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皇子秉性

太子想也沒想:“可以!”

石舜華見狀,心中愈加不安。晚飯後太子去前院歇息,石舜華找來在宮裏呆很多年,早年在乾清宮當值的謝嬷嬷問:“嬷嬷對皇子們了解多少?”

“福晉想知道哪位皇子的事?”謝嬷嬷問。

石舜華:“都說說吧。”

“那老奴就直說了?”謝嬷嬷試探道。

石舜華:“這裏沒外人,不會傳出去,嬷嬷大可放心。”

“大皇子身手好,智謀不足,早年養在納蘭大人府上,回宮後直接住在南三所,跟惠妃娘娘感情一般般。大皇子很孝順,但朝堂上的事只聽納蘭大人的話。納蘭大人權欲極重,惠妃娘娘希望大皇子老老實實當個王爺,以致于大皇子覺得惠妃娘娘頭發長見識短,母子二人有不少矛盾。”謝嬷嬷說着,緩口氣,“三皇子和榮妃剛好和惠妃母子相反。”

“相反?”石舜華詫異,“我在家時老太太說惠妃是四妃之首,最重規矩,宜妃性子潑辣,她生的五皇子又養在太後身邊,太後心向着她,行事作風便有些随性,或者說張揚。德妃是四人中家世最差的,沒有耀武揚威的底氣,只能裝賢惠。唯有榮妃真安分。”

“和碩大長公主說對一半。”謝嬷嬷道,“榮妃早年連生兩個皇子夭折後,十二年生下三公主,因不是阿哥,十三年又生個孩子,是個皇子,但只活一天。四個孩子只有三公主活着,按常理來說榮妃該好好照看三公主,但她第二年又生個皇子。

“聽說小皇子一周歲左右總是生病,榮妃可能怕兒子熬不過去,十六年又生個孩子,就是如今的三皇子。老奴說到這裏福晉應該也能看出榮妃娘娘的個性不服輸。

“事實上榮妃娘娘對三皇子要求極嚴。三皇子還沒到四歲,榮妃就把他送去上書房。那時太皇太後還在,太皇太後覺得三皇子年齡小給攔了下來。直到三皇子六歲,才允許三皇子像大皇子一樣去上書房讀書。”

“按照嬷嬷這麽說,榮妃很希望三皇子把殿下擠下去?”石舜華問。

謝嬷嬷心中一凜,搖了搖頭:“老奴也不清楚,只知道三皇子好琴棋書畫,對政事不如大皇子上心。榮妃娘娘因此嫌三皇子不長進。”

“嬷嬷從哪裏知道的?”石舜華好奇道。

“老奴以前在乾清宮時,月錢和四季衣裳由後宮發放。領月錢,取衣裳的時候,聽小宮女說幾句聽出來的。”謝嬷嬷道,“榮妃送三皇子進上書房一事,在後宮呆十五年以上的老人都知道。惠妃跟大皇子争吵,這事是早年延禧宮裏幾個挑水的太監說的。”

“沒看出來啊。”石舜華一直以為只有大皇子一人想把太子拉下馬。

阿笙沉思一會兒:“主子,咱們要不要告訴爺?”

“不用。”石舜華道,“如今出宮建府的皇子只有四人,其中四弟跟爺關系好,他們三翻不出什麽浪花來。”

“大皇子有納蘭大人,三皇子有榮妃支持,五皇子有太後,這三位今兒大皇子去皇上面前說兩句爺的不是,明天換三皇子,後天是五皇子,即便皇上對爺深信不疑,日久天長,皇上也會懷疑爺是不是真像他們說的那麽多問題。”阿笙道。

石舜華笑道:“大皇子跟爺不對付,皇上不會信他。聽嬷嬷這麽一說,三皇子就是個書生。古人說書生造反,十年不成,他不足為懼。至于五皇子,太後不偏袒他還好,太後越偏袒,皇上會越疏遠他。”

“這是為何?”阿笙問。

石舜華:“皇上的生母不是皇太後,把皇上養大的人是太皇太後,皇上和皇太後只不過是名義上的母子。嬷嬷,我說得可對?”

“福晉看得真切。”謝嬷嬷暗暗贊嘆,“大清講究孝道治天下,皇上以身作則,太後她老人家不幹涉政事,皇上很樂意當個孝子。可皇上先是人君,再是人子。這兩點沖突,皇上會讓太後明白,她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給的,皇上想收随時可以全部收回。”

“還有一點,太後是蒙古人。”石舜華道,“你們看皇上的後宮,生下皇子的有幾個蒙古人?”

