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官差上門
事情定下來了, 蘇染染心情大好的去洗了甜瓜,端上來一家人分着吃了。除了蘇娘子那份,其他人吃的甜瓜都是在井水裏冰了大半天的, 吃進肚子裏又冰又甜, 感覺一身的暑熱都被驅散了。夜裏蘇染染還做了一個美夢,夢到了她自己坐在田裏, 四周堆滿了糧食。
盛夏時節, 人們起的都比往常早了許多。
顧策自從讀書之後, 就養成了早起的習慣,無論寒暑。從前他起床的時候,家裏人都還在睡, 院子裏一片寂靜,他做什麽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這段時日卻是與從前大不同了。
不只是這點, 顧策能感覺到生活中有了許多他說不清不曾留意到的改變, 讓他離開時腳步越來越輕快,歸家時心情越來越迫切。
因為午休的時候要去牙行,這日他特意早起了一刻鐘, 準備多背一頁書。
他起床洗漱之後,按照習慣到了屋後的空地,先背了兩頁書, 然後練了一會拳, 練完拳又将之前背過的兩頁書溫習了一遍。等他再回到院子裏,師妹已經陪着師娘在院子裏溜彎了, 白大娘已經幫他打好了水送到了屋裏,早飯也開始往桌上端了。
顧策練拳練出了一身的汗,和蘇娘子打過招呼之後, 便先回屋重新擦洗了一番,然後才出門去主屋幫忙将師父攙扶出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用起了早飯。
他發現今日師妹心情極好,澆花端飯的時候,口中都在哼着歡快的小調,猜到她是因為昨日商定的事,覺得好笑之餘,心中一動,試探着提出了邀請:“師娘與師妹若是有時間,等我午休的時候回來接你們,咱們一塊去牙行打聽打聽如何?就當出去散散心了。”
蘇染染立刻心動了。
上輩子她總聽陳老太太念叨要攢錢買地,可惜直到她和顧策離開青石子村老太太也沒能如願,後來她在顧家,也曾聽那幾位妯娌一臉驕傲的說起她們陪嫁過來的莊子田地都有哪些收成,還要拿這些出息再置辦多少田地等等,也是聽得一臉羨慕。上次她勸蘇娘子時假借金家婦人說的那些話,其實就是上輩子在顧家聽到過的。
可是光聽人家說要買地買地,她還真的不知道這田地到底多少錢一畝,要如何買賣呢,她想去聽一聽看一看。
難得女兒想出門,陳大勇立刻二話不說就應了,還說一會要拿銀子給他們,路上買東西用。蘇娘子卻是搖頭說她不想去,只是叮囑了顧策幾句,要他到時候留意時間別耽誤了下晌的課,又說天熱,讓蘇染染提前備好傘。
和蘇染染約好了回來接她的時辰,顧策這才提着書籃出了門。
蘇染染上晌的時間,就一直興致勃勃的纏着陳大勇說種田那點事了,父女兩個都是一知半解的,湊在一起說的還挺熱鬧,蘇娘子先是被逗的不行,後面盯着自家男人滿面笑容的模樣,卻是慢慢的不說話了,一臉的若有所思。
因為知道蘇染染吃完晌午飯就要出去,白大娘早早的做好了飯。
一家人吃完了飯,蘇娘子叮囑了女兒幾句出門要小心的話,就和陳大勇回屋午睡去了。
Advertisement
蘇染染換好了衣裳,就坐在窗前,一邊畫繡樣一邊等顧策回來接她,結果沒等到顧策回來,卻先等來了官差上門。
老百姓對官府之人都是敬畏的,白娘子一開門,見到兩個衙役打扮的人站在外面,當時就慌了手腳,聲音都有點發顫了,半點沒有往日的爽利勁。
“兩、兩位、兩位官爺有事?”
那兩位倒是挺客氣的,其中一個高高瘦瘦的還沖着白大娘笑了笑:“大娘,至齋學堂的顧策是住在這裏吧?”
