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先生 大楚位列三槐的大人物,人稱山河先生
若不是利箭帶走的幂籬還在飛揚,此刻竟像靜止了一般。
襄陽城破在即,誰也沒想到會有個常歌神兵天降、長戟燃火,生生将局勢回天逆轉。
這幅架勢,前排的盾兵是又懼又怕,更疑惑這人,究竟是不是昭武将軍常歌。
一時間,好奇心居然壓過了一切,前列的盾兵矛兵眼神都落在一處,等着看幂籬飛落。
幂籬一落,魏軍兵士整齊一震。
原本被幂籬收起的長發釋放在寒風中,亂發拂過,露出半張秘銀面具和精致窄瘦的臉頰。
月光下徹,常歌的眼瞳被照出透徹的淺色。
這對眼睛頗有北境異域之感,若是長在尋常人臉上,定平添三分風流,然而這人滿身鮮血,一身煞氣,饒是這雙眉目再如何的風致流轉,也有一種凜然不可侵犯之感。
“是常歌麽?”魏軍人群中有人小聲問。
“像……是。”
“是!那是沉沙戟!”
久經戰場之人,對威脅和殺意會養成一種渾然天成的直覺。
常歌往陣前一戳,渾身都是寒刀風劍般的煞氣,緊接着,他力戰數百戰車、周旋萬馬千軍,一番纏鬥下來,魏軍對他更是充滿了天然的畏懼。
突然被掀開幂籬,他正微側着臉,本有些不适,但旋即恢複冷而放松的神色,迅速掃視了一遍四周盾兵構成的包圍圈。
魏軍盾兵居然不約而同地警惕後退,陣線立即垮開一片。
常歌極輕地笑了。
三年未見,當時他一手訓出來的鐵血兵士,換了個“魏”字頭的軍旗,居然孬成這樣。
“沙場之上,軍令如山,兵士何辜。”常歌開口道,“叫你們主将來。”
周圍盾兵無人敢動。
常歌收起長戟,右手信然抹去戟尖還燃着的火焰。
那火仿佛遇了寒冰,奄奄熄了,升起一股白煙。而常歌神色分外清寧,仿佛拂去的不是烈火,只是一縷浮塵。
這一幕驚得魏軍兵士目瞪口張——世上,竟有人不怕火?!
“你們再來,都是無辜送死。”常歌輕掀眼皮,聲音不徐不疾,“叫你們主将來鬥将,免去兵士折損,對你們、對魏軍,都是好事。”
談話間,不知何處冒出幾根冷箭,只見常歌擡戟,就像趕走幾只惱人的蚊蟲那般,擋開了偷襲箭矢。
輕輕松松。
魏軍前陣號兵就在一側。
他見常歌和盾兵兩相堅持,想着在這裏守着是死,自作主張吹號鬥将回營也是死——但若他真能喊了魏軍前鋒大将司徒武來鬥将,至少前線兵士無需與這位紅衣将軍纏鬥,場上傷亡會少很多。
想到此,號兵豁出去了,找了片高地,鳴號三聲——通常作為兩軍開戰前的示威號角,預示着雙方主将将會拼鬥,以拉開兩軍對陣帷幕。
沉悶的銅號震徹沙場,剛響至第三聲開頭,號兵的動作一滞,接着整個人大頭朝下栽倒下去。
魏軍騎兵校尉在後,手舉長刀,瞪眼道:“接主将令,圍攻常歌,斬首者,升上造!殺!”[1]
他身後的騎兵同時抽刀,呼喝聲撼天震地,直朝常歌沖來。
常歌搖了搖頭。
砍殺號兵,是魏軍主将司徒武下的命令。
他不是不明白常歌的意思——主将對陣,可免去兵士傷亡,若對手是其他将領,他定快馬一夾立即沖上戰場。
可那是常歌,那是鬼戎人帶了數萬精兵,誘他深入腹地,還能殺出一條血路的常歌。
他才不和常歌鬥将。
司徒武現在覺得自己就像條狗,平時還能龇牙咧嘴逞逞威風,一旦遇着了真正的兇狼,只能尾巴一夾,逃了。
此時數百精騎已将常歌團團圍住,司徒武站在瞭望樓上,眼見包圍圈即将合攏,常歌竟棄馬,單人單戟立于地面上。
司徒武:“自投羅網?”
在騎兵面前主動下馬,任何一個稍有神智的人都做不出這種愚蠢決定。
司徒武趁機大喊:“合攏!勿要給他逃脫機會!”