阿笙連連搖頭,根本沒有。

“大清入關靠的是鐵騎。當年元朝的鐵騎踏到洋人老家,皇上防着他們呢。”石舜華道,“皇上經常去塞外,我覺得真實目的就是敲打那些蒙古部落首領。”

“大公主、二公主和三公主都嫁去蒙古,不是因為皇上怕蒙古人,是安撫他們?”阿笙問。

石舜華颔首:“大清将士不擅長水戰,依然能把臺灣打下來,又怎麽可能怕蒙古族。送幾個公主過去就把蒙古一衆安撫下來,不必勞民傷財,皇上自然不想動武。”

“只是可憐那些公主們。”阿笙嘆了一口氣。

石舜華:“可憐的從來不是在哪兒生活,不會過日子的公主留在京城也過不好。公主們身後有整個朝廷,皇上又經常去塞外給她們撐腰,聽說蒙古族女子地位很高,她們立起來,我倒是覺得比在京城好。”

“老奴贊同福晉的話。”謝嬷嬷道,“老奴當初之所以入宮,是奴婢的娘要給奴婢裹腳。奴婢受不了那個痛,不願意。奴婢的娘說,你留着天足以後沒人願意娶你。那時候老奴家裏也不富裕,朝廷選秀的時候選宮女,老奴就選擇入宮了。”

“謝嬷嬷也沒有裹腳?”阿笙驚訝,“我也沒有。不但我沒有,阿筝,阿簫,阿笛也沒裹腳。我還以為像你們這些漢人一定會裹腳。”

謝嬷嬷臉色閃過一絲不自在。

石舜華開口道:“阿笙,你爹娘也是漢人。”

“不一樣的,主子。”阿笙道,“奴婢的爹娘雖然是漢人,但在府上待久了,習慣就跟您差不多,就算奴婢不裹腳,府裏也不會有人說什麽。像謝嬷嬷這樣生活在漢人村落裏,不裹腳就是個另類,會被人戳脊梁骨的。”

“阿笙姑娘說得對。”謝嬷嬷道,“我們村有人在滿人大臣府上當差,家裏的姑娘不裹腳,村裏人也不會說什麽,因為把他們當成半個滿人,生活習俗不一樣,大家能諒解。”

石舜華:“謝嬷嬷,繼續說,四皇子就不用說了,太子比你我了解。”

“七皇子的腳有點殘疾,因為這點性格很是腼腆。八皇子的生母身份低,但八皇子打小養在惠妃身邊,惠妃和大皇子争吵時,八皇子在中間說和,安慰惠妃,所以惠妃很疼八皇子,吃穿用度也比生母同是庶妃的七皇子好很多。”謝嬷嬷說着,一頓,“其實七皇子也不差。”

“相對來說是不差。”石舜華道:“你繼續。”

“九皇子的性格跟宜妃有些像,也随了宜妃的精明。”謝嬷嬷道,“十皇子的額娘是貴妃,子憑母貴,沒人敢招惹他,奴才都順着他,性子就有點單純。十一皇子身子骨弱,三天兩頭生病,一病就是小半個月,出來的次數少,老奴不了解。”

石舜華:“十二皇子是蘇麻喇姑養大的,蘇麻喇姑本分,她養大的皇子也不會差。說說十三和十四吧。”

“這兩位皇子在南三所的住所相挨着,年齡相仿,關系倒是很不錯。德妃疼十四皇子,也就順便佛照一下十三皇子。十三皇子因生母是庶妃,知道沒有胡鬧的底氣,比較懂事。”謝嬷嬷說到這裏,不禁嘆氣,“佟皇後是皇上的表妹,皇上因佟皇後的關系平日裏很關心四皇子。五公主又得太後喜歡,十四皇子有這麽一對哥哥和姐姐,生母是庶妃,在宮裏也不會受到委屈。可德妃不是庶妃,還是後宮四妃之一,德妃又疼十四皇子,就把十四皇子慣得有些驕縱。”

“等等,嬷嬷,因為喜歡小兒子,就可勁慣小兒子?說不通啊。”阿笙道,“不應該是因為喜歡,才嚴格要求,望子成龍麽?”

石舜華坐太久,站起來走動走動:“德妃以前是幹什麽的?”

“宮女啊。”

“對,是宮女,而且是包衣。”石舜華道:“不是讀遍史書,精通琴棋書畫的高門嫡女,她的見識導致她疼孩子就把一切給孩子。說白了這就是眼皮子淺。更何況她不喜四皇子,只認十四皇子一個兒子,可不得要月亮不給星星。”

“你這麽一說,七月初三,十四皇子真有可能找你要生時禮物?”阿笙忙問。

石舜華也不确定,畢竟胤祯只有七歲,年齡太小,心性不定:“有可能。”

“爺不同意給,您怎麽打算的?”阿笙問,“要不初三一大早,奴婢就在前院等着,只要一看到十四皇子,奴婢就說你身體不舒服,在後院歇着。反正爺很忙,他也不敢打擾爺處理事務。”

“你叫我躲着他?”