白大娘趕緊點頭稱是,那人便道:“那就好,我們奉縣太爺之命來請顧策的家人,請他們随我們走一趟。”
白大娘想到懷着身子的蘇娘子,大着膽子對外面的兩位道:“勞煩您二位在這等一等,我先去和主人家說一聲。”
說着,她就将門關上了,一路小跑着就要往主屋去送信,被走出門來的蘇染染攔了一個正着。
蘇染染的廂房離院門近一些,剛才又坐在窗邊,隐隐約約的聽到了幾句,立刻拿起了帷帽和荷包往外走。
她讓白大娘先別進屋送信,自己戴上帷帽開了院門,出了門去,向那兩個衙役行禮問好,一邊将手中的碎銀遞了上去,一邊笑着問道:“勞煩二位大人指點兩句,不知知縣大人傳召我們一家是為何事?可是兄長那邊有什麽事?不知道能不能請兩位通融一二,讓小女子一人代表前往?非是我等不敬,實在是爹爹有腿傷在身行動不便,娘親懷有身孕身子虛弱一直在家中靜養。”
這兩位聽了蘇染染的話,都面露驚訝,顯然之前并未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兩人湊在一起低聲合計了幾句,也不接蘇染染的銀子,矮胖的那位更年長一些的,呵呵笑道:“小丫頭倒是挺有膽色,與你那兄長有幾分相像,你家爹娘倒是好福氣。既是你家長輩都行動不便,便多給你們一些時間,我們先回去複命,你快去想法子雇輛馬車,讓人送你們過去至齋學堂拜見大人吧。”
蘇染染聽到這裏,便放下心來,知道這次多半是好事了,她謝過二人,目送他們離去,這才回了院子,親自去主屋和爹娘說起了這事,又拿了銀子給白大娘,勞煩她去前街商鋪那邊尋人租輛馬車,過來接一下他們。
還沒等白大娘出門,就有金家的人趕着馬車上門了。那車夫還是蘇染染熟悉的人,就是上次金如意打發趕車送他們一家回來的那位。
一家人半點不敢耽擱,連問一句都顧不上,趕緊換了衣裳上了車出發了,路上蘇染染才問這位大叔怎麽會知道她家要用車的。
那車夫憨厚的笑道:“是我家老爺得了舅老爺讓人過來送的口信,這才吩咐我套車過來接你們去學堂的,聽說那邊今日來了好多貴人,不只知縣大人來了,我家舅老爺還有好幾位官爺都過來了,這會兒都在學堂呢,說是過來嘉獎什麽人的。”
這車夫應該是得了金家人的吩咐,故意透露消息讓他們寬心的。
蘇染染聽到這裏,心裏已經有了一些猜測,便去關注爹娘的情況。
陳大勇還好,畢竟是走南闖北過的人。蘇娘子卻是一直繃着一根弦,聽了這話,才松了一口氣,軟軟的向後靠去。蘇染染一摸她的手,竟是一手的汗。
這會正是一天最熱的時候,至齋學堂外面,此時卻是圍了不少的人,一個個頂着大太陽伸長了脖子往裏面看,可惜除了守在外面的衙役,什麽也看不到。
蘇染染他們一來,立刻成了這些人矚目的焦點。她這會兒卻半點也顧不上緊張了,一邊要顧着爹,一邊要安撫娘,等下了車,她立刻跑去和衙役說明了身份,巧的很,去她家送信那兩個衙役也在外面,見了她還好心過來幫了忙,一起将陳大勇攙扶了進去。
至齋學堂裏面有一個小禮堂,是每月月考之後,夫子集合所有班的學生宣讀成績,和誦讀優秀文章的地方,今日知縣大人就選了這裏召見衆人。
蘇染染他們到的時候,剛剛上任不久的金縣丞正在講話,話語慷慨激昂,全是鼓勵學子們要好好學成文武藝,将來好報效朝廷報效國家的話,等他講完,知縣大人才出場。
因為知縣一行人坐在高臺之上,其他人都是在下面聽訓,蘇染染也沒敢擡頭窺探知縣大人的長相,只是聽聲音,竟莫名覺得有幾分耳熟。
知縣大人半點架子沒有,閑話家常一般的就開了口,直接說明了來意,他是來給幾位少年義士送賞銀來的,順便見識一下至齋先生考問學生,漲漲學問。
他們此次前來,果然與前些日子山裏的動靜有關。
據知縣大人所說,那夜風大,有上山打獵的生火之後沒有熄滅,不小心引起了山火。幸好那夜有至齋學堂的學子和好友一起相約登山夜游,發現了險情,這位學子憑借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帶着夥伴們一起成功阻止了山火蔓延和山體繼續崩塌,救下了青陽山和山中的無數生靈,立下了大功。
知縣大人查明了此事,感嘆這幾位的少年義氣,智勇雙全,就起了親自一見之心,正好聽聞今日其中的一位也要來考至齋學堂,知縣大人起了好奇之心,便幹脆選了這一日過來青陽鎮湊個熱鬧,順便将賞銀送到。
那個立下大功的至齋學堂的學子自然就是顧策了,他的那幾位一同做了好事的好友今日也被宣召了過來。
蘇染染擡頭看過去,就見童年和楊元賀兩個人,一個吊着胳膊一個拄着拐杖,雖然都受了傷,卻是都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樣,反倒是完好無損半點傷沒有的金子洛耷拉着腦袋站在一旁,一副受了打擊的模樣,四個人中,只有站在最中間的顧策一派淡定,應對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