騎兵聽令即刻合攏,長矛刀戟全部出手,将整個包圍圈紮了個嚴嚴實實。
“死了麽?”
“死了麽?”
司徒武滿心焦慮。
天雷轟然,竟讓司徒武打了個哆嗦。
幾乎瞬間,圍攏常歌的騎兵一個接一個,挨個失了前蹄,從坐騎上跌落下來。本已成型的陣腳陡然大亂,潰亂之後,司徒武總算看清了那抹紅色身影——
常歌竟用長戟撐起一小片空間,躲開層層矛刺,又拖戟橫掃,那一圈騎兵的坐騎竟然全部失了前蹄,栽倒在地。
此時烈馬嘶鳴,一匹純黑良駒猶如閃電,自一側破風而出。
常歌飄身上馬,動作毫無一絲贅餘。
司徒武倒吸一口涼氣,常歌竟是故意下馬,好橫掃騎兵前蹄,以退為進!
此時,常歌直朝着瞭望樓而來,那馬神速,不消片刻,即可殺至樓下。
“殺了他,快殺了他!”
司徒武朝着下方的軍士吼,但常歌一路風馳電掣,連斬數人,連不通武藝的軍師都看得通體發麻。
常歌越迫越近,司徒武慌慌張張,還沒忘記把瞭望樓上挂着的人頭幡全部砍落,這才一把拉上軍師逃竄。
至樓下,還險些跌了一跤。
“阿武。”
這聲呼喊無比溫和,卻直接讓司徒武打了個冷戰。他連頭都不敢回,腳下加速,直奔主将大營。
人腿哪裏比得上馬匹,何況常歌的坐騎還是匹千裏良駒。
他很快追在司徒武身側,刻意壓慢了速度,滿目柔和地看他:“阿武,你我舊人相見,你還是前鋒大将——逃什麽。”
司徒武哪兒有心思答話,他恨不得不看不聽,只一味朝前沖——
嗖一聲,沉沙戟直接釘在他的去路,逼得他不得不站住。
司徒武終于回身。
閃電落下,冷白的光瞬間照亮常歌的面具,那些精美镂制的紋路,竟像是索命的魂符。
他唇角有一絲笑意,卻森冷無比。
司徒武的聲音有些顫抖:“你、你想幹什麽!”
常歌溫和地笑了,他只答了兩個字。
“殺你。”
下一刻,長刀寒光已然架在司徒武脖頸之上,軍師甚至沒有看清他是何時上前的。
常歌的刀柔滑繞了一圈,就像割下什麽軟泥一般,司徒武的頭顱應聲落地。
一刀封喉。
與此同時,幼清高高站在魏軍瞭望樓上,一把扯落“魏”字軍旗。
失了主将司徒武,魏軍令兵瘋狂鳴金收兵,一時潰不成軍,被士氣高漲的楚軍追上,又是好一陣厮殺。
悶雷震怒了數次,終于傾盆落下大雨。
那雨洗遍沙場,泥砂混着鮮血,彙入滾滾江河,浩湯逝去。
最後一絲戰火,終于熄了。
一如戰場上泯滅的所有魂火。
這場戰役自深夜起,魏軍前鋒大将司徒武死後,又足足打了一兩個時辰,天快露白的時候,才将将休戈。
兩軍厮殺、戰火紛飛,休戈收兵之時,大雨滂沱,天地哀鳴。
常歌一直站在沙場邊,安靜地看着。
冷雨順着他的秘銀面具低落,又打濕他的紅衣,終而入泥。
幼清頭一次沒敢和他搭話。
在此之前,他以為像常歌這樣四處征伐的大将軍,應當是熱愛戰場的,但看常歌的表情,卻無比愧疚、無比落寞。
他摸不透現在的常歌在想些什麽。
最後還是常歌忽然回了頭:“出來吧。”
幼清不解:“将軍,您說我?”
幼清話未落音,一邊密林子裏慢慢走出個瑟瑟縮縮的人,正是常歌偶然救下、給了狼裘讓他逃命的人。白蘇子。
常歌像是早有預料:“你不去江陵,一路跟着我們做什麽。”
白蘇子撲通就是叩拜大禮:“昭武将軍!小可有眼不識泰山,竟不知将軍就是武神常歌将軍!小可白蘇子,真心拜服将軍,懇請常将軍收留!”
