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十八、歸園田居
趕在年底前,薛蟠終于返京了。他此趟去外省有幾位老管事跟着,得他們提點,做成了幾單大生意,進家門時面上也難免帶着得色。薛姨媽倒不在意他賺了銀子還是賠了本,見他沒出什麽岔子地回來了,不用她每日裏在家懸心挂念,一時覺得身子也輕快了許多。
薛姨媽仔細地跟薛蟠說了家中之事,以及薛蝌與寶琴的親事。而聽聞薛大爺返家,各家商鋪的管事的們都前來問候。古董行的程管事又送來了一些天南地北的稀罕東西,再次盛情邀請大爺和老夫人到自家莊子上散心。
薛姨媽病痛去了大半,精神見長,于是欣然答應前往。薛蝌因有待嫁的妹子在內,故而不能同去,薛姨媽也就把家中之事托付給他,帶上薛蟠寶釵等人往京郊去了。
程家的莊子占地不小,庭院也修得很齊整。站在閣樓之上望去,可見幾裏之外的村落連成一片。聽程管事說,鄰近的村子的農家裏,也出了些在薛家商鋪裏做活的人。薛蟠與程家親朋門客在一處喝酒胡混,薛姨媽卻是興致起來,就想去阡陌間走走。
程管事看着天色快到晌午了,想着太太小姐們不會在農家用飯,就吩咐了幾個下人趕到前面去,挑一處整潔的村肆,打掃幹淨,吩咐好店家不放他人進來,他從家中備好了酒菜送過去。
薛姨媽等從馬車上下來,香菱笑嘻嘻地拉着寶釵,指着農家升起的炊煙說道:“姑娘你看這情景,讓我想起林姑娘講解過的一句詩‘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裏煙’了。”
寶釵看着眼前清曠的村郊,安逸祥和的田園,也不由好奇顧盼着。
未及晌午,婦人在家升火做飯,男人還在田間勞作未歸。程家跟着的人将她們領到一戶農家前,這家只有婆婆和媳婦在家,聽程家的人說來的太太小姐是這家長子幫工的薛家鋪子的東家,連忙熱情地出來招呼。薛姨媽見老人家身體硬朗言辭爽快,就由香菱扶着入內說話去了。
寶釵站在院子裏,瞧着矮籬笆頗覺新鮮。她自幼長在高牆之內,何時見識過此等田園之趣。
她情不自禁道:“這疏籬茅屋,倒也相映成趣,足見主人風雅。”她并沒有對着誰說話,卻知道身後有人會應她。
“姑娘心中有詩情畫意,就以為人人都如五柳先生一般志趣,不過于農家而言,籬笆矮牆本平常之物,是為隔阻牲畜與行人之用。”
寶釵轉身看向尹昀,問道:“這樣圍起的院落,也能擋得住他人翻牆入戶嗎?”
“姑娘豈不聞,教化之鄉,路不拾遺。若是民風淳樸之地,何須藩籬高牆?此地不似有豺狼猛獸出沒之所,因此籬笆疏散;若是真要築起高籬阻斷行路卻也有法子可依。”
他迎着寶釵眼中的好奇探究之色,含笑道:“賈思勰曾言過園籬之法:于牆基處深耕三垅,植以酸棗,三年辛苦可成,編為籬笆高可七尺,且酸棗本是多刺的灌木,荊棘遍布,自是令人望而生畏。”
寶釵出了好一會兒神,才看向他,“昔日你曾誇我無書不讀,我當時雖也不敢受,但直至今日方知你竟是挖苦得我狠了。”
她知尹昀自幼家敗失怙,流落江湖上拜師習了劍術。她雖也在怪志傳奇中讀到過對劍俠的描述,卻都與他相差太遠。她眼中所見之人,溫雅與讀書人無異,且相識日深,發覺他當真是經史子集無一不通。他所到過的地方,見過的人物,經過的世事,也是她所不能盡知的。
尹昀失笑道:“姑娘确是博覽群書,只不過書無盡時。姑娘所知所學,也有我不及之處。”
寶釵卻不敢輕易受他誇贊了,又想了想他方才的話,問道:“依你所言,築成的籬笆多刺,雖能阻外面的人畜,卻怎知不會傷了自家人?”
尹昀莞爾,“一利必有一弊,凡事皆福禍相依,豈能萬般盡如人意。也可用柳樹榆樹相間,等長成後還可順勢雕琢成各種形态,其枝葉交錯成奇異的圖案,好比懸挂的錦繡畫卷。”
寶釵聽了,不覺悠然神往,“當日我住的蘅蕪苑,滿院異草,入秋時所結果實玲珑可愛,冷香撲鼻。也曾臆想過,以此為牆,卻不比泥土磚瓦有趣得多。原想是為宮中貴人所修的園子,所用的必是天下的名匠,故而各處院落不乏巧思妙想,今日才知竟不及農家園藝之趣。”
尹昀微笑道:“園藝本在民間,大師原應出自民間,不過大多寂寂無名耳。”
寶釵笑道:“我曾在書中讀到‘一枕黃粱’的典故,說的是人間浮華如夢,不可執念于飛黃騰達。而今到過此處,卻覺世人癡想的富貴繁華,未及得在田園終老。”
尹昀道:“姑娘長在富貴之鄉,自是不以為意,卻不知農家勞作之苦。四時忙耕作,家中未必有一年果腹之糧;女子織布夜以繼日,才能裁得一匹。姑娘可聽過養蠶之人,遍身不見绫羅;貧女年年壓金線,只為他人作嫁衣。”
寶釵一時怔住說不出話來,就見香菱出來笑道,太太喚姑娘和尹公子進去用飯。剛好程家的人也來了,隔着院門請太太小姐移步。但薛姨媽與這家婆媳投緣,此處清靜又無外男在家,見家主人盛情留飯,就興致大好地留下了。
程管事的已在酒肆中備好酒菜恭候,來人不知如何回禀才是。尹昀見他有為難之色,略作沉吟,說既是程管事一番心意,将飯菜移來此處就是了。
寶釵見尹昀與那人同往,她未返身進屋,卻想着方才說的話,默然半晌,輕聲說了一句話,卻是散落在院中無人聽聞。
“織布裁衣,粗茶淡飯,我也并非不能如此終老。”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