“奴婢沒這麽說。”阿笙連忙道,“可您不躲着他,爺就會生氣。”

石舜華想一想:“阿笙,去找兩個人到城裏把民間小孩喜歡玩的那些布老虎,泥人,風筝等物全買來。通知膳房初三早上做些茯苓糕,太和餅,蜜餞、酥餅和水果冰飲。爺不準我再像今天這麽大方,我送給十四弟一些民間玩意,爺沒什麽好說的了吧。”

“爺會說你摳字眼。”阿笙道,“奴婢說句大不敬的話,那些皇子不是四皇子,不得生母喜歡。在宮裏除了皇上沒別的依靠。您對他們再好也不見得有什麽用。”

石舜華:“他們年齡小,還知道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即便不能多個幫手,也比被大阿哥籠絡去好。”

“福晉說的是。”謝嬷嬷道,“福晉跟皇子們熟識了,大皇子想拉攏他們,一想到從你這裏拿到好幾樣東西,也不會親近大皇子。畢竟殿下還是名正言順的嫡子。”

“奴婢這就去辦。”阿笙推門出去。

七月初三,早上七點兩刻,太子帶着跟屁蟲從正殿出來,看到路口站在三個半大小子。

胤禛眯着眼遠眺:“十四弟?他不去用早飯,怎麽跑這裏來了?”

五天前,胤禛這麽問,太子可能會冷冷地回一句,鬼知道。然而今時今日,太子心中冷笑,嘴上說:“等你?”

“可能吧。”胤禛走到跟前,見太子也跟上來,正想問你怎麽也過來了?話到嘴邊意識到這個路口是太子回讨源書屋必經路口,“十四弟,找我有事?”

胤祯看太子一眼,見他跟以往一樣沒什麽表情,走到胤禛身邊,拉住他的胳膊:“聽說你天天去太子二哥那裏用早膳,弟弟也想去嘗嘗。”

胤禛打量他一番,見他眼神閃爍:“七弟和十二弟也去?”

“我,我們——”

“七哥和十二哥陪弟弟一起去。”胤祯跟着胤禛看向太子,“太子二哥,可以嗎?”

太子:“當然可以。”胤祯一喜,太子就說:“但是你二嫂得守孝,孤陪她吃二十七天素食,孤那裏的包子都是素餡,你們吃不慣。”

“昨兒吃太多油膩的,剛好吃點素食。”胤祯想也沒想,脫口而出。

胤禛見狀,哪還不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你要幹嘛?

“不準壞我的事。”胤祯無聲地威脅。

胤禛嗤一聲,屁大點孩子居然敢吓唬我?行,我就看你想幹嘛。

“你們先去西次間,我去後院跟你們嫂子講一聲。”到達讨源書屋,太子開口道。

“二哥忙去吧。”胤祯自來熟,揮揮手,一見太子走遠就到處翻看,“十三哥說汗阿瑪賞給二嫂的東西搬到了西次間,怎麽沒了?”

胤禛眉頭一挑:“你們仨來找二嫂要東西?早幾天不是來過一次了麽,怎麽還要?”

“四哥,不是我們仨。”十二皇子道,“上一次是十三弟和八哥他們四人,十四弟沒要八哥帶回去的禮物,說他自己選,就讓我倆陪他一起。八哥他們不好意思再過來了。”

胤禛頓時明白:“上次東西放在前院,是因為二嫂還沒來得及收拾,十四弟,不要找了,沒有。再說了,你現在最當緊的不是找出東西在哪兒,是得想辦法混進後院見到二嫂。或者你直接跟太子二哥開口?”

“不不不。”胤祯連連搖頭,“我去年過生時,太子二哥就送我一只毛筆,筆杆還是木頭的,他這麽小氣的人,我吃他一頓飯估計都得心疼,汗阿瑪賞給他的東西?想都不用想。”說着,眼珠一轉,胤禛見狀正想開口,就聽到,“反正我今天才七歲,還小,直接去後院找他。”說着,拔腿往外跑。

胤禛起身跟上去,到門口想起太子的幾個妾就住在後院廂房裏,猛地停下來,“十二弟,你年齡小,跟上去看看。”

“我十歲了,不小了,不去。”十二皇子直接說。

“福晉,願賭服輸,以後聽孤得。”太子說着,見她往外看,“孤在跟你說話,別想裝傻。”

石舜華:“妾身沒裝,你的十四弟來了,先想着怎麽把他打發走,再跟妾身說賭約之事吧。”

同類推薦