常歌連眼皮都懶得擡,淡淡道:“你認錯人了。”
白蘇子充耳不聞,磕頭跟崩脆豆似的,一會兒一個,幼清就眯着眼睛數他究竟磕了多少個。
“——行了。”
數到二十八的時候,常歌終于忍不住,皺眉道:“魏軍只是暫時退兵,十日後,估計還會數倍增兵于此,襄陽太過危險,你還是早些去往江陵吧。”
見白蘇子一臉不解,幼清解釋道:“此戰将軍英勇,對方措手不及,才致潰逃。懾于将軍威力,一時不敢妄動。但十日,恰巧夠襄陽至大魏都城長安一個公文來回,倘若對方将将軍英武之事大肆渲染,魏軍必定數倍增援,到時候,只會比今日更難,明白了麽?”
“所以,我們将軍勸你,早日去江陵,那裏有我家先生坐鎮,是頂頂安全的地方。”
白蘇子:“你家先生?”
幼清仰臉,頗為驕傲:“大楚位列三槐的大人物,官拜司空,人稱山河先生。那可是鶴骨松姿的神仙人物!”[1]
就是冷冰冰的,和瞭鳶樓下的大冰窖差不多。
“現在楚國上上下下,可都仰仗他呢!”幼清提起祝政,滿心崇敬,“這回楚國先王出殡,我家先生為先王扶梓宮,排在所有文武大臣之前,和楚王同排——就這麽……”[2]
“幼清!”
幼清無羁童言雖被呵止,白蘇子還是從只言片語中體會到了這位山河先生的地位。
先王梓宮,一般只有國君、國太或是太子可首列相扶。
重臣同排,惟有一種情況,輔國托孤、軍政獨攬。
“少兒戲言,不必當真。”常歌補充道,“但你到了江陵,若有所求,可至歸心舊居尋他幫助。”
他的語氣忽然柔和下來:“他雖面冷,但人是溫和的。”
幼清在旁邊撇撇嘴,小聲說了句才怪。常歌假裝沒聽到。
“就此別過吧,別再跟着了。”
常歌馭馬遠去。
襄陽城,城門禁閉。
戰前,襄陽城西南角樓莫名轟破,百姓自此一湧而出,拉開破城戰役大幕。
現在角樓殘垣還在,實在顧不上追究破裂緣由,守城的軍士正加緊時間,修補破防城樓。
城門樓上,駐守軍士只剩下寥寥數人。
常歌騎馬越過沙場,停在城門樓前。
原本他只是來查探襄陽城情況,結果擇日不如撞日,竟免了襄陽破城危機。
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若他分析不錯,此次大勝,反而讓襄陽城的處境雪上加霜。
魏軍定會增援。
襄陽屬于楚國,但處益州、大魏、楚國交界。
此時襄陽北部南陽郡、包括樊城已盡屬大魏,襄陽西部新城、上庸、漢中、建平已屬益州。
楚國西北部,只留下一個孤孤單單的北大門襄陽城,現下的襄陽城,已是四面楚歌,孤立無援之境。
更不用提,襄陽往南一片坦途,可順官道、漢水,車馬并進,直下楚國都城江陵,故而襄陽在則楚國在,襄陽亡則楚國亡。
襄陽,斷不可失。
也正是因為這麽一層關系,常歌臨時改了主意,未按約定,探查清楚就返回歸心舊居找祝政,而是打算留在襄陽。
原本他打算讓幼清折返,但幼清堅持“先生要我寸步不離護你周全”,也鬧着留了下來。
“來、來者何人!”
許是被常歌馬身上的濃血吓到,城門守軍險些劈了嗓子。
常歌一語未發。
“你不明知故問麽!”幼清嚷嚷道,“誰不知道今天襄陽大勝,全倚仗我家将軍!”
守兵嘴硬道:“職責所在,誰來都得問!”
“你!”
“不說,不說我放箭了!”
城門樓上,弓箭手做好準備,箭镞盡數對準常歌。
“慢着。”
常歌高擡右手,露出提着的東西,問話的衛兵看清之後,險些被吓坐在地上。
他提着的,是魏軍前鋒大将司徒武的人頭。
作者有話要說:
[1]升上造:可以簡單理解為建軍功授勳
[2]位列三槐:位列三公,地位崇高
[3]梓宮:楚王棺椁。一般首排為王族扶棺,比如楚王、太後,多數不會由大臣領頭。此處有逾矩,但有隐情。
歸心舊居是楚國江陵祝政的府邸。
常歌是有刀的,騎兵一般都有,稱馬刀。常歌還有一把短匕,在左袖裏。
常歌歌:謝邀,溫柔一刀,見血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