們最常留宿的地方,因為禦書房是全皇宮裏保密性最強的地方,安排的人手全是趙璋的心腹,他們的關系不能洩露出去,沈嘉每次留宿都有一種偷情的感覺。

在龍床上翻雲覆雨了一番,沈嘉趴在床上問:“這次回來後怎麽沒瞧見原來的楊公公?”

趙璋想了一下才知道他說的楊公公是哪位,不鹹不淡地說:“杜富成提過一嘴,那老東西慣會收禮,而且他是太後的人,所以找個了由頭打發出去了。”

沈嘉也不是很在意,點點頭說:“杜總管是個難得的明白人,做事也有分寸,想想前朝閹人亂政,杜總管真是太好了。”

趙璋沒說什麽,只有沒能力的皇帝才會讓太監總攬大權,于他們這些皇家人來說,太監不過是伺候人的奴才,給他什麽權利都是看自己的心情的,就算是掌印太監也是如此,如果哪一天他發現自己掌控不了杜富成的時候,那說明對方的死期到了。

“睡吧,沈大人今夜在宮裏留宿,明日早朝肯定要拿出一番業績來的,否則大家就要懷疑你在宮裏都做些什麽魅惑君主的事情了。”

沈嘉迷迷煳煳地聽到這句話,突然睜開眼睛坐起來,對趙璋說:“我還真有個想法,在戶部這段時間,我發現各地送來的賬本都不一樣,樣式百出,記錄的賬目也奇奇怪怪,雖然表格能做到統一,但我想把賬本也統一起來,但個更難,我的初步想法是培養出一批專業會計師,也就是賬房,而且在官府裏,賬房不應該既寫賬本又管着錢財,這二者要分開,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舞弊。”

趙璋也來了興致,下床将燈點亮,拿了紙筆來鋪在床上,“你繼續說,說的詳細些,朕大致明白你的想法,但該怎麽做并沒有頭緒,最重要的一點,這專業的會……會計師該如何培養出來?”

沈嘉拍拍胸脯說:“當然是由本人專業培訓出來,等有了規模,甚至可以成立專業的會計學院,專門招收一些有基礎的人,培養他們做賬,然後分到各地去,如此下去,總有一天可以将會計系統建立起來的。”

趙璋戳了戳他的腦袋,左看右看,“朕一直覺得你這顆腦袋長的與常人不同,為何你總能想到一些奇思妙想?這件事雖然看起來困難,但其實沒什麽難度,只需要将各地管理賬冊的主簿宣召過來,統一授課就是了。”

沈嘉覺得不妥,“交通不便,偏遠地區一來一回耗費時間太長,且路途危險,萬一折損在半路上,才是得不償失。”

“行,那就再議吧,熄燈就寝!”趙璋大手一揮,将最近的幾盞燈熄滅,然後摟住沈嘉睡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